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丰皇帝的墓谁盗的?为什么?
原创

清朝咸丰皇帝的墓谁盗的?为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清东陵一共遭受到两次大的洗劫。首次盗案是以马福田盗墓为开端。孙殿英、谭温江盗墓为终结;第二次盗案是以王绍义为首的盗墓团伙所为。其中第一个目标就锁定在咸丰皇帝的定陵。

清咸丰皇帝定陵


定陵被盗过程



进入地宫之后。王绍义发现定陵的地宫里积水很深。阻隔盗墓团伙接近咸丰帝棺椁。这样的情况在孙殿英盗乾隆墓时也有发生。孙殿英的处理方式是用水泵抽水。而王绍义不具备这么高科技的手段。据《中国人盗墓史》描述。王绍义从隆恩殿上拆下了一块大木匾。又卸下了两扇门板。做了个小船。划向了棺椁。虽然咸丰帝是帝陵从俭的开始。但毕竟是大清皇帝。王绍义劈开棺椁后。发现还是陪葬了诸多珍宝。如金香炉、金碗、金八卦。王绍义的胃口比较大。企图放长线钓大鱼。因此第一座陵墓所盗宝物一半分给了关增会。然后将零散的珍珠、翡翠分给了干活的兄弟。很是大方。

随着定陵被盗成功。王绍义团伙接着盗取了10座帝后陵寝。虽然该团伙隐藏较深。但是还是被一些老百姓发现。事情传扬出去后。事发以后。国民党宣传是王绍义联合民兵联防队盗取清东陵。带有明显的政治诋毁。最终在1951年。王绍义被捕伏法。至于他手中的珍宝文物也不知流向了何方。由于牵扯国宝去向。诸多盗墓细节尚在存档密封期内。谁也不知道王绍义交代了什么。只给后人留下猜测。一些文献的记载多是搜集盗墓参与者的回忆录罢了。

参考资料:《清东陵史话》

其他观点:

咸丰皇帝从执政之初直到去世。清朝就一直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刚一执政的咸丰元年。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火苗还没踩熄。英、法接着又宣战。和约签下一大堆也不大管用。

最后。迫不得已只好换了个说法叫 “木兰秋狝”。远远的躲去了承德避暑山庄。虽处在内忧未除。外患入侵国库空虚之际。咸丰皇帝的陵墓(清定陵)。仍于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正式开工建造。

直到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整个陵墓才算完成。建造过程中。为了节省材料。把道光皇帝生前废弃的旧料也利用起来。但最后一结算。还是花去了白银三百多万两。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年仅三十一岁的咸丰驾崩。可此时陵墓还未竣工。直到五年后。按照清朝葬制。与早已病逝的孝德皇后一起入葬定陵。至于后来的慈安、慈禧两位太后。则分别在定陵的东边另建陵寝。

清定陵惨遭盗掘

与清东陵隔河望的新立村里。盗过大墓当过土匪的王绍义。与两个儿子王茂、王慎打起了盗取清东陵的坏主意。盗取皇陵光靠父子三人肯定不行。他们首先想到了同村的杨芝草。因为杨芝草曾当过日本人的伪警察。鬼点子特别多。

几个人一商量。觉得盗皇陵人手还是不够。要干起码要拉上一二十人。于是。又分别找到南大村祖辈守皇陵的穆树轩、裕大村祖上修过皇陵地宫的关增会、村民田大化、贾正国、张小秃等共计二十一人。于1945年9月23日盗掘咸丰皇帝的清定陵。

以王绍义为首的这伙盗墓贼。先是将人员分为两组。分别混入陵园范围后。以声东击西的方法。一组人员负责在陵西以雷管炸山采石。故意制造出响声。用以吸引住守陵人。为另一组负责盗墓的争取时间。

而王绍义亲自带领的另一组。则在听到爆炸声后开始盗挖清定陵。(据参与过当年审理盗陵案的高学仁回忆。王绍义一伙盗定陵时的一些细节仍未清楚。)这一组盗墓贼中。不是曾经盗过墓的就是对皇陵构造了如指掌的。

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准确地找到了墓道入口。既然找到墓道入口。那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这伙盗墓贼直接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上炸药直接炸开通往地宫的石门。

石门炸开后。一个令盗墓贼们意想不到的情形出现了。只见地宫里积满了水。且积水很深。没有抽水设备又得赶时间。这伙盗墓贼竟想出一个法子。就是从隆恩殿上拆下一块牌匾。再卸了两扇门。用这些材料扎了一个简易的木筏。

多行不义必自毙

在盗取清定陵后。王绍义又多次组织了盗墓及二次盗取清东陵的活动。据当年《蓟遵兴联合县第七区各村盗陵人犯登记表》显示。清东陵附近十五个村子中。曾参与过盗陵的村民约有二百多人。

盗首王绍义为人非常狡猾。也是抓捕最为困难的一个。在其他主要盗墓贼于1946年相继落网并公开处决后。一直查寻不到王绍义的行踪。后来。得知王绍义及其两个儿子就隐藏在某深山之中。

由于这父子三人都带有枪支。且枪法极佳。公安人员在追捕过程中。几次差点将其抓获。可惜都让他们侥幸逃脱了。几年后。侦查人员终于又发现王绍义的行踪。

王绍义有一个情妇。住在遵化与蓟县交界的黄花山一个叫八仙桌的地方。而王绍义就躲在了这里。公安人员在得知这一讯息后。化装成上山打柴的农民。到王绍义藏身之处借讨水喝之机。一举将其抓获。

