热门回答:
好斗的“牛头犬”之死。
1950年12月23日。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中将在上午10时30分离开他在汉城的司令部。乘坐他的专用吉普车赶去位于汉城以北不远处议政府的美军第9军司令部。
和往常一样。他和贴身警卫坐在他的专用吉普车上。由他长期的司机贝尔顿军士长驾驶。
其实。沃克将军的心情并不平静。自从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来。他和他的第八集团军高开低走。从釜山防御圈杀到了鸭绿江边。又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从鸭绿江边反推到了三八线。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把“联合国军”赶回了清川江以南。接着又发起第二次战役。从西线大规模穿插。在龙源里。三所里一线把美军第十军打得丢盔弃甲。完全搞不清楚中国军队虚实的沃克将军只能命令手下“你们只要一闻到中国菜的味道就赶紧给我撤退!”
虽然沃克将军手下还有超过三十万大军。但三十万人马的撤退很快变成了一场灾难。从平壤到汉城。再到汉城以南的各条道路上挤满了“联合国军”的坦克。步兵。大炮。汽车。就像一条条黑色的蚯蚓缓慢地蠕动着。
想当年在欧洲战场。沃克将军指挥第20军横扫齐格菲防线。横渡莱茵河突入德军腹地。一路杀到奥地利。势如破竹。被美国媒体称为“攻势权威”。那是何等的风光!即使是在朝鲜战场的秋季攻势中。第八集团军也是在他指挥下狂飙突进几百公里。把朝鲜人民军打得基本失去了战斗力。
不料风云突变。由于“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接二连三的惨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吹嘘的“送孩子们回家过感恩节”的牛皮彻底泡汤。全国舆论哗然。沃克陷入了和上司麦克阿瑟关于失败责任的互相指责。他隐隐感觉到。麦克阿瑟是想把他当做替罪羊牺牲给总统和国会看。
尽管心事重重。但沃克还是强打精神。因为他的宝贝儿子。在25步兵师服役的山姆·沃克即将和许多战友一样。获得他亲手授予的二等银星勋章。
美军第25步兵师和英军第27旅在夏季洛东江环线作战中打得不赖。为了振作士气。集团军司令部和第9军司令部决定先把勋章发了。然后继续向南撤退。因为鬼知道中国军队在哪里。说不定下一分钟他们就会出现。然后把手榴弹扔到美军脸上。
由于发完勋章之后就要跑路。时间已很紧张。加上沃克将军心情不好。并不想排在看不到头的军车后面。命令司机贝尔顿开到对面车道上加速逆行赶路。
这时候。时钟正指向上午11点整。眼看就快到了。往南的车道上正好有一辆属于英军27旅的卡车抛锚堵住了半边车道。沃克爆着粗口。焦急地催促司机绕过去。司机习惯性地一脚油门。小吉普呼地一声飞窜起来。结结实实撞到了对面同时也在做绕行动作的一辆韩军卡车。
这辆韩国第6师运载武器的卡车在绕行时视野被抛锚的英国军车挡住。刚刚探出头。沃克的座车就呼啸而来。吉普车司机猛打方向盘。吉普车前保险杠还是撞在韩国军车上。
较轻一些的吉普车受到巨大侧面阻力。顺时针方向翻转了360度。滚到了路基下面的泥地里。沃克一头撞在前挡玻璃上。碎玻璃当场给他的脑袋开了瓢。
惹祸的吉普车
诡异的是。除了沃克之外。吉普车的司机。沃克的副官和警卫虽然都受了点伤。却没什么大碍。韩国军车上的韩国士兵立马吓尿了。跳下来和后一辆美军吉普上的卫兵一起把压在中将身上的吉普抬起。
然而。再抢救这位哥们已经没什么卵用了。这个作风彪悍。和纳粹德国打过硬仗。被巴顿将军称为“我那个最棒的杂种小子”。人送外号“牛头犬”的美国将军。就这样在圣诞前夕。在遥远东方陌生的土地上。被自己指挥的韩国人给送回了老家。
沃克将军就此成了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在前线丧生的最高级别将领。
其他观点:
黄埔军校第二期由于开办比较仓促。所以毕业学员和后期知名将领都并不多。在全部449名毕业生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邱清泉、郑介民、钟松等人。但是就军界地位而言。二期生在国共双方肯定又都是资历比较深厚的将领。再比如我军周逸群和卢德铭等著名战将。而在黄埔二期生中。死的比较窝囊的一位将领。当然就是陆军第89军中将军长李守维。顾祝同系统的骨干人物。
(翁达剧照)
