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凭借实力跟运气,创立了汉朝,为何没有诋毁自己的对手项羽?
原创

刘邦凭借实力跟运气,创立了汉朝,为何没有诋毁自己的对手项羽?

好文

热门回答:

现在看抗日神剧的话。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有辱历史。为什么日本鬼子太蠢了!把对手弱化的和弱智一样。这样的对手让主角上场。干什么?大一个配角上场都能够大杀四方了。

所以任何一个夺取江山的人都会知道一件事情。尊重自己的对手。正因为夺取江山的不容易。才知道眼前的对手究竟强在什么地方。

刘邦这个人虽然是个市井无赖。但他起码知道一件事情尊重别人。只要对他有用他就会尊重。而且叫他立马跪下来。他都办得到。所以对于西楚霸王项羽。刘邦一直觉得这人是个英雄是个对手。不至于说为了自己的名声而去抹黑对方。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那刘邦得考虑两件问题。第一自己打败的对手太弱。万一在这之后有人想要谋反。觉得刘邦打败的对手太弱。这人其实没什么实力接着起来谋反不把刘邦放在眼里。这种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第二。刘邦如果把西楚霸王项羽贬的太狠。对于手底下的人也不好交代。为什么西楚霸王项羽这么弱的一个人?我们以后在历史书上面也没有任何能力可以去体现。那我们辛辛苦苦帮你做事干什么?所有的功劳全部让你一个人拿去不就行了。凭你那点能力去对付一个弱化版本的西楚霸王项羽有什么难的?

所以刘邦不能够弱化西楚霸王项。如果弱化了他就无法增加自己的神权。(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无法让自己的帝王权力来的这么神秘化强。如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都死在了我的手里。谁还敢跳出来再继续与我为敌。

除此以外。西楚霸王项羽做的那几件事情确实让人目瞪口呆。三件事情。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还有接下来最后一场的突围之战。哪一次不是打了个惊天动地。哪一次不是以弱胜强。当然最后一次没有胜利。但创造的战果后人无法复制。这三件事情你怎么去抹黑你。怎么去把它的战斗力给弱化?你怎么否定他的军事才能?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司马迁为了写《史记》跑遍了大江南北。大好河山问遍了所有的老人以及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通过他们的口述。司马迁把它整理在一起才写史记。这就是史学家对于历史的态度。

自己写的是历史。肯定会有后人来评论。如果后人拿到一个不真实的历《史记》载。接着有一个真实的吴可否认的历史证据去否定你所记载的东西。那你本人就尴尬了!这就好像现如今一大堆人在那否定《史记》。但事史记就是《史记》。之所以流传2000年被人奉为史家之绝唱无离骚。根本原因就是《史记》故事的紧密性和严谨性。虽然其他的人可能会找到一两个漏洞。但漏洞无伤大雅。司马迁的《史记》仍然还是历史书的标杆!

其他观点:

我们了解项羽的生平。其实主要靠的是司马迁编写的《史记》。然而《史记》是一部四人修史的著作。而非汉朝官修。

刘邦从未曾下达过对前代进行大规模修史的记录。自然也就很难影响项羽在史料中的形象。司马迁编史的态度严谨。受当时政治影响比较少。立场客观。并且以详尽的资料作为依托。自然能还原出一个真实立体的项羽。自然也不会出现唐修《隋书》隋炀帝那样“大魔王”的历史形象。

当然汉代没有官修前代史的原因。在于当时各种制度都属于草创。秦代也没有说编个《战国史》什么的。当时的文化领域。修史大多属于私人行为。既不用考虑政治风险。也无须考虑到出版销量。都是严谨独立的学者。从研究传承的角度著述。自然也就中立客观的多。

汉朝的史官承袭前制。设置了太史令一职位。至汉武帝时秩六百旦。当时汉武帝令司马谈整理天下书籍。也并没有要求其完成编撰一部史书的工作。同时这一职位还有另外一个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天文历算。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才是他的主要职责。图书典籍的保管居于次要地位。

秦汉之际。文化氛围相比后世绝对是宽松的。承接自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并没有因为大一统而陷入低潮。即便是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各流派之间的学术活动依然十分活跃。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前。淮南王刘安不也为了舆论造势而征集编纂了《淮南子》么?

