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开始,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文臣和武将,你会怎么选?
原创

从秦朝开始,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文臣和武将,你会怎么选?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谢谢邀请!

潮起潮落。大江东去。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文臣武将灿若繁星。很难为一个朝代只挑出一对文成武将。下面只列出我心目中对这个朝代印象最深的。仅供参考。

秦朝

武将:蒙恬

上榜理由:攻破齐国。深受秦始皇器重。背过课文《过秦论》都不会忘记这句话:“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并修筑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改良毛笔。被奉为“笔祖”。胡亥继位后。被赐死。吞药自杀。

文臣:李斯

上榜理由:秦朝丞相。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反对分封。坚持郡县制。制定秦朝的法律、礼仪制度。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中国后世两千年的政治格局奠定基础。但和赵高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帝。后被赵高所忌。腰斩。夷三族。

汉朝

武将:韩信

上榜理由:“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刘邦能够打败项羽夺取天下的关键性人物。但因政治智慧不足。先被夺去兵权。徙为楚王。后又被诬告谋反。遭到逮捕降为淮阴侯。最后参与陈豨叛乱。被吕后和萧何设计诱杀。

文臣:萧何

上榜理由:相对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萧何巩固后方。支援粮草兵卒。汉朝建立后担任丞相。制定《《九章律》。对整个汉朝的影响更加深远。

PS:东汉刘秀太过耀眼。反而将其他文臣武将的光芒都盖过了。所以干脆西汉、东汉。就写一个汉朝。

西晋

武将:羊祜

上榜理由:西晋只持续了37年。能被人记住的恐怕只有这位遗计灭吴的折臂三公羊叔子了。

文臣:贾充

上榜理由:贾南风之父。西晋可谓是“兴也贾充。亡也贾充”。

东晋

武将:刘裕

上榜理由: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东晋王朝的终结者。门阀世家的掘墓人。

文臣:王导

上榜理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王朝的拯救者。

武将:韩擒虎

上榜理由:隋朝名将。原名韩擒豹。十三岁时生擒猛虎。改名擒虎。后灭南陈。擒陈后主。可谓是擒虎捉龙。唐朝名将李靖是其外甥。传说死后为阎罗王。

文臣:高颎

上榜理由:开隋名相。执政近二十年。推荐名将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因反对立杨广为帝。被免去官职爵位。后不满杨广奢侈。被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时被杀。

武将:李靖

上榜理由:大唐军神。武庙十哲。

文臣:李勣

上榜理由: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大破东突厥、高句丽。出将入相。文武双全。

北宋

武将:狄青

上榜理由:面涅将军。出身行伍。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解释:狄青一路受到韩琦、范仲淹。最后宋仁宗的赏识器重。以武人身份官至枢密副使。为宋代武将之最。相对种世衡等名将是幸运的。却又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受到排挤。郁郁而终。)

文臣:范仲淹和王安石之间难以取舍

上榜理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均为改革强国。不惜己身。

南宋

武将:岳飞

上榜理由: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文臣:文天祥

上榜理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武将:张弘范

上榜理由:虽是汉人血脉。却生在元朝。长在元朝。作为元将带兵灭宋。

文臣:耶律楚材

上榜理由:准确耶律楚材死时元朝还没建立。但其奠定了元的基础。而且名气实在太大。契丹贵族。大金臣子。精通汉文化。却辅佐成吉思汗。以儒家治国。

武将:于谦

上榜理由:明朝名将无数。我思来想去。最后却选择了文臣出身的于谦。是因为《明史》中的一句评价“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但于谦不是愚忠皇帝。而是忠于社稷百姓。是后世越来越少。可称出将入相的真正儒家君子。

文臣:张居正

上榜理由:救世权相。延续大明70年。

武将:左宗棠

上榜理由:绝口不言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

文臣:李鸿章

上榜理由:一个裱糊匠!

