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要明白为什么美国版《无间道》为什么能获得奥斯卡奖。首先必须要总结美国版《无间道》和香港版之间的差异。这两个版本的差异可以用5个替代来说明:
1、两个版本最重要差异。就是美版的《无间道》的粗放风格替代了香港版的东方式细腻。
其实香港版《无间道》很有一点文艺片的气质。色彩以黑色为基调。全片很有一种清冷的感觉。大概刘伟强也没猜到结果会这么精彩。一开始就不是完全作为男性电影来制作的。所以并没有太多的火爆枪战场景。而且演员的选择也略有点吸引女观众的倾向。另外。摄影风格的改变。跟杜可风在美国版开拍后两个礼拜临时决定离开剧组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香港版中色调清淡的摄影在美版中完全象一锅大杂烩。不过跟导演的意图还是比较贴近的。符合影片所要表现的纷繁芜杂的黑帮横行的街区场景。
香港版中着力表现的天台见面、在音响间试音、韩琛砸石膏、吃盒饭等最令人玩味的几个经典场面。在这个嘈杂的美国版里面也被改编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天台的两次见面都在同一个破败大楼的楼顶。没有港版的黄秋生给卧底工资的场景。也没有拉家常。所以美版里的坠楼场面并没有显得特别悲壮。完全是一次简单的黑帮灭口行动;香港版的音响间试音的场面没有出现。当然也没有那首经典的《被遗忘的时光》。代替这些的是在电影院里面的紧张跟踪。直到最后天台的互相对骂和一顿拳脚。两人之间也没有港版所表现的工作外的友谊。所以最后美国版一段电梯大火拼中。香港版里着重用慢镜头表现的迪卡普里奥这个角色的被击倒几乎是瞬间完成的;港版中韩琛的角色比较阴险。所以有砸石膏这段来表现他的多疑。但是这一段在美国版中省去了发莫尔斯电码一段。而用短信代替。砸石膏也没有让杰克尼科尔森亲自动手。在港版中最戏剧化场景之一。在美版中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过渡;另外。港版中韩琛在会见手下时吃盒饭。表现的是他的自信。但是在美版中。杰克尼科尔森几乎成了弱势群体。完全没有那种“十二点后这儿我们说了算”的狂妄。连对马特戴蒙的牵制。也仅限于用录音带来威胁。
美版开头的30多分钟里面。导演用大量对白和快速剪切交待了两个卧底的由来。然后慢条斯理地进入卧底与反卧底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的剪接在这里比较特殊。在两个卧底的出场段落中剪接了一些之前跟他们的行动有关的画面。这些快速剪接看似凌乱。实际上对简化以后的情节还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马特戴蒙和迪卡普里奥实际上也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在美版中有一个细节。就是用服装来表现两人的社会地位的不同。马特戴蒙和迪卡普里奥的角色平时一个西装革履。一个衣着随便。但是他们在影院终于见面时。居然都穿着式样相同的夹克。甚至戴同一个式样的棒球帽。马特戴蒙和迪卡普里奥其实就是一个角色的两极分化。他们的行为、地位、工作其实不分彼此。谁都能替代谁。唯一的差异只是他们的身份的差异。这种差异平时是用服装来区分。而且仅仅只是服装的差异。到底他们谁才是警察。谁才是卧底?相信导演安排他们两个同时爱上同一个女心理医生不可能只是巧合!
另外补充一句。马特戴蒙强行挡住电梯和女心理医生调情一段确实很高明。导演只用这一个场景就说明了马特戴蒙饰演的苏利文性格上的强硬、霸道和不顾后果。这也解释了最后他击毙杰克尼克尔森和电梯外同为黑帮分子的同事时为什么那么果断。
3 、郑秀文和陈慧琳被替代成一个角色。
在港版中。郑秀文和陈慧琳的角色是分开来的。但是这明显削弱了郑秀文的表演空间。而且陈慧琳也无法更深入跟剧情互动。美国版中用一个心理医生的角色替代这两个角色。充实了了这个角色。虽然还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女主角的戏份。但是比《无间道》1、3集中的花瓶女主角还是好很多的。
4、跟以上相反。黄秋生的角色在美版中被替代成了两个人。
也跟以上相反。一个角色分成两个人的弱势在于削弱了角色。导致坠楼一段无法让人有港版中的那种悲壮感觉。但是这也和剧情有关。因为结尾一段还需要这个人作为正义的象征出场将反派击毙。所以编剧只好将这个角色分成两个。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是。这是美国电影的一贯做法。在美国电影中。反派人物是不能战胜正派人物的。象香港电影《英雄本色》这样大肆褒扬黑帮人物的行为在美国人看来简直是天地不容。所以我们的观众在看到美国版《无间道》结尾马特戴蒙被击毙。觉得很突然。很不合理。认为不如港版中反派人物逃脱制裁更有现实意义。其实了解了美国文化的话。这个结尾还是合理的。至少美国人认为这个结尾更能让人接受。
5、狡猾的美国人用改编的方式。将港版《无间道》1、2、3集的剧情融合在一起。替代了第一集的剧本。
根据报道。港版《无间道》的剧本版权改编在美国卖了160多万美元。为了让这笔钱花得值得。在美国版《无间道》里面居然出现了原来港版第三集中陈慧琳的心理医生。还有第二集中两个卧底的缘起等等其他几集港版《无间道》中的剧情。成功地用一个剧本的钱就改编了三集中的内容。看来美国版《无间道》也没打算拍续集。否则。岂不是意味着又要花钱买其他两集的剧本了?
