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美丽青春您真痘认为:李世民取得如此骄人成绩有以下几个原因:
1、李世民出身豪门贵族。祖上是八大柱国之一。父亲是太原最高长官。表亲有隋朝皇帝。自小耳须目染。咱小时候整天听的是喂猪赶牛。人家听的是治国理政。天下大事。
(李世民)
2、眼界开阔。志存高远。咱从小就知道放羊、娶婆姨、生娃、放羊。人家是胸怀天下。
3、自小家境优越。家风家教深受影响。从小便善于骑马。好弄弓矢。饱览兵书。与父亲探讨行军打仗。排兵布阵之事。咱小时候整天就是玩泥人、上树抓鸟。下河摸鱼。
(李世民视照)
4、李世民地位显赫。结识了刘文静。裴寂。孙顺德。刘弘基等大批英豪。早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势力团体。咱要是王思聪。也能天天换网红。即使不都是锥子脸也认了。
5、李家给李世民搭建建了施展成长的平台。没有平台怎有世上最牛的80后?
(李世民)
6、心黑手狠。如果需要。甚至会动用极端手段。所以即使给你全世界你也办不出杀兄拭弟。灭子侄之事。
当然还是李世民天纵聪明。便交天下豪杰。深谙驾驭之术。阿斗先天比他在上。怎成了千年扶上墙的烂泥?
总之人家毕竟有了“贞观之治”敞开臂膀欢迎天下的仁人志士。把一个繁荣昌盛。开放包容的大唐推向世界。人们依然想梦回大唐呢?
其他观点:
南北朝到隋唐。承袭汉风。官民尚武。身为西魏柱国大将军之后、关陇军功贵族集团子弟的李世民。自幼儿时读书识字之日起。就得同步接受武艺与兵法训练。那时代的贵族门阀。皆是如此。因为。唯有军功才能使门庭延续盛而不衰。
所以。李世民到十八岁时。已接受系统学习训练十余年。早具备了作为一个优秀将领的能力。
先来讲两件李渊尚未起兵之前。李世民就已经以凭智勇双全而扬名立万、彰显名将之姿的事。
大业末。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不顾突厥已生叛隋之心。仍然要一意孤行的巡边。
于是。中了突厥埋伏。天子车驾被围困于雁门。
皇帝被围。那还了得。各路将军纷纷召集军马前往勤王。
当时还未满十八岁的李世民。作为将门子弟。应募投军。隶属屯卫将军云定兴麾下。随军赴雁门救驾。
因为事起仓促。救驾之事又是十万火急。
所以。屯卫将军云定兴的兵马并不多。但也已不及招兵。唯有紧急前赴。
部队集合完毕。将出发时。
李世民向云定兴献策。说道:
突厥始毕可汗既然敢围我天子。必定是以举国之师前来。而我军兵少。敌众我寡。
所以我们行军途中。一定要拉开队列、广设旌旗鼓角。以张我军容声势。应让幡旗连绵数十里。每夜则钲鼓相应。又要严加哨骑。让突厥斥堠无法靠近。只能远观;这样。敌误以为我已大军云集。就会望尘而遁。
否则。敌人一旦察知我兵少。若悉军来战。则敌我众寡悬殊。我军难以力敌。
云定兴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就按李世民所说。一路虚张声势。浩浩汤汤的行军过去。
等部队开进到崞县时。突厥人果然以为隋军已大举前来。
崞县。今山西省原平市西南。因地形。自古有“三晋之锁钥”之称。
于是。突厥大军当然不敢与隋军大部队硬碰硬的大战。便解围而撤走。
隋炀帝也因此得脱困境。而李世民献策布疑兵。实为此役退敌之首功。
这件事。体现的是李世民之智。那么。接下来就要说李世民之勇了。
轻骑突阵、骑射无双。万众之中救李渊。
李世民十八岁时。大隋天下已烽烟四起。
高阳匪帅魏刀儿。绰号历山飞。率众来攻太原。
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当时尚未起兵反隋。于是统兵出城平贼。逆击魏刀儿。
李渊命令步兵在后。亲率一部骑兵先行。深入敌阵。不料敌军人多势众。李渊交战不利。陷入敌军重重围困之中。
