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更推崇曹操而不是司马懿?
原创

为什么历史上更推崇曹操而不是司马懿?

好文

热门回答:

不可同日而语。前面不少朋友说的很不错了。我认为大家没有抓住主根。也就是一个为公。一个为私。我们撇开《三国演义》。依据正史做个对比: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他曾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先后官至东郡太守、兖州牧、丞相。爵至魏王。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谥号武。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干政。特别是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一个薄情寡义。一个荒唐贪婪。国力空虚、民不聊生。先是黄巾起义。接着。各地割据势力崛起。相互攻杀。汉献帝虽有作为。无赖继位时年纪太小。皇权、政权、军权、财权统统架空。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仰天长叹。

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 曹操就在这乱世中崭露头角。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史称“陈留起兵”。 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的父亲曹嵩来曹操处的路上。被陶谦派兵杀害。曹操由此大开杀戒。讨董卓、擒吕布降张绣、战官渡、征乌桓。“逐鹿中原”。后与孙刘联军大战赤壁。平定西凉。曹操功高盖世。位极人臣。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他想称帝。可以说水到渠成。手下群臣曾乘机向曹操劝进。然而曹操自己却并不想废献帝而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若孤不在。不知几人称帝矣”!他一心匡扶汉室。发誓:“宁可天下人负我。我衷心不负天下人”!可见。曹操光明磊落。志向远大。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一窥管豹。了解曹操所言不虚。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208年。强行辟为文学掾。曹操封魏王后。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权力。诛杀曹爽。251年。司马懿病逝。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司马懿虽然很有才智。善用计谋。但多为阴谋。辅政平乱、擒斩孟达、关陇抗蜀、对阵五丈原、平定辽东。讨伐东吴。功劳的确不小。司马懿鹰环狼顾。早被曹操看穿。《晋书.宣帝》记载:曹操向曹丕求证司马懿是否有狼顾之相的情形: “魏武察帝(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指曹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大致意思是说:曹操发现司马懿很有能力。也很有野心。听说他回头看人向狼一样。准备验证一下。于是让司马懿在前面开路。突然叫住他。果然。司马懿身体不动。转过头脖子和头。狠狠地直盯着你。曹操梦见三匹马在一个槽枥吃草料。“三马食曹”。心中很厌恶。就对儿子曹丕说。司马懿不甘人下。久蓄异志。必须事先告诫后代子孙。

《魏略》则记载:建安十三年(208年)。郡中推荐司马懿为上计掾(音:yuàn。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曹操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东汉政权已经被曹氏控制。曹氏又是阉宦之后。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将他逮捕。司马懿听说后非常畏惧。只得就职。

从这两个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私心很重。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国家。而且手段卑鄙。嘉平元年(249年)正月的政变夺权。史称“高平陵之变”;嘉平元年(249年)二月。架空魏室。史称“司马氏专权”。

其他的不少人都说过了。没有重复的必要。我们单从如何对待权力这一个方面来看。曹操与司马懿高下立判了。如果把曹操比着谦谦君子。那么。司马懿就是戚戚小人。没有可比性。

其他观点:

曹操和司马懿都雄才大略。一心算计争天下。留的身前身后名。都被后世之君追为皇帝。荣耀至尊。其实不管你混的再牛掰。再创立伟大的江山基业。留待后世的就如毛主席诗词中说的: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伟人眼中:这是伟人眼中的过往帝君。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老百姓眼中:在老百姓的茶余饭后。曹操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厉害。三国必有曹。没曹无味道。引申到谁家哪里有事。第一个到的必定是曹操。(曹操有未卜先知功能)同时曹操也是足智多谋的代名词。曹操参与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上了年岁的老叟。八岁不到的孩童。说曹操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曹操知名度认可度极高。

在文人墨客眼中。曹操是诗人。大文豪。文采出众。三国中除他儿子曹植。其他文人无出其右。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是绝美雄宏的大诗人。

