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表示,平台上假货比例不高,但山寨货确实有需求?
原创

如何看待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表示,平台上假货比例不高,但山寨货确实有需求?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总之。拼多多能够在市场上立足。说明他的定位以及人群的细分是对的。但是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台。管好平台的基础上。对于其商品应该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新的定位……

其他观点:

拼多多其实打中了民众的两个心理痛点。

第一个痛点是:对于金钱节省的需求。或者说。在这个月光族的社会里。对于资金匮乏的需求痛点。

在这个痛点上。拼多多把握的非常好。也就是非常巧妙的让民众省下了许多生活费。从而有更多可用资金来ZB。

第二个痛点则是起到了反作用。那就是。打中了民众对于“意外事故担忧”的痛点。

你想想。很多假货其实和真货。表面上只有一个“品牌标签”的区别。但是为什么民众一边需要假货。一边又积极排斥假货?

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

假货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区别——它的价格和成本可能带来某种意外事故。所谓劣质、质量低。正是如此。

民众害怕假货出事。

民众又需要用假货来节省资金。

所以这么一矛盾下来。拼多多火了。

其他观点: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8月1日消息。今日开盘后。拼多多(股票代码:PDD)股价一路下跌。截止发稿每股20.57美元。总市值227.87亿美元。相比较上市当日最高300亿美元市值。已跌去70亿美元。

  自7月26日拼多多上市。网上负面舆论不断。黄峥连夜写了致员工信表示。要坚持本分。面对质疑先求责于己。要拥抱公众和竞对的监督。忽略股价的波动。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一个一个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所有员工的期权锁定三年。

  7月31日。面对众多质疑。拼多多临时在上海召开媒体沟通会“回应一切”。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表示:“假货问题是社会问题。打假不是一个商家的问题。要联合来做。让3岁的拼多多承担是不公平的。”

  沟通会结束后。本不在采访名单中的黄峥匆匆赶来。原本行程和沟通会有冲突。但他还希望能与媒体坦诚沟通。

  穿着Polo衫的黄峥。有些许疲态。他用了近2个小时逐一回答了媒体的问题。黄峥坦言。本次的舆论风波比想象中来的更猛烈。很多人把山寨商品和假货混为一谈。拼多多在打假问题上从来没有犹豫过。不同的人。不同的收入。消费的选择不一样。但消费公平是第一位的。

  面对外界的评论。黄峥回应道:“拼多多平台上能够被定义为假货的量肯定比媒体想象的要少。因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客单价决定。40块钱的东西做假也是有成本的。假货肯定比想象的少多了。但是山寨的问题拼多多当前肯定是做的不够好。”

  以下为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交流核心问题。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精选整理:

  Q:这两天这么多风波。包括整个周末。你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今天的风波是超过预期的。也并不是我个人主观希望的。但是从客观上面来讲。可能也是上市带来的一个副产品。我在给股东的信里也写了。有一定的预期。只是它来的比我想象的要猛烈。或者是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它就来了。

  你说心情嘛。很多时候也没有那么好受。上市前真的是挺累的。刚刚消费者来敲完钟。我大概就休息了半天。然后由段子引发的舆情就井喷式的出现。这让人感到非常奇怪。

  除此之外。我的心情可能是我还没有适应开始有人写黄峥。开始有人算黄峥的身价。我本人并不觉得上市前和上市后有这么大的差别。一直以来生活上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不知道舆论的一波一波。以及各种各样的声音会怎么样改变我的生活。但是我希望我能够如自己在信里面写的。能够隔绝更多的外力来思考问题。

  Q:有人总结拼多多的成功是在赚四五线屌丝的钱。不管是营销方式还是选品的切入角度。这个问题您是怎么回应的?