古代文人好托古言今。他们针砭时政。往往从历史的故纸堆中寻找可以作为案例的论据。以此来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项羽作为刘邦的对手。他的霸业得失。十分有借鉴意义。司马迁《史记》中项羽的人物形象。也并不是一直以来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对其充满了无限同情。将其塑造成了一个悲情主义英雄。

细读《史记》就会发现。司马公是十分客观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带领义军推翻秦朝暴政的英雄。却也从其性格特点上面。详尽阐述了这位“英雄”是如何末路的。

既然汉时官方没有计划修史。官方对前世的盖棺定论就没有推广流传下来。从《史记》中也极少发现汉高祖评述前代人物的言论。可见刘邦这个人。并没有借着镇压项羽上位的需求。

那么。为什么刘邦不这么做呢?

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完全没有必要。项羽作为秦末义军领导。在推翻秦朝后。他的历史任务就完成了。但其并没有继承秦朝的政治遗产。而是选择了复辟六国旧制。如此一来。项羽的舆论基础就很薄弱。除了江东父老。西楚之地以外的地方。几乎没有支持他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没有“民心”。名义上他是天下共主是。实际上别国人民也只当他是一个诸侯而已。

而刘邦却截然不同。他入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早早地确立法令来维护人民利益。自然拥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他能依托关中这个大粮仓。最终定鼎天下的基石。同样也是汉朝能够在大乱之后。不断稳固统治的原因。这相当于。在刘邦还没有立国之前。已经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权形象。依托简单的法制确立了政府公信力。

而历朝历代修前朝史。无论是诋毁前朝君王也好。贬低竞争对手也罢。其目的都是为了重塑国家公信力。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前朝无道暴虐。自然就是最好的例证。

同时。刘邦也不是从前朝手中继承的来的。短暂的秦朝并没有实现稳固的统治就骤然崩塌了。推翻暴政的项羽。也没能重塑社会秩序也就完蛋了。在整个社会中没能形成一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政府概念。自然也无须搞“修”史“编”人的把戏。

其他观点: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诋毁项羽呢?没理由啊。他们曾经是兄弟。他们一起推翻大秦。他又诋毁项羽什么呢?

一:没理由诋毁项羽

历史上朝代更替。有道伐无道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由于我国历史上。人们的思想一直是受到儒家思想的禁锢。所以大多数人都坚信一句话“君要臣死。臣必死”。

因此。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他们不忠君了。他们造反了。为了能够让天下百姓拥护他们、支持他们。所以他们要列出一大堆前朝君主的过失和罪行。用来显示自己造反的正当性。

刘邦和项羽并不属于君臣。而且大秦帝国还是兄弟二人共同推翻的。也就是说从道理上讲无论他二人谁坐皇帝都是正当的。

二:没有可以诋毁的话题

作为一个皇帝。要想斥责或诋毁谁。必须要从“忠信悌孝礼义廉耻”八个字上去指出他的过错。

忠:刘邦、项羽二人同为大秦臣民。却共同起事推翻了王朝。

信:刘邦势弱时答应项羽永不出巴蜀之地。可是后来却言而无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跑了出来。

悌、孝: “悌”意为尊敬兄长的意思。刘邦父母去世的早。说不上孝或不孝了。可他攻打项羽就已经不尊敬兄长了。

礼义廉耻:作为一个地痞混混。在鸿门宴上居然还从厕所里逃跑。无论如何刘邦也不能说自己有多么的讲礼仪懂廉耻吧。

综上所述。无论哪一样刘邦自己都没有做好。甚至有些地方还比项羽差的远。他又拿什么去诋毁项羽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陌清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53:25

    项羽,刘邦,史记,自己的,的人,都是,前朝,前代,对手,霸王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53:25

    没想到大家都对刘邦凭借实力跟运气,创立了汉朝,为何没有诋毁自己的对手项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53:25

    现在看抗日神剧的话。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有辱历史。为什么日本鬼子太蠢了!把对手弱化的和弱智一样。这样的对手让主角上场。干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