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号九帅,攻入天京武功盖世,朝廷为何食言,没有封其为王?
原创

曾国荃号九帅,攻入天京武功盖世,朝廷为何食言,没有封其为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曾国荃确实善于打仗。尤其围点打援、修筑沟渠内围外防。这种战法到后期已经轻车熟路。对于进驻雨花台的曾国荃。曾国藩百般苦劝。包括湘军水师才不过两万多人的吉字营。兵员实在太少。天京城里的人想出去必然豁出性命。城外的援军为了首领安全也会拼死突击。危险系数太高。但是好不容易咬住鸡腿的曾国荃怎么甘心回退呢。好在最终还是如愿攻陷天京。大功告成。

不过有一点。论剿灭太平军。武功“最”盛的是曾国荃。但首功必然是曾国藩。这点毫无争议。管理责任嘛。功过都是领导扛。下属分杯羹就是了。出掉脑袋的大事了要死也是曾国藩先死。风险与收益呈正比。

至于清廷食言。这也很正常。有清一代没有汉人封王的先例。至于吴三桂和耿精忠的亲王、尚可喜的郡王。那是两码事。清代的“汉人”范畴和现在不同。这些叛将加入汉军八旗以后。相当于换了身份和“阶级”。同属“旗人”。

简单理解。清代是不把汉军八旗归为汉人范畴的。只有岳钟琪这类不入汉军八旗的将官才被归类为汉臣。这在清代文献比如《清史稿》中都有很清晰的称谓区分。

最重要的一点。即便清廷不食言。无论曾国藩还是曾国荃。活活打死他们也不敢受封郡王。这是必然的。否则太作死了。所以大家也根本无需为曾国藩感到惋惜。他铁定会推的。曾国藩脑子不傻。他一旦接受郡王爵位。满洲亲贵会憋足劲整死哥俩。

这个不是玩笑或者胡猜。皇室尚且很多人一辈子稳稳的贝勒、贝子。没有什么“升迁”机会。一个汉人如果做了郡王那还了得。公侯伯子男这些满清功臣后代看到你一个汉人还要行礼不成?这在清代满洲至上的环境下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大逆不道的。别管皇帝还是慈禧都抗不住这压力。皇室宗亲满洲勋戚八旗子弟个个跟你玩命。

岳钟琪就是前车之鉴。而他当时不过是挂了个临时的大将军衔而已。最后连雍正都顶不住压力。让胤祥找到岳钟琪暗示其加入汉军八旗。前文讲过。清代的汉军八旗不属汉人范畴。所以皇帝压力小一些。但岳钟琪毕竟是岳飞的后代。而且他也明白一旦入旗就不是“汉人”了。所以考虑影响后没拾这茬。

虽然不敢接郡王爵位。但哥俩也没想到清廷来了个逐步“降级”。相当于把郡王分拆成几个爵位。各有封赏。也算还可以吧。曾国藩封侯。曾国荃封伯。而他俩的期望。或说曾国荃的期望是哥哥和自己封两个侯爵才好。这也是曾国荃忿恨清廷的原因。后来又传出风声说。众将撺掇拥立曾国藩造反。真假无需较真。即便说了也不会傻兮兮的留下文字记录。反正可以体现出曾国荃当时的滔天怒火。

当初曾国荃加入作战序列。倒没想过什么建功立业。主要是为了救援被围在南昌的曾国藩。曾国荃归拢了不过几千人攻打吉安这个战略要地。因为曾国藩的面子。其他部队也都听他调遣。转年哥俩一起丁父忧回了湖南老家。

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哥俩全丁忧太耽误功业。正好耆龄向朝廷推荐曾国荃。所以曾国藩让曾国荃率先回归了湘军统理吉安军务。围城吉安期间。还主动迎击“离家出走”的石达开所率二十万大军。全功克胜。

后来攻打安庆的时候立下汗马功劳。当然。这是曾国藩刻意安排的。不过曾国荃也真能扛。简单说就是内外两道沟。一条防内。一条防外。死死的扛住两面夹击。连名将胡林翼听到这消息都牙酸。估计曾国荃扛不住。但最终南面水师和曾国荃配合之下最终达成了物资封锁的既定目标。又通过挖地道的手段。使安定落入掌中。

