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怪糖,怪谁?
原创

糖尿病不怪糖,怪谁?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被人们称之为富贵病。很多人望文生义。以为糖尿病就是因为吃糖多导致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对于糖尿病的病因认识不到位。糖尿病怪糖。其实真是冤枉糖了!

糖尿病分1 型和2 型。1 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2 型糖尿病与胰岛素作用不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发生胰岛素抵抗有关。

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因为吃糖多导致的。而是因为身体没法吸收利用糖导致高血糖。所以糖尿病应该怪胰岛素不足!或者怪自己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血液中血糖高会导致渗透压升高。所以患者多喝水来稀释糖浓度。多出来的糖到了尿液中。高糖的尿液渗透压也高。身体就要把它排泄到体外。也就是多尿。血液中的糖不能被吸收利用导致热量供给不足。患者就会得比较多。但吃了也照样饿。所以瘦。于是糖尿病患者就出现了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除了归罪胰岛素外。该病的发生其实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因素有关。

第一。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结构不合理的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第二。长期精神紧张、抑郁情绪会促使体内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具体升糖作用的激素大量分泌。造成体内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高血糖的出现。最后引发糖尿病。

第三。长期作息不规律。习惯性熬夜。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其他观点:

导读: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分1型和2型。1型的起因是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的起因是胰岛素作用不强(其实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所以胰岛素的效用变小)。

胰岛素是干什么用的?是促进血糖利用的。所以不是糖吃多会导致糖尿病。而是身体没法吸收利用糖导致血液中高糖。高糖血液的渗透压也高了。所以就口渴(身体默认需要更多的水去稀释你的血液);多出来的糖到了尿液中。高糖的尿液渗透压也高。身体默认要尽快把它们排出去。所以就多尿;血液中好端端的糖身体却吸收利用不了。热量不足身体就默认要多吃。但吃了也照样饿。所以瘦。这就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为什么好端端的。胰岛素会不正常呢?这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肥胖、烟酒过度、运动过少等均是导致发病的高风险诱因。

血糖一旦过高就算是高风险了。那么高血糖很容易最终发展为糖尿病。及早调节血糖才是正道。

一. 糖尿病与糖的认识误区

01.吃糖太多导致糖尿病?错!

糖尿病病人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是因为糖吃的过多。而是因为机体胰岛素相对缺乏而无法代谢和利用摄入的糖。

02.得了糖尿病再也不能吃甜的?错!

糖尿病人群也可以吃甜食。关键是必须远离精加工食品(如精米、精面)。并且要控制糖、巧克力、淀粉等的摄入量。

只要把这些食品的含糖量被计算在每天所需碳水化合物内。且多运动来控制血糖。糖尿病人群也可以吃糖。

二. 高血糖是如何发展成为糖尿病?

高血糖并非一定就是糖尿病。但如果长期血糖高。就可能诱发糖尿病了。

这是因为人体体内控制血糖高低的是胰岛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分泌胰岛素功能较低会造成血糖升高(这也是2型糖尿病的病因)。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节、肥甘厚腻等引起经常血糖较高。也会反过来诱发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而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如果你超过45岁、超重或者肥胖、有高血压、经常久坐……就需要注意时常监测血糖。

日常生活中。可用桑叶、菊花等药材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帮助改善阴虚、 燥热的体质。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三. 增加糖尿病风险的3个坏习惯01.吃得多。动得少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尤其是很多同为上班族的夫妻。下班后为了图省事。经常用快餐、小点心、方便面等食品随便应对。

周末休息则更多选择一起窝在家里。失衡的饮食结构、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血糖随着体重“步步高升”。最后一起患上糖尿病!

02.长期精神紧张、抑郁

当人们长期面对压力时。精神过度紧张。会促使体内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生长激素等大量分泌。造成体内内分泌代谢紊乱。甚至导致高血糖的出现。最后也有可能引发糖尿病。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更应该引起重视。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学会排解内心压力。保持精神处于平稳状态。

03.作息不规律。习惯性熬夜

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并增加体内的压力激素含量。每天23点前入睡。睡7~8小时。午休20分钟。

糖尿病群体正在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正是由于部分年轻人的不健康饮食、作息不规律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精神紧张。构成了致病的危险因素。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体重增加或肥胖。最终得了糖尿病。

四.6招调节生活方式

1.均衡饮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三餐营养成分均衡。多菜少肉七分饱。多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成分、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品。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

2.控制体重:

肥胖是糖尿病的极危险因素。适当的减重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灵敏性;过度消瘦者则应通过饮食调节恢复正常体重。

3.情绪减压:

精神紧张、抑郁等也是致病因素。如果你长期如此。那么一定要尽快找到减压的方法。4.保证睡眠:

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并增加体内的压力激素含量。每天23点前入睡。睡7-8小时。午休50分钟。

5.戒烟戒酒:

不想糖尿病病情恶化。这两项一定要戒了。

6.适度运动:

每天行走1万步或进行其它运动。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

其他观点:

糖尿病不是由于吃糖多引起的。从这个角度说糖尿病不能怪糖。那怪谁呢?这得从糖尿病的分类和引起的原因来分析。

糖尿病是指由于机体不能产生足够量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的一种疾病。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控制血液中糖的水平的一种激素。当人体进食后。 食物分解成一些物质。包括机体功能所需的单糖。糖被吸收入血并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使糖从血液中进入细胞内。一旦进入细胞。糖就转化为能量。要么立刻被利用。要么被以脂肪或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备用。如果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促使糖进入细胞。可导致血液中糖水平升高而细胞内糖水平降低。由此产生糖尿病症状和并发症。

糖尿病分为四类:

1.1型糖尿病,也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胰岛炎而破坏B细胞,致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

2.2型糖尿病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共有8个数类型数基因变异引起胰岛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等。

4. 妊娠期糖尿病。

虽然现在还有一些糖尿病的机制不明确。但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没有证据说明糖尿病是由于吃糖引起。总结糖尿病应该怪谁:1.遗传是有依据的;2.环境因素;3.自身免疫反应;4.一些疾病继发引起。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很严重,我们要重视血糖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作者:贾自力 单位:北京丰台医院临床药学

时间:2018.6.9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21:12

    糖尿病,胰岛素,血糖,胰岛,身体,血液,体内,高血糖,肥胖,渗透压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21:12

    没想到大家都对糖尿病不怪糖,怪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21:12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被人们称之为富贵病。很多人望文生义。以为糖尿病就是因为吃糖多导致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