时年仅十八的李世民。见其父危急。便一马当先。率随从轻骑直突敌阵;并在飞驰的战马上弯弓疾射。每发一矢。必毙一敌。所向皆披靡。敌兵恐惧。无人敢当其锋。纷纷退避。
于是。突进了敌军重围内。在万众之中拔出李渊。
这时。大队步兵赶到战场。父子二人合兵奋击。大破魏刀儿。
这一仗。李世民又立首功。也凭勇武在太原官兵中树立起了威名。
当李渊举义旗后。李世民以大破宋老生之战。不仅奠定了自己成为唐军第一大将军的地位;又因为经典。这一仗被收录进了兵法名著《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一书中。
李渊起义。任李世民为右领军都督。先率兵攻略西河。每战皆克。群雄纷纷慕名而来相投。唐军声势大振。
于是。开始向长安进军。欲图关中而争天下。
这样。唐军在进兵途中就遇上了举义之后的第一个劲敌。守卫霍邑的隋虎牙郎将宋老生。
霍邑。今山西霍州。
宋老生是一员悍将。以善战而闻名。更要命的是。他麾下还集中有二万精兵。那是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大隋正规军。
当时。又逢气候反常。连日大雨。道路泥泞。后勤输送缓慢。唐军的粮食将尽。
于是。李渊与重臣裴寂商议。要不先返回太原。以图后举。
李世民听了这事后。大惊。立即向其父进谏。说道:
我们是为举大义而兴兵。以救苍生为己任。当须先入咸阳。才能号令天下。
今日遇小敌就要班师。只恐附和我们义军士众会一朝而散。
如果回太原。守一城之地。这是为贼匪的做法。将何以自全?
(图)李渊起兵后。向长安的进军路线。
李世民这番话。证明了他虽然年不过二十。但在政治与战略上的见地。已远胜其父李渊。
但李渊并不采纳李世民的劝谏。只是催促全军。火速做好撤军准备。
这一下。真把李世民急坏了。如果大军一撤。那么从此后。唐军将再无进取之志。真的要沦落为二流军阀了。
于是。李世民唯有在帐外大声的痛哭了起来。哀泣之声。直入帐内。
李洲一听。心说:
这小子又要干啥了。好好的回太原当土豪不好嘛。
终究是父子情深。李渊也不舍得这位猛虎般的儿子在帐外大哭。于是。召入帐内。欲好好的抚慰儿子一番。
没料想。这一抚慰。却反被其子一番说教。但这一次。李世民说服了李渊。
李渊问:吾儿何故而悲?
李世民回答说道:
“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
此时。李渊才如梦方醒!
撤军是万万撤不得的。一撤。众人心气就散了。那是万分危险的!
于是。唐军咬着牙与宋老生对峙了起来。
到八月时。雨停了。李渊麾军攻霍邑。
素以勇悍著称的宋老生。全军出城。与唐军列阵野战。
大唐攻取长安、立国的关键一仗。霍邑之战开始了。
一:唐军战斗部署:
(1)李世民率二百骑兵隐蔽于城南平原上待机。作为奇兵。
(2)唐步军主力分成列阵与隋军对战。李渊统领左翼。李建成统领右翼。
二:双方兵力对比。
(1)隋军二万。皆为正规常备野战兵团。甲坚兵利。战斗力强。
(2)唐军号称有甲兵三万。及随从义军数万。
(3)唐军总兵力倍于隋军。但实际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是前太原留守辖下的兵力。不足一万。余者皆为新招之兵。尚未形成合力。
(4)整体战斗力。从武器装备到训练水平。隋军远强于唐军。所以宋老生敢于出坚城。以寡击众。与唐军野战。
战斗开始。
宋老生麾动全军。展开猛烈攻击。唐军打得异常艰苦。
隋军很精锐。
但李渊的太原兵也曾是隋军精兵。有此精锐为骨干的唐军。虽然新兵多。却也不是吃素的。硬是顶住了隋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步兵野战。拼得就是意志。双方你来我往。激烈厮杀。
正打得难解难分时。唐军右翼出问题了!
