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历史延绵不断。遗憾也是层出不穷。有的遗憾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淡忘。而有的遗憾纵使历经千年依然令人扼腕不止。比如。西汉名将李陵的被俘。就是让人永远无法磨灭的遗憾。
引用辛弃疾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的词句: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其中的“将军”。就是指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李陵。
李陵(前134年——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他是西汉初期的名将。也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孙。在对匈奴征战中屡立奇功。
作为忠良之后。李陵深得汉武帝刘彻的器重。先后被授予侍中、建章宫监和迁骑都尉等职。一直在驾前侍奉。基本上。李陵的一生都没有绕开汉武帝。可谓是“成也刘彻。败也刘彻”。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担任副将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作为策应和疑军。李陵亲率五千人马深入匈奴的腹地。遵照汉武帝“徘徊以观敌情”的指示。配合李广利的主力作战。寻机歼灭匈奴右贤王所部。
结果。由于情报有误。李陵太过于孤军深入。在浚稽山一带(今蒙古国土拉河和鄂尔浑河以南地区)。与匈奴单于的八万主力精锐遭遇后被包围。
以五千对八万。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李陵竟不畏惧。在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依然数次击退了匈奴骑兵。面对粮草殆尽的窘境。李陵只得率军进入山林退守。希望得到李广利主力汉军的救援。
此时的李陵。丝毫没有动摇过对于大汉的赤胆忠心。命令残余所部士兵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不料。在这次突围当中。李陵和他的数十名近身护卫皆被匈奴所俘虏。
出击匈奴兵败的消息传回到长安。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了推托责任。将李陵塑造成了桀骜不驯和贪功冒进之人。
汉武帝误听谗言。以为李陵兵败后很快投降。甚至还为匈奴练兵。他立时就雷霆大怒。下令将李陵夷三族。
太史令司马迁认为李家历来忠义。建议武帝暂勿处罚。待情况确切后再行处置。结果。盛怒之下的刘彻将司马迁罢官下狱。直到同意接受宫刑后才释放出狱。得以继续撰写《史记》。
当李陵听闻自己被夷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诛杀的消息后。从心底对汉武帝产生了绝望。回顾自己拼死征战。本就是为了自己的家和国。即便投降匈奴也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可如今。家没了。国也回不去了。于是索性真正归降于匈奴。且鞮侯单于极其看重李陵。将自己的女儿嫁与李陵为妻。还册封他做了右校王。负责管理坚昆地区。
数年之后。汉武帝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当年的昏庸和鲁莽。体会到了李陵当时在孤立无援之下的无奈。武帝念及李陵以及李广一门的忠勇和功绩。同意迎回李陵并派遣公孙敖专程出访匈奴。设法将李陵接回。
公孙敖信誓旦旦地出访。结果却无功而返。甚至连李陵的面都没见到。但是。他不愿因此受罚。诓骗武帝说李陵为匈奴练兵。根本不愿返回故国。
就这样。李陵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失去了可以返回汉朝的最后机会。
在年幼的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李陵年少时期的好友霍光和上官桀都成为了权势熏天的辅臣。实际掌控朝政。他们多次劝说李陵返回长安。重新效忠大汉。
但是。对汉朝已经再无留恋的李陵拒绝回归。不过。他虽然为匈奴将领。但却极力避免与汉军交战。最终在公元前74年老死在匈奴。
有一种传言说。李陵从匈奴携部分汉军降兵逃到了靠近汉朝的草原繁衍生存。而且日渐强大。他的子嗣繁衍甚多。就连后来建立唐王朝的李渊都是李陵的直系后代。
关于李陵和司马迁。很多人都非常同情和感慨他们的遭遇。不过。二人都担得起伟大历史人物的称呼。李陵是影响汉匈两国的军事家。司马迁是影响整个中国历史的史学家。他的《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璀璨夺目数千年。
回答完毕!
