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登幽州台歌》的孤独感是在历史空间之中。《江雪》的孤独感是在现实空间感中。我觉得《登幽州台歌》的空间感更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说的。过去和将来都看不到知己。看不到希望。非常的渺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和“万”这里都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属夸张之意。这句说的是“千山”、“万径”的“绝”和“灭”。那言外之意是“千山”和“万径”之外可能存在“不绝”和“不灭”。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都有“独”字。说明两者都是一个人。很孤独。而陈子昂在天地之间独孤。我们试想将我们的视野一步步拉远。空间感很足。想象一下在天地苍茫大地之中一个孤独的身影是多么渺小。而柳宗元则是在孤舟上孤独。可能将视线拉到千里万里之外是有东西或人的存在。
综述所上。我理解的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孤独感更强。但在凄凉、苦闷、失落、无助彷徨的当面。《江雪》表现的更好。诗中的“尽”、“灭”、“独”、“寒”等字在表现的苦闷、悲凉的情绪是非常到位的。
其他观点: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柳宗元的《江雪》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有很大相似性。都是由于怀才不遇促就而成。同时。两首诗歌从各自独特的角度写出了同样的孤独和超越的意境。
一、两首是怀才不遇而促就的千古流传的佳作。其写作背景相似。
陈子昂是一位具有政治才能的文人。对武后朝廷提出不少批评和建议。却不被采纳。反而受到祸连。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曾攻陷营州。陈子昂任军谋随武攸宜率军征讨。武攸宜对军事无知。陈子昂多次进谏。遭到武攸宜的拒绝。结果被降职为军曹。诗人连遭挫折。眼看报国宏愿将化为泡影。不禁满腔愤慨。于是登上幽州台。想起燕昭王曾在此宴请天下贤人。触景生情。流涕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柳宗元生活在唐王朝走向没落的历史时期。柳宗元作为主干人员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实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的一系列革新变法措施。这次革新活动由于阶级基础薄弱。以失败而告终。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流放生活。在柳被贬永州不久后。母亲卢氏的病逝更加剧了他的精神压力。永州属于湘南地界。本无十分寒冷的气候。但在柳宗元被贬前后。旱涝及冰冻灾害严重。外围政治的艰辛。精神方面的压力。都成为柳宗元构思《江雪》的关键因素。
二、诗歌赏析——探寻诗歌反映的孤独者的形象
陈子昂笔下。展现了一个人在无穷天地中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唯有与天地对话、默默而流泪的情景。这首诗仅仅四句。诗人登台后失意咏叹。以悲凉的调子反映了胸怀壮志却报国无门的激愤。抒发了诗人孤独寂聊的情怀。诗中前两句在感叹燕昭王这样的贤明君主已不复存在。自己身不逢时。过去没有遇到贤明君主。未来也相见不及。仿佛站在孤独的舞台上无从施展自己一身的才能。高声呼喊无人应和。
第三、四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种天地之大却无人赏识自己的无奈。今生壮志难酬。怎能不怆然涕下?纵观整首诗。犹如一位孤独的伟人矗立在孤独的历史舞台中。向苍茫的天地呐喊。古以来怀才不遇就是历代文人写作常用的主题。两千多年前屈原就感慨激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陈子昂所抒发的孤独感代表所有深受压抑的志士。是所有胸怀大志的人的孤独和悲凉。这不是个人的孤独。而是整个命运和人生带来的孤独。诗人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觉得自己远大的志向无法实现。知音难寻。没有志同道合的人。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苍茫意境。更使这种孤独感倍增。更加猛烈而不可阻挡。
柳宗元描写的是。在寒冷的冰雪天。一个孤独的渔翁独自在江上垂钓。冷冷清清的冰雪世界衬托着孤独单薄的身影。体现出一幅孤单寂寞的景象。
