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为什么叫商女?
原创

“商女不知亡国恨”,为什么叫商女?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此句的含义则是说卖唱的歌女不懂得亡国之恨。仍然隔着江水高唱歌曲《玉树后庭花》。全诗通过对秦淮之景和商女唱歌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当权者荒淫无度、耽于享乐的批判。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国家衰微的担忧。寓情于景。是一首语言精练、情感充沛的讽喻诗。

这里的“商女”指的就是卖唱的歌女。为什么“商女”会有这种含义?且听笔者慢慢道来。在唐代。歌伎通常被称之为秋娘或秋女。白居易《琵琶行》之中的名句“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一句中的秋娘指的就是这样的歌女。而秋娘或秋女往往又会被称为“商女”。这是因为古人习惯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季节相配。商音凄厉。而秋季又是肃杀之季。故“商”在很多时候可以指代秋。正如欧阳修在《秋声赋》之中提到的那样:“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在描写秋季的肃杀之景时。也是把秋季和商音联系在一起。故而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的语境中。商与秋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秋娘、秋女又可被称之为商女。也是取了这样的含义。此外。关于古代五音与季节的匹配。在这里笔者再做简要说明。宫商角徵羽五音与春夏秋冬四季的对应关系为:角为春音。徵为夏音。宫为长夏音。商为秋音。羽为冬音。划分的方式与五音各自的特色有关。也与阴阳五行有很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悟。

其他观点: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803年——852年)在公元828年。被朝廷安排担任“校书郎”一职。这一年他25岁。此职务相当于国家历史典籍的主编。需要在全国各地四处搜集资料。核对与校订典籍中的不实之处。

随即。杜牧被朝廷派往淮南一带修撰典籍。作为京兆长安人。被委派到江南水乡工作。能体验到不一样的生活。对杜牧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他带着极大热情。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工作。把每项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深受朝廷和当地官员的器重。俸禄和官职也连年水涨船高。

因为口袋有钱。又因在异乡工作。每当夜幕降临。寂寞和孤独如同黑夜一样向杜牧压迫而来。除过用写诗的方式排遣孤寂。流连于灯红酒绿的夜场。跟青楼女子打情骂俏。成为他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也是在这个时候。杜牧把大量时间、精力和钱财挥霍在了夜场生活里。

当35岁之后。度过了大约10年这样的纸醉金迷生活之后。步入中年的杜牧逐渐厌倦了这种生活。开始在多首诗歌里表达他对这种生活的懊悔之情。其中最有名的一首诗歌要数《遣怀》。诗曰: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从此诗中完全能看出杜牧对这一时期虚度光阴的日子非常悔恨和愧疚。

接着。杜牧似乎清醒了。他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诗风逐渐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剖析。开始向他的远房亲戚和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看齐。创作了许多针砭时事的佳作。

七绝《泊秦淮》无疑是此类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为千古名句被流传至今。意思是说。大唐王朝的江山摇摇欲坠。即将灭亡了。青楼卖唱的歌女怎么能懂得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在高唱着那首《后庭花》。

商女本意指歌女。却有相当深刻的典故。

在名著《易经》中。把天地万物的构成称作“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运行规律是天地造化下生成的自然之道。自然万物是环环相扣的。一个起变化。势必引起其它连锁反应。大到宇宙运行。小到人的生老病死。都有紧密地内在联系。如果一个人掌握和了解了这些知识。则对音律、医学、天文地理等无所不知。他完全可以做到万事不求人。

古人常常用“阴阳五行”来解释音乐。“五行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五音”中的宫、商、角、徵、羽。它们又跟五色。即红、青、黄、白、黑。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以及五季相互对应。

由于古人对音乐的理解方式跟现代人不一样。现在用“哆(1)、来(2)、咪(3)、发(4)、索(5)、拉(6)、希(7)”来表现音阶。而古人使用的是五声音阶。用宫、商、角、徵、羽来表达。在五声音阶里。商调通常被作为主音阶来使用。乐调哀怨悲凉是其最大特色。这种音调传达出的气氛跟秋天萧杀、凄凉的气候特点十分相近。于是。人们逐渐把“商调”跟“秋韵”联系在一起。便有了“商秋”的说法。

古代青楼的歌女在唱歌时。大多歌唱的是以离别、漂泊、哀怨、孤独等为主题的商调。旋律比较低缓悲哀。是宫体诗谱曲后形成的。尤其以《玉树后庭花》最具有代表性。所以。歌女便有了另一个称谓——商女。

这些歌曲带有鲜明的行乐须及春的享乐主义倾向。非常符合漂泊浪子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状态。所以。一直受这些人的欢迎。

杜牧看到大唐王朝的江山已经摇摇欲坠了。歌女们依然不懂得“国在家在”的道理。依然用甜美的歌喉让客人们沉浸在温柔乡里。所以。他就发出了那样的感慨。

其他观点:

再说一遍逻辑关系:

五行――五音――五季

五音之「商」对应五季之「秋」

所以。「秋季」也叫「商秋」

唐代歌女叫「秋女」。因此也可称「商女」。

就跟「秋风」叫「商风」一样。

这些都不是不证自明的常识。我需要引证文献来证明。

我都说了。你不想看论证过程。可以跳到后面直接看结论。如果你觉得结论有问题。再看论证过程。我是不是持之有据。

都这样为读者考虑。理解错了还留言乱喷。

深度阅读需要付出一点专注度。

――――――

我见到有人说:古代卖唱、卖艺的艺伎是一种商业行为。所以叫做商女。这肯定是不靠谱的。

这首诗简单直白。全诗没有一个典故。却意象营造非常成功。为何要用一个晦涩不解的【商女】?

