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的人,是先看古代经典,还是先看《中国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这种教科书?
原创

自学中医的人,是先看古代经典,还是先看《中国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这种教科书?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建议不要读现代教科书《中医基础理论》。保证后悔。

汉医的基础绝对不是“中基”那些基础。建议先玩历法。比如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源。掌握六十甲子的内容。尤其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种种关系。若不明白十干化合五与六冲化气的原理。必然不明白阴阳。很难入门。

若已掌握上面这些历法基础。直接读《伤寒杂病论》并对照《内经》。这时必须选定一本注释版《伤寒杂病论》。历代注释伤寒非常多…各有所长。但如果符合历法的三阴三阳。建议读陈修圆《浅注伤寒论》还有唐容川补注陈修圆的伤寒。刚才说了。历代注释伤寒各有所长。但陈修圆的注释是建立在历法的框架上。接近宇宙模式。是真解法。

注意分辨天阴阳与地阴阳的区别。天阴阳是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之类;地阴阳是六冲气化。比如初之气之类。否则读不懂陈修圆的注释。

自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如果想继续深入。那就开始静心证得“生命”的东西。比如为什么会有生命?为什么生命会“生老病死?”。为什九窍的动物是胎生。并且都有五官四肢与十指趾?为什么八窍的动物大部分是蛋生?为什么植物的头首向地下。人的头首向天?为什么科学分析所有动植物的DNA相似度那么接近…这些内经全有答案。必须参禅才能明白。参禅不是叫你学佛。而是处在一种无思无为的状态下才能感而遂通。只有在恬静虚无的状态下。才能彻底明白经络与节气的关系。

按照我上述方法。才能彻底明白所有生命在阴阳之道是六月一阴生。七月二阳进。八月三阴三阳。才明白九月重阳之机。十月九九归一之理。十一月…这是宇宙模式。尽在内经。必须参禅。再多说也流散无穷!

不要读中基的阴阳。中基的阴阳概念已达到“无敌”地步。以致某些人狂言中医无绝证!

其他观点:

我的建议是。先学现在大学教程的《中医基础理论》。有系统性。文字相对通俗易懂。

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适当背诵中医《汤头歌诀白话解》。重点选几条方头背诵。:如:银翘散;桑菊飲;藿香正气汤。葛根芩莲汤;等。並适当背诵《药性赋白话解》。《濒湖脉学白话解》(选择浮。沉。迟。数。滑几种常用的脉背诵並体验之)。以上学法。增加对中医兴趣。我把此法比喻为学习毛主席革命初期建立井岗山根据地。自己有风热感冒时。自服银翘散。风热感冒轻。有咳嗽时。服桑菊飲。 有风寒感冒伴腹泻时。自服藿香正气汤加葛根芩连汤。2天一3天无效时便去求医。

我爸爸是老中医(中药剂出身)我从读初中到大学都内宿。上述方法是我爸爸教的。我借此机会感谢爸爸教育之恩。

后来考进中山医时。第一年才学习中医学。(以后学习现代医学。)

因此。根据我个人的对中医学习的经历。提出以上建议供参考。

临床上。最好有老中医带教。如只有自学。通过自疗的经验。从家人及邻居开始。有同于自己病者。便可开药予治疗。密切观察。治愈时自能鼓舞信心;若病情2天后反而加重者。应亲自伴病人到基层医院找医生。一方面是关心病人。一方面是向医生学习。

人命关天。要当医生。就要先树立“悬壶济世”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心。这是学医的出发点。

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后。才能步步深入。最后学习名医著作。有机会的话。到中医院实习一段时间。你就成为一位正式的医生了。

说易行难。以上只供参考。




其他观点:

两种学习中医之路的选择。就基本决定了你未来的中医水平和学术路线。

一、选择先学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所谓先易后难的道路。以为可以快速入门。快速成功。其实大错特错矣。

1。这种选择反映了学医者的畏难意识和自信心不足。学中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大多数情况只能靠自己感悟。外人很难帮你过关。这种心态很可能让你在困难面前低头止步。这也是名医的后人和弟子很少成为名医的原因。

2。自以为选择了捷径。其实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走了更多的弯路和错路。中医经典是学习中医的必经之路。是绕不过去。躲不开的。

3。所谓的中医教材是按照西医的标准和思路编排的。是西化中医。先学这些教材会让你错在学中医的起点。大多数人永远也学不成真正的中医。目前。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就是这样。考医师资格证很容易。可临床疗效就差强人意了。本人接触过很多中医院刚毕业的医师。还有中医博士。都坦言心中无底。不会治病。有的人认为中医无效而转行。有的人寻师拜师学艺。可成功者了了。

二、选择先学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针炙大成》等。是似难实易的捷径。

1、有一种明知山有路偏向虎山行的自信和决心。这也是学习中医成功者的必备素质。

2、直奔核心主旨。不走弯路错路。其实。其他的各种中医书籍。都是对中医经典从不同角度的分析阐述。但加入了作者自己的理解和发挥。是对是错。初学者很难分辨。容易迷失方向。走入岐途。

3、其实中医经典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要整体的看。多读多看多思考。碰到难懂的可先跳过。很多不懂的通读多遍。其意自通。只要看够一百遍。就没有不懂的。

4、学习经典不是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领会其中的精神。学会中医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的中医入门。

综上所述。不同的学习目标则选择不同。如果你只想考执业医师资格证。就先学中医教材。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治病救人。先学中医经典。就是最好的选择。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48:14

    中医,伤寒,阴阳,基础理论,历法,注释,葛根,经典,很难,内经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48:14

    没想到大家都对自学中医的人,是先看古代经典,还是先看《中国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这种教科书?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48:14

    建议不要读现代教科书《中医基础理论》。保证后悔。汉医的基础绝对不是“中基”那些基础。建议先玩历法。比如了解二十四节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