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写在哪上面的?
原创

甲骨文是写在哪上面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前人之述备矣。不再赘述。甲骨文是写在龟甲、兽骨及极少数人骨上的一种成熟的官方文字。甲骨文一直延续至西周早期。关于书写方式及书写工具历来颇多争议。有人认为是古人用金属或玉质刀具刻画而成;也有人认为商周制玉工艺已十分成熟。部分甲骨文砣刀痕迹明显。不排除后期甲骨文是用砣具雕刻而成。

其他观点:

所谓「甲骨文」也叫「甲骨卜辞」。顾名思义就是写在动物的龟甲和骨头上。

【甲骨文】的定义。就主要从【文字载体】和【文献性质】两个方面讲:

第一。甲骨文字的载体和书写工具

甲骨文主要是用刀刻写在「甲」和「骨」上的文字。所以。甲骨文也叫「刀笔文字、契文」等等。

甲。以乌龟的腹甲居多。

骨。以牛羊的牛羊的肩胛骨最多。

虽然我们知道甲骨文是刀刻文字。但是文献上并没有记载用什么刀。出土文物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题。下图是书写甲骨文的工具有青铜刀和玉石刀:



我们今天看到甲骨文大多数是占卜甲骨的拓片。拓片主要是共学者研究。比如大型工具书《甲骨文合集》。收录一百多年里出土的近四万多片甲骨拓片:

还有少量的甲骨文是刻写在鹿骨、鹿器、兕(犀牛)骨、虎骨、甚至是大象的骨头上的:


看过电影《赛德克巴莱(彩虹桥)》的人一定记得里面少数民族的「猎头习俗。其实。殷商古人也有这个习俗。殷商人把俘获的异族的酋长当作人牲斩首。祭祖之后。用其头盖骨刻上文字以记事。作为战胜的纪念。称为「人头骨刻辞」。

这些人都是商代殉葬的人牲头颅:

有些甲骨文就是刻在头的头颅以及髋骨上的: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殷墟中唯独马骨上没有刻写过卜辞。如果马对中原王朝来说是比较稀缺的军事战略物资。但是。商人陪葬也殉马。下图是安阳殷墟车马坑中的殉马遗骨:

如果说。上古「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战争中用马拉车。君主和贵族死了用车马殉葬。只在这两个方面会用稀有的战略物资马。这样是唯一能够解释得通。

第二。甲骨文文献的性质

甲骨文也叫「甲骨卜辞」。就是商代人刻在龟甲上的占卜文字。所以。我们可以将甲骨文文献理解成一部《商代占卜大辞典》。

我们知道。汉字的「卜」字。其实就是象形甲骨上的占卜裂纹。

那么。商人是如何占卜的呢?占卜过程是怎样的?

商人尙鬼。是典型的「不问苍生问鬼神」。商纣失国埋卜以后。周人主宰华夏。周人尙礼。建立起以宗族制为核心的分封制度。以「礼乐诗书」治国。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到今天依然影响我们每一个人。

所以。周人不怎么占卜。仅周原出土了很少的甲骨。周人青铜器文化非常发达。显示了对礼制的遵从。所以。到汉代甲骨占卜的方法已经完全失传。

今天。通过对文献和文物的二重证据的互勘和推理。让三千多年以后的我们知道了一些端倪。

据《周礼》记载。整治甲骨至少有六道工序——削、锯、切、锉、刮、磨、穿孔。今天殷墟出土的甲骨。可以很明显看出人为加工痕迹。同时还出土「锯、锉、刀、凿、钻」等工具。更是有力的证明了商人整治甲骨的缜密细致。

商代制骨作坊遗址中出土的经过打磨整治的骨头:

殷墟出土用来整治骨头的的青铜削和青铜刀:

以典型龟甲为例说一下制作甲骨和占卜的过程:

1、修整、打磨腹甲。

整治过后各部分的位置称谓如下图:


2、在甲背面进行钻凿。

用凿、钻凿出凹槽。这样做的目的是加热甲骨以后。甲骨出现裂纹:

钻凿一般以龟腹甲中缝(俗称「千里路」)为界。左半部分——凿左钻右。右半部分——凿右钻左。左右对称。

【有钻有凿】的龟背甲实物背面照片和拓片:


3、硬木烧灼甲骨使之出现裂纹

在占卜时。用点燃硬木。灼烧在甲背面的凹槽。由于钻凿处的甲已很薄。遇到高温则热胀冷缩涨裂。正面对应处出现「卜」形的裂纹。这就是所谓的「灼兆」。如下图所示:

「兆纹」各部分的称谓:纵向「兆干」称作「墨」。横向「兆枝」称作「璺」。

可以看到纵向「兆干」对应背面的「凿」、横向「兆枝」对应背面的「钻」。所以兆干、兆枝是以「千里路」为中轴线的对称图:

因此。对甲骨进行【钻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甲骨出现对称卜纹。

4、最后一步就是看裂纹。进行刻辞记录。占后是否灵验。还要另一次刻辞。

关于怎么解读卜辞。我们今天依然知道得很少。学者们有过一些推测。但不足以下定论。目前还是谜团。综述如下:


至今。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还遗留了【动物骨头占卜】的习俗。从人类学和民俗学角度的对照研究综述: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甲骨文文献的性质并非卜辞。有一些记事、记录家谱等等的甲骨。

下文将举例最有名、最典型的几片【非占卜甲骨】:

1、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宰丰骨。

宰丰骨是犀牛骨料制作。记载了一次田猎过后。商臣宰丰接受商王赏赐的事件。

2、中国最早的《天干地支表》

这个就不需要过多解释了。可自行百度

3、世界上最早的家谱----殷商儿姓家谱

需要注意的是是:此片甲骨真伪存在爭議。是有名的学术公案。郭沫若等人認為是偽造的。李學勤等人認為是真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至今未能達成共識。

4、习契——世界上最早的「汉字作业本」

甲骨刻辞中有些一个字重复刻好几个。而且很明显是两个人的笔迹。起初让学者大惑不解。郭沫若先生的考释涣然冰释:商人在学习书写甲骨文。郭沫若先生这类甲骨文刻辞为「习契」。

如《合集》27042:为两个人笔迹。非常明显的临摹痕迹。一个「老师」。一个「学生」。

所以。一句简单的大白话归纳【甲骨文的载体和文献性质】是:

甲骨文是商代刻在动物骨头上的。记录甲骨占卜事件。还有少量甲骨文是记事、习契、家谱等等。

其他观点:

 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中国考古的第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可是它的发现过程。却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戏剧色彩的。

  清末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1845—1900)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安阳出土的甲骨文

  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 “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由此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从此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搜求。

  曾有人对王懿荣从中药中发现带字龙骨之说提出质疑。认为王懿荣在他的有关著述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并认为王懿荣吃的龙骨在药店已加工成细粒。看不出刻痕文字来的。而且当时菜市口一带并没有达仁堂药店。对此。后来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周绍良说。当时龙骨在中药店都是成块、成片出售的。直到三十年代他到中药店买龙骨还是这样。至于达仁堂药店当时确实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鹤年堂中药店。当时的人很迷信西鹤年堂。买中药都要去西鹤年堂药店。这也有可能是当时传误造成的结果。

  在甲骨文还未确认以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时就不断在农田里挖刨出古代甲骨。据说把甲骨当做药材到中药铺去卖的第一个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脓疮。没钱去求医购药。就把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流出的脓水被骨粉给吸干了。而且发现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从此他就把它们收集起来。说成是龙骨。卖到了中药铺。

  经过许多学者专家考证研究。所谓龙骨其实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们在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占卜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就是卜辞。刻有卜辞的甲骨被当做档案资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传于后世。甲骨文发现的故事。后来被人们称为“一片甲骨惊世界”的奇迹。在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写下了带有传奇性的篇章。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16:52

    甲骨,甲骨文,龙骨,卜辞,商代,文字,菜市口,裂纹,龟甲,药店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16:52

    没想到大家都对甲骨文是写在哪上面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16:52

    前人之述备矣。不再赘述。甲骨文是写在龟甲、兽骨及极少数人骨上的一种成熟的官方文字。甲骨文一直延续至西周早期。关于书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