其他观点:
李陵出生在公元前134到132年之间。他是李广的长子。比司马迁小一到三岁。他在少年时代就进入宫廷担任郎官。当时霍光、司马迁、苏武都是郎官。李陵擅长骑射。为人也很谦逊。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后来李陵被封为骑都尉。骑都尉在汉代是一个秩比两千石的职位。仅次于郡守。晋升到骑都尉之后。李陵被安排在河西地区。带着五千人负责河西地区的战备和军队训练工作。
公元前99年。李陵34岁的时候。汉朝准备进攻匈奴的右贤王部。随后。李陵被召回长安。汉武帝亲自在武台殿向他布置任务。李陵向汉武帝争取到了一个独立领兵的机会。可是这次出兵的将领太多。汉武帝已经没有骑兵可以派给李陵了。李陵的回答是“不用骑兵也可以。我愿意带着我的五千步兵。以少击众打到单于庭去。最终。汉武帝被李陵的胆识和气魄所感染。同意了他的请求。
一、李陵投降事件的始末
李陵在公元前99年的九月份。从居延海出发了。李陵率领的五千人是一支步兵、骑兵和战车混编的部队。在汉代。军队在作战时。一般以三十天为一个周期来进行后勤准备。考虑到后来李陵军团一直没有出现断粮的情况。汉军可能携带了两个月甚至三个月口粮。
李陵军团经过三十天的行军抵达浚稽山。且鞮侯单于就带着三万匈奴军向汉军发动了进攻。在初战失利之后。且鞮侯单于动员了八万人参加对汉军的围攻。李陵边打边退。经过十天左右的战斗。汉军接近了夫羊句山。此时。匈奴已经占领了山区。汉军冲入山林和匈奴军展开混战。甚至差一点就射死了且鞮侯单于。
汉军冲过了夫羊句山后。每天要打退匈奴的几十次进攻。匈奴终于对作战失去了信心。准备撤退。但汉军一位将领叛变。将汉军受损严重的情况告诉了匈奴。于是。匈奴加紧围攻汉军。就这样。汉军还是前进到了鞮汗山。这个时候战斗激烈到汉军一天就把剩下的五十万支箭全部用光。汉军最后被匈奴人围困在了鞮汗山的峡谷里。这个时候。军官劝李陵说“当年赵破奴也是被匈奴俘虏了。后来还是逃回了汉朝”。李陵回答“我如果不死。就不配叫壮士”。最后大家决定突围。可李陵突围失败。向匈奴投降了。
二、司马迁为李陵作辩护。却因一个误会获欺骗罪
没多久。李陵投降的消息就传回了长安。汉武帝大怒。就在朝廷的官员也都一起谴责李陵的时候。汉武帝专门召见了司马迁。司马迁极力为李陵进行了辩护。他说“李陵只率领不到五千人的步兵。深入匈奴的腹地。他虽然失败了。然而他所取得的战绩也足以光耀天下。李陵之所以不死。是想寻找适当的时机来报效汉朝”。司马迁为什么要为李陵进行辩护呢?据史料记载。是因为司马迁是李陵此次独立领军的举荐人。
其实在司马迁的辩护之后。汉武帝还是接受了司马迁的意见。公元前97年。在李陵投降一年多之后。汉军又一次大规模进攻匈奴。汉武帝专门安排参战的公孙敖。让他趁机把李陵接回来。结果公孙敖和左贤王交战不利。只得撤回。他回来以后对汉武帝说:“我们抓住的俘虏说李陵教单于用兵之法。防备汉军。所以我们无功而返了。”
后来汉使在匈奴面见李陵。才把事情搞清楚。在李陵投降的同一时期。确实有一个人在给匈奴单于出谋划策。这个人叫李绪。李陵的字叫少卿。李绪的字也叫少卿。所以被俘的匈奴人说有一个李少卿在教单于防备汉军。
证实了李陵已经真的投降。对朝廷来说。剩下的就是司法问题了。在汉代。投降和被俘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法律规定了投降和谋反同罪。所有直系亲属无论男女老幼都要族诛。大约就在公元前97年的十一月份。李陵全家被处死。从俘虏的嘴里证实了李陵已经真正投降。那司马迁替李陵做出的保证。也就是那一句“李陵之所以不死。是想寻找适当的时机来报效汉朝”。自然也被当成了欺骗皇帝的谎言。所以他被判了诬罔罪。诬罔也就是欺骗的意思。这个罪名在汉代就是死刑。
在汉代。除非皇帝真想让一个人死。一般的死刑犯在行刑之前。是可以选择用钱来免除死刑的。没有钱的也接受宫刑。司马迁没有足够的钱来免刑。朋友和同事也没有一个肯帮忙的。最后他选择接受了宫刑。司马迁的遭遇所体现出的残酷性。本质上是时代的残酷性。
三、李陵最终彻底叛变了
公元前90年。在李陵投降匈奴九年之后。汉武帝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匈奴。已经是匈奴右校卫的李陵率军参与了对汉军的围攻。李陵在匈奴一共生活了25年。期间他曾多次劝降被匈奴扣压的使臣苏武。在汉朝接苏武回去时。李陵对苏武说:“如果国家当年能暂时赦免我的罪过。留下我母亲的性命。我是有可能将功赎罪的。后来全家都被杀了。我对汉朝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如今说什么也晚了。”当李陵在匈奴病逝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去世13年了。
结束语