  黄峥:上市当天。我就说过。我真的不觉得这所有的东西是五线、六线城市。中国幅员辽阔。在超一线城市和普通城市生活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大家从财报上能够看到。到今天为止。公布的财报还是亏损的。所以也谈不上赚这些人的钱。

  当然。上市了就有人质疑。说我们是不是要去割股民的韭菜。刚也开了员工大会。我们觉得要做好是不容易的。于是做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全员的期权都是三年后才开始解锁。三年里面。所有的人是不能够从股票市场套来一分钱的。整个公司现在没有从老百姓手里赚过一分钱。

  为什么要守三年呢?一方面。拼多多上市是业务的战略选择。确实是想把公司做的更好。并不是为了让一部分人能够快速套现;另一方面。从公司自身来讲也并没有太多老股东。也从没有套现行为。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上市让公司进一步规范。

  Q:您对平台上假货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很多媒体提到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拼多多去整改。你有没有一个时间点?希望取得怎样的成效?有没有什么手段?

  黄峥:打假。我们一直是特别认真的。而今天其实很多人把山寨问题和假货问题混在一起了。当舆论进一步提高时。把所有的商家问题都变成了假货问题。在假货这件事情上。我们的态度一直非常鲜明。从来没有犹豫过。

  我自己在看这些舆论。包括昨天在写给员工的信的时候。其实有一个意识。不能够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等着竞争对手。等着别人来说这个地方有问题。你再去改。我们自己也应该扎扎实实回过头来看什么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什么是被炒作的。

  舆论给我造成困扰。或者让我觉得有一些难受的地方是在于当形成这么大规模的时候。其实是定性问题还是定量问题。是黑白问题还是利益问题。思考的人就少了。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们一定要非常深入地去想每一个被指出来的问题。它的性质到底是什么。我们首先该抓的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老百姓切身利益最相关的。最伤害老百姓利益的产品。我们应该先去做。而且这个过程是钉钉子。是一步一步钉下去的。就像临期奶的问题。不可能说我们今天打一个标。提醒消费者。风险提示三遍。你还买就是你的责任。不是这样的。而是今天我们做了提示。明天我们应该再进一步推进下去。差一个半月的奶粉到底是不是安全。是否可靠。我们应该去深究。

  所以这件事情。我觉得要跟大禹治水一样。你不能只靠堵。也要靠疏导。因为这么多的面板在那里。这么多的工厂在那里。要给它一个好的环境。要把它往好的地方去引。

  Q:近期有很多文章分析四五线城市的居民。就说他们是贪小便宜。不管什么牌子只要用起来不坏就行。之前您也说过五环内的人看不懂这些东西。五环外的人可能乐在其中。您觉得您的客户群是什么样的状态?

  黄峥:我是非常不赞同贪小便宜这个说法的。不管你的收入怎么样。不同的人。不同的收入。消费选择是不一样的。但消费公平是第一位的。

  首先消费者一定要在知情的情况下去消费。比方说是一个创家电视机。但是他以为是创维。他买了。这个时候是误导了消费者。消费者是受伤的。他不但没有占便宜。反而是一个受害者。

  但是假设他觉得我一个月就3000块钱。我也知道一个好的电视机就要3000块钱。我觉得我花500块钱买个电视机就够了。他也不在乎品牌或者说不在乎这个品牌有多知名的话。他可能觉得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性价比的选择。甚至是他负担得起的选择。

  从最广大的消费人群来讲。他不是为占便宜去买东西的。尤其是买相对来说用的时间长一点的东西。

  时代是在前进的。现在的环境也比之前要好一些。我们在别人的基础之上。或者说因为有别人走过。已经省了很多很多工夫了。包括在今天这样的舆情下。从长期来说也是帮我们省掉很多人力的。比如说我要找这些东西。找一个临期奶的问题。没有大家的监督。我不知道要花多少人才能搞清楚这个事情。但是现在。一方面我是承压。但是另外一方面相当于整个群体。包括竞对在内的群体都无意中在帮我们找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性质问题还是利益问题。还是无中生有的问题。至少有人在帮你找出来问题。

  Q:刚刚您也讲到假货和山寨的问题挺难区分的。就是蹭不蹭流量和品牌名字的问题。这是关于整个中国制造业的问题。这么大的盘子。拼多多怎么处理呢?