到了围城天京之际。曾国荃坚决反对清廷的“乱命”。不肯充当救火队员疲于奔命。一再强调天京这个太平军大本营的重要性。这是太平军的根基。这里拿下了。其他的匪患不足为虑。比如淞沪地区是财税重地。的确是被太平军占领了。实力受到极大补充。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兵锋正盛。干嘛要去啃硬骨头呢。他要救天京会自己跑回来和我交手。我何必去找他。事实也确实如此。不多久几十万援军到来。但都被曾国荃打败。

援兵渐少。曾国荃的合围之势也就日趋稳固。还是传统套路断绝天京的一切物资输入。天京城扛不住了。其实曾国荃也扛不住了。天京城涌出的众多百姓。曾国荃动用军队的银两和粮食打发他们回乡。自己的物资开始匮乏。结果就是城内城外一起挨饿。

这时候。清廷适时的打了一针鸡血。掉李鸿章等人驰援曾国荃。说是驰援。其实就是围城时间太长。朝廷失去耐心了。

曾国荃当初刚刚合围天京的时候。曾国藩力劝退后驻扎。曾国荃为什么拒不听命呢?他跟自己哥哥也没避讳。直接说了实话。这些湘军的将官士兵们。其实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大破天京。这当然不是为了什么理想。更不是忠于朝廷。他们要丰厚的战利品。这才是最重要的终极目标。现在有人要分杯羹可不行。所以曾国荃一鼓作气攻陷天京。鼓舞士气仅需仨字。怎么分。那还用说么。不分。都是我们的。

开心不开心?闹心!

因为咸丰帝生前说过一句话“攻克金陵者王。”算是遗诏。先别提什么封王了。曾氏兄弟好悬被宗室觉罗皇亲贵胄满朝文武活活弹死。湘军上到曾国藩。下到哪怕只是小有名气的军官被朝臣弹劾个遍。这些当官的可不是吃素的。在各州府甚至湘军内部都有眼线。上到败坏朝纲。下到贪污腐败黑材料收集齐全。屠城收集的财物不提。最重要的是天京城中的太平军金库财物去哪儿了。朝廷一根毛都没看见。弹劾曾氏兄弟的官员连湘军发了多少条船回湖南老家都数清楚了······

要钱没有。要命不给。慈禧也没辙。毕竟哥俩救社稷于危难功高盖世。你卸磨杀驴反手把人杀了以后谁还给朝廷干活。不过封爵问题倒是和财物去向无关。咸丰帝当初是病急乱投医寻死乱撞墙。被逼的满嘴跑火车。那种情况说出的话根本没有考虑后果。其实无论咸丰还是慈禧都抗不住封赏汉人为王的压力。

再说了。咸丰的遗诏很值钱么?赞襄八大臣就是咸丰所立。又怎么样呢?载垣和端华都是亲王级别的还不是要死。肃顺就更别提了。

总结来说。即便封王也没有曾国荃什么事。而他的预期其实只是封侯而已。但即便这样也没能如愿。而且他所谓的第一大功还是有很多水分的。没有曾国藩的话。当初攻打吉安。即便都是友军谁听你的?如果没有曾国藩特意安排。曾国荃能在安庆捞取大功么。没有曾国藩。左宗棠会被调走打杭州么。李鸿章会被调走打苏州常州么。这些都是刻意安排的。所以能封伯也算不错。没什么可委屈的。

以安庆为例。挖壕沟是曾国藩和胡林翼的主意。扛揍的多隆阿和鲍超。拒敌陈玉成护住了曾国荃。真正的以一当十。并且死死咬住陈玉成直到陈玉成兵败被俘受死。

最后安庆战斗结束。曾国藩上报朝廷的时候。曾国荃首功。把多隆阿气得要死。后来围天京也不管了。当时那个布政使基本就算白来的。安庆的“英王府”。天京的太平军金库也都便宜了曾国荃。而曾国荃的个人能力和胡林翼、左宗棠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名利双收算是个好结局哪能舍脸要更多呢。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有点偏颇。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亲弟弟。在他的身上湖南人的性格一览无遗:呷得苦。霸得蛮!

