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为何评价极高?
原创

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为何评价极高?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首词。不能从字词表面理解.

王安石。词作不多。作为一代文豪。生活在宋词风靡的时代。竟然很少写词。实在令人诧异。也许这与他孤傲不群、不修边幅、不求时尚的个性有关。但他寥寥数篇词作。也让人肃然起敬!《桂枝香》就是他不多的词作之一。

阅读诗词文章。先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理想抱负与当时的处境。对理解诗词文章大有帮助。

王安石。自年轻时代。就有“矫世变俗”之志。他人生理想就是。改革推新。变法图强。《桂枝香·金陵怀古》自然是在金陵时所作。王安石在金陵有三个时期。

1、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在当地推行自己的变革理念。因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宋神宗才相信他的变法可以扭转乾坤。

2、1074年。因遭保守势力反对。以及变法派内部分裂。王安石第一次辞相。第二次回任江宁府尹。这时。他仍然在地方实行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3、1076年。在旧势力排挤压力下。特别是因长子王雱病故。使王安石感到身心疲惫而辞相。被皇帝“判江宁府”

《桂枝香·金陵怀古》就是他第一次辞相。第二次任江宁知府时期的作品。此时的王安石。既是斗志不减。又是束手无策。

怀古诗词。就是借古喻今。用古说今。借用过去的史实。委婉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

这句表面理解。就是登高远眺深秋金色。如果只是从字句表面理解这首词。就小看王安石了。

登临送目。指眼界开阔。站得高才望得远。水底蜉蝣、井底之蛙看不到世界这些。气势雄浑的文章常常用“登”;

故国。是怀古、思古诗词的常用词汇。例如。苏轼的“故国神游”;又如李煜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故都。故地。千年田地八百主。物是人非江山依旧。

所有。故国。既是写过去。也是现在。晚秋。是深秋。初肃。万物萧瑟刚刚开始。暗示一切还来得及。如果结合作者的理想与信念看。也是暗指国家已经临近万物萧瑟的时候。如果不力挽狂澜。就是严冬。

这两句写眼前的景色。代指天下大局危势!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清澈的千里长江滚滚向前奔流。好像一条洁白的练带。青青碧翠的山峰伟岸挺拔。犹如一束束的巨大锋利的箭头矢锋。

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

这两句是写景吗?是的!但又不是。

长江品质高尚。洁白如练。义无反顾向前奔流。而群峰呢?它们想阻止奔腾的长江。还准备好了明枪暗箭。而长江不在意。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

前面三句是写登高远眺。看见的“晚秋”。即眼前的天下大局危势!这两句暗示自己改革的理想与决心。不会因明枪暗箭而停止。

一艘艘回家的帆船在夕阳里摇桨、往来穿梭。逆着西风的地方。酒肆门前的写着“酒”字旗歪斜着。在西风中飘扬。

这两句写百姓生活场景。但残阳、西风、斜矗。勾勒出故国晚秋的苍凉。

意思是。低处(百姓)。黑夜眼看就要到来。高处(朝廷)遇到西风就摇摇晃晃、歪歪斜斜。如果遇到北风呼啸。怎么办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胸怀。

4、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船华丽。如同淡淡的云在江面游动。江边白鹭飞翔起舞。这如梦如幻的美景。即使是丹青妙笔也难以描画出它的神韵。

彩舟。与上面的归帆肯定不是一回事。归帆。是普普通通的渔民或过往旅客;而彩舟。则是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与舞女。时间不等人。夕阳已经下山了。已经是夜晚了。连白鹭都坐不住了。你们还在醉生梦死、寻欢作乐。你达官显贵的彩舟又能如何。在大局面前。不还是像云朵一样根基漂动。不还是将与老百姓一起进入漫漫长夜!画图难足。实在是一言难尽啊!

“云淡”“鹭起”是动景。既是景物。也是引发作者一言难尽的感叹!是啊。自己遭受排挤。对这些也无能无力。

回想以前。此地的达官贵人也是醉生梦死、争豪斗富。悲叹当年。朱雀门外、楼阁台内的六朝君王贵族。一个个悲愤万分。相继悔恨败亡。

“念”。转折。今古比对。虚实交融。“门外楼头”。用典。即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看见今天的彩舟。想起往昔的历史人物。地方还是这个地方。繁华竞逐。挥霍无度依然重现。如果不改变。最后的结局不可能与古人有所不同。

眼前与历史。如此相似。表达了作者满腹的忧虑与叹息。

6、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千百年来。多少人在此登高。痛斥这种昏昏沉沉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都对历代荣辱兴衰感伤不已。怎么如今的人还是沉湎灯红酒绿。怎么仍然无动于衷不吸取教训呢!