  黄峥:其实不同的品类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纸巾品类。这种问题就非常少。包括拖鞋、衣服。因为这些品类都是非标品。其实品牌集中度是低的。而电器品牌是很显著的。为什么?因为它的品牌集中度太高了。所以这个问题就会更加进一步凸显。你直观去看。拼多多的主体品类肯定不是电器。否则我们的客单价在招股书上公布出来就不会那么低了。哪怕是山寨电器。一个电器也要几百块。我倒也不是说呼吁大家帮我们解决。我觉得更多的是探讨。针对白牌电视机这种东西。是不是我们也应该出力去引导。如果品牌商足够大度。也应该能够去引导。

  其中有一些确实是满足不同区隔度的市场。以前电器下乡这些。比如说小米就做了这样的事情。有小米还有红米。红米就是另外一个档位的。其实量是很大的。大家看到品牌是小米。但是我们去查整个SKU的销量。红米的销量是超过小米的。

  但是记品牌的时候总是往上游品牌记的。小米公司没有叫红米公司。但是我们有红米需求。追求其它的品牌定位的厂商能不能也做红米呢?如果它能这么做。就可以把这个产业链起来帮它生产了。所有的小米应该也不是小米自己全控百分之百生产的。有的是富士康生产。有的是其它工厂生产的。但是关键是为什么大家会担心这个品牌的问题。是因为白牌厂商。大家担心它缺乏品控。缺乏性价比的一致性。

  所以这个东西。我们作为平台来讲。我们当前的人力、物力是不够的。我肯定没有小米专业。做这件事情。所以当小米去做生态链投资。在各个领域改造的时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小米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尤其红米的出现证明了这个市场的巨大。小米在这里。红米比它卖的还要多。是证明了这个巨大的市场。

  从小米的实践来讲。他是通过自己做自己的品牌。红米。另外是通过生态链公司赋能。一层层往外。还没有进一步放开。再进一步放开的话。甚至会出现有些厂商。可能这个厂已经不在了。但是牌子还在。比如说春兰。春兰空调是一个好牌子。以前在消费者心目当中是有公信力的。这个厂今天已经不生产什么东西了。如果我是一个山寨厂商。我花钱去买这个标。这种行为从媒体来讲。你肯定不能说它山寨。但是不是这个行为我们就该鼓励?

  段永平原来有一家公司叫步步高。但是还有一家步步高零售品牌。我也见过。很不错的人。很不错的企业。如果他把这个步步高做出来。肯定没有人觉得它是山寨的。

  今天还有一些小店。也是零售的。叫OPPO。在卖其它的东西。站在OPPO的厂商角度讲肯定不希望它叫OPPO。但是万一今天这个OPPO的零售店只卖针线包。明天的OPPO变成了步步高零售那么大规模呢?大家看法就不一样。

  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还是要回到本原。看这件事情对消费者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是一个白牌电视机。我冒充别人的品牌。骗了消费者。误以为它就是创维。误以为它就是索尼。这个其实是欺骗。所以这种行为就相当于是假货。

  但是如果我一个乔丹。今天这个商标注销了。因为乔丹在告。但是这个商标没注销之前。我怎么定义呢?这个问题相对复杂。没有办法一下子给出一个结论说这件事情一定要这么做。但是从根本上来讲。我觉得应该引导这些厂商去做好的高性价比的产品。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甚至都不鼓励这些白牌厂商去买一个春兰牌。没有意义。

  而且中国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庞大的链。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富余产能?80%的亚马逊的货都是从中国出去的。所以不管哪个行业都会有富余产能。在这个产品里头蹭流量的现象就特别严重。因为品牌集中度特别高。

  Q:有没有想过演变成产业链发展呢?

