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如果清政府拒绝签署条约。那么日军将攻占北京。接下去战局会如何演变。那么就要看慈禧有多大的决心了。
日本的直隶大决战计划
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清军在海陆两个战场上都是屡战屡败。因此不得不在1895年4月17日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承认战败。在此前的谈判中。由于日本所提条件非常苛刻。因此光绪一直犹豫是否应该签署这份条约。而促使光绪最后下决心。就是因为日本对北京的威胁。
日军尽管在战争初期就占据了上风。不过对于日军来说也有一个麻烦。那就是中国太大了。尽管日军屡次击败清军。并夺取了辽阳一带大片中国领土。但是他们很清楚。即使攻占了整个东北也对于中国来说也不致命。
所以日本决定直接攻击北京。以迫使清政府屈服。由于从陆路进攻北京路途遥远。日本最后拟定的方案是集中七个师团的兵力在山海关一线登陆。然后直扑北京。并把这个方案命名为“直隶大决战”。
此时日军已经发现清军的战斗力低下。“直隶大决战”的唯一麻烦。就是山海关位于渤海湾内。北洋水师依托旅顺、威海扼守渤海口。日军如此大规模的登陆行动对海上运输要求很高。北洋水师的存在无疑是一个威胁。
因此日军首先发动了两次规模较小的登陆作战。夺取了旅顺、威海。全歼了北洋水师。然后在旅顺集结部队。为登陆山海关做准备。
为此在3月7日。日本大本营组建了征清大总督府。任命参谋总长小松宫为征清大总督。4月13日征清大总督府所有属员从日本出发。抵达旅顺。与此同时此前留守国内的近卫师团和第四师团也奉命坐船前往旅顺。日军开始了战争前的集结准备。
在伊藤博文和李鸿章谈判时。他并没有掩饰日本的打算。直接将这一作战计划告诉了李鸿章。李鸿章随即电告光绪。在日本赤裸裸的威胁下。光绪不敢再坚持。于是下旨李鸿章签字。
如果光绪拒绝签字。以日军的作战规模和清军在北京附近的兵力来看。显然清军不可能挡住日本的攻击。北京的失守在所难免。慈禧和光绪只有西逃一条路可选。
在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日本政府就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筹集了22523万日元的军费。大约相当于1.5亿两白银。相比之下。清政府通过加税、商捐、向外国银行借债等方式只筹集到了6000万两白银的军费。显然日本的军费更加充足。
另外在战争期间。日本获得战利品高达1.198亿日元。折合白银近8000万两。日军一旦攻占了天津、北京。那么所获将更加巨大。所以日本的军费在一两年时间内并不是问题。
考虑到清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淮军、湘军、东北练军等部队已经损失惨重。接下去清军的抵抗将更加无力。因此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方式和日本作战。显然清政府的胜算不大。
对于慈禧来说。唯一击败日本的机会是迁都内陆。放权给地方督抚。让他们组织民团。不断袭扰日军。迫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日本毕竟是一个小国。如果战争能拖上七八年。那么耗也能耗死它。然而这么做的话。清廷的权力势必被大大削弱。汉人督抚的权力会进一步强化。这恐怕是慈禧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能不能击败日本。主要就是看慈禧做什么选择了。按照历史上她的所作所为看。恐怕慈禧宁可牺牲中国利益。也不愿意让自己的权力受损。
其他观点:
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政府是速战速败。在日本快撑不下去的时候。清政府却没有那个信心了。选择了投降求和。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最为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加上其他的共计3.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等等。
日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后。社会综合实力等各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军队更是如此。但以当时日本的军事实力。还不至于消灭中国。只是清政府未败先降。让日本占了上风。如果清政府不签订条约。和日本人死磕。那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呢?
如果清朝不投降。历史可能完全不一样
首先。甲午战争是因朝鲜而起。日本的目的主要是吞并朝鲜。而且当时的中国一直是亚洲老大。日本肯定没做好和中国全面开战的准备。而且是陆战。
甲午战争。清政府投降的太快。快到俄、法、德三国来不及干涉的地步。就在《马关条约》签署之后6天。“三国干涉还辽”。很明显清政府也没有通知其他列强。那个“擅长制衡的李鸿章”就是个吃干饭的。
再说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损失。首先就是赔了2亿多两白银。加上赎回辽东的费用和利息。最后赔了3.2个亿。这个数目大大超过了前面两次鸦片战争的总和。差不多是清朝4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日本10年以上的财政收入。
这些钱白白的送给日本人了。如果用这些钱买武器装备。完全能打。保守估计再坚持10年没问题。但会造成清廷的统治不稳定。“宁与外邦。不予家奴”。清廷是洋人的朝廷。洋人的提款机。洋人帮清廷维护统治。满清靠卖国苟活了60年。本该在太平军起义的时候就没了。
很多人说工业文明打农业文明。坚持不了那么久。但只要不投降。就算日军能打到北京又如何呢?大不了再跑到西安躲一下。日本之前的军费大部分是挪到了扩充海军装备上。它的陆军是得到清政府的3亿多赔款后才发展起来的。
因此。以当时日本陆军的实力。在陆地上作战不见得有胜算。一旦在陆地上打起来。势必会激起全国人民共同抗日。清朝还有上百万的军队。加上地方上的民间组织。力量也是十分庞大的。因此。当国人成功的将日本人赶出中国后。说不定顺便将满清给推翻了。或者由汉族官员控制清廷。然后就没满人什么事了。最多做个傀儡皇帝。这是慈禧最不愿意看到的。她顶多把她统治的中原地区当成她的殖民地。钱不是问题。要多少给多少。地方上的小岛。想要都拿去。因此会不惜一切代价。只要她能够在那个位置上呆着就可以了。
站在日本的角度看得更清楚
日本也是借了一屁股债来打这一仗的。好多国家都不肯借。最后还是找的英国佬借的。日本就是赌的国运。赌清政府投降。赌赢了发家致富。赌输了万劫不复。最后日本赌赢了。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把清廷拖入了灭亡的深渊。自己有了本钱。就大量生产枪炮弹药。为后来的全面侵华打下了基础。
清政府在日本快吃不消的时候迅速投降。这也是日本未曾料到的。可能早先就没想过要赔款。只是合法的吞掉朝鲜。好好经营朝鲜殖民地来还钱。见清政府这么容易就软趴趴了。于是就狮子大开口。要钱要地。弱者无外交。李鸿章在谈判桌前的底气都没有。只有任人宰割的命。
总而言之。满清政府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求和。只是给钱给地。不会推翻它的统治。更不会要它的命。它照样可以逍遥自在的该吃吃。该喝喝。如果和日本人死磕到底。势必会和日本发生全面的战争。它又该东躲西藏了。说不定还会被汉人夺了权。因此。宁可投降遭世人唾骂。也绝不给汉人机会。
其他观点: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其实本质上是制度失败。是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失败。所以。就是跟日本死磕到底也不一定有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605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日本,清政府,日军,光绪,甲午战争,旅顺,北京,清廷,中国,军费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果甲午战争,清朝不签订条约,和日本死磕,会是什么样的局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如果清政府拒绝签署条约。那么日军将攻占北京。接下去战局会如何演变。那么就要看慈禧有多大的决心了。日本的直隶大决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