其他观点:

这怎么说呢。每一个人的看法都不同。文臣武将的选择性太大了。看法也各有不同。最难选的就应该是两头了。也就是秦清了。选择余地太小了其他朝代选择余地则大了许多。



三国不是大一统王朝就不写了。如果按统一王朝算的话。文臣代表:诸葛亮。武将代表陆逊。两晋就不说了。无一文臣。无一武将可以入选。皆为无能之辈。要不就权臣。篡位之将。


两宋。文臣代表:吕蒙正。武将代表:岳飞。元代空缺。。明代。文臣代表:张居正。武将代表:徐达、清代:文臣代表:曾国藩。武将代表:阿桂。

之所以两宋以后不写这些人的具体事例。关键是自两宋以后。华夏基本上再也没有特别出色的人物了。儒家思想已经禁锢了华夏人的思想。基本上开始走下坡路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其他观点:

秦朝。文臣李斯、武将章邯

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制度、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制度、以郡县为基础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李斯积极操作的。还有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等等这些实际国策。也与李斯密不可分。所以。李斯必须是大秦帝国的第一文臣。

这些制度。在始皇帝之前的秦战国。已经有了成熟地实践。所以。李斯自然不是从0到1的突破。但是从1到100。把秦法秦制推广到当时的整个天下。也绝对算是奇迹。

武将第一。为什么不选蒙恬?因为蒙恬退场太早。他曾协助李信灭楚。但灭楚失败。后来。领兵三十万北却匈奴。但这还不够。大秦帝国最需要能战将军的时候。是大泽乡起义之后。但蒙恬死了。

而这时候领衔担当的。是章邯。

陈胜的起义军已经打到咸阳边上了。章邯临危受命。硬是把起义军怼出函谷关。而且。出关之后。章邯再展帝国雄风。南平楚、北迫赵。又一次狠虐了一遍山东六国。虽然巨鹿战败。但章邯是唯一挽狂澜于即倒的大秦武将。而巨鹿之战。到底是项羽战神附体。还是章邯有意放水。真得不好说。

西汉。文臣贾谊、武将周亚夫

在西汉。你没法用功绩排位文臣。如果按功绩。那必须是萧何、曹参。萧规曹随奠定了大汉七十年的繁荣。但。陈平也不差、张良更厉害。陈平做治世丞相。怎么也比沛丰功勋更合适。而张良则厉害到刘邦不敢用。

之所以是贾谊。是因为他为大汉转型提出了理论预见。《治安策》堪称两汉第一雄文。汉武帝将国策由消极保守改为积极进取。基本就是按照《治安策》的预见去操作的。主父偃建言推恩令。而推恩令完全就是贾谊“众建诸侯以少其力”的实践版。

西汉的武将。非常厉害。卫青、霍去病自不必说。卫霍之后的赵充国。堪称战略级大师。如果没有赵充国。西汉大概率搞不定羌人。羌乱就不会从东汉开始。而会从西汉开始。

西汉最致命的一个危机。是七王之乱。虽然七王之乱三个月就被平定了。但七王之乱也可能三个月灭掉西汉。到那时候。中国很可能再次退回战国乱世。所以。周亚夫平七王之乱的功绩。足以冠军西汉。

至于卫霍打匈奴。打不过就和亲认怂;打得过就威震草原。但无论结果如何。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是变不了的。匈奴不是后期的契丹、女真和蒙古。当时完全没有征服中原的雄心壮志。更没有入主中原的组织能力。

东汉。文臣不知道、武将刘秀

东汉最主要的问题是豪族政治。中央集权加郡县制度。是为了消灭诸侯。但是。汉武帝之时却出现了大侠。汉武帝之后则出现了豪族。东汉就是在豪族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新王朝。所以。豪族问题是东汉的主要矛盾。

但。东汉的一众文臣。谁也没能解决这个豪族问题。因为文臣都是豪族士大夫。豪族士大夫自然不会想着怎么解决自己。豪族不死、国家不兴。东汉外有羌人放血、内有豪族瓦解。然后天灾加腐败逼出了农民起义。

武将呢?窦固、耿忠穷追西域。班超不如虎穴焉得虎子、经略西域。这些人不是名将吗?可以是。但匈奴真正被干废的原因。是乌孙在汉朝的支持下崛起了。而支持乌孙。则要追溯到汉武帝。后来。则是鲜卑人充当了东汉的雇佣军。而东汉自己则一直在实施内部的去军事化和边地的胡人化。简单说。就是把武装力量交给了胡人。

