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一说到太监。在人们心目中或是在影视屏幕上出现的。都是大白脸、没胡子、说话娘娘腔的。一看就知道是被阉割了的男人。给人的感觉都是魏忠贤、李莲英这样的。都不是啥好东西。年龄大、主事的称大太监;年龄小、跑腿的叫小太监。
其实不然。太监本是官名。虽说后世一般是指被割了命根子送入宫去。伺候皇帝、宫妃以及在一些王侯府中做事的阉人。但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称呼的。这个说起来还相当复杂。
皇帝的名称还没有的时候。这个工作就已经存在了。《礼记》、《诗经》中对这个事都有记载。但那时候一般称作宦官。周王朝和各诸侯王都设置了宦官。建立了宦官制度。但宦官并非都是阉割了以后才能从事这个工作。最初没有阉割的人也可以从事。到了东汉以后。才完全由阉人专门从事这个工作。
之后。又称作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等。但不管叫啥名堂。想要应聘这个工作。不看文凭、不看学历。但必须是阉割了的男人。这是硬指标。像吕不韦那样。弄一个假的去糊弄秦赵太后的情况。比较特殊。但也不是唯一的个例。或许是没有嫪毐本事大。整得动静比较小。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罢了。
之所以需要阉割的宦官充实内宫。一般是因为深宫内除了帝王。全是女人。也毫无生趣。弄些男人出出进进。难免会出现暗度陈仓的情况。帝王宁肯让自己的女人闲着。也不能便宜了别人。于是就想到了把男人全部阉割了才能充任的想法。虽说不很完整。但还能凑合着使用。再说。皇宫内院有些粗活、重活。也不适合女人从事。搞一些五大三粗的女人。在眼前晃来晃去。也大煞风景。为了让女人们袅袅婷婷。还把小脚丫给缠起来。就更没法干活了。
要不说老祖宗聪明呢。就想到了这个好办法。
一般情况下。男人不太会愿意随便割掉了命根子。去从事这个工作的。尽管周围都是美女。但只能看不能用。更是悲催的事。因此。给宦官们的待遇都比较好。还允许他们与宫女们结对过家家。一般称作对食。这个名字也很有趣。就是相互陪着吃饭。至于睡觉的事。纯粹就是睡觉了。也整不出啥名堂来。
宦官仅仅是负责宫廷杂务。不得干预朝政。但在内宫混久了。这群人精力过剩。既不能生儿育女。也不需要养家糊口。自然就多事了。特别是遇到小皇帝的时候。太后喜欢干政。不适合出头露面。就依仗宦官们通风报信。一来二去。就掌控了大权。
但宦官称作太监。那是唐朝以后的事。
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让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宦官才称作太监。而且并不是只有被阉割的人才称作太监。如巡、元官署称其主官为大监。这个”大“就是”太“。这与宦官毫无瓜葛。
唐太宗时规定。宦官最高为三品。数额也有限制;唐中宗时。被授予七品以上的宦官多达千人。县太爷一般才是七品。这可比十年寒窗弄个县太爷要轻松得多。安史之乱后。有的宦官甚至被封为王爵。位列三公。
到了明朝。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但主官以下的宦官。则没有太监之名。
明朝宫廷外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如国子监设置祭酒、司业、监丞、博士等职。主官就不称太监或大监。钦天监的主管称作主薄。设监副辅佐。有时主官直接称作钦天监。也不叫太监。因此。这些事务也不是全部由宦官担任。
在明朝时期。只有内十二监。全部事务都由宦官管理。所谓的监就是相当于具体的政府部门及职责。只有总领事才称作提督太监。太监位居四品。
到了明朝中后期。宦官的权势日益膨胀。人们才把宦官都尊称为太监。太监就成了宦官的专有名词。
宦官们听了倒很高兴。可把一个好端端的名字搞臭了。以后除了宦官。再也没人愿意被称作太监了哈。
到了清朝。就延续了把所有宦官称作太监的习惯。一说宦官就以为是太监的。这就是太监的由来。
其他观点:
那就扯淡一下这群引刀成一快的勇者们吧。其实太监这个词有三层意义。并非完全是彻底毁掉烦恼根的猛士。而且这个词出现的比很多人想的晚。如果我们在历史电视剧里看到汉朝有人喊太监。你大可喷编剧傻X的。
太监的原意
在朱元璋定都南京称帝后。这个历史上出身最惨的皇帝开始设计自己帝国的制度。关于皇室的内务。他在洪武十七年设计了十二个部门。统称为十二监。之下又四个司与八个局。加在一起统称二十四衙门。
这十二监的一把手被称为太监。为正四品官。下边还有少监和中监帮衬。主要负责皇室的各种服务工作。大抵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物业公司。需要指出的是明朝并没有规定十二监首必须割了才能当。洪武和永乐年间像都知监这类下下衙门的太监是没割的。