六朝历史往事随着一江秋水流逝。不思进取的人也身败名裂而去。只剩下眼前被寒烟笼罩着的枯叶败草。

旧事随流水。有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寒烟衰草凝绿”。六朝人留下的。依然没有改变。只因“凝绿”。没有完全枯萎。我们就沾沾自喜不改变吗?这一句。显然包涵作者无奈惆怅之情。是作者渴望励精图治的激情抱负。

8、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三句。是借典杜牧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

《玉树后庭花》后来比喻亡国之音。亡国是商女之罪吗?不是!是不思进取而沉迷歌舞升平的当权者。是那些沉醉倾听亡国之音的统治者。

《桂枝香·金陵怀古》彻底摒除了词作“五代旧习”的痕迹。以前宋代词作。普遍是软绵绵柔弱无力。

范仲淹的《渔家傲》打破了人们“词为艳科”、不能豪放雄浑的认知。王安石则提出了理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先定符合自己的调。后填词。虽然都是后填词。但改变了词只是依赖声调的观念。为后来的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人打开了自己创作词牌的思路。

《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写景。表现诗人高瞻远瞩。含蓄地表现了作者“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远大眼界。下阕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焦急担忧之情。

尽管有许多以金陵怀古为题材的诗词。但没有几篇诗词的思想境界。能与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词相提并论。例如。许多作品作者。引用了唱后庭花。但都只是徒叹无可奈何。而作者则排除万难。亲力亲为。希望能改变斜阳西下的颓废局面。

故而。《桂枝香·金陵怀古》。无论是从思想情感方面看。还是从文学艺术方面看。都的词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其他观点:

回答问题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当然‬也是不折不扣‬的诗人‬。

他一生中最为‬惊天动地的事应该是“熙宁变法”。也就是‬彪炳‬史册‬的‬“王安石‬变法‬”。关于其‬变法‬的‬功过‬。那是‬史学家‬、‬政治家‬们‬的‬自家‬争辩‬。我不想谈论他‬方面‬的‬是‬是非‬恩怨‬。

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王安石的诗和散文尽人皆知‬。千古‬流传。

诸如‬他‬的《元日‬》。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成为‬每年中国人‬‬春节‬的‬标签‬;那‬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炼‬字‬美谈‬;“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咏梅》。语言‬朴实‬。却‬高古‬纯真‬;《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通透自然且富有哲理。

他的散文“拗折刚劲。简古瘦硬”。更是为读者所熟知。诸如《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等。

提到‬他‬的词‬作。‬恐怕‬大家‬还是‬有点‬陌生‬。甚至‬有人‬觉得他‬会不会‬有‬这个‬层面‬的造诣‬和‬佳作‬。事实上。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一生流传下来的词并不多。大概一共也就20首。其中一首《桂枝香•金陵怀古》得到了历代词评家的高度赞誉。

古往今来对于这首词的评价甚高。南宋‬杨‬湜‬的‬《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可见当初“金陵怀古”这个主题很多人都喜欢创作。而用《桂枝香》这个词牌来写的当时就有三十多位。但只有王安石的这首最好。

同时代‬的‬苏轼是王安石变法‬中‬的敌对“政‬党”。就‬连‬这位‬一向‬恃才傲物。自视甚高‬的‬东坡‬先生‬看到这首《桂枝香》之后。也‬不得不佩服。

此老乃野狐精也。诗词各一家。惟荆公备众作。艳体虽乐府柔丽之语。亦必工致。真一代奇材。

清代‬梁启超评价这首词。称它是写登临词中的“冠军”。

历朝历代‬的‬“宋词”选本。如果‬涉及‬到王安石诗‬词作品‬。这首“金陵怀古‬”也是必‬录‬无疑‬。这首词到底‬好在哪里?

