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朱棣在北京称帝后共有14位皇帝,为何北京却只有明十三陵?
原创

明朝自朱棣在北京称帝后共有14位皇帝,为何北京却只有明十三陵?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因为明朝第七位皇帝景泰帝驾崩后并未建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座皇家陵寝的总称。

这十三座皇陵分别是: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思宗)。

不过虽然这皇陵有13座。但是在北京的加冕为皇帝的却有14人。这其中唯一的一个未能按照帝王礼制建陵下葬的就是明代第七位皇帝——景泰帝朱祁钰。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因为有他大哥朱祁镇健在。原本是轮不到他当皇帝的。

朱祁钰的出身并不好。母亲是是一名侍女。地位不高。因此朱祁钰的从小的待遇也很一般。直到他哥哥英宗即位之后才被封为郕王。这在明代皇子中算是受封时间算很晚的了。

不过好在他哥哥英宗皇帝对他还不错。兄弟俩感情也挺好。照此发展下去。朱祁钰大可安安稳稳的做个亲王。衣食无忧的渡过此生。

然而。命运这东西总是这个造化弄人。

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不甘寂寞。脑子抽风的英宗皇帝。不顾群臣反对。硬是要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遭遇伏击。全军覆没。自己跟着当了俘虏。

瓦剌首领也先做梦也想不到能抓住大明皇帝。高兴的春梦都不做了。立即携天子继续南下进攻北京。试图以英宗为挡箭牌。迫使明军投鼠忌器。

土木堡惨败的消息传回北京。帝都震动。皇上被俘。而皇太子朱见深又年仅2岁。十分年幼。群龙无首的明廷顿时乱做一团。大臣们是戏也不看了。妞也不泡了。都专心收拾家当准备逃亡南京避难。

正值风雨飘摇之际。内阁首辅大臣于谦乾纲独断。拥立正在京师监国的朱祁钰为皇帝。稳定朝纲。抗击瓦剌。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而朱祁钰的身份也从一个亲王。一夜之间升格为天下之主。这种感觉:爽!

权力这东西是非常上瘾的。一旦尝上一口就别奢望戒除。朱祁钰原本是打死也不敢对皇位有所想法。而如今却受命于危难之际。登基称帝。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让他欲罢不能。

在经历了初期的惊恐、刺激、满足之后。景泰帝开始不希望自己的哥哥英宗皇帝回来了。他希望英宗永远的留在草原。为蒙古人民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一份贡献。

但是人似乎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瓦剌这边见与明军作战占不到什么便宜。也先留着英宗也没什么用。竟然就把英宗放了回来。英宗一回来。景泰帝的处境就有点尴尬了。

皇位一旦坐上。肯定不愿意再让出去了。为了防止英宗对自己产生威胁。景泰帝将他哥哥囚禁在了南宫之内。一关就是七年。

在这七年中。英宗过着阶下囚般的生活。生活受到严密的监视。吃的不好。穿的也不好。甚至以防朝臣和英宗联系。南宫周围的树都被景泰帝下令砍了。夏天英宗连个乘凉的地方都没有。

如此悲惨的生活。英宗一直过到1457年。这一年年初景泰帝突然病重。朝中的投机分子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于是帮助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一举夺回皇位。

复位之后的英宗对于景泰帝十分愤恨。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

而当时身体已经渐有好转的景泰帝。却在英宗复位后仅一个月就暴毙身亡。其中内因。不言自明。

景泰帝山崩之后。英宗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将其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景泰帝朱祁钰也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陵的皇帝。

其他观点: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大明朝共有十四位皇帝。而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下的明代帝王墓葬群只有十三座陵墓。是哪位皇帝没有进群?他又葬在哪里?这就引出了英宗朱祁镇和代宗朱祁钰这异母兄弟之间有情更无情的故事。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九岁即位。帝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和杨荣、杨士奇、杨溥“三杨”国老操持。四位老人治国有道。当时的明朝欣欣向荣。国力鼎盛。

随着四位老人相继去世。热血青年朱祁镇开始着手处理朝政。胸中颇有一股治国安邦的豪气。当时北疆的瓦剌。日益壮大。时不时南下侵扰明朝疆域。瓦剌的太师也先经常以朝贡为名。骗取明朝的各种赏赐。宦官王振对瓦剌的行为极为不满。因而减少了对瓦剌的赏赐。没想到也先以此为由。大举南侵。

“你来我就打。正是我一展拳脚的大好时机!”朱祁镇在制度、纪律、组织、后勤皆不完备的情况下。在不知瓦剌军队主力方向的情况下。迅速集结二十万大军。两日内匆忙出兵讨伐也先。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朝中大臣及太后极力劝阻。英宗全然不听。为了表示他御驾亲征保家卫国的决心。在出发前。他册立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为皇太子。让皇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

