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孔融该杀。而且必须杀。
孔融。孔子第二十世孙。号称一时名儒。然其徒有虚名。实孔子不肖子孙。为啥这么说那。因为他不尊家训。必不得善终。
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孔融与曹操共事汉室。一个锅里摸勺子。却屡屡与曹操作对。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你说曹操能放过你吗?早晚要把你干倒。政治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只有把对手干倒。自己才能活下去。是否仁义。那是另一说。
01
孔子诛杀少正卯
首先看看孔融的老祖宗是如何干的。
孔子主张仁德。以仁义治天下。然而。孔子当政七天就诛杀了少正卯。少正卯。何许人也?鲁之闻人。就是说。鲁国很有名望的人。一时大咖。超级网红。这个影响可就大了去啦。
这不。孔子的学生就不明白。问老师:老师啊。少正卯可是鲁国的名人。你才上班七天哪。就杀了他。这是不是不合适啊?
孔子说:小子。来来来。你坐下。我告诉你。人有恶者五: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聚众结社。鼓吹邪说。混淆是非。搞精神污染”。 有一种罪恶就该杀。何况兼而有之。看看他是如何罪大恶极啊。不杀能行吗?
这里孔子是否有私心哪?不好妄加揣测。但少正卯素来与孔子有隙。是不争的事实。在孔子收徒讲学的时候。少正卯也在收徒讲学。而且学生很多。搞得孔子的讲课处“三盈三虚”。就是说。孔子办了个辅导班。少正卯在他旁边也办了一个。孔子的学生都跑到少正卯那里去啦。就剩下颜回一人傻乎乎的呆着没走。大家知道。颜回家里很穷。经常交不起学费。估计不交学费。少正卯不会收他。是不是这个缘由没走呢?反正孔子是吃不上饭啦。
公平竞争。和平共处。这没二话。问题出在两个人指导思想不同。采用的教学大纲也不同。讲授的内容更不一样啊。这个就不行啦。孔老夫子逮着了这个个机会。就痛下杀手。毫不心慈手软。
02
前行后效
现在再来看看曹操和孔融的故事。
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下邺城。为其子曹丕纳袁熙妻甄氏。说“甄氏真吾儿之妻也。”曹操对这个婚姻是非常满意。 不料孔融听说后写信给曹操。说“从前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周公。现今您又效仿武王。将甄氏赐给世子。又是一段佳话啊。”
曹操心想。我咋就没听过这个典故呢?曹操喜欢看书。那是有名的。\"御军三十余年。手不释卷\"。故事。典故知道的多了去了。却没听说过这个。于是便问孔融啥个意思啊?孔融轻飘飘地说“现在这个情况不就是吗?”哦。你这是拐着弯儿骂我们爷俩啊!这还了得。就曹操这个老脾气。哪能受得了这个啊。可曹操想。不能因为这个就办孔融吧。要不谁还跟着混哪?再说。这事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孔融说得是呢!忍忍吧。不过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给他攒着吧。
后来。曹操以“酒可亡国”为名颁布了一道禁酒令。嗜酒如命的孔融立马不干了。大发牢骚。专门写了一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令书》来怼曹操。旁征博引。列数圣贤先哲因酒而建功立业的史实和传说。并且盛赞“酒之为德久矣!”。并且说啥子“尧不喝千钟酒就不能太平治世。孔夫子不喝上百觚。就不会成为大圣人”。总之吧。酒就是好的不得了。你不能禁止。说完就回家。和一群狐朋狗友饮酒作乐去了。全不把禁酒令放在眼里。
曹操也是个好酒家。否则哪来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哪?! 东汉末年。连年征战。岁俭民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粮食都快没有了。酒这种奢侈品不如省省吧!可以说。曹操是站在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做出的利国利民的决策的。可孔融偏偏要摆出一副名士书生的做派来。发表高论。
孔融作为当时的名士。建安七子之首。相当于今天的媒体大v。一言一行足以影响舆论走向。曹操即便宰相肚里能撑船。但也经不起孔融如此挑衅。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啊。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言论虽然有罪。但罪不致死。如果据此杀掉孔融。最多就是量刑过当。也能堵住悠悠众口。不过不能让曹操站上依法治国的高度。对自己不利。得另想想辙。这一点看。似乎曹操比孔融他老祖宗还厚道些。
