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镇嵩军是土匪。也是抗日英雄。
今天有些人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肆意贬低甚至污蔑抗战中的国军。
可以说。日本右翼分子没做到的事情。也被他们做到了。
以镇嵩军为例。也就是第15军。在武庭麟军长领导下。从5月11日坚守到25日。守了半个月时间。
日军进攻部队有3.5万之众。镇嵩军在洛阳部队仅有1万8000人。
众所周知。镇嵩军是豫西杂牌部队。装备差。兵员素质差。很多还是土匪改编而来。
但此次为了保护家乡。保家卫国。镇嵩军官兵同日寇浴血奋战。坚守每一个阵地。
洛阳保卫战坚守了14天之久。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日军在中国攻打一个城市。只要进入外围作战。慢则7天。快则一二天。必然可能占领。
而镇嵩军这些杂牌军。能够在兵力绝对劣势下。坚守洛阳14天。简直就是奇迹。
到洛阳沦陷时。镇嵩军这1万多8000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下316人、士兵1795人。
也就是说。幸存率只有十分之一。损失高达百分之九十。
其中被俘仅有3000多人。大部分都是受伤后被俘(说6000人是无稽之谈)。
也就说说1万3000万伤亡失踪。洛阳的镇嵩军几乎拼光了。
日军伤亡也有数千人。损失不轻。
可以说。镇嵩军已经为了豫西老百姓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战斗到后期。镇嵩军所有能动的全部拿枪去作战。包括马夫、挑夫、炊事员、卫生员甚至女兵。都参加肉搏了。
曾在洛阳保卫战中身受九伤、被俘后在日本领导花岗暴动的耿谆老人。当时是15军64师191团2营5连连长。
他回忆:我带领全连战士。凭借西下池的牢固工事。11日一整天都在阻敌过河。
我们阵地正面是敌军的5辆坦克及大批步兵。火力完全将我们压制。我们远距离射击只会暴露目标。只能等到敌人冲到我阵地前沿再打。我们没有反坦克武器。只能让机枪手换上有一定穿甲能力的钢心枪弹。向坦克甲板薄弱处射击。但基本没用。最终。只能靠敢死队员。抱起集束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激战到下午5点。日军伤亡很大。但我军伤亡更为惨重。
耿谆身上和腿部多处被炸伤。其中一处伤及大血管。血流不止。
由于战斗紧急。耿谆是连长不能随便离开前线。他用刺刀划破军装。自己包扎好流血的伤口。继续指挥作战。最终。他因失血过多。晕倒在地。才被士兵们用门板抬到后方。
耿谆解放后担任许昌市政协常委、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老人回忆当年流泪满面:“那一仗惨得很。光我们1个连就有70多人牺牲。剩下的士兵大多带伤。全连几乎全部伤亡。撤退命令下得急。敌人当时就在我们眼前。我们连战友遗体无法掩埋。”
类似的战例还有无数:64师191团排长李军义。指挥全排对抗日寇的坦克和步兵前进。前后炸毁日军坦克多辆。毙敌30多人。但全排官兵全部殉国。无一幸存。
5月20日。在洛阳后洞阵地。194团2连连长韩昆击毙日军高级军官后。自己被敌人刺倒。全连伤亡殆尽。日寇源源不断冲入阵地。眼前阵地就要失守。副连长贾乐民果断抱着8枚手榴弹跳入敌群。引爆后同敌人同归于尽。
这些英勇举动。已经接近九成的损失。还不能算得上是抗日英雄?
