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来答一下。在中国历史上。兄弟同榜举人。同榜进士本已难得。“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的奇巧情景。在逾千年的科考史上。更是独一无二。可以想见。清朝关东的名门望族于氏家族。可以与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相媲美。清朝三百年间。吉林省榆树市总共出了8位进士。太平川于氏就独占5人。
于氏家族第三代于凌奎的太太。养育了4名进士。她人长得比较丑陋。面色黝黑。肤色脚大。满脸麻子。人称黑老太。当年为了表扬其育儿有方。慈禧太后与其结拜干姐妹。于家黑老太每逢进京参拜。沿途从不吃别人家的饭。因为驿道上到处都是老于家的店铺。随处都能休息吃饭。虽为野史。但于氏家族昔日荣耀不言自明。
榆树魁星楼始建于清光绪。原址位于原榆树县城东南角的城壕内侧。现教师进修学校东北角边缘。是于家第三代子孙于凌辰倡议绅商捐款修筑。以祈愿古榆大地英才辈出。坊间流传。当年所立魁星的笔就指着于家的方向。
(xtm)
其他观点:
黑老太何许人也?是吉林望族于氏于凌奎的太太。
据说此人相貌奇丑。身材不高却生就一双大脚。脚长一尺三寸。膀阔腰圆。面如土色。眉粗眼细。最为恐怖的是。脸上布满麻子。繁若星辰。密密麻麻。
(慈禧的结拜姐妹黑老太)
要搞清楚原因。我们得先从于氏家族说起。
于家祖籍在山东省潍县小东庄。乾隆年间。因山东一带连年干旱。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百姓饿殍遍野。纷纷举家逃荒。
也就在此时。于家的祖辈于居安迫于生计。携家带口。逃荒至吉林榆树太平川落脚。
关于于家为何选择定居榆树太平川。还有一个奇异的传说。
传说于家第一代先祖于居安带家人逃荒途中。全家人实在饥饿难忍。于居安便前往一户人家乞求食物。前来为于居安开门的。是这家的男主人。他见于居安骨瘦如柴。衣衫褴褛。便慷慨地为于居安奉上了一筐红薯。于居安正要转身离去。男主人叫住他。围着他转了几圈。又仔细端详于居安的相貌。对于居安说出了一番话:“你们一路向北而行。只要看到‘牛上房。车上树’。就可定居下来。必定大富大贵。”
原来这个男主人是一位相面师。他算出了于居安一家日后定会显赫尊贵。
于居安依言而行。直至榆树太平川时。恰如相面男子所言。真有一头牛在屋顶吃草。一架纺车挂在树上。
原来当时的榆树人大都喜欢挖地窨子。地面就是屋面。这不正好就是“牛上房。车上树”吗?于是。于家就此扎根榆树太平川。建家立业。
于居安世家为医。祖传医术相当精湛。特别擅长医治天花。来到榆树后。于居安开了一家医馆。门口悬挂一副对联:“只愿天下人无病。不怕架上药生尘。”开始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于居安旧照)
及至于居安的孙子辈。于氏一族开始发达。三个孙子中有一人中进士。一人中举人。于家第四代共有11人。其中有四位进士、四位贡生、两位秀才。只有一位没有考取功名。因此出现了“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的盛况景象。这在科举史上都是罕见的。由此名震朝野。显赫一时。
尤其是第四代中的于荫霖。堪称于家后代中的佼佼者。官至河南巡抚。为官清廉正直。不畏权贵。在民间享有“包青天”的美誉。《清史稿》中记载。于荫霖曾数次弹劾清廷参与俄罗斯边界谈判的大臣。为大清挽回“数百里地的江山”。
(慈禧画像)
当然。这只是传说。正史上没有记载。不过。就算没有拜为姐妹一事。黑老太所受到的礼遇。也是空间的。
那么。如此显赫的于家人。为何会被追杀呢?