  黄峥:从大的逻辑来说。我之前也被问过要不要自己投资品牌。我觉得这就变成我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是不平等竞争。但是对于特殊的类目。比如说最近冒出来的电器类目。我这两天一定程度上在激发我的思考。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能够跟品牌商联系起来。或者和有这个能力的做品控的人联系起来。对这个产业做引导。比如说扶持他们做出自己的品牌。

  比如说我们说你不要做红米了。你做大米也行啊。这样的东西有没有办法成批涌现。你今天蹭流量。明天换一个品牌。我今天把关键词关掉。你明天不要蹭流量了。他说好啊。我花50块钱买一个春兰牌。这不是本质问题。本质在于这个广大的产业得有出入。他们都有信心。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信心问题。因为他不太相信自己能够做起来一个知名品牌。所以要给他信心。鼓励他。如果有困难。我们品牌愿意支持。如果品牌商能大度一点。品牌商说我也愿意支持。如果说创维、其它的品牌愿意成立一个基金做品牌的区隔。做出白牌的红米。这个市场会好很多。

  Q:在您看来。拼多多这个平台上假货问题严重不严重?它跟其它的平台相比。是更好一点还是怎样?我们治理假货的力度跟其它的平台相比是更强一点还是没那么好?

  黄峥:从销售比例上面来讲。真正假货。能够被定义为假货的量肯定比媒体想象的要少。因为它很大程度上是客单价决定的。40块钱的东西做假也是有成本的。我也不想一定跟其它平台比。你去抽样也好。这个东西大家可以看。我认为平台确实应该有价值观。我们不应该鼓励山寨。鼓励你蹭流量。山寨的东西蹭了名牌的流量。好处不在平台。甚至不在消费者。只是蹭流量的那个人得了便宜。我们又没有拿到广告费。消费者也没有因此买到更便宜的电视机。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是没有好处。但是这个现象。我认为假货肯定比想象的少多了。但是山寨的问题拼多多当前肯定是做的不够的。也不是请求大家多给我们时间。这个地方。这个问题。不同的品类。我觉得应该是不同对待的。有的可能稍微不注意就涨起来了。电视机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一块平板放在那里会怎么样呢?

  Q:你觉得是遭遇了黑公关吗?

  黄峥:相关情况我们已经在上午发布过了。也正在向有关部门汇报这一情况。但就算是又怎么样呢?该解决的问题还是要解决。除了困惑以外。压力和担忧确实是有的。当情绪一遍一遍上升的时候。群体的情绪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时候网络的舆情就已经非常情绪化了。就不再去区分黑稿、段子、奶粉、电视和疫苗……差别了。

  Q:我们上市到现在。平台销售额有因为这些事情而下降吗?

  黄峥:从这段时间来讲。一定程度上可能还上升。关注度变高了。

  Q:我们打击假货一直在做。但是为什么到现在。外界对拼多多有一个固有的印象就是觉得拼多多的假货很多。除了舆论和竞争对手的推波助澜之外。我们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出在哪儿吗?

  黄峥:在平台整体的质疑和规则的细化上面来说。包括很多细节。尤其是搜索。当媒体去找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从搜索的口子进去的。而搜索这个口子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不是我们的主场景。以前我们优化更多的是非搜索场景。但是今天对于搜索场景。你输关键词进去。有很多细节。比如说什么样的关键词该封掉。什么样的模糊匹配可以做。一个词中间加一个空格或者加一个星号等等。这种东西我们以前做的是不够的。就是对于搜索环境下的关键词优化。我觉得做的很不够。

  Q:大家搞不懂拼多多三年之内发展这么快。有人说是因为抓住了某些特定的人群。比如说三四五线城市的人群。还有的说是和微信关系好。包括最近说的假货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引流。拼多多始于卖假货才发展这么快。

  黄峥:你这个问题特别好。让我突然间明白为什么会有舆情。

  Q:能不能讲讲拼多多为什么在三年中发展的这么快。当初创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黄峥:你相当于回答了我的问题。其实大家都在找原因。大家需要一个理由。我也不知道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解释清楚。我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Q:这个问题你上市路演应该讲过很多遍了。

  黄峥:投资人是明白了。所以股价才涨。因为他们大部分看的商业模式多。所以在他脑子里。相当于听我讲之前。他已经受过200小时的训练了。但是大部分媒体毕竟不像投资人那么仔细看数据做分析。看模式的演变。所以这个需要解释沟通的时间可能会大过投资人.而且投资人自己在买股票之前往往会做大量的调研的。就是海量的。比如说几千几万个消费者、商户、满意度。他们调研出来甚至发现媒体满意度和消费者满意度差异度最大。淘宝是倒过来的。京东在中间。

