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的“静”与“俭”的内在联系?
原创

如何理解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的“静”与“俭”的内在联系?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做人得厚道。一个人选择厚道。不是因为这个人笨拙。恰恰相反是一个明白:“厚德载物”。助人为乐也。

其他观点:

千古名篇《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意在教育儿子要固守淡泊。宁静自处。勤学励志。不可冒险躁进。否则会一事无成。

那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的“静”和“俭”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从字面看。“静”的意思是安静。宁静。“俭”的意思是节俭。勤俭。好像联系不大。但从整篇文章来看。它们确实有联系:静为“俭”之根,“俭”是“静”之本。就是说,只有你固守宁静。才可能阻挡一切不利的外界干扰。包括无谓的迎送。无谓的饭局,无谓的纷争等。才能静下心来。进入一个节俭。勤奋的状态。勤学苦练。以图大事;那么“俭”呢,是“静”的表现形式。如果你一味地声色犬马。一味地心浮气躁。那么你就“静”不下来。又何谈学业有成。前途光明呢?

一句话。这一“静”一“俭”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个人。在求学、立志。包括创业。守业时期。都要保持“静”和“俭”。才有可能最终有一番作为。



其他观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意思是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品德。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修身立志的名作。

静。宁静。相对于动。这里的“静”。是指人的一种状态。可把“静”理解为独自思考独自品悟。人们常常在“静”的状态下修养心灵、悟出真知灼见的人生道理。所以静可以让心灵得以安宁。静可以避祸。静可以出成果。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静以修身”。

俭。节俭。相对于奢。节俭被视为治国之道、兴业之基、持家之宝。对一个家庭来说。母亲很重要。她的勤俭美德狭义上负责儿女节俭和行为的养成。广义上是为国家节俭风气养成做着贡献。

在面对社会起伏跌宕时。面对功名、利禄、前程、金钱。所有的一切。我们常常昏昏然萌生出种种邪念。这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告诉我们。抛却功利。抛却浮躁。抛却盲目。将功名利禄视之如浮云。宁静安定。宠辱不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49:00

    节俭,子书,宁静,无谓,勤俭,相对于,厚道,是一个,利禄,儿子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49:00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理解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的“静”与“俭”的内在联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49:00

    ●做人得厚道。一个人选择厚道。不是因为这个人笨拙。恰恰相反是一个明白:“厚德载物”。助人为乐也。其他观点:千古名篇《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