其实。【商女】对今天的人来说晦涩。对古人来说如同大白话。这是因为古今读书人学到的知识点、教育内容不一样。

所以 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讲:

第一。古代读书人学什么知识。这与【商女】的又有什么关系?

第二。也就是考证文献中【商女】称呼的由来。

想快速阅读。可以只看下文的大黑体字。

或者直接跳到后文看结论部分。你觉得有疑惑再看论证过程。

-------------------------------------------

我们知道《易经》为群经之首。古人的必读的术数之书。对古人来说。读《易经》是学的「哲学」和「科学」知识。(注意:我打了引号)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人理解世界万物建构的一套理论模型。其源头就是来自《易经》:

古代的物理、音乐、医学、天文、地理、风水、时间纪年。。。等。都可以用这套理论解释。

古代的文人。通过读《易经》的阴阳五行。可以通晓医学、音乐、天文等等。当然。正不正确就是另一回事了。

古人言:不知易,无以为医。因为中医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说」。就是来自《易》。所以「医易同源」。

古代知识分子。很多都通晓中医。自己病了能自己开中草药方子给自己治病。

我们一般用「五音不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音乐天赋。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五音」?「五音」指的什么?

古人也以「阴阳五行」来解释音乐。「五行」对应「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音】等于简谱的「1、2、3、5、6」。也就是所谓的「中国五声音阶」。

中国古人认为音乐影响人的情绪。因此。音乐不但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治病养生。

这是我制作的表格:「五音」与「简谱、五脏、季节、五行」的对应关系:

《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黄帝内经》: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 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五音与五行、五季、五脏等等的对应关系。对古人来说是常识中的常识。读过书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从上表可以知道:五行之「金」对应「五音」的「商」、「五季」之「秋」:

《礼记》:孟秋之月。其音商。

所以。「秋天」有「商秋」和[金秋]之称。

至于百度百科所说的:「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所以称秋为商秋。」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我也不知道。因为《春江花月夜》是非常欢快的音乐。也是【商调】。

所以。我认为这种说法很可能是本末倒置。「商秋」称谓来自五行的对应关系。

当然。我对中国古代音乐没有更深的了解。只是怀疑。

古代文人在诗词歌赋中把「秋天」经常叫做「商秋」:

《文选·何晏》:结实商秋。敷华青春。

晋 潘尼《安石榴赋》:商秋授气。收华敛实。

晋 陆机《行思赋》:商秋肃其发节。玄云霈而垂阴。

古人说的「商风、商信、商气」都是指「秋风、秋信、秋气」:




在古代。美人也叫「秋女」或者「秋娘」:


在唐代。美貌的歌妓女伶常以「秋娘」為名。有名者如謝秋娘、杜秋娘等。

因此。「秋娘」或者「秋女」也渐渐成为美丽的歌妓女伶的代称:

古代「秋娘」和「泰娘」分别是代指「歌姬」和「舞姬」。经常以「互文修辞」的形式出现在古人的文学作品中:

宋 蒋捷 《一剪梅·舟过吴江》: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二:“唤船渡口迎秋女。驻马桥边问泰娘。

-------------------------------------------

结论部分

好。经过以上文献梳理和考证。我们基本搞清楚了。「商女」称谓的由来。可以放心的下结论。

第一。从阴阳五行理论看:「五音」之「商」对应「五季」之「秋」。因此有「商秋」之称。

「商秋」就属于汉语「联合并列式」合成词。一个事物有两种称谓。就可以互相代替使用。

比如:「殷商、荆楚、华夏」等等。

第二。唐代的时候。文人雅士一般把「歌姬女伶」称为「秋女」和「秋娘」。

那么。「秋女」也就可以称为【商女】。与「秋风」称为「商风」是一样的道理。

「商、秋」互用。对古人来说是常识中常识。但是今人没有学过《易经》。也不大懂「阴阳五行」。所以就看不懂「商女」这种称谓。

-----------------------------------------

至于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即便是男人。我也不认同杜牧。

什么「后庭花是靡靡之音亡国调」。古代是男权社会。女人地位不高。国家大事是男人在搞。男人把事情搞砸了。杜牧你为什么要阴阳怪气讽刺一个女人?

人家就唱个歌。你一定要一个艰难谋生的弱女子扮演一个苦大仇深的样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07:41

    歌女,易经,古代,杜牧,古人,阴阳,亡国,音阶,唐代,音乐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07:41

    没想到大家都对“商女不知亡国恨”,为什么叫商女?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07:4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此句的含义则是说卖唱的歌女不懂得亡国之恨。仍然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