他们曾经是无恶不作的土匪军。豫西老百姓之前对他们恨之入骨。骂人都说“让你今天遇到镇嵩军”。
但就抗战来说。尤其是洛阳保卫战。镇嵩军官兵绝对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
但是。洛阳保卫战的惨烈。是同宣传的豫湘桂大溃败是不一致的。而武庭麟军长。又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枪毙。
所以。很多中国人压根不知道洛阳保卫战。
如果萨沙不是写过洛阳保卫战的历史。我也不知道。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镇嵩军在抗战中为国家民族流下的鲜血。付出的巨大牺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可能否定。
镇嵩军没有给河南人丢脸。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其他观点:
全面抗战爆发时。“豫鄂皖边区绥署主任”卫立煌正驻跸湖北六安。被红28军的游击战搞得焦头烂额。而在这个绥靖公署的作战序列当中。即辖有驻扎湖北麻城的第15军。也就是由河南绿林武装“镇嵩军”改编的部队。正规军出身的卫立煌真心看不上这支杂得不能再杂的队伍。卢沟战火燃起。他一边迭电南京请缨抗日。一边跟军政部商量怎样甩开这支杂牌军。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终于获准北上抗日后。卫立煌率绥署主力第9军、独立第5旅赶至河北保定。1937年8月18日正式改编为第14集团军。卫主任改称总司令。不久又调入了第3军和第14军等部队充实建制。反正是不要镇嵩军。该集团军也是中央军参加忻口会战和太原会战的主力部队。而那个被卫总司令嫌弃的第15军。则被塞给了在平汉路作战的第2集团军。然后总司令和军长都姓刘。
镇嵩军的底子不算土匪。而是辛亥革命中反清的河南义军。所部官兵的籍贯大多分布在以河南嵩山为中心的周围各县。且以嵩县为其根据地。遂起名镇嵩军。但是在北洋军阀的混战时期。镇嵩军头目刘镇华为了扩大队伍。在吴佩孚(代表北洋政权)和阎锡山(提供武器弹药)的支持下。大肆收编豫西各地的土匪、红枪会、大刀会等武装。终于成为了一支大杂烩的乌合之众。
(卫立煌剧照)
镇嵩军在北伐大潮中。先后投靠了冯玉祥和阎锡山。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革命军”。但始终在河南地区活动。由于其势力在河南地方盘根错结。所以哪一方上台也不好轻易搞掉它。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代掌兵权的刘镇华之弟刘茂恩。选择了倒阎拥蒋。并诱捕河南省主席万选才献给南京。作为脱离冯阎阵营归顺老蒋的见面礼。镇嵩军因此保留了下来。被改编为第15军。下辖第64和第65两个师。
那么由镇嵩军改编的第15军。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如何呢?1939年10月。卫立煌已升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而第一战区的主要作战区域就是河南省。所以第15军又被调入第14集团军。刘茂恩还接替了集团军总司令的职务。也就是说。卫立煌千甩万甩也没甩掉。到抗战相持阶段时“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茂恩剧照)
在1941年5月中条山会战打响前。卫立煌第一战区麾下共有11个军。其中刘茂恩第14集团军下辖武庭麟第15军(镇嵩军)、武士敏第98军、刘戡第93军和赵世铃第43军。共四个军九个师的兵力负责中条山北侧的守备。在日军发起进攻后。该集团军除第98军(西北军和陕军各一部编成)一度进行了坚决抵抗之外。其他各军很快趋于崩溃。
战至5月11日。集团军总司令刘茂恩越过卫立煌直接致电重庆侍从室。说他不能再坚持原地作战了。原因是部队已经饿坏了。必须突围出去找饭吃。然后也不等老蒋回电。刘茂恩命令以一个师掩护集总直属队。其他各军各师分散突围。结果在日军的围追堵截下损失非常惨重。第15军等部渡过汾河西逃。大批后勤人员和家眷在黄河滩上被日军所俘。
所以被老蒋称为“抗日史上最耻辱一战”的中条山会战中。镇嵩军已经表现出了绿林出身杂牌军的痼疾:打打游击战和低强度战斗还凑合。一旦遭遇强敌和遂行大兵团作战。军事素养落后的缺点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刘茂恩逃到黄河南岸后。收拢残兵败将。好在仍然是河南地界。所以招兵征丁并不困难。很快就把第15军的建制恢复起来。
之后的两年里。第15军基本就是打酱油的角色。也参加过鄂北战役等作战。都没什么抢眼表现。直到1944年“豫湘桂战役”打响后。镇嵩军一下子又成为了“主角”。当日军主力南渡黄河杀向豫中平原时。第15军正担任洛阳守备任务。这里还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司令长官蒋鼎文西逃前留下一道命令:“着15军军长武庭麟统一指挥94师担任洛阳之守备”。
