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不该“护犊子”?
原创

父母该不该“护犊子”?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护犊子”不是护短。是在孩子无力应对时提供及时的保护

“护犊子”不是护短。更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当孩子遇到力量悬殊的挑战者、有危险的事情或者被逗弄时。父母要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或者直接干预。让孩子体验到有危难时可以依靠的感觉。

提供孩子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替代

支持和帮助。绝不是代替孩子解决问题。如果任何冲突或小事。父母都冲在前面。见不得孩子“吃亏”。事事替他摆平。这样子肯定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能。没有力量面对。事事依赖他人。

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是让孩子相信他有依靠。在父母的支持下有力量学会独立面对。必要的求助也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和他是否有能力、可不可爱没有关系。

必要的支持。这里指父母提供指导和心理支持。不一定直接出手替代解决问题。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指需要的时候。父母直接出面解决问题。具体什么时机。主要看父母们自己的判断了。

帮助不知所措的孩子寻找到应对方法和发现自身的力量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冲突。不知道怎么解决时。父母应提供必要的支持。让孩子有力量和方法学会自己去面对。

一是切莫强化被欺负的感受。爱动手动脚的小朋友。许多是因为语言表达比较迟缓。或者不懂得如何正确与人交往。通常少有恶意。大部分情况是因为想要与人交往。但却采用一种让人不喜欢的方式。所以。不要用被欺负来强化孩子的感受。可以对孩子说:“小朋友想要和你玩。但他不知道使用合适的方式。你要不喜欢可以告诉他或阻止他”。如果真的是有恶意。那就另当别论。

二是教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我不喜欢你这样的方式。言外之意。如果你换一种方式。我可能就愿意和你玩了。而不是不喜欢你这个人。就给彼此留有很大的空间。

三是在实践中学习保护自己的权益。体验自己的力量。他越是觉得有力量。他越是不会去通过欺凌弱小证明自己的力量。其实。真正的实施校园欺负的孩子。内心往往更弱小。所以才要在更弱小的孩子面前寻求强大的感觉。

在孩子无力应对时提供及时的保护

当孩子遇到力量悬殊的挑战者。或者是有危险的事情、或者被逗弄时。父母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让孩子体验到有危难时可以依靠的感觉。

成人发出的、看起来可能没有明显的恶意。但是会给孩子带来恐惧、困惑或羞辱的逗弄时。需要做父母的提供必要帮助。有的父母可能不觉得有什么。甚至看到孩子慌乱的样子还一起起哄;有的父母可能也不喜欢。但是磨不开面子。这就是父母要面对的功课了。

国际顶级萨提亚大师 约翰·贝曼 作序推荐:本书提出了极有价值的观点。即要想成为好的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然后再跟孩子之间建立起积极、亲密的亲子关系。并以身作则地去引领孩子的成长。

其他观点:

在我看来“护犊子”就是保护自己的孩子的意思。没有该不该。只有得不得当。

父母对孩子而言是唯一的依靠。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我们自然是要护的。越幼小的孩子越需要护。这是在给孩子建立安全感。但是这个护不是毫无原则、不分对错的护。 比如说。两个孩子因为争抢玩具发生肢体冲突。第一反应一定是要护着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能一味地袒护自己的孩子。这种事情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两个孩子都应该明白玩具应该分享。应该换着玩、轮着玩。但是不能动手打架。


其他观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11:31

    孩子,自己的,父母,力量,不喜欢,解决问题,弱小,事情,方式,是因为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11:31

    没想到大家都对父母该不该“护犊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11:31

    “护犊子”不是护短。是在孩子无力应对时提供及时的保护“护犊子”不是护短。更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当孩子遇到力量悬殊的挑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