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诚邀。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原诗如下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理解好这首诗。尤其是最为关键的第二句“凤去台空江自流”。首先要简单地了解一下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其简单地说以下三点:
首先说一下。这是李白的一首诗。是李白当年流放夜郎之后。又遇赦返回长安途中。经过凤凰台是所做的一首诗。
其次再说一下诗中的地名金陵。金陵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唐朝之前。金陵有“六朝古都”的称号。因为在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吴国、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曾经先后在南京建都。
再说一下凤凰台。这个凤凰台是建筑物的名称。中国有很多的地方以凤凰台命名。河南郑州有凤凰台。陕西咸阳有凤凰台。山东烟台、河南周口、苏州太湖等多地都有凤凰台。而诗中的凤凰台指的是南京的凤凰台。为什么这个建筑物的名称叫凤凰台呢?原来是一个传说:相传南朝刘宋年间。有凤凰飞落栖息在这座山上。所以刘裕就命人在此处筑起了高台。从此以后。这座山就被称为凤凰山。山上的高台也被称为凤凰台。
(南京秦淮河)
(南京秦淮河)
那么我就着重回答一下楼主所提的问题“怎样理解古文《登金陵凤凰台》第二句?”
其实这首诗的第二句“凤去台空江自流”起到了承上句、转下句的作用。但是这一句诗节奏明快。畅顺自然。虽然这一句出现了“凤”字。与第一句的两个“凤”字重复。但是没有半点的生硬刻板。反而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意味。怎么更好的去赏析这一句呢?结合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能更好地理解“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无限苍凉意境了。这一句气韵高古。格调悠远。是全诗的诗眼。
其他观点:
此诗为李白的一首七律诗。李白的七律诗极少。在唐诗300首当中。也仅仅只有这首入选。算是水平较高的一首。
据说。李白写此诗是为了和崔颢的《黄鹤楼》一争高下。李白再登临黄鹤楼时。被其飞檐斗拱的气势所打动。本想“驰情千里。吟咏抒怀”。无奈“崔颢题诗在上头”。暂且委屈“眼前有景道不得”。可见《黄鹤楼》给“诗仙”心灵造成震撼之大。其后一直耿耿于怀。及至金陵凤凰台。灵感突现顺势挥笔而就《登金陵凤凰台》诗。自觉与《黄鹤楼》并驾齐驱。才一扫心中憋屈。
此诗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语气连贯流畅。时空飞驰跨越。不愧是天才诗人。虽然在风格韵律上有摹仿前诗之意。但气势浑厚激荡。境界博大深远。
诗中第二句释义:(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其他观点:
“凤去台空江自流” 此句出自李白少见的一首七律诗:《登金陵凤凰台》之第二句。
我的理解:
1。李白被贬又获赦。回长安途中。重登凤凰台。忆起以前与现今登临凤凰台的两次不同情景/不同身份/不同心境。借“凤去”。“台空”。引发内心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明白有些事如“江自流”。顺“势”而走。非一己之力可以扭转。志有不伸的无奈。也有几分借江喻自己懂得志须自伸/自安的影喻。
2。前面一直有崔颢大气磅礴的《黄鹤楼》压着。李白心里总有几分也要作一首七律诗的冲动。此次重登凤凰台。颇有几分神似的情景触发了积压着的心念。于是有了此自己比较少见的一首七律诗。
3。因为是模仿 。有前面《黄鹤楼》在。有比较心。所以放不开。不达真性情。反而整首诗气势输于崔颢的《黄鹤楼》。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876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金陵,凤凰台,李白,黄鹤楼,律诗,凤凰,这一,一首,南京,秦淮河
没想到大家都对怎样理解古文《登金陵凤凰台》第二句?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诚邀。《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原诗如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