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微信聊天很喜欢发表情包,这代表什么?
原创

有些人微信聊天很喜欢发表情包,这代表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本月初。微信方面刚刚公布了2019年的年度表情包。其中“捂脸”蝉联两届成为“被使用最多表情包”之冠。而“呲牙”的排名也有上涨。不过在接下来的2020年。这两个最受用户欢迎的官方默认表情。即将迎来目前为止最严峻的挑战——没错。官方日前更新了默认表情包。

近日有网友发现。自己的微信默认表情包中多了十款新表情。其中包含八卦必备的“吃瓜”、“天啊”、“emm”、“旺柴”。塑料对话中常见的“加油”、“好的”、“汗”、“哇”等。随后微信方面表示。新增表情已全面开放。安卓用户更新到最新版本7.0.10即可体验。而iOS用户则只需重启APP即可。

眼尖的网友不难发现。这新增的微信默认表情。怎么看着和微博上热门的默认表情这么像呢。而在娱乐圈八卦最前线的微博中。“吃瓜”和“旺柴”等表情如今甚至已经到了遍地可见的地步。也难怪有网友吐槽。微信更新后打开默认表情。还以为自己在聊微博。而按照这些表情在微博中的受欢迎程度。其似乎也很有可能威胁到“捂脸”及“呲牙”当前“头牌”的地位。

有趣的是。除了微信这个必备社交App之外。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中。近期也更新了新版官方表情包“热词”系列。其中既有“AWSL”、“酸了”、“妙”、“秀”等全平台流行的热词。也有“你币有了”、“镇站之宝”、“下次一定”等衍生自本站流行弹幕的热词。无疑也极大满足了用户在评论区或动态中玩梗的需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表情包俨然成为了用户线上社交时的“硬通货”。如果那位年轻人手机中没有两位数以上的表情图。别说和好友日常在线battle。哪怕是普通的聊天和发状态。或许都会变得枯燥且乏味。而中年人在线聊天时。也越来越喜欢在句尾适当的增加“玫瑰”。或者“微笑”以示亲切友好。

其实会出现这种趋势并不难理解。早前就有相关研究称。大脑所接受的刺激60%左右来自视觉神经。相对来说。使用表情符号也可以让交流更加轻松自在。而在网络社交中由于文字表达的单一性。有时难以传达对话的情绪。而表情包的存在则大大增进了网络交际的代入感。比如下面这张表情包。如果只是单独将图片中的文字摘出。显然就很难传达这其中的情绪了。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主流社交平台中均支持用户发图(表情)。甚至还会不断积极更新有特色的表情包内容。比如微博就经常联动时下热门电影推出相应主题的表情包。并将受欢迎的部分表情包保留下来成为常驻。比如经典的“哆啦A梦吃惊”等。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表情包在社交平台的活跃表现。在传播学界也出现了不少与之相关的研究。其中就有主流观点认为。借助表情包改进的交流方式。使得交谈中个体间能够更快的产生认同感。也正是因为这种认同感的形成。刺激用户更为积极的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大胆发表和进行扩散。

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社交平台上表情包的活跃。在为用户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帮助平台悄然积累着用户粘性。而这也就难怪各大社交平台。会如此积极的扩充默认表情包这种丰富用户体验的“细枝末节”了。

其他观点:

这说明此人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人。觉得一些生动的表情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其他观点:

活跃气氛为主。或是不好用语言表达。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37:45

    表情,用户,社交,自己的,在线,平台,观点,也有,呲牙,就有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37:45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些人微信聊天很喜欢发表情包,这代表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37:45

    本月初。微信方面刚刚公布了2019年的年度表情包。其中“捂脸”蝉联两届成为“被使用最多表情包”之冠。而“呲牙”的排名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