于是乎。曹操授意郗虑。搜集孔融罪状。这次是真要办他的节奏啦。
通过郗虑一段时间辛勤的工作。一共也搜集了孔融五大罪状。无论哪一条罪状。都够孔融喝一壶的。这就跟孔子杀少正卯差不多了。这样也算堵住孔融他老祖宗的嘴。
其实。开始孔融与曹操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这是基于他们匡扶汉室的共同政治立场。但没多久。曹操就“挟天子以令诸侯”。想成就自己的王霸之业。而孔融始终是汉室王权的坚定维护者。其实。表里不一。两人政治关系。自此分道扬镳。 其中两件事真正触到曹操的逆鳞。让他不得不痛下杀手。
其一。“请准古王畿制”。曹操政治所要经营的第一步就是以魏郡为中心。。以冀州为依托。谋求封国建制。而孔融偏偏上奏说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颖川。南阳。陈留。上党。三海近郡。不封爵诸侯。其意图就是为了抑制曹操扩大地盘。防止曹操自立为王。曹操要想完成霸业就必须除掉孔融这块绊脚石。
其二。“崇国防疏”。刘表种着皇家的地。却年年不交公粮。朝中有人主张讨伐。孔融却抛出“崇国防疏”的论调。说刘表虽然昏僭恶极。罪不容诛。但考虑到国体和国防需要。还是应当隐瞒刘表祭祀天地这件事。就你小子这点花花肠子。老奸巨猾的曹操又怎会看不出来。这是在为刘表开脱。为的是保留汉室宗亲的诸侯力量来牵制他呢?曹操要成就霸业。就必须扫除豪族政治障碍。而孔融不改名士派头。不识时务。拥刘贬曹。在舆论上对曹操的王霸之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反对曹操禁酒。自然也算一罪。这还不够啊。还不足以打到孔融的七寸上。那就再找两件。
曹操督促郗虑继续调查。郗虑还真又找到了。
除了郗虑。还有个路粹也是个多事的人。也没闲着。而且他那个笔杆子很是了得。
他说: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在北海郡时。看到天下大乱。召集队伍。想夺刘家天下。自己做皇帝。后来跟孙权的使臣谈话时。又毁谤朝廷。在朝里。不守礼节。常常不戴帽子就走进宫廷。别看今天穿衣戴帽。人各有好。但在那时候可是死罪啊。
这是不忠。找到了。还得再找不孝。
大家都知道。融四岁。能让梨。十三岁。其父死啦。哭的站不起来。需要人扶才行。这可是大孝啊。
咋办啊。领导指示继续找。
功夫不负苦心人。还真叫他们找到了。一下子还找到两件。
一件是孔融跟祢衡相互标榜:有一天。祢衡向孔融拱拱手。说“你就是仲尼不死啊”。孔融随手还礼。“呵呵。你就是颜回再生啊!”看这马屁拍的。孔融他老祖宗也躺不下去啦。还很不巧被玩潜伏的郗虑听个正着。藐视圣人。罪莫大焉。
另一件当是孔融说过的最惊世骇俗的言论“亲子无亲论”。 他是这么说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啥个意思呢?就是说啊。“父亲有什么值得孝顺的。儿子不过是他一时发泄情欲的产物。母亲又有什么恩情呢。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分离后跟瓶子还有什么关系呢?
我靠。这番言论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够大逆不道的。更何况在以“孝治天下”的东汉哪?! 这不是作死吗?
不忠不孝。大逆不道。证据确凿。杀你没商量。
“唯才是举”的曹操真的会因为孔融的不忠不孝而诛杀他吗?不是的。
根本而言。还是政治的对立。孔融旗帜鲜明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形同傀儡的汉献帝联在一起。处处与权倾朝野的曹操作对。由此铸成了合家被杀的悲剧。
最后看看孔融的老祖宗咋说的 :
《论语》之《子张问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边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啦’。
其他观点:
孔融生于153年。是孔子的第20世孙。历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很小的时候。孔融就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孝心。
孔融4岁时。与大家在一起吃梨子。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自己吃。而把大一些的梨子让给别人。
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梨子?