  回答你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快的原因。我之前讲过。我觉得还是在于新的互动方式带来的。首先是因为消费者的行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手机上的消费者和PC年代的消费者。他们的行为是很不一样的。为什么我们的搜索场景小?因为手机上大家敲字比PC上麻烦。这个变化看起来是微妙的。但是对消费者日常影响是很大的。比如说原来50%搜。现在变成15%搜。整体的基础逻辑都改变了。在这种前端的用户消费的状态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下。其实是在呼唤新的模式出来。

  我们只是刚好做了一个东西。可能不是最好的。契合了这个大的方向。就好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出来一家股份制企业。虽然我的股份分配还不怎么好。但是这个股份制企业的活力是远大过以前的。虽然看起来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很粗糙。但是它的底层的基础逻辑是吻合这个大的潮流的。这是我在给员工的信里面讲的。我说要坚信我们的模式。因为是这个模式推着我们往前走的。否则不可能一个2000多人的公司做到这么大规模。它是大势推动的。

  我们前面有老大哥。人民群众也好。媒体也好。对于我们的评判和对我们的要求。其实跟10年前出现更新事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留给我们的空间也会更少。包括现在的媒体环境跟以前也不一样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你说到商品。我觉得中国真的是幅员辽阔。人非常非常多。而且大家的差异化非常大。拼多多起来说明还有一个问题。是传统的国际品牌不能够覆盖所有的中国需求。这个东西是我们的机会来了。因为我们的制造业产业基础是很好的。其它的你说高精尖做芯片。中国可能不行。生产一双拖鞋还不行吗?生产纸巾还不行吗?沃尔玛、亚马逊也是这样的啊。为什么同样一双拖鞋到亚马逊去兜一圈。海淘回来。你就觉得是名牌正品。这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公众的认知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有脱节的。在这个事情上。否则就不会出现一双拖鞋到亚马逊兜一圈回来就能够翻倍。甚至翻五倍的价钱。包括什么巴西热带的拖鞋。我看到都是中国产的。因为它是亚马逊回来的。瞬间就贵了。大家觉得是消费升级了。但是从我的价值观来讲。我不觉得这是一个消费升级。我可能讲的不是那么透。我也在学习。基本上投资人都明白了。但是面对媒体。用什么样的语言能够把这个事情讲清楚。可能我说的还不够。

  Q:有人说阿里是流量思维。那么拼多多是什么思维呢?

  黄峥:我们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包括你搜东西的时候。往往都是从搜索开始的。包括记者写稿很有可能先去搜的。这也不是上一个时代。是另外一个场景下物以类聚的。而拼多多是人以群分的。人以群分的意思是你先把人、阶层给分开。你纵然有这个东西。不同圈层的人。满足他的需求跟你是不一样的。你们生活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但是你们是完全不同维度的。你什么时候会打穿呢?就是你用搜的时候。你用另外一套逻辑。当你搜的时候。你又回归到原来的体系里面去了。

  Q:记者:您刚刚说拼多多有一天会成为流量的分发基地。您觉得拼多多深时候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流量分发的平台?

  黄峥:流量是特别好的问题。给了我一个机会来讲。刚才我一直在讲关键词。其实流量分发模式的顶级商业模式是搜索引擎。而对于拼多多来讲。其实搜索占我们的占比是很低的。拼多多主体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关键词的流量分发模式。包括蹭关键词的这种类型。我们原来的关注是没有现在多的。我们始终关注的是主体场景。一个人推荐给另外一个人。或者是打开APP看到主屏幕的推荐。拼多多一直不是一个所谓的流量分发模式的平台。在很早以前。两三年前。我就跟媒体讲过。不能够把活生生的人看成流量。背后是活生生的人。拼多多成长的过程当中。如果你去看财报的话。2017年以前我们没有花过钱做APP导流的。大部分APP下载的原因是因为他用的多了以后。他需要用书签。如果在微信里去着需要输关键词。先找到这个公众号。然后再进去。而且当时H5的体验不如APP。大多数是这样来下的APP。

  Q:作为分发流量。我们是怎样去尝试的?依靠腾讯获取的流量占比和我们自身能够产生的流量占比。目前是多大的比重?

