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袁绍麾下有“河北四庭一柱”。
“四庭”指的是:颜良、文丑、高览、张郃;
“一柱”指的是:麹义。
颜良是袁绍麾下武艺最高强的猛将。性情勇悍。杀法骁勇。心胸狭隘。睚眦必报。
颜良战绩表:
1.冀州城外。韩馥部将耿武怀藏利刃。欲行刺袁绍。被颜良识破。一合斩杀;
2.白马坡之战。曹操麾下将领宋宪(原为吕布八健将)迎战颜良。战不三合。被颜良手起刀落。斩于马下;
3. 白马坡之战。曹操麾下将领魏续(亦原为吕布八健将)为宋宪报仇。出战颜良。只一个照面。被颜良一刀劈翻;
4. 白马坡之战。曹操麾下猛将徐晃。挥大斧出战颜良。二十余合。徐晃不敌。败回本阵。曹军“诸将栗然” 。无人再敢应战;
5. 白马坡之战。关羽单刀匹马。冲阵而来。颜良正在麾盖下乘凉喝汽水。方欲问时。赤兔马快。关羽已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手起一刀。刺颜良于马下” 。
颜良被关羽袭杀之前。4场厮杀全胜。斩将3人。但颜良过分的大意使其被关羽以一个不算偷袭的偷袭干掉。若论真实武艺。颜良绝不可能连一个回合都撑不住。在三国诸猛将中。除了吕布之外。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把握能在二十合之内杀败徐晃。
文丑相貌丑陋凶恶。“身长八尺。面如獬豸”。其武艺仅次于颜良。上阵厮杀总冲在最前面。出招阴狠诡厉。箭法出众。
文丑的战绩表:
1. 冀州城外。韩馥部将耿武、关纯身藏利刃。欲行刺袁绍。文丑立斩关纯;
2. 磐河之战。公孙瓒亲自挥槊上阵。文丑迎战。交锋十余合。公孙瓒抵挡不住。败阵而逃;
3. 磐河之战。文丑追杀公孙瓒。公孙瓒麾下四健将上前拦阻。文丑一枪挑翻一将。其余三人逃走;
4. 磐河之战。文丑追杀公孙瓒。公孙瓒马失前蹄。栽落沟中。文丑来杀。赵云突至。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
5. 延津渡之战。文丑军队争抢战利品。陷入混乱。张辽、徐晃双双出马。来战文丑。文丑一箭射中张辽的盔缨。再一箭射倒其战马。徐晃来救。抡斧与文丑大战。文丑后军赶来。徐晃自料不敌退走;
6. 延津渡之战。关羽突至。截住文丑大战。战不三合。文丑心怯败走。绕河而逃。被关羽追上。脑后一刀斩杀。
文丑被关羽斩杀前。5场厮杀。4胜1平。斩将2人。
高览战斗技巧全面。擅长使枪。也能使刀。性情机敏果决。下手狠辣。
高览的厮杀战绩:
1.官渡之战。高览“跃马挺枪”。力抗许禇(高览用枪时能与许禇对抗);
2.穰山之战。高览率兵截杀刘备。刘备部将刘辟出马来战。战不三合。高览一刀将刘辟斩于马下(高览斩刘辟用的武器是刀);
3.穰山之战。高览斩杀刘辟。阻住刘备。赵云突然突然从后军冲阵而来。混乱中。赵云冲到高览近前。高览猝不及防。被赵云一枪扎中腰子。翻身落马。
张郃是个智勇双全的猛将。很有战略头脑。无论领兵打仗还是上阵单挑厮杀。都是一把好手。
张郃的战绩表:
1.官渡之战。与张辽交锋四五十合。不分胜负;
2.穰山之战。张郃率兵拦截刘备。赵云赶到。枪挑高览。杀散后军。再来战张郃。张郃被赵云三十回合打跑;
3.长坂坡之战。张郃堵截赵云。战有十余合。赵云怀抱阿斗。不敢恋战。夺路而走;
4.乌林突围。曹军遇赵云拦截。曹操命张郃与徐晃双战赵云。被赵云击退;
5. 渭水之战。张郃迎战马超。被马超二十合击败;
6. 平定汉中之战。张郃与张鲁部将杨昂交锋。一枪刺死杨昂;
7. 平定汉中之战。张郃对战庞德。数合诈败而退;
8. 阆中之战。张郃迎战张飞。两将交锋二十余合。后军遭袭。张郃退走;
9. 阆中之战。张飞副将雷铜追击张郃。被张郃回马刺死;
10. 瓦口关之战。张郃夜袭张飞大营。陷入埋伏。与张飞夜中大战三五十合。瓦口关被取。张郃败走;
11. 宕渠之战。张郃诱敌。与张交手十余合。诈败而走。张飞不追;
12. 张郃率兵攻打葭萌关。孟达出城迎战。被张郃打得大败
13. 黄忠率兵支援葭萌关。张郃迎战黄忠。交锋二十余合。张郃后军被严颜偷袭。张郃退走;
14. 汉中之战。黄忠偷袭米仓山。被张郃、徐晃包围。赵云冲阵。救走黄忠。张郃、徐晃不敢迎战;
15. 街亭之战。张郃包围马谡。王平来救。与交锋数十合。王平力怯败走;