李守维是江苏宿迁人(某东强哥老乡?)。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在何应钦的军校教导团担任少尉排长。也算是黄埔系“根硬苗正”的军官。北伐战争期间已经晋升第一军第3师的副营长和营长职务。而他的顶头上司正是影响其命运的高级将领:师长是蒋系八大金刚之一的顾祝同。参谋长是顾的同学、同乡加哥们韩德勤。
从此李守维就成为了蒋军中这两个保定生的嫡系。军职也一路随之晋升。韩德勤担任第52师师长期间。他已经是该师副团长;韩德勤担任江苏省主席期间。他成为江苏保安第1团团长。再不久被提拔为江苏保安处副处长、处长;抗战爆发后韩德勤兼第89军军长时。李守维已经窜升为该军副军长。到1940年正式被任命为第89军中将军长兼兼中央军校驻苏北干训班主任。
(李守维剧照)
李守维是铁杆的蒋顾追随者。1934年就是“复兴社”在江苏的负责人。可见其政治面貌和对老蒋的忠诚度。得算是黄埔系核心圈子成员。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份。所以尽管打仗本事不咋的。职衔晋升却从不耽误。比如第52师曾经参加对江西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结果在方石岭被红军全歼。师长韩德勤以下5000余人被俘。混在俘虏群里最终脱逃的就包括补充团副团长李守维。
1940年7月。陈毅和粟裕率领的新四军挺进苏北地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视其为眼中钉。必欲驱逐出苏北而后快。因此不顾联合抗日的大局。与新四军部队多次发生冲突。至9月下旬新四军驻防黄桥镇期间。韩德勤又纠集30000多人马。分三路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于是爆发了著名的“黄桥决战”。
(韩德勤剧照)
韩德勤顽军出动的部队分为三股。即李守维的第89军、翁达的独立第6旅和地方武装“二李”的杂牌部队。其中李守维的部队既是正规军、又是兵力最多的一股。当然也就是进攻黄桥的主力。其实第89军本来就是抗战爆发以后。由江苏的保安团和警察队升格改编的。所部下辖第33和第117两个师不到13000人。战斗力并不强。不过信心倒是很足。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渡江北上的部队仅有三个纵队7000余人。然而韩德勤和李守维撞上的。却是战神粟裕。时任江南指挥部副总指挥。这也是活该是李守维倒霉。在黄桥决战中。陈粟先以统战工作说服“二李”观望不前。以一个纵队阻击李守维第89军的进犯。然后集中主力两个纵队用伏击战的方式。首先全歼了翁达的独6旅。再回过头来全力打击第89军。
李守维的部队也是真不禁打。近13000人的部队楞是攻不进2000新四军防守的黄桥镇。随即又被7000新四军完成了反包围。战至1940年10月5日的夜里。第89军已经全线崩溃。官兵四处逃散。最终韩德勤派来的15000多人中。被陈粟消灭了12个团11000余人。基本就算全军覆灭了。而前线总指挥李守维也在乱军之中死于非命。堪称惨败。
那么李守维中将是怎么死的呢?原来在第89军兵败如山倒之际。李军长策马逃命。在经过黄桥镇北面一条叫“挖尺沟”(某度上八尺沟的名字有误)的小河时。遇见了一群溃兵。其中有他的同族亲戚(该部本来就是江苏地方部队的底子)。看见军长大人骑马而来。就央求带上他们一块跑。李守维不允。这帮人就拽住马缰不松手。争执间惊了马。
战马狂奔下河。李守维则被拖进河中堕马溺亡。其实这条河仅有一米多深。显然是马蹬来不及挣脱所致。所以说李守维不仅仗打得窝囊。死得也真够憋屈。
其他观点:
死得最憋屈的将军。湘军将领李臣典应该当仁不让吧。毕竟他是史书中明文记载的因纵Yu过度而死的将领。
有句描绘湘军的戏言:曾国藩依靠曾国荃。曾国荃依仗李臣典。虽然有些夸张。但形象地体现了李臣典的作用和地位。
李臣典。湖南邵阳人。曾国藩奉命在湖南组织团练时。时年18岁的李臣典抛笔从军。起初跟随王珍。王珍病死后。李臣典归曾国藩的亲弟弟曾国荃统领。
对湘军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曾国荃虽是书生出身。但在战场上完全是另一副模样:性格坚忍、毅力惊人。对敌人心狠手段、杀人不眨眼。对手下肆意纵容、军纪败坏。他打仗只看结果。至于手段丝毫不讲究;为了鼓励将士们的斗志。他规定破城之后随意烧杀抢掠3天。得来的战利品全归个人所有。
赤裸裸诱惑之下。曾国荃麾下的吉字营成了湘军中纪律最为败坏、但同时也是打仗最彪悍、战功最大的队伍。这里悍将如云。每位将士都如同亡命之徒。李臣典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臣典是靠着勇猛和战功。才逐渐成了曾国荃旗下的头号悍将。