右翼统帅李建成的马匹在激战中受惊。竟把李建成掀下了马背。
主帅临阵坠马。那在古代列阵野战中。是大事。整个唐军大阵右翼。顿时就出现了混乱与骚动。前锋阵线不稳。开始了向后移动。
激战之中。阵线突然后移。又是性命交关的。弄不好就会引发全军崩溃。
于是。宋老生当然不会放过这机会。麾动全军。猛攻唐军右翼。
而在唐军左翼的李渊也看见了右翼的混乱。顿时大惊失色。当然是调兵遣将。全力支援右翼。
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生死成败。就要看谁能咬牙打到最后了。而总体上。对唐军已经非常不利。
正危急之时。隐蔽在南原的李世民。率骑骑兵出击了。
隋唐骑兵的厉害之处。就是身兼鲜卑北魏甲骑与中原骑兵二者的优点。无论陷阵突击、骑射、组织纪律皆为上等。
李世民的二百骁骑疾驰而至。直冲隋军右翼;而正在与唐军步兵激战中的隋军。猝不及防。顿时便让唐军骑兵突破了防线。
于是。这二百骑陷阵而入。像把尖刀一样的。拦腰刺入了隋军的阵型中。
又如风驰电掣一般。势如破竹。横向凿穿了隋军阵列。直把隋军分割截为了两段。隋军由是大乱。
李渊一见。立即指挥步兵各部。全力反冲隋军。诸将引兵奋击。
前后夹击之下。形势倒转。隋军大败。军士惊慌。纷纷弃械乱走。
宋老生逃至城下时。为唐军追骑阵斩。
霍邑城破。唐军大获全胜。由此威震关中。
而这一仗。又是李世民在李渊与诸臣心生退意时。泣泪苦谏。一力主导之下开打的。又亲率骑兵陷阵。掐准战场时机给予宋老生致命一击。毫无疑问。李世民当为此战首功!
此战之后。李世民凭其智勇双全与临阵指挥能力。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大唐与太子并列的第二人物、大唐军队的统帅。
要说李世民那么多的战功是怎么立下的。
唐王朝的建立。李靖扫平南方。但南方事实上。是真没有拿得出手的强敌的。
而李世民征讨洛阳王世充、得程知节、秦叔宝、罗士信等山东豪杰投效;又扫灭西北薛仁杲、刘武周、宋金刚。收服尉迟敬德;再围城打援。以寡击众。一役灭窦建德、王世充;后来又平定刘黑闼反叛等等。李世民打的仗。就算号称军神的李靖。也不一定能打得出来。
这就是李世民所立下的赫赫军功。实际他才是大唐的头号军神。也是后来敢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最大本钱。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李渊起兵的时候。虽然李世民仅仅只有18岁。放到现代也就是个高中生。但如果我们只是单纯把李世民当成现代的高中生的话。那就是我们太单纯了。
18岁的李世民。其实已经身经百战。早在几年之前。李世民就已经开始带兵去北边砍突厥了。
李世民之所以如此年轻。便已经深谙战争之道。这主要是和他的早年经历有关。
公元599年。李世民出生于陕西省武功县。当时正是隋文帝在位期间。隋朝正处于最强盛的时期。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刚刚在长安得到任命。要前往陕西凤翔担任刺史。
离开长安的同时。李渊的夫人窦氏。已经身怀六甲。李渊本想等窦氏生产之后。再前往凤翔赴任。奈何算算时间。如果留在长安的话。会误了到任的时间。所以李渊只能带着家眷上路。希望到了凤翔那边之后。再生孩子。
不过。生孩子这种事情。肯定不是李渊一个男人能说了算的。一家人刚刚走到武功县的时候。窦夫人便有了要产子的迹象。所以李渊只能暂时在武功县落脚。决定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好在李家世代显赫。在武功县也有产业。于是李渊便带着家眷住到了李家在武功县的别院。
入住别院之后。窦氏顺利产下一子。
不过。据史书记载。就在窦氏生下这个孩子的同时。李家的武功别院外。忽然来了两条龙。在门外逛游了三天才离去。吓得李家人三天没敢出门。
这事现在读起来。当然会觉得比较扯。觉得肯定是封建迷信要不得。但在史书上。确实就是这么记载的。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当时李家门外恰好路过两条蛇。然后在李家门口多待了两天。反正那会儿陕西地区的自然环境不错。偶尔来两条蛇好像也很正常。
