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们先来温习下全诗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一生。狂放不羁爱自由。在文学上的造诣可以说是唐朝时期最拔尖的那一撮。
但同时。李白一生都期望能够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这首诗是在李白被皇帝“赐金还放”后离开长安。游历南京的时候所做。
表面上。李白离开长安是很洒脱的。嘴上高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内心深处。李白无疑是不痛快的。仕途永远是李白的心头痛。
看不惯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生性狂放的李白。这样的性格注定在仕途上收到排挤。打压的。
离开长安。自此孑然一身。仕途的不得意。郁郁寡欢。
浮云遮日。则是暗喻朝中小人混肴圣听。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施展。即使眼前这嘹旷的景色。担忧之情也萦绕在心头。
长安不见使人愁。
今日起。便要离开长安了。远离仕途。从此可以纵情山水了。不开心吗?
当然开心不起来。结尾一个“愁”字。却正是李白此刻内心真实的写照。
庆幸李白没有在仕途上青云直上。否则。中国文学史上便少了一位千古留名的诗仙!
其他观点: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笔下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许多种说法。一个是赐金放还后。游历到金陵所做。一个说是流放夜郎正逢大赦天下。归来途中所做。还有一个说法是说李白在游历黄鹤楼时写下此诗。想要以此与崔颢比较诗才。
但是无论这首诗做于何时。总归是李白漫长的宦途失意经历的结晶。我们先来看一下全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要分析他的心路历程就要从第二、四联入手啦。
金陵是古都。是最容易让诗人怀古的地方。李白既然慨叹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自然也有着对时间逝去的伤感。这是诗人。以至于所有人的痛点。一事无成而两鬓斑白。“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最令人感伤。莫过于此了。
第四联讲到不见长安。长安也是李白诗中经常出现的意向。代表着皇城。天子所在。不见长安也就是仕途渺茫。难舒胸臆的感慨。什么时候能回到长安。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呢。难啊!
令人惊奇的一点。李白的这首诗中没有表现出他一贯的达观与浪漫。看来李白也会偶尔沉浸在伤感之中不能自拔呢。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875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白,长安,仕途,金陵,凤凰,自己的,使人,所做,浮云,晋代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怎么样理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你认为当时他写这首诗时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们先来温习下全诗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