16. 街亭之战。魏延来救马谡。与张郃交锋。不数合。张郃诈败。诱魏延入伏;
17. 木门道之战。张郃追击蜀军。关兴拦阻。战十余合。关兴诈败而走;
18. 木门道之战。张郃追击。魏延拦阻。战不十合。魏延诈败而走。张郃追来。陷入伏击圈。
在河北袁绍麾下诸将中。麹义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他是个出色的将才。其作用和地位有点像吕布麾下的高顺。
麹义的战绩表:
1.磐河之战。麹义在阵中遇到公孙瓒麾下前锋大将严纲。只一个回合。麹义斩杀了严纲;
2.磐河之战。麹义斩将夺旗。率兵冲入公孙瓒后阵。在乱军中突然遇到了赵云。战不数合。被赵云一枪挑翻。
在袁绍军中。麹义的地位实际上要高于颜良、文丑、高览和张郃这“四庭”。他掌握着袁绍最精锐的突击部队。在战斗陷入僵局时。突然杀出。一击而杀。扭转局面。
张郃的肩担承担着各位老战友寄托的期望和使命。他靠着顽强的毅力终于熬到天下第一猛将的位置。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其他观点:
河北四庭柱指的是袁绍手下的颜良、文丑、张郃和高览这四员大将。这一说法并不见于正史。也不是《三国演义》。而是出自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不过《评话三国》的体系比较独特。所以还是按照大家熟悉的《三国演义》来讨论下他们四人吧。
在《三国演义》里颜良、文丑、张郃和高览这四人除张郃外。其他三人出场机会都不多。可谓是标准的龙套。不过从他们短暂的表现看。还是相当不错的。河北四庭柱虽然并列。四个人水平却并不一样:
颜良在白马一战中先斩宋宪再杀魏续。接着只用二十个回合就击败了名将徐晃。这个战绩要优于许褚。而文丑则曾经在磐河一战中和赵云大战五六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在延津之战中杀的徐晃“料敌不过”。调头逃跑。虽然颜良被关羽一刀就杀了。文丑只打了三个回合就心怯逃跑。不过这是有特殊原因。所以颜良和文丑的表现还是可以跻身超一流武将之列。
而张郃、高览在官渡大战时才出场。张郃和张辽大战四五十回合战平。而高览则拦住了许褚交战。这个战绩也是不错了。张郃虽然曾经和张飞打了三五十个回合没有落败。结合张郃曾经被马超二十个回合击败。被赵云三十多回合击败来看。张郃和张飞一战有点超水平发挥。所以综合考虑可以算一流武将。
而高览比较倒霉。在穰山被赵云一枪挑了。虽然赵云杀来的有些突然。但是还是让人怀疑高览的水平。所以排名要比张郃略低一些。勉强算一流或者准一流武将吧。
所以从武艺排名来说。应该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其他观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4人是颜良、文丑、高览、张郃。
一个个评论不可能。我们就说说高览。
被严重低估的袁绍部将高览:默默无闻的河北庭柱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三国小人物志0005:默默无闻的河北庭柱——高览
【萨沙讲史堂第四百六十二期】(历史系列第182讲)
高览。部分史料也记作“高奂”原为袁绍麾下部将。与颜良文丑张部三人并列。后世并称为“河北四庭柱”。官渡之战中。袁军乌巢存粮。被曹操亲率精锐偷袭焚烧。袁绍一边派遣轻骑教援乌巢。同时令张郃高览率主力攻打曹军大营。战斗失败过后。高览与张郃一同率部投降曹操。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此后便再无史料记载其踪迹。
令人有些不解的是。张郃在投降曹操过后继续领兵作战。在战场上屡次大放异彩。频频建功。还位列魏国“五子良将”之一。而与张郃齐名的高览。却在此后默默无闻。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政坛中都毫无建树。似乎就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难免让人生疑。
难道是高览的能力真的和张郃差距那么大?或者是他就此厌倦了杀戮。也厌倦了政治斗争的明枪暗箭和尔虞我诈。甘愿就此退隐江湖。安度余生?