据说马导拍美国版无间道前后完全没看过香港版。这也是避免风格趋同的一个好办法。所以美国版的《无间道》跟香港版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得益于港版剧情的优秀。美版有种混乱而不失主线的感觉。由于剧本的完善。演员的发挥也相对正常。导演不失手的话。即便是普通水平也能拍出不错的片子。更何况是马丁西科塞斯。作为一部翻拍片。美版是成功的且受欢迎的。特别是受欧美观众欢迎的。美版强在用几乎相同的情节说了个主题完全不同的故事。虽然在立意上港版是更胜一筹的。但美版《无间道》把一切都解释清楚了。所有人都有明确个性。 而且因为港版已经要确立了的局面。美版只要把事件说清楚就已经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了。所以马丁这次只是借用了港版《无间道》的一个外壳而已。内里套着的。还是他钟爱而且拿手的“穷街陋巷”的模式。因为前几年为获得奥斯卡所束缚而拘谨的才华。在这次有了一种“放开来玩一把”的轻松。影片反而比一心求奖时多了一份灵气。奥斯卡的评委们也许对马丁三番几次没有获奖也许心里有愧。所以这次就给了他一座奥斯卡。也许里面还是有安慰的成分吧。
其他观点:
谢邀。
首先奥斯卡的评选过程极其繁琐。流程极其复杂(有多复杂可自行百度)。这也导致对奥斯卡送审影片的限制非常多。
简单来说。奥斯卡虽然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悠久的电影奖项。但是他的设立起初是为了表彰美国本土电影对电影艺术的贡献。所以参选的电影多少得有点美国属性。所以美版《无间道》获奖很合理。因为他是美国电影。当然啦。电影的质量也相当重要……
综上所述。国产电影竟逐奥斯卡就只有最佳外语长片和最佳动画了。
再说说最佳外语长片。虽然奥斯卡评奖风向很难把握。但有一点不难发现。电影的艺术和深度很重要。例如《卧虎藏龙》虽然是部武侠片。却拍的很艺术。更像像一部古代文艺片。又或者像《小偷家族》是部文艺片却也反应了社会与人性。通俗的说就是说文艺片或者反应现实或者带点政治属性的剧情片比较吃香。但是这两类电影恰恰是国内电影市场比较薄弱的一环……
而且国内电影的送远影片。每次感觉都差点意思。去年送审的电影是《红海行动》虽然这也是一部现象级电影。再一次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民族自豪热。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一部商业片……
而美国最不缺的。就是商业片。
(本篇回答仅仅代表了青衫的个人见解。不喜勿喷。欢迎交流关注呦)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首先要说。这两个版本的《无间道》我全都看过。香港的《无间道》绝对不比好莱坞拍的差。而且我觉得还要更好一些。我相信这样认为的绝对不止我一个。对吧。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美国的评判标准和中国不一样。仅此而已。这背后涉及到文化背景甚至大国之间的文化竞争。我觉得一直以来国人都把奥斯卡还有很多老外评的奖项捧得太高太高。把好莱坞还有其他的外国电影也捧得太高太高。其实远远没有想的那么高高在上。
中国人应该要自信起来了。我从来就不觉得中国电影比外国差。也不觉得中国电影需要靠老外来评价。需要靠老外的奖项来给自己贴金。为什么中国人中国的东西一定要去迁就老外的想法。一定要在意老外的评价呢?
很多人喜欢批评广电总局。其实我一直觉得广电总局做的不错。广电的格局比一般人大的多:与其让中国国际化。不如让国际中国化!
中国人应该要慢慢开始习惯于平视西方。而不是继续仰视他们。继续妄自菲薄的活着。这也是中国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之后中国人应该意识到的一点。文化自信要靠全体中国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113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美国,间道,奥斯卡,版中,香港,电影,角色,美版,卧底,文艺片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怎么看中国电影好像很难获得奥斯卡,美国翻拍的《无间道》却成为了奥斯卡大赢家?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要明白为什么美国版《无间道》为什么能获得奥斯卡奖。首先必须要总结美国版《无间道》和香港版之间的差异。这两个版本的差异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