我们‬为什么说它‬是“豪放派”词作‬之‬典范‬?每个人应该把它‬当成教科书呢?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住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谢眺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李白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刘禹锡有“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韦庄有“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金陵怀古。是每一个‬中国文人的一个情结。所以才会有‬下面有“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兵法天下如是说

王安石‬一生毁誉参半‬。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改革家。往往有一颗痛苦的灵魂。他是孤独的。他是愤怒的。他的超脱。他的忧愁。他的无奈。他的奉献和牺牲。使中国的改革有了它的独特价值。具有永恒性。

他‬没有文人狭隘的眼光。而是有政治家长远的大局视野。用在词上。更是一扫五代以来“花间派”浓艳旖旎‬的词风。为宋词由写花前月下‬的‬男女之情转为抒发家国天下情怀的豪放派做出了表率。

通过比较‬。在‬后来‬的豪放派词人中‬。虽然也有名篇警句。但少了‬王荆公的格局。把豪放演绎‬成呐喊‬。有些‬甚至‬空乏无味。充其量‬是‬书生言兵。孺子‬问道‬。怎么能写出气势雄浑的豪放之语?大文豪‬苏轼的豪放词也毫不例外‬。

诸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不难看出‬格局‬的局限性‬。正所谓‬眼界‬决定‬高度‬。没有真正做过宰相。治理‬过天下的人。往往只能把情怀‬寄托于风花雪月之中‬。

最后‬。让我们‬用‬他有句名言来‬结束‬此次‬问答‬。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如此‬之‬言‬。倘若出自一个柔弱‬书生、文人‬士‬大夫之口。难免‬让人‬觉得‬狂妄。痴人说梦‬。但由‬王安石‬说出来。令人‬不尽‬感慨‬万千‬。

纵观‬历史‬。时过境迁‬。我们‬仍然能想象‬一个政治家‬、改革家“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气势。文如其人‬。能‬写出‬《桂枝香‬•金陵怀古‬》这样‬的千古‬绝唱‬。也是‬情理之中‬。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境界;【留言】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评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其他观点:

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历来评价极高。个人解读。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内容丰富

原词如下: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字数很多。我们一句一句解读。全词翻译如下:

我登上高楼远眺远方。这时正是故都金陵的晚秋时节。天气刚开始肃杀。

千里清澈的长江好像一条长长的白绢。碧翠的群峰好像攒聚在一起。残阳夕照下。船只往来穿梭。斜插的酒旗在西风里飘动。

彩船在薄雾渐起的水中往来。好像在淡云里航行。灯辉洒下。满河星辉。白鹭就在半空翩翩起飞。这美丽的景象。画图也难以完全表现。

回想当年。六朝权贵争相过着奢靡生活。可叹朱雀门外、结绮阁上。六朝亡国的悲恨。接续不断。

千年来。人们登高兴怀。空叹历朝兴衰。六朝的往事已随流水而逝。只剩下寒烟笼罩着衰草的萧条景象。到如今。歌女们还时时吟唱六朝遗曲《后庭花》。

我们惊讶。这首怀古词内容是如此丰富。不仅有对景象的出彩描绘。更有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当今国家局势的思考。

二、手法高超

作者上阙写景。全用白描。“似练”“如簇”。简单四字。已分别表现出远方长江的细长澄澈。翠峰的高远攒聚。“征帆”“酒旗”。又给这幅景色加了点缀。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让人想起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画面色彩绚丽。“云淡”“星河”的静。与“彩舟”“鹭起”的动。相映成趣。“画图难足”的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下阕怀古。运用“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典故。感慨六朝亡国的悲剧重复上演。结尾借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对当朝者不思求变的警告。

三、格局高远

作者不止简单的感怀历史。更通过六朝亡国的悲剧重演。思考自己国家以后的命运。发出对当权者的警告:“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如果不以史为鉴。历史还将重演!

我们知道。王安石主张变法。他改变国家命运的心情和初衷。都彰显出其爱国的赤子心。读及此诗。很难不对他产生敬意。

所以。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被人们赋以极高的评价!

欢迎大家在我回答下方点评!也可以关注“维尼小怪”。查看更多好文章。和我一起分享书香!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46:06

    金陵,桂枝,王安石,澄江,故国,作者,豪放,自己的,西风,门外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46:06

    没想到大家都对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为何评价极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46:06

    这首词。不能从字词表面理解.王安石。词作不多。作为一代文豪。生活在宋词风靡的时代。竟然很少写词。实在令人诧异。也许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