  黄峥:随着上市。我觉得我们和腾讯相互合作和依存的关系。是在变得越来越好的。因为在一点上。至少双方的利益是共同的。在腾讯的环境里面。以前一直是虚拟的内容。没有实体的商品内容。拼多多发展到现在。包括今天受大量质疑的东西。其实共同反映的是一个问题。拼多多上面的实体商品的内容丰富度还不够。品质还不够。这两个东西作为社交平台也好。作为腾讯这样的社交网络也好。它本质上也是需要的。它需要好的内容。如果内容不好。这对它也是不好的。从现在来讲。至少在这一点上。这个利益是非常一致的。因为如果我们不往那个方向去努力。不光是说会被口水淹死。也会被消费者骂死的。逐渐逐渐让他不会用了。所以到了这个槛。包括上市。一定程度上对我们都是一个很大的推动。肯定希望往这个方向去走。

  Q:拼多多是以低价来打除了天猫、淘宝和京东这两家巨头。随着电商的空间越来越小。我们怎么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黄峥:白牌的问题。或者是山寨的问题。当然我本人站的角色是有意见偏向性的。拼夕夕那篇文章的标题我是看到了。但是文章我没有读完。读标题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扣帽子。好像说上面的山寨品是因为拼多多才存在的一样。而且我们的改进。我觉得在一些量大的品类里面。其实是很明显的。如果你今天仔细去搜一下纸巾这个品类。我觉得拼多多对这个产业是有贡献的。在出现这种拼品牌。显著的山寨问题。其实以前没有那么关注。我们也做的很差的品类。电器。电瓶车我还不知道我们上面有没有。只不过是上市引起媒体的关注。

  一定程度上催促我们。你应该全覆盖。并且对这些东西都应该加快速度去推进。一定程度上。包括电器品类。我觉得是危也是机。对于我们来讲。以前考虑也没有那么深入。比如说这里面的利益关系。本质上要把里面的利益关系给梳理清楚。使得有一个结构。大家都能顺。A打B。B打C。打了一圈。那个厂还在那儿。它不从这里卖也从其它地方卖。这个产能还在那边。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是哪怕做一点点。在电视机里盯的时间久。可能我就想出办法了。也是有机会的。但是我的同事也不太敢讲。拼多多是不是在做产业升级的事。我们也不能说。毕竟我们是想先试一下。谈出一个方案来再跟大家汇报可能心里更有底一点。

  Q:有舆论说。拼多多上市导致中国打假倒退了多少年。您作为创始人怎么看这个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

  黄峥:肯定谈不上根本上解决。但是你说没有解决。我觉得也解决了不少。所以我刚才挺有信心的在这边讲。如果就论纯假货的话。我觉得我们平台的比例是不高的。

  拼多多要面临的本质的问题是说今天在广大的人群当中。对白牌有需求。比如说拖鞋。它没品牌也无所谓。普罗大众主要凭肉眼辨识。也不去问它是什么牌子。

  但是电视机可能就有一点担忧。今天电瓶车这个事情曝出来。可能对电瓶车产业是有利的。因为大家对安全是有追求的。

  对于拼多多来讲。看起来是一个问题很矛盾的事情。但实际上如果你再挖深一点。拆开来看是两个问题。第一是假货问题。在假货问题上。我觉得我们之前的治理是有一些效果的。并且随着我们平台利益的上升。其实我们的规则也在调整。如果你细心去看的话。消费者赔付金占整个品牌GMV的比例。虽然本来就很小。在飞速下降。因为当平台的力量越来越大之后。我们相当于商户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通过调位置。包括对你的评分、销量记录。这些手段原来没有用。现在都有用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02:13

    假货,我觉得,品牌,山寨,东西,的人,消费者,流量,小米,的是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02:13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看待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表示,平台上假货比例不高,但山寨货确实有需求?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02:13

    总之。拼多多能够在市场上立足。说明他的定位以及人群的细分是对的。但是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台。管好平台的基础上。对于其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