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竟然提议让梅花成为“国花”?还堂而皇之地说它为中国中国十大名花之首!虽然梅花给人留下了太多的诗篇。但是具体到“国花”这个层面上就有些欠佳了。
还有诗是说梅花的负面的——
竹君子。松大夫。唯有梅花无称呼。为使主人解愁颐。家家“梅香”都是奴。
另外——不与百花争艳。甘受雪压霜欺。
这样看来梅花就惨了!
牡丹被很多人默定为“国花”。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花”。就像是王阳明说的那样:“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你心中一定有和你一起明白起来的“花”。
或许是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或许是月落霜寒凝露成香的菊。也或许是热情似火奔放豪爽的玫瑰。或许是幽居深谷不与世争的兰。或许是傲雪凌霜的梅。
甚至是一朵无名的野花。只要能动你心扉。念你之思。眷你之恋。就是你最好的花。
花中寒士--菊
花开在深秋。清香满九州。寒霜何所惧。我开百花羞。
陶渊明独爱菊。并把菊当作“花中隐士”。在百花凋零之际。菊凌寒而放。越群芳之娇气。跨百草之生机。凝冷月之华。集白露之莹。不由不使人眼前一亮。
菊开九月。秋高气爽。并有沁人心脾的异香。如同谦谦君子。不与尘世苟合。让诗人心地一下子开阔起来。于是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佳境。诗人此时一定和光同尘。如花一般美丽。
而同样的菊到了黄巢眼里就换了一种景象。黄巢也是喜欢菊的。不过菊到了黄巢这里变成了一种象征。他不像陶渊明一样把心情融入花色。让身心同花一样高洁、脱俗。
黄巢的菊变成了他心情的附属品。“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或“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为什么一样的菊有了不一样的结果了呢?这与菊无关。与人的心情、环境有关。就与王阳明说的那样。“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明白什么了呢?
明白了你此刻的心情!你要是如同陶渊明。菊花就变得“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如同“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这花就是你此时的样子。
而到了黄巢。菊花俨然变成了“王者而有的杀气。”百花凋零的时令在黄巢这里变得肃杀起来。因为我菊花的到来。所有的花都要蛰伏而凋谢。
菊的这种“霸”气。显然就是黄巢怨、恨、怒的显现。为什么一样的菊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就是佛教说的“万物随心现”。进一步说这是事物的“两面性”。我们都具这两方面的性质。“一念佛。一念魔”。善恶一念间。
所以花非花。而是你的心情。
花中淑女--兰
菊为花之隐士。而兰则为花中淑女。两花可谓绝配。而这仕女是不与世俗同流苟合的。她要与品质和精神境界相同的灵魂产生共鸣的。
不使群芳妒。幽居在空谷。
君子自谦谦。花香似有似无。
从未羡雅堂。同与野草枯。
闲人不识意。移栽在尘俗。
花颜强令色。莫若守志孤。
——编者原创
兰的品质与世无争。芬芳自赏。《增广贤文》中一句“蒿草之下或有兰香”。把兰的品质点了出来。
雅。可登君子之堂;俗。可和光同尘。一缕清香随风去。万般相思入心来。不可夺志。不可辜负。不能相忘。
质地高洁--梨花
一曲《梨花颂》。敲开心扉。“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千古迷。长恨一曲千古思”。
为什么要恨呢?此“恨”非彼“恨”。乃是爱到极处的一种情怀。
自古:梨花带雨美人腮。百媚千宠使人爱。万种相思随春尽。一声长叹到瑶台。
梨花之美。窃以为可压群芳。这种自带流量的丽质。是没有媚骨和邀宠的。你爱与不爱我都看来。你喜与不喜我亦在;媚而不妖。丽而不彩。不需要万种风情。只留一身质白。
一个“质”字就是梨花之魂魄。一个“质”字代表梨花之精神。
花之君子--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把莲花比作“君子”一点也不过。
炎炎夏季。淡风徐来。清香阵阵。在这燥热之中如沐君子之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莲花被当作很多城市的“市花”。原来竟然有孝感、洪湖、许昌、济宁、肇庆、九江……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山东省会济南市。作为这个既是古城。又融入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来说。荷花是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尽显其文化底蕴。因此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之说。
就连乾隆皇帝也要去大明湖畔去寻“夏雨荷”。
这样看来。荷花是老百姓心中的花。被广泛接受。
另外。莲花还是佛教的“教花”。在佛教经典中说:西方极乐园开满了各色莲花。大如车轮七彩缤纷。
我们世间每一个人在西方极乐世界都对应着一朵莲花。人的终极目标都要归于那里。都会归于像是莲花般清净、纯洁、美好的本性。
自强不息--梅
寒冬云催雪。梅雪双花开。谁言冬无物。梅香少人采。
文章开头虽然说了梅花的负面。其实梅花作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是受到文人墨客推崇和爱戴的。
特别是文人们怀才不遇。饱受打击。往往以梅花精神寄托情怀。梅花代表自强不息的精神。代表辛勤付出结出的风采。虽然有“岁寒三友”。虽然有“四君子”的喻托。但是它毕竟代表着一部分。毕竟没有牡丹的丰润壮观。
花之魁首--牡丹
牡丹之美--雍容华贵。代表着世间的圆满、富贵、也预示着人生的大红大紫。是人生在这个世界追求的目标。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被称为“花魁”、百花之王。
传说。暮冬时节。女皇武则天令百花齐放。唯牡丹以时令未到。拒绝其无理要求。
大怒之下的武则天。便把牡丹由长安贬到“副都”洛阳。
牡丹到了洛阳。公然盛开。“花王”不买女王的账。可见花王比“人王”还要强势!
