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历史上中秋节的古诗有很多。其中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最具代表性。全诗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月夜。怀念远方亲人的诗。此诗格律严谨、章法紧凑。气息浓郁。情感真挚。开篇首句。採用了平铺直述的写法。首联“海上生明月”。就把时间、地点交代的很清楚。此句朴实无华。脱口而出。没有一丝点染的色彩。下句“天涯共此时”引出人物。自然浑成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其层次井然、脉络分明。首先从眼前的景色写起。由近及远。然后一笔荡开。再由景入情。求得了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此联虽平淡无奇。却意境雄浑阔大。是历代‘’公认‘’的佳句。非常引人入胜。颌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以“遥夜”与“竟夕”相呼应。上承起首两句。采用了"流水对"的写法。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又极具远古风韵。接着又旁生枝节。描写了有情人之怨。嫌这月太亮。烦这夜太长。又恨这情景勾引起了人们的相思。而害得诗人彻夜难眠。其实这些都是在讲述这轮明月的美。更加引起人们对此诗、此情的关注。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接着写诗人披衣而起的情景和无奈心境。此联极为工整稳健、自然流畅。极其细巧地写出了深夜的实景和"对月‘’而不能眠的真情。为下一联作进一步铺陈及点染。不同凡响。未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之句。更是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悠悠托出了不尽之情。诗人突发奇想。要亲手把这轮明月摘下来。去送给思念的亲人。这是一种“尾巴高翘”的写法。是诗人倾注全力打造。加以提升之句。使情感更加激扬、浓烈。使理念更加明朗、清晰。是诗歌感性的升华。诗称之为情结。最后知之不可为。只好留在现实。囬到梦中去了。诗至此戛然而止。以梦作结。直吐衷怀。思念之情。难以名状。实在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好结。这首诗的尾联有"画龙点睛"之妙。不仅呼应了全篇。给人以旷达、超脱、潇洒和轻松之感。而且与诗开篇的平淡无奇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情绪和感情的表达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张九龄这首短短的四十字小诗内涵极其丰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人情味。其写作手法极为高妙。此诗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在传统诗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此诗与苏轼的《中秋词》齐名。都是在描写中秋之月。都是在述说思念远方的亲人之苦。两者一诗一词。体裁虽然不同。但其旨意相似。各极其妙。张九龄是唐朝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陷害。被眨谪到荆州。在中秋之夜思念远方的亲人写了这首诗。苏轼也是遭受政治迫害后。流落到地方做官。在中秋夜望月感慨而作。若无这般亲身经历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纵观《望月怀远》自然浑成。全篇皆是佳句。特别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前二句更能让人不胜感慨。而成为“千古绝唱”’。
其他观点:
清风送爽。中秋在即。每当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文人墨客们总会想起古人吟咏中秋明月的诗篇。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当然还有众多的诗词篇章。如:
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一一唐·杜甫
2、绝景良时难再并《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一一唐·刘禹锡
3、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送魏八》一一唐·高适
4、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一唐·白居易
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中秋月》一一宋·晏殊
6、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一宋·辛弃疾
7、离别一而久。七度过中秋《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一一宋·范成大
8、寄言俦侶。莫负广寒沈醉《念奴娇》一一明·文征明
9、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满江红·小住京华》一一清·秋瑾
不再一一列举了。中秋诗篇之多。亦可见古今之人。对这一节日的看重与期盼。期盼亲人团圆、期盼亲人千里共婵娟。
下面仅就自己喜爱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谈谈感受。
苏轼写这首词时已与弟苏辙(字子由)六、七年未见靣了。所以在题记中说\"兼怀子由\"。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来十分明显。当时因仕途失意。及与弟久别。当面对中秋明月时。抑郁惆怅、思念怀远之感油然而生。但他并没有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而是以超然旷达的精神排遣愁心。冷静客观的靣对现实。
词的上片中用\"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等句。来抒发对政治遭遇的感慨。既然在朝廷难以容身。还不如到地方上施展抱负。一旦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起舞弄影。这是多么乐观呀!
词的下片写明亮的月光。照着离愁别恨、思绪纷繁、难以入眠的人。使其陷入更宽广的遐想之中。从\"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收束全词。无不表现着作者随遇而安、积极用世的达观态度。
总之。这首充满人生哲理。写明月、抒情怀的旷代之作。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愉悦。更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后人曾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此论不为过也!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提得正是时候。中秋将至。古人望月抒怀。詩歌也属实不少。我也不能一一枚举。借此说上一两首
和大家共同欣赏。
先说唐代詩人张九龄的詩歌《望月怀远》。詩中写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上一轮明月升起。远在天涯海角的
亲人好友也都在望着皎洁的月亮。有情人不得相聚。怨这遥遥长夜还不过去。
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更加思念亲人了。
吹灭了蜡烛。也是一片满满的月光。更
引出了詩人的种种遐思。更加有了对月光怜香惜玉的爱心。披衣去外面散步。又觉露水沁肤寒凉。看着这美丽可爱的月光。不能摘了送给亲人和知已。还是继续睡觉吧。可能梦中能有相聚之时。
詩中写月亮的美丽。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尤其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已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再说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詩中这样写到: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过去八月十五晚上。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上。今年在湓浦沙头水馆前面。眺望家乡看不出在哪里。看东南方的月亮有缺有圆。昨天晚上的风吹得无人理会。看今夜的月光如洗过的清朗。像往年的一样那么皎洁。詩人触景生情。借歌颂月亮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情。写出了中秋不能与亲人团聚的遗憾。
由于篇幅有限。不啰嗦了。谢谢问答平台!谢谢大家对我的关注!理解的不好的地方望大家海涵!我是封护胜。看后随手点赞留言。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618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明月,中秋,怀远,望月,亲人,水调歌头,海上,月亮,思念,旷达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你是如何对它们做赏析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历史上中秋节的古诗有很多。其中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最具代表性。全诗如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