在攻打金陵城时。曾国荃确实不容易!在带兵打仗这一方面。曾国荃是强于曾国藩的。心狠手辣有狠劲!为了攻下金陵。曾国荃作为前线指挥官。采取的战略方针。就是围困——让金陵城的太平军跟外围隔绝。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会不战而降了!

这一围。就是整整两个多月!

那么。曾国荟下这样狠劲。是因为什么呢?主要是慈禧太后说了:谁攻下金陵城就封王!

慈禧太后这样说。主要是激励将士除掉太平军这个心头大患。而且。她的内心里是真心希望八旗子弟中出现这样的人才!

没有想到。是湘军的曾国荟带领下攻下金陵城!

那么。曾国荃最终没有封王。应该是下面两个原因!

在大清朝的历史上。除了最初入关时。为了迅速主宰天下。就封了三大藩王。后来在康熙的力排众议之下。宣告撤藩时跟势力最大的吴三桂发生了战争。长达八年之久!

那么。自从三藩裁掉后。朝中就再没封过异性人为王!

因为异性封为王。如果是野心勃勃的还会对当局带来威胁。甚至是取而代之!就是这一种原因。慈禧太后慎之又慎。

这一点。慈禧太后知道湘军在攻下金陵后。非常担心就早早想好了。那就是让湘军裁军。

而且。谁攻下金陵城就是首功。可以封王。这个论功行赏没有通过圣旨诏书公布。慈禧太后当然不承认了!就算是她真的是口头上许诺过。那么现在慈禧太后要赖。谁敢去理论?!

应该说。慈禧太后还是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在某个场合的口头许诺!

如今没有把曾国荃封王。也知道湘军上下都在面对封赏这个问题非常的不满。慈禧太后还真的是有两把刷子:

1.追究洪秀全的孙子为什么会逃脱?

2.金陵城那么多金银财宝去哪了?

这一来。湘军上下炸开了锅。尤其是曾国荃!功没有拿到。反而是追责了!又气又恨之下。曾国荃病倒了!

后来。朝廷也就来个功过相抵。最后不了了之!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其他观点:

曾国荃。也称曾九帅。外号“曾铁桶”形容他作战勇猛。身为湘军的陆地师首领。指挥有方。堪称一大狠人。攻击天京。立了大功。

如果朝庭封王。还轮不到他。曾国藩是湘军总首领。封王也得先封曾国藩。

咸丰皇帝在世时曾说。打败太平天国者封王。但曾国藩也只是封了个一等毅勇侯。谥“文正”。曾国荃封一等伯爵。谥“忠襄”。就拿曾国藩来说这与清朝的“王子侯伯子男\"爵位等级都低了两级。

湘军攻破天京后。正可谓功高震主。曾氏兄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自古以来拥兵自重是大忌。以曾国荃为首的湘军将领也劝曾国藩自立皇帝。而此时的朝庭对湘军也开始防备。对曾国荃私吞太平天国财产大为不满。所以曾国藩在太平天国剿灭后。马上解散湘军。让曾国荃一度辞官。

慈禧以违反祖制这么一个借口。就把封王的事互弄过去了。

那么清朝封过异姓王吗?回答是有的。那只是清初。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祖孙。和定南王孔有德。除孔有德被南明李定国打败。算正常死亡。剩下就是康熙灭掉的“三藩”了。从这以后。清朝再也没有封异姓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51:15

    湘军,曾国藩,太平军,金陵,天京,汉人,郡王,清廷,咸丰,安庆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51:15

    没想到大家都对曾国荃号九帅,攻入天京武功盖世,朝廷为何食言,没有封其为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51:15

    曾国荃确实善于打仗。尤其围点打援、修筑沟渠内围外防。这种战法到后期已经轻车熟路。对于进驻雨花台的曾国荃。曾国藩百般苦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