公安人员当场在他的枕头底下找到德制手枪一把。子弹10发。至此。追捕时间长达五年之久的盗首王绍义落网。1951年3月21日。在东陵马兰峪镇召开万人公审会。会后对王绍义执行枪决。

结语:

盗墓行为是种极其丑恶的行为。向为世人所不齿。清代众多的皇陵中。唯有实行火化的顺治帝。其陵墓清孝陵躲过了盗墓贼的黑手。对于以王绍义为首的一伙盗墓贼。其破坏程度。比之东陵大盗孙殿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他观点:

清东陵中。大部分皇帝的墓陵都被盗了。最出名的盗墓者就是孙殿英和曹志福。孙殿英盗走了慈禧和乾隆的墓陵。曹志福盗走了康熙、先锋、同治等皇帝的穆陵。而只有顺治皇帝的墓陵没有被盗。那么。清朝咸丰同治皇帝的墓陵中。都有什么宝藏。让这些盗宝贼们盗完后藏在了哪里?

虽然定陵始建于咸丰九年。但大规模营建还是在咸丰帝崩逝之后。兴工不久。在定陵的规制上曾引发了一场争论。工部侍郎宋晋认为慕陵裁撤了大碑楼、石像生、二柱门、方城、明楼。将隆恩殿、东西配殿规模缩小。朴实无华。节省了民力。而且。文宗帝后停棺待葬。山陵工程宜抓紧进行。应仿效慕陵规制营建。宋晋的建议遭到了礼亲王世铎等人的驳斥。最后。两宫皇太后采纳了世铎的建议。以祖陵的传统规制为主。又效仿慕陵裁撤职了大碑楼、二柱门。地宫内不再雕有经文、佛像等。定陵的规制成为后世惠陵、崇陵效仿的蓝本。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定陵的用料分为两类。一类为筹办的物料。有咸丰帝生前陆续采买的。也有咸丰帝死后从各地调运的;一类则为原宝华峪陵寝的旧料。宝华峪陵寝原为道光帝陵寝。因地宫出水被废弃。使用那里的旧料。主要是为了节省开支。同时也有缩短工期的因素。据档案记载。所用的旧料大部分为石料。如石门、石像生、石望柱等大件白石计65件。各种旧砖605464块。旧隔扇62扇。坎窗24扇。节省白银20多万两。当权者知道节省民力物力当然是好事。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知道。此时清朝的国力。已不复“康乾盛世”的辉煌了。但是在盗墓者的眼里。这还是一块相当有油水的肥肉。

其实盗掘定陵的人。我们并不陌生。他就是和王绍义一起盗康熙大帝景陵的人:黄金仲。

为了谋划盗定陵。黄金仲已经是两天三夜不曾合眼了。他焦灼地在隆恩殿里来回走动。想到不久前跟王绍义合伙盗掘景陵成功后所分到的稀世珍宝。心中就有着止不住的得意与亢奋。 试想。如果这次盗陵顺利的话。凭他的人力。他可以同时将咸丰、同治和慈安太后的三座陵墓打开。所得到的财宝将是盗掘景陵的三倍。想到此处。黄金仲禁不住自言自语:“我黄金仲要将清东陵所有没有被人盗开的大小皇陵。一个一个地统统掘开!”

与上次盗景陵不同。这次盗陵由黄金仲独自一人指挥。按事先的分工。由王绍义等人指挥盗掘惠陵、定东陵。由于自己不太懂古陵的建筑结构。指挥失误。故此进度迟缓。心中焦灼。

经过几天的挖掘。他们终于将定陵的地宫打开。然而就在打的同时。就听见有人大叫:“天呐。不好了。地宫里有毒气!”随着一声惊叫。刚打开地宫入口的人们潮水般退下。霉气逐渐散尽后。人们渐渐安静下来。这时。黄金仲命令下属要不惜一切代价。进入地宫。炸开石门!就在这时。参与盗定陵的一个小头目来向黄金仲汇报一个非常不妙的消息:定陵的地宫有积水!

听到这个。黄金仲十分吃惊与懊恼。他本以为炸开石门后。劈开棺材。就能将宝物轻而易举拿到手。谁知在地宫里又发现滔滔大水。他浓眉紧蹙。胸中再次燃起烦躁的怒火。

然而。所谓魔有魔法。贼有贼招。地宫的积水并没阻止了盗贼的步伐。为了能够顺利地得到地宫的宝物。这伙盗贼转身到隆恩殿香案顶上拿下大匾。再加上两扇紫檀门板。稍一捆绑。竟然做成一个竹伐。一个小时后。这伙亡命之徒坐着“船”划进咸丰和萨克达氏的棺椁前。跳上棺椁。挥动利斧、劈棺扬尸。将随葬物品洗劫一空。

如果说咸丰是不幸的。那么他的儿子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就更加的不幸了。因为东陵诸陵中。被盗匪光顾次数最多的可能就要数同治皇帝的惠陵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33:14

    咸丰,地宫,定陵,皇帝,皇陵,石门,东陵,同治,棺椁,陵墓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33:14

    没想到大家都对清朝咸丰皇帝的墓谁盗的?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33:14

    清东陵一共遭受到两次大的洗劫。首次盗案是以马福田盗墓为开端。孙殿英、谭温江盗墓为终结;第二次盗案是以王绍义为首的盗墓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