这个孩子出生之后。李渊当时给他取了个什么名字。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史书上确实没记载。不过。三年之后。就在李渊即将结束自己的刺史任期。准备返回长安接受新的任命时。李渊府上忽然来了个书生。说自己会看相。
这个书生看到李渊之后。评价李渊为‘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而等到他看到那个孩子之后。给出的评价则更高。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听到这个评价之后。李渊觉得倒是不错。所以决定给这个孩子改个名字。既然‘济世安民’。那就叫你李世民吧!
李世民的名字。由此而来。
此后的几年里。李世民跟着老爹。辗转陕西陇县、河南荥阳、山西静乐县等地任职。所以。李世民童年时期。已经跟着老爹辗转大江南北。见过了很多的世面。在李世民13岁那年。李渊返回长安任职。李世民也跟着返回了长安。
在长安又生活了两年之后。李渊决定。给李世民完婚。早在几年之前。李渊就和跟自己交好的长孙晟约定。给李世民和长孙晟的幼女定下了婚约。长孙家也是世家大族。尤其是长孙晟。更是隋朝的名将。只不过在双方定下婚约之后不久。长孙晟就去世了。不过李渊倒是没因此悔婚。到了李世民15岁这一年。李渊大张旗鼓地去上门提亲。让李世民与长孙氏完婚。
这一年。李世民15岁。长孙氏12岁。
此后的几十年当中。两人一直伉俪情深。携手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哪怕后宫佳丽无数。长孙氏依然是他的挚爱。一生都不曾改变。
当然。这事儿要放到现代的话。那就不是什么浪漫爱情故事。而是一桩刑事案件了。因为以他们俩结婚时候的年龄来算。这桩婚事其实算童婚。只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岁数结婚就很正常了。
就在李世民结婚之后不久。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终将彻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这件事。就是隋炀帝征讨高句丽。
在此之前。隋炀帝其实已经打过一次高句丽。可惜那次征讨。最后以隋朝惨败而告终。然而隋炀帝这个人。特别喜欢坚持。既然第一次没打垮高句丽。那就再打一次好了。所以在这一年。隋炀帝再次征调全国兵力。北上和高句丽开战。
而当时身在长安的李渊。也被隋炀帝征调。去庆阳县督运粮草。就在隋炀帝刚刚和高句丽开战后不久。隋朝的另一位大贵族杨玄感。就在后方发动了一场兵变。企图截断隋炀帝的归路。然后取而代之。没办法。隋炀帝只能暂时先与高句丽议和。然后转回身去收拾杨玄感。不得不说。杨玄感挑的这个时机。真的是很不错。只是可惜他自己的本事差了点。加上这个时候。隋朝的家底依然雄厚。所以一番战斗之后。杨玄感被隋炀帝给灭了。
这件事。看似是远在天边。但对当时的李家来说。却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一。杨玄感的这次造反。沉重地打击了隋朝的统治。至此之后。隋朝开始迅速衰落。各地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隋朝的统治渐趋崩溃。这就给了后来李渊起兵的机会。
第二。李渊被杨广委派负责督运粮草之后。李家的家眷自然也要跟随。然而。李世民的生母窦氏。经过一路颠簸之后染上了重病。最后不治身亡。
第三。因为李渊这个人。比较好交朋友。不管走到哪儿。都喜欢和当地的英雄豪杰交往。然而这事让杨广听说了以后。杨广自然就难免对他开始猜忌。此时的杨广。刚刚经历了杨玄感的谋反。对于身边所有人都有很强的警戒心。提防李渊自然也就理所当然了。而为了保命。李渊便只能开始自污。沉迷于酒色之中。至于那些正事。他就只能隐于幕后。遥控着儿子去完成了。