太监的广义
后来明朝皇室大抵是为了贪方便。十二监的头目习惯性的都指派被割了的担任。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习惯性的把高级割鸡分子称作太监。尤其是明成祖得到很多割鸡分子帮助抢下皇位后给了他们不少权利。司礼监的三大高手都能称为太监。
又过了漫长的时间。尤其是在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超级割鸡分子的带领下。这个自残运动得到长足的发展。拥有了特殊的社会地位。人们又开始把所有割鸡分子统称为太监。但这是不对的。没有四品官还敢叫太监?这是对高级割鸡分子的侮辱。
割鸡分子的来历
大抵上我国割鸡活动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专门的“阉”字。但目前没证据显示那时代的阉人从事过皇家物业服务。吐槽机估计在那时候割鸡活动应该是一种刑罚。目的是为了剥夺生育权。
到了西周。人们显然已经发现阉人的物业服务功能。《周礼》中已经有了“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的记载。只是那阵子他们并非公务人员。只能算贵族家中地位低下的家臣或者奴隶。
大体上太监的来历也就这样了。在西方割鸡文化也源远流长。目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而且他们搞物业服务比咱们还早。最初就是“卧室服务员”的意思。只是后来到了中世纪因为技术流失。割鸡死亡率太高。所以才较早停止使用了。扯淡完毕。
其他观点:
太监是一类特殊的人群。就像金庸笔下的门派一样。根据来源大体上分为五种流派:
出现最早的流派祭祀和奴隶。这两个流派谁出现得更早。由于年代久远就很难考证考证了。
一、祭祀派。该流派源于原始宗教里的生殖崇拜。
弗里吉亚宗教的赛比勒女神。被人们供奉为大母神和众神之母。主要的职责就是掌管繁殖。
赛比勒女神的情人阿提斯。为了要侍奉赛比勒女神。就自阉成为了赛比勒女神庙的祭司。赛比勒女神庙的祭司。从此就全部由阉人来担任。阿提斯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阉人。
阿提斯派之后又分裂成两宗。
一个就是南汉。要想当官就要先当太监。就南汉那么小的一个国家。竟然能有两万多太监官员。
另一个就是春秋时期的竖刁。竖刁为了侍奉齐桓公。就采用了自宫的方法。这一宗比较有名的传人就是魏忠贤。
二、奴隶派。该流派是太监最初的主要来源。
奴隶的地位其实就和家畜一样。人们为了使家畜更加得驯服。往往会对一些雄性家畜进行阉割。
最初奴隶的来源。有很多就是战俘。为了使这些战俘的性格温顺一些。更便于对他们进行奴役。所以往往会把战俘进行阉割。
在这两种流派之后。相继又出现了宫刑、招募和卧底三个流派。
三、宫刑派。取消奴隶之后这就成为太监的主要来源。
宫刑也就是阉割。在当时也是刑罚的一种。接受了宫刑之后。自然也就成为了阉人。尤其是以宫刑替代死刑之后。又有更多犯了死刑的人选择接受宫刑。从而成为了太监。
四、招募派。这是最后太监的主要来源。
皇宫里面需要太监这种职业。所以也就对外进行招募。在经过专业的净身师傅给净身之后。再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
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就被送进皇宫当了太监。
五、卧底派。这是太监里面的另类。
很多宗族世家。为了保证自己宗族的最大利益。都会选出一些宗族的子弟。送到宫里去当太监。
这些进宫当太监的子弟。时刻和自己的宗族保持联系。及时地向自己的宗族传递最重要的信息。从而使自己的宗族能够做出最重要的决策。
另一种卧底就是敌对势力派遣到皇宫里的。比如八卦掌的宗师董海川。就有种传说。说是捻军或太平天国派去当卧底的。
此外还有一种天阉。就是一出生就有残疾。所以也就选择去当太监了。由于人数很少。谈不上是一个流派。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947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太监,宦官,阉人,明朝,宫刑,流派,宗族,这是,自己的,也就
没想到大家都对太监是怎么来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一说到太监。在人们心目中或是在影视屏幕上出现的。都是大白脸、没胡子、说话娘娘腔的。一看就知道是被阉割了的男人。给人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