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都说老顾客很重要。但这两天“大数据杀熟”新闻刷屏。引网友一片热议…
所谓“大数据杀熟”。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也就是说: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
携程、滴滴等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选择性杀熟”。让用户的消费始于信任止于差价。不仅辜负了忠实客户的信任。甚至也构成新的价格欺诈。
一、滴滴CTO张博: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未来也不会有
作为出行领域的代表。滴滴出行也被许多网友测试。23日下午。滴滴出行CTO张博在滴滴内网发表了题为《滴滴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的帖子。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回应。他在帖子中强调。“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打车价格更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异。创造用户价值是公司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底线。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他表示。滴滴“预估价”是为乘客提供行前车费参考。会实时波动。而乘客最终支付的车费将根据行程真实状况标准计费。同时。张博帖子中罗列了造成“预估价”波动的主要原因。
然而今天(24日)微博用户却对此进行了回怼。微博认证为“前 尖叫设计副总裁 知名设计美学博主”的用户“EricTsui ”发布微博称。经过测试。自己和同事在使用滴滴的过程中。确实存在预估价格显示不同的问题。同事B的预估价格始终高于博主和另外一名同事。
二、网友亲测:出行、住宿、票务是“杀熟重灾区”
其实思考一下会发现。这些市场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定价不够透明。除了通过相关平台查询或者到店咨询。用户难以获得公允准确的价格信息。
2、价格变动频率较大。门票、机票、旅馆房间常有季节性的价格波动。甚至同一天的不同时段。价格也有所不同。
3、市场格局相对固定。一超多强或均势多强格局已经形成。
本质上。价格歧视是垄断与竞争不充分的体现。一超多强或均势多强的市场格局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因素。
在共享出行领域。经历两次合并的滴滴占有87%以上的专车市场份额。99%以上网约出租车市场份额;而在在线票务领域。淘票票、猫眼电影和微影时代三家市场份额相差仿佛。共同占据了超过六成市场。那么如何避免相关企业滥用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是值得政府监管部门考虑的问题。
三、“大数据”是中性的
人民日报谈到。同一时刻对同一产品的差别定价。将消费者蒙在鼓里随意加价。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已经构成违背消费者知情权的价格欺诈。不为价格法所允许。当大数据无孔不入。要谨防数据规则远远落后于数字生活。尤其要避免一些“数据王国”滥用数据权力。
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已经成为现代广告业发展的大势所趋。2016年。美国90%的数字广告收入都来自谷歌和Facebook两家公司。去年七月履新腾讯广告主席的刘胜义也曾对媒体表示。以Big Idea(大想法)为核心的传统营销时代。即将被Big Data(大数据)为基因的现代营销时代所取代。
然而。此次“大数据杀熟”事件无疑揭露了“Big Data”的黑暗一面。
事实上。基于大数据的“千人千面”推荐系统的危险远不止于此。3月17日。有外媒报道称。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在2016年的竞选活动中。利用Facebook用户泄露的隐私数据。搭建起一个剖析美国选民的数据模型。并且能够针对性地推送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政治广告。
利用大数据技术。影响用户的重大决策。这显然超出了合理使用隐私数据的界限。
四、“大数据杀熟”错了吗?
根据国家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三条。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按照这一定义。“大数据杀熟”显然违反了《规定》。是一种典型的价格欺诈。
另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
其他观点:
今天下班的时候刷手机。正好看到了这篇滴滴杀熟的报道。当时我马上就想到了几件疑惑我很久的事情。瞬间觉得明白了好多真相。说来也巧。看这篇报道的时候人还坐在滴滴车上。
第一件事和我的室友有关的。周末有时间我们会打车出去玩。有的时候我们俩就面对面坐着。输入同一个地址的时候。却弹出来两个价格。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就是因为我比室友注册的早一些。以至于后来我们要是一起出去的话。基本都是用他的手机走。
在车上看了这篇报道让我瞬间明白了很多事。由此又联想到另外一件。比如滴滴有时候会发短信说周末打车给我送个券什么的。结果有一次我打完车没有直接付款。留了个心眼看有没有打折券。果然是没有。问滴滴客服你们是不是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当时对方态度可好了。坚决不承认。还给我补了5元抵用券。所以这些联系起来细思极恐。
当然还有更夸张的事情。比如滴滴动不动就给我免费升级成专车。说还是普通的价格。结果付钱的时候就很贵了。很多人说这叫精准营销。已经普及全国各大公司了。想想之前还不想相信。如今真是一身寒毛立起。
事情捋到这里。反思这几年自己原来是被自以为便利省钱的滴滴服务薅了不少信息不对等的羊毛。心中的悲愤之情无法按耐。别以为互联网企业大数据能够真正的达成公平和消除信息不对等。相反。利用技术制造信息不对等。滴滴等企业不是正在我们这些老用户身上用力吸血吗。这难道就是滴滴引以为傲的客户大数剧?个性化服务竟然这么鸡贼?说实话。如果用滴滴走同一条线路会一天比一天贵一点。那我从现在开始就已经打算再也不用了。
其他观点:
我跟老同事经常打滴滴。很多时候。我们俩同时打。他的十几块钱。我的就是二十。搞不懂。他的总比我的便宜。我还以为我人品有问题呢。原来套路在这啊。
其实对于杀熟不仅是打车。电影票。宾馆酒店价格都会不同。我跟我同学一起订电影票。她的28我的32。同一个电影院同一个场次。都没有任何优惠。没错。说的就是美团。
京东也是如此。一同事新用户。买洗衣机比我便宜2000元。争夺新用户。每个商家都是这样。
微信支付也是新用户每次支付都有红包。老用户毛都没见过。
所以说滴滴杀熟属于正常。我想说的是真正杀熟还是中国三大运营商。老用户有啥优惠?好多优惠都是针对新用户。就赌你不敢换号码。想换个套餐都不行。新用户套餐便宜通话和流量比老用户还多。
滴滴的方便是对的。但已经违背初衷。价格比出租车高。还存在欺诈。我在市区打滴滴很多次。有远途费、有等待费、有超时费等等也就罢了。竟然经常发现还有过路过桥费。一共三四公里的市区路线。哪来的过路过桥费。投诉说送张五元的券。后也无果。挺好的一公司。希望别最后又是乱七八糟的。
-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480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数据,价格,用户,新用户,互联网,消费者,都是,这一,同事,打车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看待滴滴被爆出用大数据算法,老用户反而更贵的“杀熟”现象?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都说老顾客很重要。但这两天“大数据杀熟”新闻刷屏。引网友一片热议…所谓“大数据杀熟”。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