在政治家军事家眼中。曹操是大政治家。大军师家。文韬武略。卓然超群。善于用人。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善于用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真实的曹操。并非像演义中那般奸诈。其军事才能。政治才能。文学才能都很杰出。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优秀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司马懿一生谨小慎微。忍辱负重。兢兢业业。最后在高陵平发动军事政变。夺权成就子孙。但其人生并不光彩。虽然让分裂的三国归一统。

老百姓不卖他的情。不肯定他的功劳认为他属于忤逆。民间很少流传其故事。戏曲三国演义中成诸葛亮的对手出现。

统治层也不肯定其地位。违背统治阶层忠君爱国的价值观。

文化层更无墨留今世。只是司马仲达的名字

其实司马懿也是一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胸怀大志。忍辱负重。一般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如此。历史存偏见。仲达是被历史埋没的难能可贵的人物。

其他观点: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从以下“十个方面”比较一下。就知道为什么历史上推崇曹操。而对司马懿“不感冒”了!

一、论及“人生履历”。

提起孟德。想起来的是:顽童。县公安局长。刺客。军阀。诸侯。诗人。省长。统帅。丞相。魏王。魏武帝。

提起仲达。想起来的是:战区司令。装老年痴呆;再当战区司令。再装老年痴呆......

曹操。枭雄之姿。王霸之气!

二、论及“人格魅力”。

提起孟德。想起来的是:望梅止渴。割发代首。迎回文姬。横槊赋诗。分香卖履。建安风骨。华容道三声大笑......

提起仲达。想起来的是:隐忍。演戏。装傻;再隐忍。再演戏。再装傻......

三、论及“吟诗作赋”。

提起孟德。想起来的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提起仲达。想起来的是:肃清万里。总齐八荒。肃清万里。总齐八荒。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写的是不错。但就这一首诗)!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四、论及“军事生涯”。

提起孟德。想起来的是:大破黄巾军。18路诸侯讨董卓。擒吕布。降张绣。官渡之战。远征乌桓。赤壁之战。平定凉州。争夺汉中之战......

提起仲达。想起来的是:诸葛抚琴退仲达。火烧上方谷。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笑纳“女人衣物”。宁当缩头乌龟......

火烧上方谷。司马懿险些丧命

五、论及“政治作为”。

提起孟德。想起来的是:五色棒。屯田制。租调制。安置流民。恢复秩序。兴修水利。奖励农耕......

提起仲达。想起来的是:高平陵政变。高平陵政变。高平陵政变。

高平陵政变

六、论及“传世著作”。

提起孟德。想起来的是:曹操亲自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兵法》。

提起仲达。想起来的是:......

七、论及“得国之路”。

提起孟德。想起来的是:身先士卒。谋略和征服。

提起仲达。想起来的是:鸠占鹊巢。阴谋和坑蒙。

八、论及“人生关键词”。

提起孟德。想起来的是:战争!纵横捭阖。气势恢弘。

提起仲达。想起来的是:宫斗!权谋诡诈。腹黑冷血。

司马懿:我隐忍。我冷血。只为“高平陵政变”之一击毙命!

九、论及“历史媲美者”。

提起孟德。想起来的是:刘邦。刘秀。李渊。朱元璋......

提起仲达。想起来的是:王莽、刘裕、萧衍、宇文泰.......

十、论及“历史贡献”。

提起孟德。想起来的是:唯才是举。依法治国。统一中原。拯救黎民......

提起仲达。想起来的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丧失中原。生灵涂炭......

五胡乱华。中原涂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陌上柳絮倾城雪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16:20

    的是,司马懿,想起来,仲达,孟德,政治家,军事家,很有,魏国,温县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16:20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历史上更推崇曹操而不是司马懿?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16:20

    不可同日而语。前面不少朋友说的很不错了。我认为大家没有抓住主根。也就是一个为公。一个为私。我们撇开《三国演义》。依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