短短一年之内。发生了如此多的事情。成亲、母亲去世、国家战败陷入混乱、父亲开始自污声名。然后又开始在幕后指挥自己做事。
这一年。李世民只有15岁。
所有的这一切。像暴风雨一样向他打来。然而这些风雨。终究没能击垮李世民。反而让李世民彻底成熟了起来。
所有打不垮你的。终将使你强大。
不得不说。李渊的自污手段。还是很管用的。在他自污之后。杨广终于开始重新信任他。大业十一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负责平定该地区的农民起义。从这时开始。李渊终于开始掌有兵权。
这一年。李世民16岁了。
到了山西之后。李渊开始施展自己的英雄本色。很快便镇压了当地的农民起义。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渊一直将李世民带在身边。年仅16岁的李世民。便已经开始上战场观战。开始领悟战争的真正奥妙。
在经过一番战斗后。李渊终于平定了当地的农民起义。并且将很多农民军重新进行整编。收入麾下。从这时开始。李渊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嫡系军队。
就在李渊这边刚刚镇压当地的农民起义不久。北方的突厥便趁机南下。打算袭扰中原。更要命的是。当时隋炀帝正好在北边游玩。突厥南下的时候。隋炀帝还来不及撤退。最后被突厥围在了雁门关。
杨广这个人。虽然是个暴君。但好歹还是皇帝。皇帝被围。臣子自然不能不管。尤其是距离雁门关并不遥远的李渊。自然更要派兵去救援。但问题是。李渊这边的防务也很紧要。因为当时他这边也有突厥人进犯。如果他离开了。突厥万一要是从他这边南下进攻。麻烦更大。
思来想去之后。李渊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让当时年仅16岁的李世民。率兵前往雁门关增援。
李渊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因为隋炀帝虽然在雁门关被围。但随身带着的护卫军队。人数不少。再加上各地得到消息之后。肯定也会迅速派人去增援。所以这场包围。最后应该是有惊无险。如此一来。让李世民带兵去转一圈。估计也就够了。既能表示一下忠心。李渊也不用放弃自己的属地的防务。突厥人见到隋朝援兵到来。肯定会就此退去。
后来的局势发展证明。李渊猜对了。
当李世民带着军队。赶赴雁门关的时候。隋朝的各路大军。也已经同时抵达。
而在这场解围战当中。李世民第一次展现出了自己绝世名将的天赋。
抵达雁门关之后。李世民见到了突厥的虚实之后。向顶头上司云定兴献策:突厥人本来就是偷袭。才把皇帝给围住。我们可以把军旗范围拉得长一些。然后晚上经常敲鼓。让他们误以为我们所有的大军都已经抵达。只要我们展现出大军已经来援的状态。突厥就一定会退去。
不得不说。这真是个好计策。
在此之后不久。突厥人果然退去。
突厥的这次撤退。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自然不光是被李世民这一个小花招吓退了。不过。李世民的这个计策。也第一次展现出了他在战争方面的超高天赋。让很多隋朝高层军官记住了他。
此子日后必非池中之物。
在雁门关转了一圈之后。虽然没有真的打起来。但李世民也算见过了大场面。雁门关之围结束后。李世民返回山西。和老爹汇合。在李世民回到李渊身边后不久。李渊再次升官。升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了太原地区的实际最高控制者。并且辖制了不少军队。
到了这会儿。李渊虽然还没起兵。但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底。有了自己的底蕴。
在担任太原留守期间。李渊吸取了之前和突厥战斗的教训。决定训练一支骑兵精锐。突厥人擅长马战。来去如风。他们的骑兵军队。一直都是隋朝边军最头疼的敌人。而在中国古代。想要有效对付骑兵。只有两种办法最为合适:一种是以坚固的城池作为防御基地。打防御战;另一种是训练出一支同样强大的骑兵军队。以骑制骑!
