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克己复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不但把自己的心思压住。别胡来乱来;还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规矩。不走歪路捷路。
在《论语·颜渊》中记载。颜渊问老师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在孔子看来。“仁”是人必须坚守的修为。怎样才能做到“仁”呢?孔子说了。克制自己、践行礼仪。
孔子所说的“礼”是周公旦倡导的周礼。是儒家理论的经典。尽管周礼过于格式化。但是。它还是人所应该遵循的规矩。是人要追寻的修为。
在今天看来。孔子说的话实在太有道理了。
生而为人。吃的五谷杂粮。走的万条路途。经的千般世事。没有一天能离开这个世界。也不可能不和别人打交道。人走得顺着正道、人行得坚守路数。天地不可能顺着你的意思走。别人也不能顺着你的心情过。
所以。人得把住自己不任性。管住自己不非礼。
“克己复礼”既有“从严律己”的意思。更有“守法敬畏”的意思。
生而为人。都是一枚肉身。把别人当傻瓜不行。不管住自己不行。不按规矩出牌更不行。
其他观点:
“克己复礼”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对于“克己复礼”。传统和众认的解释是要约束和克制自己的私欲。从而使各自的言行合乎礼的规范。这种解释看似顺理成章。无可非议。实则大错特错。歪曲经典。这种解释之所以被公认。大概是受了朱熹解释的影响。因为朱熹在传统文化领域地位很高。所以他的解释几乎没有人质疑过。
朱熹解克己复礼。其言曰:“克是克去己私。己私既克。天理自复。譬如尘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则室自清。”又曰:“克己复礼。间不容发。无私便是仁。”又曰:“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得人欲。乃能复礼。”又曰:“敬如治田灌溉。克己如去恶草。”朱熹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所以在解释“克己复礼”时把“复礼”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只有约束和克制人欲。才能达到复礼的目的。
孔子的意思真是这样的吗?儒家思想真象朱熹理学那样主张禁欲吗?答案是否定的。人欲生而有之。本身就是天理。灭人欲就是灭天理。所以“存天理、灭人欲”本身就是伪命题。朱熹自己就因“引诱尼姑二人以为宠妾”、“家妇不夫而孕”(儿媳在丈夫死後却又怀孕)等事被弹劾。这两条无风不起浪的作风问题是对朱熹及其以“存天理、灭人欲”为纲领的理学最大的打击!朱熹硬把理学的内容塞进儒家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篡改和污染。实为儒中之贼。并不配享孔庙。儒家思想并不主张禁欲。而是主张中庸之道。在承认人欲正当性基础上。把人欲规范在礼的范围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食色。性也”。这都是儒家思想。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微子篇》)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从孔子的这些言论中可窥一斑。哪里有禁欲的影子?分明只是强调欲而有道罢了。
私欲是天然的。也是合理的。私欲只可规范。而不是禁止。那么把“克己”解释为约束、克制自己就是错误的。“克”的本义是能够、可以的意思。“己”是自己的意思。在这里表示自主、自觉、主动的意味。“克己复礼”就是能够主动、自觉地恢复周礼的意思。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把它放回原处。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
“克己复礼”是颜回向孔子问仁时。孔子提出来的概念。孔子是大教育家。擅长因才施教。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孔子就有不同的答案。同样是问仁。樊迟问仁。孔子给的答案是“爱人”;仲弓问仁。孔子的答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仁。孔子回答说“子欲立而立人。子欲达而达人”;而颜回问仁时。孔子的答案则是“克己复礼”。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孔子根据不同学生所达到的道德修养程度而针对性地给出的答案。
樊迟是个年青的小学生。道德修养尚浅。说得太深奥了根本听不懂。所以让他知道仁就是爱人就行了。“爱人”是仁的最低标准和最直接的表述。很好理解。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深得孔子真传。道德修养水平是诸弟子中最高的。故给出“克己复礼为仁”的答案。“克己复礼”当是仁的最高境界。“爱人”是仁的最低标准。有许多爱的方式和内容并不合礼。比如母亲溺爱孩子。那只是一种妇人之仁。并不是真正的仁爱。在“爱人”的基础上。努力使自己的言行都合乎礼的规范。这样。仁的境界就大大提高了。而仁的最高境界就体现在自觉性上。不但能使“爱”合乎礼的规范。还能不靠条款强制而自觉主动地达到。这就是思想已经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孔子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篇》)颜回本身就很贫穷。而且安贫乐道。所以孔子在颜回问仁时。大可不必强调克制欲望。因为颜回已经做得够好了。让颜回节欲。莫非连凉水也不让喝。岂不太可笑了?孔子只是强调“复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为这是最难的。这才是对最得意弟子应该说的最高水平的话。“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听听这句话。“天下归仁焉”。这是多高的境界。岂是简单的“爱人”境界所能达!孔子又补充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就更说明白了。为仁的最高境界就在于由己。难道能是由别人(强制)吗?孔子说得这么明白。为什么几千年来就没有人能正确理解呢?可见。尊古而不泥古。尊贤而不盲从于贤。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才是治学的正确方法。
(文章为子夏故坛原创)
附:
朱熹(1130.9.15—1200.4.23)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学思想(以“存天理、灭人欲”为纲领)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以上为网上传统评价。实则有待商榷)
其他观点:
简单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成语。还是很容易的。意思是要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仁”的体现。
原文出自于《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翻译
说颜渊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仁义的人。
孔子说:要战胜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节。这就是仁。只要每个人自己做到了克己复礼。那么天下人都会成为仁义之士。仁义是靠自己去做的。难道你还想我来帮你吗?
颜渊说:老师您具体点。
孔子说:凡是不符合礼的事情。就不要去听、去看、去说、去做。
颜渊说:懂了。
克己复礼
实际上。这句话就是对孔子“仁义之道”的最好解释。
克。古文中是攻克、战胜的意思。克己就是要战胜自己。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咱们都问问自己。能战胜自己吗?
对金钱的欲望、对美色的欲望、对食物的欲望。西方人讲“七宗罪”。分别是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概括起来。这都是人的欲望。有几个人能战胜自己呢?
中国人讲“心魔”、“心贼”。跟西方的七宗罪差不多是一个意思。明朝王阳明说:
“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这也就是说欲望难除的意思。
孔子回答。要战胜这些欲望。就要记住四句话。分别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是克己的方式。重点在于一个“勿”字。
合乎于礼。其实就是合乎于理。克己的目的是复礼。实际上就是让事情归于合理化。世间万物。只要合理。那就是礼。
宋朝朱熹说:
存天理。灭人欲
这句话的争议在此不谈。但这是对克己复礼思想的一种解释。所以他又说:
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得人欲。乃能复礼。
该怎么做?
那么。要怎么做到克己复礼。从而实现仁呢?
自觉而自愿。自主而自动。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做到“四勿”。你就是个仁人君子啦!
-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427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孔子,克己复礼,自己的,朱熹,人欲,归仁,天理,论语,这是,周礼
没想到大家都对“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克己复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不但把自己的心思压住。别胡来乱来;还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规矩。不走歪路捷路。在《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