牡丹多年生木本。昭示经久不衰。绵绵不绝;花朵单生于枝条顶端。以此显示不与并蒂的随便;花瓣多重。以寓意多福;花瓣硕大。以彰显富贵。圆满。
由此。牡丹称得上“高端大气、富贵吉祥、繁荣昌盛、清高傲骨、国色天香”。
自古以来。牡丹花被文人墨客争相称赞:
瑶台月下天双艳。春色人间第一香。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牡丹殊绝委春风。露菊萧疏怨晚丛。
作为中国的“国花”。牡丹已经远远超过它本身“美”的含义。它代表的是人们灵魂、精神境界的升华。是在这个世界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依托。
花神--一个凄惨的女人
西汉初始。吕后当政。她为了吕氏集团利益。竟然把自己的亲外孙女--张嫣。嫁给了自己的儿子惠帝刘盈。
这段悲剧式的婚姻。必定以悲剧结束。
吕雉的这番神操作。唯一成全的是自己的外孙女成神。
张嫣始终没有得到舅舅的临幸。虽然在刘盈去世后。十几岁的张嫣被外婆吕后扶上了“皇太后”的宝座。可作为一个还是孩子的年龄所能承载的只是惆怅和无奈。
公元前163年。张皇后病逝。以惠帝皇后之名与惠帝合葬。但却未修陵墓。
张皇后作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孤独一世。至死冰清玉洁。天下臣民及后世为表示对她的怀念和怜惜。纷纷立花神庙来纪念她。
生而为人。死后为神。保持着女人的纯洁也不枉此生了。
无论什么花它的美是人间的风景。我们赞花、养花是精神的寄托。是美的心界的提升。
牡丹作为一种植物。还是让它美丽的花朵多些秀丽。少些世俗的铜锈才好。
其他观点:
花朵大。花开的漂亮。品种多。可以做花茶。花蕊茶。也可以食用!
其他观点: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最喜欢的花。有人最喜欢梅。他(她)就用最好的词句赞梅。比如林逋。以梅为妻。赞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人最喜欢菊。比如黄巢。他要“他日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有人最喜欢荷花。比如周敦颐。赞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等。刘禹锡最喜欢牡丹。认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他同时将芍药和荷花与牡丹作了比较。认为“芍药妖无格”.“芙蕖净少情”。其实。芍药与牡丹花形完全相同。只不过芍药是草本(这正是刘禹锡认为的“妖无格”的原因所在)。牡丹是木本。荷花在刘禹锡眼中是“净少情”。但在杨万里眼中则是“别样红”。
牡丹之所以受追捧。除了牡丹花美之外。更多的是政治原因。因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喜欢牡丹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我认为。百花园中。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特色。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所以。你可以偏爱你所喜欢的花。但你不应排斥别的花。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801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牡丹,百花,梅花,花开,自己的,的花,而不,最喜欢,富贵,黄巢
没想到大家都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真是牡丹艳压四方的真实写照吗?还有更贴切的描述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竟然提议让梅花成为“国花”?还堂而皇之地说它为中国中国十大名花之首!虽然梅花给人留下了太多的诗篇。但是具体到“国花”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