中心意思。就是命令镇嵩军的这点家底(两个师 15980人)和川军的第94师8000人死守洛阳。掩护战区其他部队西撤。而老蒋还梦想着能够反攻。于1944年5月10日下午亲自下令:\"若15军固守洛阳十至十五天。即督促外围大军增援洛阳\"!哪里还有什么外围大军。不仅蒋鼎文逃了。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也逃了。手下四个集团军被打得稀烂。
洛阳保卫战第15军打得还算有模有样。从日军5月11日对外围发起攻击算起。武庭麟率领三个师坚持到25日凌晨才突围。整整坚持了二周。期间还拒绝了日寇第12军的劝降。但是在日军优势兵力火力的围攻下。洛阳仍然陷落。镇嵩军和川军残部各自突出城外。成功突围人数为2406人。伤亡被俘逃散率高达90%!其中被俘6230人。
有人据此把第15军和“镇嵩军”就列入了抗日“英模部队”。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民国军史作家的一致评价。是第一战区八年抗战就没打过一次漂亮的战役。那么第15军也就不可能有什么上佳的表现。至于说到洛阳保卫战。镇嵩军官宾本就是河南当地人居多。为保卫家乡而战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而三个师前后被俘和逃散接近20000人(战死4386人)的数字。实在不怎么好看。
总结来说。就是一支绿林出身有土匪习气的队伍。抗战期间应该算尽了本份。但硬说成“抗日英雄”就有点过分了。真要是功勋卓著。整编第15师师长武庭麟在解放战争中被俘以后。也不至被公审枪决。
其他观点:
镇嵩军是既干过土匪的勾当。也在抗日战场上有过表现。两种身份兼而有之。
绿林出身的镇嵩军
镇嵩军的前身。是辛亥革命时陕西革命党人张钫发动以王天纵为首的豫西各路绿林好汉组成的一支义军。隶属于秦陇复汉军。民国成立以后。各地义军纷纷裁撤。这支河南绿林义军也在裁撤之列。
后经张钫出面运动。这部分部队被改编为豫西地方部队。因为改变后部队驻地在嵩县附近。加上当时担任河南都督的是张镇芳。所以部队取名为镇嵩军。因为王天纵已经应袁世凯之邀赴北京任职。最后镇嵩军的统领一职由刘镇华担任。
1917年护法运动爆发。张钫和于右任在陕西响应起事。在陕西联络了一大批地方武装组成了靖国军。围攻听命于段祺瑞的陕西督军兼省长陈树藩。段祺瑞任命刘镇华为陕西省长。率镇嵩军入陕支援陈树藩。
刘镇华于是利用自己在豫西绿林道上的关系拉拢、收编了大批土匪武装。入陕和自己的老上司张钫开打。在刘镇华的帮助下。加上靖国军内部成分复杂。缺乏配合。陈树藩终于击退了靖国军的攻击。将他们赶回了陕北。
此后镇嵩军长期驻守陕西。在第一次直奉大战时。陕西督军冯玉祥率部离开陕西去河南。刘镇华更是出任了陕西督军。
第二次直奉大战时。直系大败。早就对河南垂涎三尺的刘镇华趁机以驱逐吴佩孚的名义。派部将憨玉琨进入豫西。憨玉琨到了豫西以后故技重施再次大肆收编土匪武装。一时实力大增。
但是此时段祺瑞已经任命了国民二军首领胡景翼为河南督军。国民二军大举入豫。刘镇华觉得河南富。陕西穷。拒绝相让。以武力抗拒。并亲自率部增援河南。双方因此爆发大战。
结果镇嵩军被胡景翼击败。好在镇嵩军大多是绿林出身。跑路功夫不错。大家纷纷重回豫西山中落草为寇。刘镇华则逃到了山西。
此后不久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三个军阀联合起来发动了对冯玉祥的战争。并将其击败。吴佩孚再次任命刘镇华为陕西督军。让他收拾旧部打回陕西。刘镇华于是在豫西召集旧部。顺便又拉拢了不少土匪武装。号称十万大军杀进陕西。夺取除了西安之外的大部分地区。
此时的镇嵩军可以说以土匪居多。入陕以后烧杀劫掠。坏事做尽。陕西人民深受其害。说他们是土匪一点也不为过。
不过镇嵩军在陕西没得意多久。随着北伐战争打响。北洋军阀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而冯玉祥也在五原誓师。率部杀回陕西。
刘镇华手下部队都是一些乌合之众。自然抵挡不住。屡战屡败。最后没办法。刘镇华只能率部向冯玉祥投降。后来又倒向了蒋介石。镇嵩军被编为第11路军。后来又改编为第15军。由刘镇华的弟弟刘茂恩担任军长。此后就成了国民政府下属的杂牌军之一。
抗战爆发以后。第15军也投身抗战之中。先后参加了太原会战、冬季攻势、中条山会战、豫中会战等多次战役。
虽然说作为杂牌军。而且是杂牌军里出身不怎么好的那种。第15军无论是训练、装备都不怎么样。战斗力只能算一般。不过第15军在这些战斗中也是有一定的表现。算是为抗战出了一分力。而且第15军没有大规模投靠日本人当伪军的事。因此说他们一声抗日英雄也没有问题。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845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洛阳,陕西,河南,土匪,日军,集团军,战区,部队,作战,杂牌军
没想到大家都对民国时期的镇嵩军是土匪还是抗日英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镇嵩军是土匪。也是抗日英雄。今天有些人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肆意贬低甚至污蔑抗战中的国军。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