很多人觉得司马迁很冤。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李陵事件发生之后。在皇帝和朝廷的眼里。这首先是一个司法问题。重点在于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功过赏罚的判定。在确定李陵已经投降之后。事情的重点就变成了对投降者的处罚。而在司马迁为李陵所做的辩护词中。侧重点是赞扬李陵的人格和精神。重点在于追溯过往的历史。构想可能发生的未来。皇帝和朝廷在意的是事情的结果。司马迁在意的是事情的经过。
当两种不同的思想产生碰撞的时候。掌握实际力量的一方将决定碰撞的结果。司马迁和汉武帝的思想冲突。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汉代儒法冲突的一个体现。这场冲突的结果对司马迁来说是一个悲剧。
其实李陵本来是要做壮士的。可最终因为意志不坚定投降了。但这也不能否认他为了打匈奴做出的努力与贡献。李陵撞名的事情让汉朝误以为他真的投降了。当时严酷的法律与此意外也是李陵的悲剧所在。
其他观点:
司马迁。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这部巨著是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忍辱负重完成的。一个正常人遭受宫刑。是何等的屈辱。这也是司马迁一生的痛!而司马迁遭受如此酷刑。竟然只是在李陵事件中。为李陵辩护了几句。那么李陵事件是怎样的?为了辩护就遭此酷刑。司马迁冤不冤呢?
事情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朝从高祖刘邦开始就一直与匈奴战争不断。到了汉武帝时期表现更甚。武帝在位五十年有四十年都在征讨匈奴。李陵事件也是征讨匈奴的时发生的。
天汉二年。武帝命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出征匈奴。李广利是何许人也?李广利是武帝的大舅子。命李陵随李广利出征。负责淄重。李陵不愿意给李广利打下手。他请命自己带领一批人马出征匈奴。因为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武帝答应了给李陵五千步兵。
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与匈奴大军相遇。李陵率众奋勇杀敌。作战英勇。与八万匈奴血战8天8夜。杀死匈奴一万多人。最终因为等不到救兵。弹尽粮绝而被俘。被俘的李陵选择了投降。
这个信息传到宫中。武帝大怒。他觉得李陵投降匈奴是汉朝的屈辱。作为将军应该战死沙场才对。满朝文武见风使舵。纷纷指责李陵。而司马迁知道李陵的为人。李陵孝顺父母。为人谦虚。对朋友讲义气。此时他对那些落井下石的人非常痛恨。所以当武帝问司马迁对此事有何看法时。司马迁对武帝说“李陵率领五千步兵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难得了。就算名将也不过如此。他投降只是权宜之计。他想留着自己的性命找机会报答汉室的。”
就是这番话惹怒了本就在气头上的汉武帝。武帝一气之下将司马迁打入大牢。最终司马迁遭受了宫刑。遭受宫刑之后的司马迁在狱中造成了史学巨著《史记》。后人对司马迁都是同情的!那么司马迁冤不冤呢?
在世人来看。司马迁确实挺冤。一个敢于直言的。不畏生死敢于怒斥强权的人。受此酷刑确实冤。从另一方面说。投降的不是他自己。他本人与李陵又不沾亲带故。他却要站出来替李陵说话。他没有昧良心。他替李陵说话完全是出于仗义。这样的人受到这样的待遇确实冤。只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
-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383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陵,匈奴,司马迁,汉武帝,汉军,单于,汉朝,宫刑,武帝,公元前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陵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为其辩护的司马迁冤不冤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历史延绵不断。遗憾也是层出不穷。有的遗憾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淡忘。而有的遗憾纵使历经千年依然令人扼腕不止。比如。西汉名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