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之谋,赵高是如何劝说胡亥李斯的?
原创

沙丘之谋,赵高是如何劝说胡亥李斯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三条。

第一。李斯的治国路线跟公子扶苏不合。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熟悉吏治那一套。但是扶苏却想以儒治国。如果扶苏当了皇帝。就会大量重用儒生。那么李斯这帮法家大佬就要靠边站了。严重点还会被收拾。李斯是个贪慕权位的人。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也要站在胡亥而不是扶苏一边。

第二。胡亥其实并没有史书中写的那么傻。要不秦始皇不会喜欢他那么厉害。走到哪儿带到哪儿。胡亥性格中有秦始皇刚愎暴虐的一面。也有隐忍阴狠的一面。用刘邦的话说。就是类我。但是胡亥缺乏一个政治家起码的特质。就是克制。胡亥聪明。但是贪玩。喜欢放飞自我。这一弱点被赵高抓住。说如果扶苏当了皇帝就会对你各种教训。你一辈子不舒服。胡亥听了赵高的建议。决定当皇帝。事实上胡亥当了几年皇帝啥都没干。就顾着玩了。

第三。赵高是中车府令。就是皇帝的保镖兼秘书。一切诏书都出自他的手。为啥他要联合李斯和胡亥。因为胡亥是个名位。如果胡亥死狗扶不上墙。他一点办法没有。而李斯是政策的执行者。如果李斯对诏书有疑义。也会驳回去重新商讨。所以这三驾马车缺一不可。才能合伙把扶苏置于死地。因此司马迁说。李斯死的活该。其实三个人中得利最大的就是赵高。以扶苏的性格。胡亥当个逍遥王爷是不成问题的。李斯也会被重用。毕竟他就是做技术的。只有赵高会被扶苏清算。因为扶苏不喜欢赵高这种奸诈小人。而且替代赵高就有现有人选。蒙毅。

其他观点:

李斯作为一个已经被权利欲完全吞噬的人。是不可能放弃手中的权利的。就像当时赵高问李斯的两个问题:

1. 如果公子扶苏上台。谁当丞相?

扶苏背后的势力是以蒙恬为代表的秦国军功贵族集团。而李斯的背后则是他一手推行的官僚系统。这两个势力本就水火不容。一旦扶苏上台。蒙恬必会当上丞相。那李斯的权利地位可想而知了。

2。前朝的丞相下台后怎么样?

想想商鞅。想想吕不韦。这些当年多么的风光无限。最后的下场呢。

这两个问题问完李斯的答案就很明显了。而且一直以来他跟扶苏就不是一路人。他不可能加入扶苏的阵营。所以他只能和赵高同流合污。李斯最后也没算过赵高。拥立的首功被赵高夺了去。一步错。步步错。李斯虽有治国的智慧。但面对的是秦二世这个残暴的皇帝。和大权在手的赵高时。他所有的本事都无法是出。最后为了保全自己。也只能顺着秦二世和赵高的意思行事。

秦始皇对李斯是有知遇之恩的。可李斯却选则了背叛秦始皇。当然。最后他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死在了自己参与制定的夷三族和五刑之下。

其他观点:

沙丘之谋。又称沙丘之变。秦始皇在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去世后。赵高与李斯杀害公子扶苏。拥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样。李斯、胡亥、赵高从行。去疾留守。巡游时在途中突然去世。遗诏令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

此时扶苏正在上郡监督蒙恬的军队。管理诏书的赵高却发动了阴谋。威胁丞相李斯。矫诏处死扶苏与蒙恬。隐瞒秦始皇死讯。以咸鱼放到秦始皇车上。遮挡秦始皇尸体发出的臭味。回到咸阳後。他们拥立公子胡亥为皇帝。就是秦二世。

不料始皇于沙丘暴卒。宦官赵高胁迫左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他们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

秦始皇第五次巡行天下。车驾行至平原津(山东平原县南)。就得了重病。想必是舟车劳顿。风寒侵染。或早已患不治之症吧。秦始皇一贯忌讳说死。故群臣莫敢言死事。但事实无情。他的病越托越重。他自己也感到死期不远了。于是。令中车府令赵高赐公子扶苏书信。令其速来咸阳参加葬礼。然而。这封信还没发出。秦始皇车驾行至沙丘平台(河北巨鹿县南)。五十岁的秦始皇就离开了人世。

秦始皇死后。李斯怕贸然宣布引起大乱。于是先秘不发丧。将尸体放在辒辌车中。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饭。以掩人耳目。只有赵高、胡亥及五六个宦者知道底细。车驾兼程向咸阳赶路。这时趁机进行阴谋活动。赵高希望胡亥为帝。因为他是胡亥的老师。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颇得胡亥宠幸。一旦胡亥即位。自己则会受到重用。而公子扶苏则信任蒙恬。蒙恬之弟蒙毅也曾受到秦始皇的信任。皆为重臣。扶苏即位。必进一步重用蒙氏兄弟。赵高则只能蛰伏。中车府令赵高。曾因为犯了大罪。秦始皇责令蒙毅依法惩治。蒙毅不敢枉法。判处赵高死罪。并除掉了他的宦官籍。秦始皇却认为赵高有才勤勉。赦免了赵高。恢复了他的官爵。故赵高怨恨蒙毅。有这样的关系。阴谋家赵高“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密谋。立胡亥为太子”。

胡亥、李斯起初并不赞同赵高忤逆秦始皇的旨意。但赵高用能把稻草说成是金条的嘴巴。最终说服了他们。赵高敢于冒杀身之祸谋私。是因为他工于心计。摸准了胡亥、李斯的软肋。胡亥、李斯都是追求富贵享乐最大化的极其自私的官迷。缺少道德自律。一旦时机基本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又有人点拨、诱导。什么事情都能干 出来。这也是秦朝自商鞅变法以来人人奉行功利主义的恶果。

赵高、胡亥、李斯沆瀣一气。达成同盟后。便矫诏为“斥责扶苏无尺寸之功”和“不孝”。令其自杀。同时也责备蒙恬“为人臣不忠”。也同样赐死。书信写成后。盖上秦始皇的玉玺。令胡亥的亲信送往扶苏、蒙恬率军驻扎的营地上郡。

当扶苏见到书信后。立刻就要奉命自杀。蒙恬劝他调查一下原委再说。但扶苏不听。毫不怀疑。说什么“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就乖乖自杀了。蒙恬不肯。被使者逮走。囚禁起来。后来也被杀害。

这时赵高等人心里也没底。车驾故意载着秦始皇的尸体从井陉绕道九原向咸阳进发。目的是掩人耳目。也为了等待公子扶苏的消息。时值盛夏。尸体发臭。赵高就令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由九原沿着直道抵达咸阳时。扶苏自杀的消息已经传回。于是。赵高、李斯等代表朝廷公布发丧。太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1:25

    李斯,始皇,公子,蒙恬,沙丘,丞相,车驾,皇帝,诏书,二世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1:25

    没想到大家都对沙丘之谋,赵高是如何劝说胡亥李斯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1:25

    三条。第一。李斯的治国路线跟公子扶苏不合。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熟悉吏治那一套。但是扶苏却想以儒治国。如果扶苏当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