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真的是以少胜多吗?
原创

淝水之战真的是以少胜多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有什么好怀疑的吗?淝水之战能够成为延续东晋国运的战役。的确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淝水之战前双方兵力对比:

应当注意的是。淝水之战是一场最后的决定成败的战役。前秦对于东晋发动的是耗时几个月的征伐战争。

在这场前秦与东晋的战争中。前秦先后投入的兵力极多。被普遍认为的八十多万大军。《资治通鉴》当中有记载:

(公元383年八月)甲子。坚发长安。戒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

十月。符坚的弟弟符融。挟制姚苌、慕容垂等人的三十万主力。攻克寿阳、郧城等地。并派兵驻扎洛涧。截断谢玄一方西行进攻方向。

十一月。谢玄派手下刘牢之。在洛涧打败前秦梁成。并歼灭前秦数万兵力。

十二月。东晋谢玄所率北府兵力。跨过洛涧往西推进到淝水。与前秦隔淝水对峙。

以上是淝水之战决战之前。双方的对决。前秦先锋部队符融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并没有巩固在东方洛涧的战线。让东晋北府兵得以西进到淝水。

淝水之战时的兵力对比:

淝水之战时。谢玄选择的策略并非等到前秦主力集结之后。再出击战斗。而是接受了朱序的建议。在前秦主力未全部集结之时。便主动出击。

此时集结在淝水两岸的双方兵力。当然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八十万对八万。

而是前秦一方八十多万兵力。扣除尚未赶到的凉州兵。蜀汉军。尚在郧城的慕容垂等部。以及从东部彭城进攻的幽州、冀州兵力。预计兵力二十多万。

淝水之战决胜的关键。在于谢玄并未选择固守战略。而是选择在前秦兵力未集中之前。主动出击。而朱序的作用和符坚自大地让晋军“半渡”。都是前秦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后。符融被杀。符坚等部队仓皇而逃。无法对北府兵形成有效抵制。加之。上游荆州西府策应。东晋一方。赢得了前秦对东晋的战争。

在淝水决战当中。前秦和东晋一方的兵力对比。当然也不是八十万对八万。但东晋面对的战争局势。也是前秦二十多万主力。以及后方逐渐赶来的大量前秦后援。

在此情况之下。能够依靠淝水战役的胜利。取得了最终前秦VS东晋战争的胜利。的确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淝水之战的关键作用。是其具有整场战争当中的转折意义。让战争的局势发生彻底扭转。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他观点: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有“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这些战役的胜利者。都是“孙子兵法”的灵活运用者。他们充分利用天气、地理环境。运用“兵不厌诈”、“兵贵神速”“攻心为上”等计策。以少胜多。打了一个永载史册的漂亮战。

其他观点:

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淮南肥水展开了一场规模惊人的大战。史称帝“淝水之战”在这场战役中 。前秦百万兵马居然输给了东晋的10万兵马。在历史长河中确实极为罕见。



秦军真的有百万之众吗?

真正参加淝水之战的人有多少?

淝水之战中。毕竟是前秦跑到别人地盘上去打仗。一路跋涉真正集结在淝水一带 的秦军其实只有苻融 独自带领的30万军队。但是这30万还分布在郧城至洛涧 将近500里的战线上。换句话也就是说 真正驻扎在淝水的军队也不过10万人。但是反观东晋的 8万军队几乎人人参战。再加上进军 本来就在长江中游地区布置了很雄厚的兵力 因此真正与前秦交战的晋军人数可能达到了十二三万人之多。这要比前秦的10万人多出很多呀。所以。历史上所谓的“以少胜多”其实应该是“以多胜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8:13

    前秦,东晋,兵力,之战,战役,战争,万人,以少胜多,谢玄,的是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8:13

    没想到大家都对淝水之战真的是以少胜多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8:13

    这有什么好怀疑的吗?淝水之战能够成为延续东晋国运的战役。的确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淝水之战前双方兵力对比:应当注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