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崔颢最有名的一首诗。让一座楼成为网红。李白都叹服并模仿大咖诗作。这首诗成名。一是本身的文学价值。人生思考。这是核心战斗力。当然好的诗词。也需要宣传、推介。这个时候。李白等巨星的认可。更是让其名气大涨。还有一个原因。留在文末解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的首联、颔联先从登上黄鹤楼写起。“登斯楼也”。必然想起楼的来历。想起黄鹤。想起驾鹤登仙的古人。但是。黄鹤也好。仙人也罢。都已经是一去不返。而眼前危楼独立。白云飘飞。一种茫茫渺渺、亦真亦幻的苍凉感扑面而来。“哀吾生之须臾。羡宇宙之无穷”的感慨油然而生。气韵连贯。宛若行云流水。自然之极。自然到让人忘了。它已经犯了七言律诗的大忌:词语重复、平仄不对。而且颔联也不对仗。但它却以浏量的音节。信手拈来的浑然。让人没有一点违和感。这就是所谓的词不害意。后人盛赞为;“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唱”!
颈联从上面的天上回到了现实。登高观望:涛涛江流。莽莽平川。远处的汉阳平原春树历历;近处的鹦鹉汀洲春草葱茏。江水的银色。树木的绿色。春草的翠色。天空的蓝色。云彩的白色。所有的这些。都在明丽的春色中纷呈着。极富色彩之美。而“黄鹤”、“复返”的同韵母和“萋萋”、“历历”的叠词。使其更有铿锵、清朗之感。又极具音韵之美。仿佛只听声音也能感受到那明媚的春光。
眼前的美景让诗人流连不归。不觉已是薄暮暝暝。江面被渺渺的轻烟笼罩着。倦鸟归林。客居他乡的羁客又起乡愁。为什么说“又”呢?因为上面的萋萋春草就已经触动了游子的乡心。正所谓“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而在暮色苍茫中。在浩渺的烟波让。那挥之不去的乡愁再次升腾。这就是:“日暮客愁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情此景。“何人不起故乡情”?全诗在无尽的怅惘中落下帷幕。
李白曾不止一次到过黄鹤楼。却从未题诗。李白固然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和“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佳句。但这都是借景抒情、借题发挥。并非写楼的本尊。可李白却写了《鹦鹉洲》:“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很明显。从连用三个重复的“鹦鹉洲”到意境上。都模仿了崔颢的诗。李白还有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也能看出崔诗的痕迹。但在气势和意象上。终究还是弱了点。
南宋诗论家严羽称此诗为唐诗七律之首。在人才辈出的大唐诗坛上。得此褒誉。崔颢真乃诗人中的大咖也!难怪能征服“诗无敌”的飘然太白。
其他观点:
问题:
崔颢的《黄鹤楼》之所以成名。是唐人所评还是后人所评?或是李白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所捧?
...........
前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黄鹤楼》之所以地位那么高。宋朝严羽《沧浪诗话》起的作用不小: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当然。这个第一仅仅是一家之言。例如明朝的胡应麟就说诗圣杜甫的《登高》是真正的七言律第一。而且不仅仅是唐人七律第一。是”古今七言律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李白与崔颢的斗诗
元代方回编选的《瀛奎律髓》写到:
此诗前四句不拘对偶。气势雄大。李白读之。不敢再题此楼。乃去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也。
明代的高棅的《唐诗品汇》刘后村云:
古人服善。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句。至金陵乃作《凤凰台》以拟之。今观二诗。真敌手棋也。刘须溪云:恨以滔滔莽莽。有疏宕之气。故胜巧思。
二、李白的两首诗
李白有两首诗和黄鹤楼相似。第一首是《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二首是: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舟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空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三、沈佺期是始作俑者
其实崔颢的黄鹤楼也是模仿前人的作品。沈佺期是初唐武则天时代的人。是最早作七言律诗的诗人之一。看一下崔颢《黄鹤楼》所模仿的这首《龙池篇》: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即使不懂诗的人。看了前半首也知道和崔颢黄鹤楼极像。区别是沈佺期的前两句是古体诗写法(其中第二句还是律句。只是与第三句失粘) 。后面六句都是律诗的结构。而崔颢前四句都是古体。
《唐诗广选》田子艺曰:
人但知太白《凤凰台》出于《黄鹤楼》。不知崔颢又出于《龙池篇》:若《鹦鹉洲》。又《凤凰台》馀意耳。四篇机抒一轴。天锦灿然。各用叠字成章。尤为奇也。
结束语
崔颢的黄鹤楼被后人所推崇。在当时如何呢?《旧唐书·文苑传》载:“
开元、天宝年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皆名位不振。”
能够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相提并论。自然不是一般的人物。
不过我以为今天崔颢和他的黄鹤楼如此有名。应该还是后人的功劳大一些。而李白常常被后人拉过来给崔颢的黄鹤楼做背景也起到了不少作用。
@老街味道
其他观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摆在这里。还需要什么人评个毛线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140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黄鹤楼,李白,鹦鹉,黄鹤,金陵,律诗,都是,烟波,凤凰,使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崔颢的《黄鹤楼》之所以成名,是唐人所评还是后人所评?或是李白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所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崔颢最有名的一首诗。让一座楼成为网红。李白都叹服并模仿大咖诗作。这首诗成名。一是本身的文学价值。人生思考。这是核心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