孔融回答:我是小孩子。应该吃最小的;大人辛苦了。应该吃大梨子。
父亲连连夸奖孔融。后来。《三字经》中出现了“融四岁。能让梨”。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孔融对汉朝是忠心耿耿的。
196年。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不少忠于汉室的大臣随后来到许昌。孔融也到了许昌。
汉献帝授予孔融的官职是将作大匠。不久又提升孔融为少府。
汉献帝每次召集群臣。下令他们回答有关政事、以及上报相应对策时。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都是一言不发。挂个官职而已。好像朝廷大事与自己没有关系。但是。孔融不一样。
孔融总是引用前人的事例、前人的著作。作为明确的证据。提出毫不含糊的建议。供皇上决策参考。
孔融生活在东汉末年。社会混乱。社会舆论倾向于恢复残害罪犯肉体的刑法。孔融有自己的看法。
孔融向皇上建议:君主没有管理天下的科学方法。百姓大众就会散漫松懈、而且不服从管理。希望利用古代的刑法致使他们的肢体残废。不是杜绝犯罪行为、增长美德的好方法。
当年纣王砍断早上不怕寒冷而下水的人的小腿。天下老百姓都骂纣王残暴狠毒、丧尽道义。
受了刑罚而残疾的人。都有不想活下去的念头、也有想办法死去的决心。这些人大多数都会采取冒险行动。不再回到正常的生活道路上。社会更加混乱。
赵高等人采取暴政。是当时的最大祸患。他们不但不能禁止有人做坏事。相反。却阻断了百姓做好事的道路。
朝廷中主要大臣觉得孔融的建议很有价值。就采纳了。最后没有恢复残害人体的刑法。
孔融对汉朝忠心耿耿。所以。对那些篡夺汉朝权力的位高权重的大臣则是经常轻慢、讽刺。
曹操攻占邺城之后。进行了残酷的屠杀。但是。曹操却将袁绍家的女人都留了下来、掳掠到自己的军营中。
曹操的儿子曹丕看见袁绍的儿媳妇甄氏非常漂亮。就偷偷带到自己的营房中、占为己有。
孔融知道这件事之后。写了一封信给曹操。信中说:武王伐纣的时候。俘获了妲己。并且作为奖品、赏给了周公。
历史上好像没有这样的事情。于是。曹操就询问孔融:这是从哪一本书中看到的?发生在哪一段历史上?
孔融回答:把现在发生的事情对比一下就清楚了。是我想象出来的。
曹操对孔融讽刺自己家里的事情。已经有点不满意了。但是。碍于孔融影响很大。没有对他采取惩罚措施。
207年。曹操对北方的乌桓(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孔融不赞成这场战争。就冷言冷语地嘲笑曹操。
孔融说:大将军(指曹操)命令军队征讨遥远的乌桓。是很少有的事情。周朝时肃慎(少数民族)不进攻木苦矢。西汉时丁零偷盗苏武的牛和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孔融公然诋毁曹操的战略决策以及大政方针。
几乎曹操每一项举动。孔融都要发表与之相反的言论和建议。
那时候。战乱频仍、到处饥荒。曹操认为禁酒既可以节约粮食、也可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于是。向皇帝上奏章、请求禁酒。
禁酒应该是好事。可是因为是曹操的主张。孔融又高调反对了。
孔融说:高祖醉酒斩白蛇。开创了汉代四百年大业;汉景帝醉酒幸唐姬。才有后来的光武中兴。汉家伟业离不开酒。美酒铸造了高尚的道德。怎么能不让人们喝酒呢?!