柳宗元的《江雪》,不论是诗歌中描写的环境。还是表现出来的心情。都透着一股冰冷的孤独感。首先。诗歌展示了一个孤独的环境。以《江雪》为题。在诗歌开头只字未提“雪”字。但崇山峻岭无飞鸟。众多道路无人迹。结尾“寒江雪”三字映射出处处是雪。厚重寒冷。寂静无比。这种寒冷、寂静也代表了诗人的政治处境。其次。诗中表现出了一种孤独的心情。诗后两句中。一叶孤舟、一位渔翁、独自垂钓。每一句都突显“独”字。反观前两句。在辽阔寂静的环境中独自垂钓。更使孤独感渗透整首诗歌。第三。诗歌展示了一种伟大的孤独。面对如此艰难的自然环境。这位渔翁并没有退却。反而严阵以待。披着蓑衣。戴着箬笠。划着木船准备随时迎接风雪的挑战。暗示诗人虽然革新失败被贬。环境恶劣。但是并不胆怯。体现诗人的清高和孤傲。
三、超凡脱俗的境界——孤独至极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两句跨越古今。第三句写出了辽阔的空间效果。前三句给人一种超越无限的感觉。第四句才推出一位孤独寂寞的主人公。诗歌时间跨越之大。“古人”“来者”,可以说是无限的。“天地悠悠”,空间也是无限的。诗人在这无限的时空内。见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明君。也没有希望能见到“来者”,只有面对茫茫的天地哭诉。诗人在诗中并不是完全替自己痛苦。替自己的身不逢时哭诉。代表的是所有怀才不遇、深受压抑的文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失去这些有才之士而悲凉、惋惜、痛苦。也为这些志士不能遇到知人善用的明君而感到痛苦。这种不为私利的伟大精神只有心境超越的人才能具备。
诗歌还表现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性。“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现了诗人对能够有明君知人善用的美好向往。反映出了一个只可以想象、却无法达到的思想境界。诗的表层意思只有主人公一人存在于苍茫的天地之间。但是。这种极大的反差却能突出伟大的艺术魅力。主人公在苍茫的天地之间非常渺小。但是。思想却是自己主宰。在主人公的思绪里。可以回想过去。展望未来。而未来却不可预计。这种艺术魅力伟大而不可阻挡。陈子昂这首诗不论从表层意思。还是从深刻内涵。都具有一种超越自然的意境。
柳宗元的《江雪》从表层看。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有所收敛。并没有把主人公置身于虚幻。而是存在于现实的时空。诗以“千山”“万径”为背景。衬托出一种潜在空旷的空间。接下来两句的描绘。虽然主人公独钓。却给寂静的环境带来一丝生气。从画面上看。一位渔翁在“千山”“万径”的环境中垂钓。大背景下渔翁十分渺小。但表现出了一种坚强、孤傲、不畏寒冷的性格特征。其实。这正是诗人被贬之后不屈不挠精神的真实写照和一种对生命境界的超越。大雪纷飞。人迹无踪。鸟兽隐绝。这是一个多么安静的世界。好像连生命都没有。却有一位老翁孤胆深入。在一个生命迹象全无的世界里垂钓。垂钓是一件需要全神贯注的行为。安静的环境可能正适合垂钓。其实并非如此。安静并不代表没有生命。诗歌画面中唯一有生命气息就是渔翁自己。
因此。渔翁的出现给寂静的环境带来光明。带来温暖。实现了对生命境界的超越。柳宗元也是一位怀才不遇的文人。满腔热血。革新朝廷。最终失败被贬。被贬之后。不论是精神还是物质生活上。对他都是一种压力。一种新的考验。柳宗元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多是在被贬之后。从《江雪》可以看出。他面对仕途和生活上的巨大转变。没有退缩。一位老渔翁可以在万籁无声的寂静世界安然处之。何况自己不至如此。由此可见柳宗元对生命的感悟和自我超越。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中。陈子昂用短短二十字。开创了一个辽阔的画面。
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首诗中。展示了一幅身披蓑衣、头戴箬笠的老渔翁在寂静的寒江上垂纶长钓的图画。画面上看不到一丝繁杂的景象。诗人以远处峰峦叠嶂、万径纵横为背景。然而却山无飞鸟。径无人迹。在这个宏大的背景烘托下。一叶孤舟。一位渔翁的出现。明为“诗”。实则“画”。
其他观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天寒但心却不冷。这首更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188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孤独,渔翁,幽州,诗人,柳宗元,诗歌,陈子昂,天地,怀才不遇,永州
没想到大家都对登幽州台歌和江雪哪一个让人感觉孤独感更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