所以。东汉的武将第一。就让刘秀来当吧。刘秀昆阳之战。一下干废了新莽王朝42万大军。这是一场开挂加改代码的神操作。哪朝名将都比不了。而在河北豪族的支持下。刘秀再造大汉。这个功绩也足以傲视整个东汉了。

三国就算一个朝代吧。甚至。也不从曹丕篡汉起算了。直接从黄巾起义起算。因为曹丕篡汉而三足鼎立之后。就没啥意思了:故事不好看。英雄也不多。我最喜欢的诸葛亮到头来还是悲情结尾。所以。不妨把尺度拉大一点儿。

东汉的主要矛盾是豪族问题。次要矛盾是胡人问题。但因为豪族还能组织社会。所以胡人杀不进来。东汉乱世。实际是地方豪族支持的军事代理人在打内战。

但是。因为这些军事代理人太生猛。所以胡人成不了气候。而这些军事代理人的翘楚。即乱世诸侯最强者。就是曹操。在汉末乱世。曹操竟能实现北方一统。

诸葛亮厉害。五伐中原。全部败北。秦岭大山成了丞相噩梦。生子当如孙仲谋。五攻合肥。合肥坚如磐石。合肥成了孙权的噩梦。这些豪杰别说统一北方。就是北伐中原也做不到。所以。统一北方中原。足以证明曹孟德的军事才能雄冠三国。

曹操武将第一不假。为何还是文臣第一?曹操集团以及曹魏一系。不是胜在军事而是胜在财政。简单说。曹操始终捏着乱世第一稀缺资源。即粮食。而要搞到粮食。就必须组织生产、恢复财政。曹操复制汉武帝的屯田模式。在乱世中原首创屯田。这个深刻洞见和高维操作。已经干废了所有三国文臣。

诸葛亮频频北伐。直到第五次北伐。他才发现屯田的重要性。于是。在第五次北伐的时候。蜀汉大军开始在渭水之滨搞屯田。但是。曹操呢?乱世之初就想到了。而且还认真去做了。以后。曹魏一系的所有战争。都离不开屯田以及财政的支持。正是在曹操高度重视下。曹魏一系才涌现出一大批财政干部。而这些财政干部。你在蜀汉和东吴几乎找不到。

西晋。文臣全部歇菜。武将勉强就算司马炎吧

按理说。文臣武将都不能把皇帝和主公包括在内。但是。在英雄稀缺的时代。只能把他们也算进去了。司马炎说破大天也就是个官三代(从他爷爷司马懿起算)。他怎么能是武将第一呢?

西晋只有一个高光时刻。那就是晋灭吴之战。最终实现了三国归于一统。而晋灭吴之战。差不多以整条长江为战线。五纵一横、六路出击。这么大的战场、这么多的军队。最难的不是战场破敌。而是诸路协调。而作为六路大军总协调人的。就是司马炎。所以。司马炎有此功绩。足以堪当武将翘楚。

然后。西晋一朝。你也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名将了。因为司马炎去了州郡兵之后。就把军队交给了司马家的王爷们。而这些王爷们硬是折腾出了八王之乱。随即便是五胡乱华。

文臣呢?西晋的主要矛盾。继承了东汉的豪族问题。但胡人内迁也导致胡人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豪族问题和胡人问题。到底哪一更主要。也就说不清楚了。而纵观西晋一朝。豪族士大夫除了清谈。几乎啥也没干。所以。文臣全部歇菜。

东晋。文臣继续歇菜。武将谢安

其实。我挺想说说祖逖的。如果东晋能够稍微争气一点儿。未必不能从南扫北。恢复中原。因为胡人部落兵始终搞不懂中原的统治逻辑。而且胡人数量也始终无法超过汉人。祖逖仅凭一腔血勇。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带着祖家宗族部曲一通猛操作。就能逼得羯人雄主石勒顿兵黄河。

所以。东晋北伐中原不是没有希望。胡人之所以能够称雄北方。就是因为衣冠南渡之后。北方汉人失去了组织社会的可能。胡人是部落制。汉人是豪族制。在这个底层逻辑上。豪族制未必干不过部落制。