这是因为于家地位显赫。富甲一方。难免在后代中出现纨绔子弟。不肖之徒。这些人渐渐骄横跋扈。鱼肉乡里。榆树本地一位秀才看不惯于家的所作所为。联合吉林驻守将军。罗列了于家二十多条罪状。上告慈禧。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于家修建房屋时。在门楼上刻龙。
慈禧龙颜震怒。下令抓捕于家人上京问罪。当时黑老太和于荫霖已经去世。于家群龙无首。只好一把大火烧掉了于家府邸。众人亡命天涯。至此。于家彻底衰落。
现如今。只留下一首民谣传唱至今。广为人知:“大干州(太平川原名)。太平川。于(鱼)跃龙门亲眼见。一家大小都为官。条条鱼(于)儿上了天……”
(参考资料:《清史稿》《于府风云录》)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问出了一段很值得一说的民间传奇。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山东潍坊有一于姓人家在闯关东的途中遇到一邋遢相士。那相士告诉于氏父子。一路向北行。看到“牛上房。车上树”。便可扎下根来——
起初。于氏父子对相士的荒诞之语并未太在意。但一家人行至孤榆树这个地方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只见一头牛竟真的在房顶吃草。再一看。原来当地盛行挖地窖。牛其实是在地上吃草。但看上去就像在房顶一般。
更巧的是。这一景不远处。一台纺车此时刚好挂在一颗大树上。牛上房通了。车上树也通了。于是于家人就在此地落了户。扎了根。
当时。那地方叫孤榆树大干州。
虽说于家在此扎了根。但心里其实一直是打鼓的。总觉得这地方不像于家的福地。于通鱼。按说于家的福地应该是有水的地方。可这个地方偏偏叫大干州。
这如何是好!
幸运地。于家没有挪窝。
到了于家第三代的时候。堪称奇迹的一幕出现了。
先是于家第三代于凌辰道光年间中甲辰科进士。跟着于家第三代长子于凌奎的七个儿子。四个中进士。剩下的三个也都中了贡生。
好家伙!“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这一奇景放在历朝历代都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叔侄五进士好理解。解释一下兄弟两翰林。
这两兄弟分别是于凌奎的第三子于荫霖以及第七子于钟霖。尤其是这于荫霖。后来官至河南巡抚。并破格戴一品顶戴花翎。在民间享有“包青天”的美誉。属于官家评价极高的一位封疆大吏。
然而。传奇故事到这才刚刚开始。
这传奇来自于七个学霸的老娘。也就是本问题提到的榆树黑老太。
传奇在哪里呢?
这位培养出学霸葫芦娃的老娘太丑了。以至于丑到了奇人的境界。民间传说。这黑老太满脸黝黑、一脸大麻子。下巴还长黑胡子。更突兀奇巧的是。这位黑大娘还是一双大脚。不长不短正好一尺三寸长。
正是这位黑大娘的奇人样貌外加一把养七个好儿子的战绩最终引起了慈禧老佛爷的浓厚兴趣。
于是慈禧下了道懿旨。宣榆树黑老太觐见。
等慈禧见到这黑大娘时。一观其容。果然是丑怪奇人。老太后很迷信。越看越觉得黑大娘脸上的大麻子有北斗七星之势。再一问她那双大脚的尺寸。一尺三寸长。刚好又是脚踏大清疆域南七北六的吉祥数——
真乃有福之人呀!
一方面出于表彰黑大娘育子有方。一方面出于看重奇人吉相。慈禧一高兴。便宣布和黑大娘结拜成了干姊妹。
如此一来。于家瞬间就等于是攀上了皇亲。于家那两个翰林兄弟跟着也就成了慈禧的御外甥。
一时间。于氏家族鼎盛显赫极了。
在这显赫之时。于家干了不少大事。
第一件。现如今终于有资格改改那始终不爽的“大干州”地名了。书香豪门果然名不虚传。于家改地名改的很有意思。很有水平。他们把州的那三点水借了出来。大下加一点水。干中加两点水。经这一借一改。大干州就变成了太平川。
对鼎盛时期的豪门而言。哪有比太平更好的寓意。
第二件。兴建种榆书院、魁星楼。
可遗憾地是。于氏家族终究没能逃脱盛极而衰的宿命。
在朝中。于钟霖仗着所谓的皇亲之名。不空一切。飞扬跋扈。狂到最后甚至把恭王都给得罪了。
在乡里。于氏家族更是骄纵横行。仗势欺人。甚至在兴建家宅时弄出了僭越之举。
如此蹬鼻子上脸。那还了得!
看到当地落魄秀才一纸罗列于家数十条大罪的御状。慈禧龙颜大怒。下旨严惩于家。民间的说法更狠。诛九族。
反正就是一夜之间。堪比大观园的于宅毁在了一场大火里。于氏族人。死的死。逃的逃。隐姓埋名的隐姓埋名。遭追杀的遭追杀——
如此惨景下。再听当地流传的那首民谣。就格外有感触了:
大干州。太平川。鱼跃龙门亲眼见。一家大小都为官。条条鱼儿上了天——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776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榆树,平川,居安,慈禧,老太,进士,大娘,显赫,翰林,叔侄
没想到大家都对吉林榆树黑老太为何与慈禧结拜姐妹,后全家又被追杀,是真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来答一下。在中国历史上。兄弟同榜举人。同榜进士本已难得。“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的奇巧情景。在逾千年的科考史上。更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