最终。朱祁镇的草率鲁莽使这次北伐失败得比想象中还要惨烈。明军在土木堡遭到伏击。全军近乎覆没。随军的52名朝中大臣战死。武器辎重等全部被瓦剌所获。英宗朱祁镇本人被瓦剌俘获。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剧照)

土木之变。英宗被俘。消息传到北京。紫金殿上朝臣哭作一团。朱祁钰也不知如何是好。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朝臣建议太后。拥立朱祁钰为帝。遥尊被俘瓦剌的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

代宗朱祁钰即位后的一年内。重用于谦及石亨、杨洪等将领。击退了瓦剌也先的几次进攻。打了场漂亮的北京保卫战。也先挟持太上皇朱祁镇想赢取明廷的阴谋被粉碎。没办法。也先又想到与大明求和。他自认为手里捏着朱祁镇这张王牌。却没捞到半点好处。此时只好同意放太上皇朱祁镇回去。

(明代宗朱祁钰剧照)

太上皇要回来了,此时的代宗朱祁钰是什么心情呢?

《明史列传》记载: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

大臣们商议把太上皇接回来。朱祁钰不高兴了。说:“我本来不想当皇上。是你们当时极力簇拥推朕上位(意思是现在却要推我下台)”。于谦听后。从容的说道:“天子之位已经既定。别人是不可能撼动的。我们应当立即迎回太上皇。如若不然。万一太上皇再有不测。你我有愧啊。”代宗听完于谦的话。才变得高兴起来。说:“听你们的。听你们的。”

(代宗朱祁钰剧照)

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代宗朱祁钰拿得起却放不下。哥哥朱祁镇的回归对他是极大地威胁。代宗从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是架不住群臣的热议奉迎。他于是派李实、杨善前往查探虚实。没想到。杨善趁机迎驾。将太上皇接回来了。

关于皇帝哥俩见面的场景。历史说法不一。无论是嘘寒问暖。还是冷言以对。北狩一年的哥哥英宗朱祁镇一回来。就被弟弟代宗朱祁钰软禁在了南宫。

(英宗朱祁镇与代宗朱祁钰剧照)

南宫的大门一关就长达七年。七年间。宫门被上锁灌铅。锦衣卫常年值守。为了不让人联络朱祁镇。连南宫附近的树木都砍了精光。饭也只能从一个小洞中送入。

为了让自己的一脉世代为君。朱祁钰不但软禁了兄长。两年后执意废掉了皇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是没成想。朱见济没有做太子的命。不久病死。

(代宗朱祁钰剧照)

朱祁钰称帝后第九年的正月。突然重病在身卧床不起。四五天都没能不上朝。并且免去了上元节的百官宴。

与此同时。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已密谋重新拥立太上皇。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率人撞开南宫大门。跪倒在太上皇面前。高呼:“请陛下登位。”太上皇朱祁镇被搀扶着登上轿子。一行人立即赶往奉天殿。此时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在徐有贞的催促下整队入官拜贺。时隔八年之后。太上皇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朱祁镇与朱祁钰剧照)

以牙还牙。英宗复位后。废弟弟朱祁钰为郕王。用同样的手段将其软禁在西苑。没多久。郕王朱祁钰就死了。怎么死的?史书语焉不详。详不详没关系。这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

郕王朱祁钰死后。哥哥英宗朱祁镇下令将其以亲王礼草草葬在现在的海淀区玉泉山北脚下。这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唯一一座没有进入帝陵幕群的陵墓。它孤零零的坐落在山脚下。似乎已被人遗忘。

最是无情帝王家。历史让这座独有的陵墓诉说着往日皇帝兄弟间的情仇交织。有人说。朱祁镇从瓦剌回来时。只想好好活着。也有人说。朱祁钰没想当皇上。是众臣推举他继位登基。可是。当他们一旦坐上皇帝的宝座。就会变成另一个人。可见。从古至今。权利能成就一个人亦能毁灭一个人。

其他观点: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明英宗

1457年 。代宗病重。与英宗关系密切的大臣趁机拥戴英宗复位。代宗被废为郕王。不久去世。葬于北京海淀玉泉山北麓。这就是今天的景泰陵。后来英宗去世后。儿子宪宗即位。承认了叔叔朱祁钰的皇帝身份——朱祁钰成为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没有葬入十三陵的皇帝。

谢谢阅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54:17

    英宗,景泰,太上皇,皇帝,明朝,北京,南宫,剧照,大臣,也先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54:17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朝自朱棣在北京称帝后共有14位皇帝,为何北京却只有明十三陵?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54:17

    因为明朝第七位皇帝景泰帝驾崩后并未建陵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座皇家陵寝的总称。这十三座皇陵分别是:长陵(明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