确实。这些疑问都被漫长的历史埋藏得大过于深晦。很难得知其真相。我们只能从有限的史料记载出发。去大概推测一下高览默默无闻的原因。
可能性之一在于高览的家世。他可能是河北大家族高家的一员。与高干等人是亲族。
高干是袁绍的外甥。曾在袁绍麾下担任过北方四州之一的井州州牧。与袁绍的三个儿子各领一州。地位持平。单从这点就能看出高家在北方的势力不容小视。甚至不亚于袁家这个“四世三公”大家族的影响力。
所以袁绍才要与其联姻。并两大家族之力统治北方四州。一般说来。曹操在打下一方地盘的时候。往往都会对当地的大家族采取怀柔政策。保留其产业笼络其人心。这样也有利于稳定地方的政治局势。但是。老曹一般也不会允许这些地方家族势力染指军队。以免其势力牵扯太广。一旦有心叛乱则不好收拾。
看看曹操之后在荆州的所作所为。虽然一开始迫于水军将领缺乏的窘境。不得不暂时委任蔡瑁张允继续统领荆州军队。但后来一旦寻得理由便立即换上自己的心腹(《三国演义》中写道是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间计将二人处死)。其实这种做法并没有错。
一位君主如果不将军队牢牢控制在手中。麾下难免要生乱。所以。如果高览真的是高家的人。那么曹操就不可能让他继续掌兵权。哪怕就算他不是。就凭他姓高这一点。也难免会令曹操生疑。
倒是对张郃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他出生寒门。身后并没有一个声名显赫的大家族。所以曹操敢于大胆提拔和任用。故而张部在投奔曹操之后可以继续留在军中。继续发挥他在军事上的能力。并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而高览则只是升官封侯。表面上高官厚禄实际上却是被闲置。哪怕他真的有些军事才能。也无从去发挥了……若真是这样。那恰恰说明高览这个人还是有些政治眼光的。他读得懂形势。知道进退。明白如何去迎合主子的意思。要是他不通人情事故。继续抓住手中的军权不放。恐怕就会有杀身之祸。
当然。以上都仅仅是推测。
因为并没有任何史料能佐证。高览是高干的亲族。他也是高家的一员。如果不是这样的原因。那曹操不再令其继续统兵打仗。就只有可能是高览能力的问题了。
需要说明的是。“河北四庭柱”这个名号并非是史书上所记。而是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的概念。也被记作“河间四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推崇“四”这个数字。古有“四大战神”。“四大金刚”。“四大美女”。“初唐四大家”等说法。近代也有“四大名旦”。“四大美男”。“四大才子”。“民国四公子”等噱头……看得出。“四”这个数字经常用来凸显一些比较光辉大气的人和事。有时候想形容某些东西总的要将数字凑够“四”。说出来方显霸气。
所以说。评书里将高览和颜良、文丑、张部并列为“河北四庭柱”。只是出于剧情的需要。并非说明他和前三者就是一个水平的人物。从有限的史料记载看。高览在袁绍军中也仅仅是一位领兵打仗的将军。不一定能力就很突出。至少比不上张郃。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中记载。张部原本在袁绍麾下就战绩颇多。尤其是在平公孙瓒的战役中立功不少(绍以部为校尉。使拒公孙费。璦破邰功多。迁宁国中郎将)。这充分说明张郃确实很有几分本事。是大将之才。而关于高览之前的战绩则毫无记录。仅有《三国演义》中虚构过其单挑许褚的战绩(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
所以。高览的军事能力可能真的不昨样。而且和张郃相比相差不小。再加上性格可能也相对平庸。缺乏个性。故而张郃能在任人唯贤的曹操手底下得到重用。混得风生水起。而高览则难以在人才济济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最终只能在史书上黯然湮没无闻。连个结局也没有记载……
也许。高览在投降曹操过后默默无闻原因就是这样。要么是因为他的出身问题。要么是因为他的能力问题。但是这些东西史书上都没有记载清楚。完全是我们猜测的结果。
诚然。我们也不能要求古代修史书的人能够事无巨细都记录下来。没这个时间和精力也没这个必要。而且。有些东西适当留些悬念。反而还能给后人们更多的推测和想象空间。
PS:三国时代很多人物都没有在史书上交代结局。光官渡及其之后投降曹操的河北将领。吕旷、吕翔、焦触、张南、马延、张顗。加上高览总共七人。全都没了下文。倒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这七位都安排好了归宿。可谓是有头有尾:
吕旷和吕翔在进攻新野时分别被赵云和张飞所杀;焦触、张南、马延、张顗这几人人都曾与赵云在长坂相会。后来在与东吴的战役中。焦触被韩当所杀。张南被周泰所斩。马延和张顗则死在甘宁的刀下。至于高览嘛。看过演义的人都知道。他随曹操征战汝南截住刘备。虽几回合斩了刘辟。却被赵云偷装得手刺于马下。由此留下了“能接住许褚手中刀。却挡不住赵云龙胆枪”的读者疑问。
当然这些都是小说虚构的情节。老罗安排袁绍阵营的降将们在各位猛将刀下走一遭。目的只是为了渲染剧情。凸显书中的人物形象而已。正所谓“人尽其用”。这也是艺术化加工的常用手段之一。没有必要深究。
本文参考资料:陈寿《三国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712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文丑,之战,公孙,麾下,袁绍,河北,战绩,二十,关羽,部将
没想到大家都对袁绍的“河北四庭柱”分别是谁,该如何评价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袁绍麾下有“河北四庭一柱”。“四庭”指的是:颜良、文丑、高览、张郃;“一柱”指的是:麹义。颜良是袁绍麾下武艺最高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