但是。东晋太垃圾。而豪族也太无耻。所以。名将也就真心难找了。待到前秦统一北方。氐人饮马淮河。东晋的当轴豪族也只能硬着头皮死命扛了。于是。淝水之战。谢安封神。

那刘裕呢?这家伙可是扫平南燕、猛夺关中、威逼北魏的狠角色。这份功绩怎么也要比谢安更牛。刘裕最好算南北朝第一武将吧。毕竟后来直接篡晋建宋了。

文臣没法说。武将。战场杀伐。杀得改变历史格局或打破历史节奏。然后这就足以封神。而文臣是要治国的。必须担当起组织社会、构建秩序的历史任务。在东晋。这个秩序怎么构建?还是那句话:豪族不死、国家不兴。东晋始终没能出现搞死或削弱豪族的文臣。

南北朝。文臣算宇文泰。武将第一就算刘裕吧

其实。北方的武将更能打。但南北总要平衡一下。所以。武将第一就给南朝吧。历史上。从南扫北而统一天下的。只有朱元璋。刘邦从汉中起兵。算是从南了。但主要还是从西向东。复制了秦战国的统一模式。所以。这就不算了。除朱元璋之外。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从南扫北就是刘裕北伐。刘裕以及北府兵是相当凶猛。硬是在北魏的眼皮底下干到了关中。刘裕之后。南朝武功便毫无建树。

文臣是要组织社会、构建秩序的。所以。文臣的任务就要更重一点儿。必须瞄着社会主要矛盾去操作。

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在南方肯定是豪族问题。衣冠南渡之后。南方豪族也不用考虑胡人问题了。他们搞定豪族就行了。但南朝太废。不是搞定豪族。而是皇室跟豪族一直打内战。

在北方。这个主要矛盾只能是胡人问题。简单说。就是胡人与汉人的关系怎么相处。你总不能让这两拨人平时恨无止境、战时死磕到底吧。

后赵石勒搞胡人压迫汉人的政策。但冉闵一出。羯人几乎灭族。前秦苻坚搞胡汉融合的政策。但淝水之战。彻底歇菜。北魏搞胡人汉化的政策。但六镇起义。北魏灭亡。胡人欺负汉人。不行;胡人汉人融合。也不行;胡人学习汉人。还不行。于是。历史走到了死胡同。因为逻辑上已经周延了。所有道路全都封死。

逻辑上可以周延。但节奏上可以把握。宇文泰在底层搞汉人胡化。而在顶层却搞了胡汉融合。之后。又通过柱国制和府兵制。把关中胡人和汉人全都编入军事化组织。实际上。这就是打左灯往右拐。表面上看是汉人胡化。西魏吸取北魏灭亡的教训。所以必须搞胡人欺负汉人的政策。但实际上却是胡人汉化。上层搞关陇联姻、下层以府兵融合。而组织社会的方式还是汉人的模式。西魏、北周、隋唐一系。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必须要溯源到宇文泰。否则。你根本无法解释残破关中是如何再度辉煌的。

隋朝。文臣杨坚、武将就休息一下吧

隋朝太短。秦朝也短。但如果从秦战国起算。嬴氏时代则不算短。隋朝主要继承了北魏、西魏和北周的衣钵。但。隋文帝杨坚继承得非常彻底。隋朝搞均田。唐朝也搞均田。但隋朝做得明显比唐朝更成功。在隋朝。老百姓是不能偷税和逃税的。中国历史上。只有隋朝能够这么奇葩。隋朝的基层县令。真能把老百姓全都叫到县府大衙。然后一个一个地登记姓名和年龄。即所谓的大索貌阅。这种彪悍到生猛的人口普查。即便是现代政府也做不到。

武将呢?三征高句丽然后征到亡国的神操作。历史上也就隋朝能干出来。所以。武将你还怎么找?

不是还有隋灭南朝陈的统一武功吗?问题是隋灭南朝陈的统帅。就是三征高句丽的隋炀帝杨广。所以。你怎么也不能说杨广算大隋第一武将吧?