李渊选择了第二条路。决定训练一支强大的骑兵精锐。
但要训练这支强大的骑兵精锐。还有一个问题。
由谁去统领。
此时的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到处都有民变。李渊虽然一直在韬光养晦。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渊没有二心。相反。李渊很清楚。一旦情况有变。自己麾下的这支精锐。或许会成为自己最重要的资本。所以如此一来。这支骑兵精锐。就必须交给自己最为信任的人。而且绝对不可能反叛自己的人来统领。
找谁呢?
最后。李渊选中了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
李渊虽然还有一个大儿子李建成。但此时的李建成。却有其他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帮李渊去结交各路英雄豪杰。李渊知道自己被杨广盯得很紧。肯定没这个机会。所以只能让自己的大儿子代表自己去做。而这个任务。让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李世民去做。显然不太合适。因为李世民实在是年龄太小了。人家会觉得他说话不顶用。
所以最终。李渊将这支骑兵精锐的指挥权。交给了李世民。
这支精锐。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大唐玄甲军的前身。更是后来李世民战无不胜的重要依仗之一。
又过了一年多之后。时间到了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
这一年。李世民18岁。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统领那支骑兵精锐将近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世民除了带兵进行训练。便是带着这支骑兵去北边砍突厥。战斗经验越来越丰富。在经过许多次战斗之后。李世民的战斗能力。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就在这个时期。隋朝的局势进一步恶化。谁都看得出来。隋朝的灭亡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了。李渊也终于决定。开始正式准备造反。
但在正式造反之前。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
那就是怎么告诉自己的手下。告诉他们自己要造反了。
李渊想造反。但是又不打算自己明说。而且还打算让部下们推着自己向前走。所以最后。李渊做了一个局。让李世民来执行。在这个局当中。李世民先串通李渊的部下。和李渊的部下摊牌。表明李世民自己的反意。然后李世民再和其他人一起设局。让李渊夜宿晋阳宫。被迫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用现代的话来说。这就叫脱裤子放屁。
但在当时。这真的很有必要。因为如此一来。李渊就等于是被迫造反的。名声上要好听很多。
在此之后。李渊开始和部下们抓紧时间。筹划造反的事情。然而就在李渊准备造反的时候。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打乱了他的布局。就在这个时候。山西北部的马邑校尉刘武周。杀掉了当地的守将王仁恭。起兵造反了。
照理来说。这事和李渊没什么关系。又不是他造反。但消息传到江都之后。杨广却认定是李渊纵容刘武周造反。决定把李渊拿到江都去问罪。
这要是去了江都。哪还能回得来?
于是。李渊终于决定。提前起事。正式开始造反。
公元617年5月15日。李渊在太原城内以勾结突厥的名义。杀掉了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独自掌控了太原。七月。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举兵三万。进攻关中。李渊起兵之后。李世民被任命为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开始他战无不胜的战场生涯。
从李世民早年的这些经历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李世民当时虽然年轻。但经验已经比很多老将更为丰富了。李世民见过雁门关围城的大场面。也亲自带人去北边砍过突厥。见惯了沙场厮杀。最重要的是。李世民从小便跟随李渊。一路走南闯北。战争天赋已经被提升到了极致。再加上掌握的那支骑兵精锐。战力更是强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不管是装备还是人员素质。都强到夸张。
有这些条件在。李世民年纪轻轻便开始了战无不胜的传奇生涯。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375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渊,突厥,隋朝,自己的,雁门关,太原,骑兵,长孙,长安,老生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渊太原起兵的时候,李世民才18岁,他是如何取得那么多战功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美丽青春您真痘认为:李世民取得如此骄人成绩有以下几个原因:1、李世民出身豪门贵族。祖上是八大柱国之一。父亲是太原最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