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古诗意境如何拍摄?
原创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古诗意境如何拍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两句诗出自司马光的《客中初夏》。我们先看诗的前两句: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四月的的天气清明又暖和。山中忽而下雨。转眼放晴;门对面的南山在雨后。更显得青绿分明。

这样的雨后山景。读来轻快惬意。让我想到了杜甫漫步浣花溪畔。沿着黄四娘家的花蹊。欣赏留连戏蝶的惬意自然!

再看后两句: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眼前没有那些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那朝向着太阳倾斜的向日葵。

这两句既似写景状物。又似借景抒情。那借什么景抒什么情呢?诗句中的“柳絮”和“葵花”又有何所指呢?

我们知道谢道韫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后。有诗才的女子就被誉为“咏絮之才”。

可是“更无柳絮因风起”这里的分明没有称赞之意。反而有一丝丝烦人的柳絮不见了的庆幸!因此该句中的“柳絮”不是诗才的代指。而是指烦人的不喜之物。那谁是这个“柳絮”。让作者十分不喜呢?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此时京城的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变法。而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只好落寞离开。退居洛阳。这首诗正是作于司马光退居洛阳之时。

看到诗作背景。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这漫天飞舞。烦人的柳絮可能就是与他政见相左的王安石等人。而“向日”则是自明心迹。以“葵花”自比。

作为政治家的诗人。常常在诗作中仍表明自己的政治理想或精神品格!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又如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品格!

其他观点:

又开始诗词摄影了。随着诗的意境进入诗人的境界吧!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出自北宋大文学家司马光的《客中初夏》。

说起司马光就想起侯耀文 赵丽蓉的小品”司马光砸缸\"。小小年纪就这么聪明。怪不得能写出好诗。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诗。诗曰: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初夏的细雨驱散春寒。天气一天暖和起来。细雨洗净空气的尘埃。使空气更加清新。更加妩媚。

春去夏来。眼前没有了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

诗人含蓄地流露出对夏日的喜爱。用\"柳絮\"、\"葵花\"表明内心的情志。言明自已的志向:不做风雨之中\"水性杨花\"的柳絮。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表达出对随波逐流者的厌恶和对忠诚恒守者的敬仰。

以前两句的景托起后两句的志。托物言志。表达心情。不做随风摇摆的柳絮。要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表达出对皇帝的一片忠心。

欢迎光顾我的头条号。共同交流!

 

其他观点:

这个估计只能合成。柳絮飞在四月。葵花在八月左右。除非您能穿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28:00

    柳絮,葵花,两句,分明,更无,初夏,随风,诗才,烦人,惟有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28:00

    没想到大家都对“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古诗意境如何拍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28:00

    这两句诗出自司马光的《客中初夏》。我们先看诗的前两句: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四月的的天气清明又暖和。山中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