孔融越说越觉得自己伟大。曹操越听越觉得孔融在跟自己作对。曹操对孔融由不满意到心生恨意了。
此时。孔融之所以处处与曹操高唱反调。完全是憎恨曹操的阴险奸诈。
虽然孔融多次冒犯了曹操。但是。考虑到政治影响。曹操还是一忍再忍。其实。曹操也是在关注孔融会不会越发放肆。
曹操的隐忍。纵容、助长了孔融的胆子越来越大。
孔融甚至针对国家大政提出:一千里范围内。不得分封诸侯。这是公开反对曹操的施政大计了。
曹操发现孔融关注的大事越来越广泛。就担心他对自己的宏伟大业越来越不利。
曹操的风格就是阴险。他虽然很憎恨孔融。但是。表面上还是假装满不在乎。
有一大臣叫郗虑。与孔融关系很不融洽。他悉心探测曹操的心事。判断曹操一定憎恨孔融。郗虑用轻蔑鄙视国家大法的理由。上奏皇上请求罢免孔融的官职。曹操认为郗虑的上奏很有价值。
曹操受到郗虑上奏的启发。认为必须找到适当的理由。把孔融处死。曹操暗中指挥丞相军谋祭酒(官名)路粹(人名)上奏、无中生有诬陷孔融。
罗列了孔融的罪状:“招揽聚合兵众”、“意欲图谋不轨”、“诽谤讥讽朝廷”、“肆意超越准则”。
孔融曾经有一段言论:父子之间没有恩情。只不过是父亲情欲所致;母子之间也没有需要报答的恩情。就像物品放在瓶子中。从瓶中出来就分离了。
曹操指责这段话是不讲孝道。孔融是大不孝之人。
208年9月26日。曹操以“不孝”和“欲图不轨”的罪名。将孔融处死。那一年孔融56岁。
孔融小的时候确实很聪明。但是。长大之后。因为愚忠于汉朝。而得罪了权贵曹操。最终被曹操以“不孝”罪名而处死!
孔融之死。不仅仅是曹操的阴险奸诈。更重要的是孔融本人没有分辨是非曲直、就一味冒犯位高权重的曹操。
你觉得孔融之死。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其他观点:
孔融死时56岁。应该不是愤青。是在赤壁大战前。曹操南下席卷荆州前夜。曹操虚张声势南下。率三十万众水兵十万准备一举兼并荆州。总计四十万。
当刘备在新野的樊城。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开始训练水军。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管控。
在二o八年七月出兵。四十多万大军南下荆州欲图一统南方。当孙权刚刚叫周瑜打败刘琦攻克夏口(武汉)。正准备向北荆益方向发展。
刘备还是樊城县令。也刚刚认识诸葛亮为谋士。曹操听从尚书令荀攸之计。领大军直出宛城。遣虎豹骑袭击襄阳。使刘琮投降。
刘表病亡。曹军在向南运动放慢步伐没有急速运动想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整个荆州。更以谋密秘军事行动占领荆州。
九月。刘备却先得息。首先军事行动向襄阳行动并准备进入襄阳。
就是这时。曹操在征战中。在9月26月把孔融杀了。征南行动急迫展开。正是刘备向南逃跑的时候。曹操从此急速南下。追杀刘备。在当阳急追把刘备打败。
我们知道孔融在北海为相时被黄巾农民军所围情势紧急。于是派太史慈向平原相刘备求救。刘备立即发兵解救孔融。
孔融还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曹操把调他到朝中。曹操能忍受陈琳把自己八代祖宗污辱。而不究。给高官。对喜好游戏。玩弄文字的游戏的人。就算孔融抨评时政。诗叶上文章锋利。简洁俊秀戳人。不会比陈琳厉害。但没有超越曹操文学成就。而且是正是曹操在征战中。那能痛下黑手。要杀也要杀在出征之前。不会杀在出征之中。通过公正知名御史郗虑公审判杀了孔融。郗虑是东汉未年相当正直之人即不拥汉。也不护曹。是个公正官员。保持职守的人。并不是拥护曹操的红人。是法律为原则的人。并不象当华钦王朗效力于曹操。最后位至三公。郗虑是个正直之人。
孔融于二O八年八月二十九日(9月26)以欲图不轨。诱汕朝廷。不尊起仪。招合徒众。将孔融父子公审处死。并株连全家。大家都没有去收尸。脂习埋了他们父子。曹操也赞赏并赐给谷百斛。
曹操评论说。世人多采其虚名。少于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司马彪评论。“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其自理甚疏。租赋少稽。一朝杀五部督邮。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司马彪是西晋史学家有《续汉书》比孔融晚几十年不会有太差错。孔融之死死于泄露消息才会如此。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761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孔子,的人,这是,自己的,荆州,刘备,汉室,不孝,梨子,是个
没想到大家都对曹操为何以不孝之名杀孔融,孔融真的必须死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孔融该杀。而且必须杀。孔融。孔子第二十世孙。号称一时名儒。然其徒有虚名。实孔子不肖子孙。为啥这么说那。因为他不尊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