唐朝。文臣杨炎、武将太多

均田制。非常好。因为它能够实现耕者有其田。起码最穷的老百姓也能有地种。即便只是理论上可以。但也难能可贵了。而配合府兵制。那就更为完善了。老百姓有地种。然后就有义务给国家交税。也有义务去当府兵。权利和义务对等了。这在主权在君的传统时代。相当不容易。

但。均田制却始终遭遇豪族问题的冲击。老百姓均田交税了。豪族咋办?豪族不死、国家不兴。豪族全死呢?则五胡乱华。所以。豪族问题太头疼。

但是。安史之乱直接干废了北方豪族。安史之乱太突然。所以豪族没法跑。即便跑。也是不能举族南迁。所以。豪族算是给干废了。但还没有干到灭绝。把豪族彻底干死。还要等到黄巢起义。黄巢起义军对待豪族。可比安史叛军狠多了。

豪族是没了。但基层社会由谁来组织?基层社会组织不起来。国家就没法收税。老百姓要么上山当强盗。要么自我武装去种地。国家根本收不上税、也征不到兵。国家有军队。怎么征不到税、征不到兵?问题是你得考虑成本。国家必须低成本的收税、征兵才能运行起来。

刘晏的盐业改革。相当于给垂危的大唐打了一针强心剂。总算活过来了。而杨炎的两税法。则是真正给大唐帝国解决了收税的问题。甚至。两税法变成了以后历代王朝的工具正义。连五代后梁的朱温。都认可两税。传统帝国一直发展到唐朝的两税法。才搞明白“履亩而税”的技术问题。

所以。唐朝的文臣第一。就是杨炎了。至于武将。唐朝能打的将军太多。而且。随便拉出一个都足以改变历史的运行节奏。

于是。自然会生出一个疑问。那就是唐朝的武将为什么能打?

不是唐朝的将军能打。而是唐朝的府兵能打。侯君集出击吐谷浑。所部兵马“人龀冰、马瞰雪”。而契苾何力追击吐谷浑残部。直接干到了今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将士刺马血饮之”。就这种士兵。以后的历朝历代。什么时候有过?没有死战的精兵。就不会有改变历史节奏的名将。

唐军能战。一个是府兵制、一个是普遍的军人荣誉感。府兵。实际就是中原的草原部落兵。草原部落兵。以能战为荣。府兵也以能战为荣。而隋唐的关陇贵族。又是一个军事贵族集团。所以。整个社会风气一直尚武。但。这只是前期。

府兵的一个问题是韧性太差。府兵不是职业募兵。所以。扛不住连年征战。于是。长征健儿等职业募兵。在玄宗朝大量出现了。职业募兵的升级版。就是军人利益集团。唐朝的藩镇割据和五代乱世。都是因为军人利益集团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五代。文臣冯道、武将柴荣

什么三朝老臣、四朝老臣。在冯道面前。全都不值一提。这家伙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这个谁能比?而且。先后伺候过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等十位皇帝。如果把开封称帝辽太宗耶律德光也算进来。那么。冯道就算伺候过十一位皇帝。如果他能活得再久一点儿。也能伺候一回宋太祖赵匡胤。

欧阳修骂冯道不知廉耻、司马光骂冯道奸臣之尤。但五代就是这么一个“生猛海鲜”的乱世。要想活。要脸不行。不要脸勉强。得死不要脸才行。冯道算是这个乱世的缩影。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人家冯道之道。则是无道也能见。而且还能见的流光溢彩。

武将第一。按理说。应该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沙陀军事集团的高光时刻。一个月入川灭前蜀。北宋死命追。也是用了66天。才入川灭后蜀。但是。李存勖的污点太明显。最后对阵李嗣源。李存勖连正面战场都没上。就被自己人搞死了。

所以。五代第一武将就算柴荣了。柴荣说如果给自己三十年时间。就可致天下太平。但是。上天连十年时间都没有给他。即便如此。柴荣仍旧干成了三件足以彪炳五代的大事:

一是高平之战打废北汉和契丹。高平之战前。草原契丹吊打中原王朝;高平之战后。中原王朝吊打草原契丹。一直持续到北宋第二次幽州之战以后。契丹被吊打的局面才被扭转。

二是收复秦、凤、成、阶四州。中原王朝打废后蜀。自此之后。后蜀只能躲在秦岭大山以南。不敢北出中原搞事情。

三是三征南唐。拓土州十四、县六十。关键是把南唐彻底压到了长江一线。守江必守淮。而后唐却被赶出淮河、赶到长江。所以。后唐什么时候被灭。只剩时间问题。

北宋。文臣王安石、武将章楶

到了北宋。豪族问题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豪族不死、国家不兴。但。这时候。豪族已经死了。那国家一定能兴吗?答案是:也未必。

豪族死。只是国家兴的必要条件。因为豪族相当于内部肿瘤。而有这个肿瘤存在。中央王朝就无法集中资源。但是。豪族也发挥了组织社会的作用。所以。豪族没了。就必须有人替代豪族来组织社会。那么。北宋的社会是由谁来组织的?

