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李陵是西汉时期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本人也没有辱没先祖的名声。很会用兵。为人正直。下面士兵对他的口碑也比较好。我们都知道。从汉高祖刘邦开始。西汉一直没有停止对匈奴的攻打。尤其到了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汉武帝在位55年。有四十多年都在攻打匈奴。“李陵事件”也是发生在攻打匈奴的时候。
公元前102年。汉武帝派小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出战匈奴。召骑都尉李陵为李广利军押运辎重。但李陵不愿意辅佐别人。想要自带一部人马去攻打匈奴便向汉武帝请命。汉武帝知道李陵的本事。觉得他有乃祖遗风。也理解他的心思。但是没有多余的骑兵给他。李陵说没关系。只要步军五千就可以。汉武帝被他的豪壮之气感动。就答应了。
李陵以五千步兵孤军深入。和匈奴单于相遇对峙。开始匈奴派出约三万骑兵围住李陵。见李陵所部人少。立刻发起冲锋。但李陵布阵有方、丝毫不乱。最后把匈奴三万人击退。还追杀数千人。
后来。匈奴单于又召八万铁骑合众围攻。敌人十倍于己。且是骑兵。李陵的队伍抵不住了。一边打一边撤。一路血战。击杀敌军数千人。匈奴倚仗人多。想要拿人数耗死李陵。但是李陵只有败象。没有溃散。匈奴一时也吃不掉李陵。因为一路南撤。离边塞不过百里之地。单于心里胆怯。疑心李陵有大军埋伏。准备撤军。就在这时。李陵军中有个军候因为被校尉所辱。忿恨投敌。把李陵没有后援的情报都告知单于。匈奴于是全军压上。李陵力战难脱。南逃时。成安侯韩延年又战死。李陵自觉无颜见汉武帝。遂束手就擒。
汉武帝得知李陵投敌。勃然大怒。问太史令司马迁应该如何处置。司马迁是李陵的朋友。知道李陵为人。说李陵转战千里。虽败犹荣。“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本来汉武帝就因为他投降而生气。现在听到司马迁这样说。更是气上加气。结果被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处以腐刑。
汉武帝后来也知李陵孤军无援。力有不逮。派公孙敖将四万步骑深入敌后营救。公孙敖无功而返。公孙敖怕汉武帝责怪。敷衍搪塞。说李陵正在教匈奴练兵。使的汉武帝在盛怒之下族诛李陵家室。其实此人不是李陵。而是李绪。
李陵自知惭愧。本想戴罪立功。保全老母。可惜全家被杀。断了自己的后路。还为世人所恨。自己也无法再回去了。后汉武帝死。辅政大臣霍光、上官桀都是李陵的旧时好友。派李陵的故人去招李陵。李陵说:“归易耳。丈夫不能再辱!”。最后终死匈奴。
其他观点:
汉武帝时期。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当时李陵。带兵去匈奴。准备讨征匈奴。但是因为孤立无援。加之自己的手下又叛变。告诉匈奴自己的军事情况。最后寡不敌众。不得已投降。群臣都说李陵贪生怕死。像匈奴投降。汉武帝。此时问司马迁有啥看法。司马迁客观的叙述事实。但是汉武帝听后勃然大怒。以为是在为李陵辩解。于是被抓入大牢。
其他观点:
司马迁行文。深得累叠之妙 —钱钟书 先了解李陵事件:
天汉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匈奴。李陵随军负责押送辎重。但是李陵想要冲锋陷阵。便向武帝请命。率领五千步兵出征。不料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匈奴正面遭遇。在后援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奋力血战。最终不敌。不幸被俘。
李陵战败的消息传回汉朝。武帝震怒。百官舆论一致要求严惩李陵。从司马迁的职位判断。不知武帝问司马迁的意见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司马迁要不就是没有揣摩武帝的心思。要不就是想要武帝消消气。直言:第一。李陵是国士。忠孝仁义。人品卓越;第二。李陵所率部众杀敌之数。远超自己兵力几倍。即使战败被俘。凭杀敌的功劳也足以告慰天下;第三。根据李陵人品判断。李陵是伪降。以图后起。司马迁言毕。武帝恶向胆边生。立即把司马迁下狱。定为“诬上”。死刑。按照当时的规矩。判死刑的人只有三个选择:伏法受诛、以钱赎命、接受宫刑。
因此事之前。司马迁已经开始《史记》的写作。为了自己的梦想。必须活着。但又没钱赎命。故只有接受宫刑。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383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陵,匈奴,汉武帝,司马迁,单于,自己的,武帝,公孙,史记,孤军深入
没想到大家都对汉武帝时期,“李陵事件”为什么司马迁会被牵连受了腐刑?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李陵是西汉时期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本人也没有辱没先祖的名声。很会用兵。为人正直。下面士兵对他的口碑也比较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