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行》怎么理解?
原创

《出塞行》怎么理解?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汜水(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县尉.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等官职。期间曾两次受到贬谪。后在安史之乱中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王昌龄诗以边塞。闺情言怨和送别诗为多。在他生前就负有盛名。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被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江宁。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这首诗是边塞诗中的名篇。主要内容是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

诗的第一句最耐人寻味。具体含义历来争议颇多。明代的李攀龙。清代的沈德潜都有自己的见解。此句以互文的方式歌咏边塞的天地。依然是可爱的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可至今依旧是战事频频。

二句写征人未还。也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感。作者所看到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出塞将士远去不回。而是千百年来。绵延不断的热血男儿悲壮而惨烈的出征场面。有了第一句的时间背景。第二句诗词也就有了更加浓厚的历史沧桑感。

三四句借用汉时英勇善战.爱兵如子的“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写出普通老百姓对于良将的渴求。表达了人民希望和平的共同心愿。

全诗以浑厚的气势。唱出雄壮豁达的主题。气韵流畅。一气呵成。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明代人李攀龙曾誉之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实不为过。

其他观点:

作者:王昌龄

白花垣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这是一首描写塞外征人思乡的古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征人思归的殷切之情。

在荒凉的西方边关。一片残垣断壁。空旷的原野上花色寥落。遥望东方京城的方向。一片苍茫。惟有孕育了华夏民族的黄河。无时无休地滚滚东流。

秋风萧瑟。原野上已经绝无人迹。了无生气。一骑轻马忽然从荒漠的古道上飞驰而来。

其他观点: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我理解为:站在百花原的最前头。望着唐京师长安。看到黄河水奔流不己。秋天一片荒芜景象。旷野没有一个行人。就在这样的旷野里。从东边赶来一大队人马。为首的将军骑着战马威风凛凛的那个人是谁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33:56

    百花,旷野,黄河,边塞,王昌龄,东来,县尉,马首,良将,一句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33:56

    没想到大家都对《出塞行》怎么理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33:56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