按照中央集权的逻辑。必须是国家来组织社会。但皇权不下县。国家即便实力再强。也无法把统治触角延伸到村一级。即便是现代国家。也做不到。所以。县以下还是要靠自治。不是自治有多好。而是自治成本低。

北宋主要靠两个手段。一个是市场和资本。土地自由买卖、资本高度活跃;一个是科举士大夫。实际建立一个学问为中心的社会。北宋后期。常年有大约20万学生就读于各地州学、县学。约有8万人定期参加各州三年一次的科考。而这就是北宋凝聚力的来源。

这个问题。小编之前专门讲过。所以这里一笔带过。只是对豪族问题做个回应。那么。北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唐朝的主要矛盾。在前期主要是财政问题。大唐的财政能力跟大隋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在后期主要是藩镇问题。但藩镇问题的本质还是财政问题。简单说就是大唐朝廷的钱始终不够花。

而北宋也是如此。北宋不可遏止地跟自家老百姓做买卖。凡是能赚钱的暴利行业。国家必须染指;凡是能赚钱的神奇操作。国家必须使用。甚至。北宋能在传统社会玩出金融危机。还是纸币危机。但是。北宋的钱。仍旧不够花。

范仲淹最初开始解决。试图推进保守的财政路线。但。这是治标不治本。而真正提出创见的。是王安石。王安石认为天下之财取之不尽。关键在于怎么理财。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的观点是绝无仅有的。

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士大夫。认为天下之财就是池塘里的水。国家喝得多、百姓一定喝得少。所以必然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而王安石则认为天下之财是源源不断的活水。国家和百姓之间就是大河有水小河满的关系。理财到位。根本不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

司马光的认识。停留在初等数学的层面。数字是静态的。1就是1、2就是2。而王安石的认识。则已经上升到了高等数学的层面。数字是动态的。从1到2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王安石的财政观点及背后逻辑。之前也有文章论述过。所以也不多说了。王安石虽然变法失败了。但北宋以后的路线仍旧是新党路线。但新党没有完全继承王安石的变法精髓。把路给走歪了。最后演变成:只为皇帝不为国家、只为统治不顾人民。

至于名将第一。一定出现在宋夏、宋辽战场上。但宋辽在澶渊之盟后就不打了。所以只能出现在宋夏战场上。宋夏之战打了一百多年。直到公元1092年的洪德堡之战。北宋才扭转了一直窝囊的调性。而改变战局调性的。就是章楶。

章楶在主持陕西战事后。北宋终于知道怎么对付党项人了。所以。从1092年洪德堡之战开始到1099年西夏正式谢罪。总共不到十年时间。宋夏战争便基本宣告结束。后来的第五次宋夏战争。就是北宋在炫耀武功、扩大战果。

南宋。文臣陆秀夫、武将岳飞

武将岳飞。几乎没有什么争议。岳飞的军事成就足以彪炳史册。而岳飞的悲情故事则深入到了民族记忆的骨髓。

宋元崖山之战。南宋战败后。宰相陆秀夫背负南宋小皇帝跳海自尽。随后十万南宋军民跳海殉国。历代王朝都会灭亡。但灭亡得如南宋这般悲壮的。绝无仅有。

南宋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战争问题。而战争问题背后。还是财政问题。国家集中社会财富。然后将财富转化为军事实力。最后再与蒙古对决。然而。南宋始终没有一个文臣能够操作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太难了。

元朝。文臣脱脱、武将太多

在关于如何给前朝修史的问题上。大元朝堂一直争执不休。到底是以北南宋为正统。还是以金朝为正统。南宋遗民和金朝遗民能把人脑袋打成狗脑袋。就是因为这个正统问题无法解决。所以元朝始终无法完成给前朝修史的工作。

后来。丞相脱脱直接上了:你们谁也别哔哔了。只要能建立一个国家的。我们大元就给它修史。所以。元朝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一气修了宋史、辽史、金史三部史书。但没给西夏修史。所以西夏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晚清才给考证出来。