1856年3月。太平军攻占了江西重镇吉安;12月。曾国荃率军前来抢夺。他发挥自己“能耗”的风格。跟对方陷入了长期的城市攻防战。期间互有胜负。
1858年。湘军完成对吉安的合围。身在孤城中的太平军仍顽强奋战。湘军进展不顺。连曾国荃本人都挂了彩。吉字营上下气势低落、形势危急时。李臣典却愈战愈勇。他挺起长矛、喊叫着冲杀。战友们士气大振。打起精神奋勇作战。9月。湘军攻陷吉安。甚至还追杀到永丰、新淦。
曾国荃对李臣典的勇猛印象深刻。此战后。将其提拔为宝庆营守备。接下来的战斗中。李臣典经常充当吉字营的前锋。在攻占景德镇、浮梁的战役中。他都有上佳表现。并且在公元1860年因功晋升都司。赏赐花翎。
公元1860年开始的安庆之战。让李臣典扬名立万。
安庆是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南京)的西线屏障和粮源要地。此战对双方的意义不言而喻。曾国藩采取围城打援之策。陆军曾国荃、水师杨岳斌负责围城。多隆阿、李续宜负责打援;而太平军一方面在城内顽抗。另一方面陆续从各地前来救援。双方围绕这一要地展开了为时一年的激战。战斗异常血腥残忍。
在这场关键战役中。李臣典表现突出:双方在菱湖激斗时。曾国荃受伤坠马、几乎落入敌手。李臣典出手相救才逃得一命;1861年。双方在安庆西门激战。而外围的太平天国的数万援军正猛攻清军防线。此时的曾国荃大军丝毫没有退路。可谓“不成功便成仁”。关键时刻。又是李臣典带头冲锋。清军一鼓作气攻下安庆。
战后。李臣典因战功晋升参将。赐号“刚勇巴图鲁”。所谓巴图鲁。是满语“英雄、勇士”的音译。成为清廷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
安庆之战后。还发生了一起臭名昭著的杀俘事件:当时投降的太平军共一万多人。曾国荃命令他们每100人为一批、轮流进屋领路费;实际上却埋伏了刀斧手。把这些人从后门押出去砍头。整整砍了一天一夜。才把这些战俘全部杀光。据称。替曾国荃想出这个损招的。正是李臣典。
1862年。曾国荃乘胜进攻太平天国的大本营天京。李臣典曾带队攻取丹阳镇、秣陵关。这一战。清军仍采取挖战壕围困的战法。但期间军中曾爆发疫情。数千将士病亡;同时。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趁机从城内杀出逼近清军营垒。双方爆发激战。连督战的曾国荃都被炮火击伤。又是李臣典竭力救了他一命。
随后。李臣典还及时察觉出太平军的声西击东之计。率军死守东垒。凭借此战功被加提督官衔。公元1863年。他夜袭雨花台石城。立下头功。被封河南归德镇总兵;随后又参与攻夺紫金山、连克多座敌垒。
1864年6月。天京攻防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伤亡惨烈。清军也呈现出疲惫之师的败相。李臣典主动向曾国荃提议:“如不能尽快攻克。将会日久生变。请在龙脖子开掘地道。”龙脖子。也就是今南京中山门至太平门之间的城墙。
李臣典率队日夜奋战15天挖掘地道。随后在地道中引爆炸弹。坚固的天京城墙终于被炸毁。李臣典带头率军杀入城内率军入城。所到之处无不烧杀抢掠。曾经无比繁华的天京城沦为废墟。
李臣典作战勇猛。但缺点也很明显:嗜杀、贪财。而且极度好色。之前每攻下一座城池。他所统领队伍的残暴程度。即使在吉字营也无人能够望其项背。在攻下天京后。湘军疯狂奸淫掳掠。李臣典的行为更是令人咋舌:“李臣典连御十女。恃壮不休息”。以为自己身强力壮。期间不做休息。结果没多久就死于军中。时年27岁。
不久后。朝廷论功行赏。李臣典功列第一。受封一等子爵。赐黄马褂、双眼花翎。可惜这位仁兄已经化成了一缕幽魂。无福享受荣华富贵。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611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太平军,湘军,太平天国,将军,安庆,司令部,吉普车,吉普,朝鲜,江苏
没想到大家都对战争史上,有哪些死的比较憋屈的将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好斗的“牛头犬”之死。1950年12月23日。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中将在上午10时30分离开他在汉城的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