脱脱的这个生猛操作。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广义上的“政教分离”。按照儒家的设计。政治必须通过文化、文明和宗教才能获得意义。皇帝必须是天的儿子。即天子。然后才有资格统治亿万兆民。所以。或者是宗教的上帝。于是君权神授;或者是文化的加持。于是君权天授。完成了这个初始论证。政治才能获得意义。而脱脱的操作。却把文化、宗教与政治分离了。统治就是统治。政治可以在宗教和文化之外独自获得意义。这也是一个创见。而且非常现代。

武将呢?从成吉思汗起算。蒙元黄金家族堪称基因逆天到爆表。连续三代人个个能打。大蒙古帝国。最不缺的就是能打的武将。历史上。也就五胡十六国的鲜卑慕容氏出现过这种情况。所以。武将就没法算了。

但蒙古能打。也是有原因的。这里只提一点:但凡东亚的中原地区足够强势。北方草原就别想猖狂。但问题是从五代开始。东亚的中原地区一直就没有强势起来。这个大的历史格局。成为蒙古崛起的重要外因。

明朝。文臣张居正、武将于谦

这两个都是文臣。但于谦领兵。成功地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所以。于谦归类到武将。当时。明英宗被抓了俘虏。大明精锐尽丧土木堡。瓦剌三路大军直扑北京。大明王朝遭遇的危局。比北宋的汴梁之围还要凶险。但于谦力挽狂澜。不仅取得北京保卫战的成功。而且还追着瓦剌的军队死命揍。

如果没有于谦强硬主战和高光逆袭。大明很可能就迁都了。而大明一旦迁都。那么。明朝大概率不会延续276年的国祚。放眼当时天下。除了北京。就没有更适合的定都地方。大明无论定都在哪里。都保不住北方中原。

首都。是政治中心、是文化中心、是经济中心。实际上。这些个中心全无意义。首都从溯源来说。就是军事中心。更精确地说是战争的前敌指挥部。这个逻辑。从战国一直延续了整个传统时代。古代通讯和交通条件有限。而战争又瞬息万变。所以。不是首都指挥战争。而是战争牵动首都。明朝的主要劲敌。在北方草原是蒙古、在东北方向是女真。然后。首都不设在北京。你能设在哪里?

可以说。张居正改革毫无创见。

范仲淹庆历新政。走得是保守的财政路线。王安石的熙宁变法。走得是超越时代的积极财政路线。但张居正呢?没啥路线。一条鞭法。早就有了。算是地方智慧被中央放大了一下。考成法。主要是监督官员好好干活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但是。张居正再怎么考成。大明官僚的行政效率也没能提升到太祖朱元璋时期。

但是。你不能怪张居正。僵化的大明制度造就了一池死水。在这池死水中。大家都已经集体躺平了。而只有张居正却不想躺平。非要力挽狂澜。在死水中也要砸出一丝波澜。所以。张居正精神可嘉。而张居正之后。则再无张居正改革。张居正连个不称职或把路走歪了的继承人都没有。

清朝。观感不好。说多了心情惆怅。所以。不说了。

这里给清朝做一个定性:大清帝国。以皇帝为政治文化核心。以八旗部族为支柱人脉。以汉人士大夫为桥梁人脉。以中原的皇帝、草原的大可汗和高原的文殊菩萨转世为统治扩音。

所以。大清能够把中原、草原、高原以及西域全能统治起来。而且。不是一般的羁縻。而是形成实在的统治。

但是。对西域的控制还是有点儿弱。关键是故事没讲好。大清对中原讲儒家的故事。对草原讲大可汗和喇嘛黄教的故事。对高原讲藏传佛教的故事。但是。对西域讲什么故事?

有时候。武力只能让人被迫臣服。利益只能让人认贼作父。而故事才能让人真心归附。才能实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效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34:35

    豪族,武将,胡人,中原,北宋,上榜,王朝,东汉,汉人,理由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34:35

    没想到大家都对从秦朝开始,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文臣和武将,你会怎么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34:35

    谢谢邀请!潮起潮落。大江东去。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文臣武将灿若繁星。很难为一个朝代只挑出一对文成武将。下面只列出我心目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