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司马家建立晋朝以前。不管天下怎么分分合合。王朝怎么起起落落。“胡人”都无法入主中原。
可是。司马家接管天下后。一顿操作。直接把历史带入了“五胡乱华”的至暗时刻。
司马家是怎么做到的?
游牧民族之患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但是。不管怎么分。怎么合。晋朝以前。游牧民族都最多只是“边患”。
强盛的时代就不说了。即使在衰落、分裂的时代。也不曾让游牧民族入主中原。
西周末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然而。犬戎掠夺后就走了。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们依然牢牢控制着天下。
战国时。七国打来打去。你死我活。但秦、赵、燕。都能击败匈奴、东胡。不曾让其得逞。
西汉、东汉衰落之际。虽然内部问题一大堆。但也能保持对“北胡南蛮”的压制。
汉末三国时期。群雄割据。烽火连天不休。但无论是北方的曹魏。还是南方的蜀吴。都能压制住北胡、南蛮、越人。
唯一比较屈辱的是汉初。白登之围后。汉天子忍辱负重。和亲换和平。
然而。即便如此。当时的匈奴也只是北方“边患”。虽然时时侵掠。但不至于带来亡国之危。
然而。这一光荣。却在司马家的晋代中断了。
一切。要从司马家夺权开始说起。
司马懿的阴谋。带来致命隐患
曹爽、司马懿联合辅政时期。曹爽系的夏侯玄曾经提出一套改革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审官择人”。
夏侯玄的这个改革方案。发现了问题。
原本。早在曹丕时期。陈群、司马懿等人一起建立了“九品中正制”。以此为评定人才。选拔人才的选举制度。
这套制度。本意是通过对人才家世、品德、才能等方面的综合考察。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可是。在现实中。由于“打分”的中正一职长期由关系盘根错节的大士族担任。所以。在品评人才时。只看家世。几乎本看品德、才能。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鉴于此。夏侯玄提出“审官择人”。就是要限制中正官的权力。以选拔更多寒门人才。
然而。这一举措。显然触动了大士族的利益。
司马懿表示:“大善”!你的办法很好。但还没有到实施的时机!
此后。在士族们的支持下。司马懿成功夺权。
既然司马家是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夺权的。司马家当然在掌权后优容士族。以巩固其统治基础。
因此。重要官职。悉数为门阀士族世代垄断。
能否当官。能否升迁。完全看家世。以及盘根错节的关系。
这一致命隐患。带来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统治集团素质的急速下降
司马懿夺权之初。统治集团的军政素质还是比较高的。
可是。由于司马家的“劣根性”。统治集团的素质急速下降。
第一步:优秀人才迅速出局。
司马家本身就是以有功士族的代表夺权的。
因此。其对优秀人才防得非常厉害。担心被人依样画葫芦。
灭蜀战争结束后。邓艾、钟会立刻死于权力斗争。
平定淮南三叛后。原本以良将石苞坐镇淮南。但很快引起司马家不安。险些遇害。
邓艾、石苞。都是出身寒族。为司马家一手提拔。钟会更是司马昭的绝对亲信。此三人都是司马家“自己人”。尚且被司马家如此防范。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
第二步:朝堂充斥阴谋家。
有才能。事功。就会遭到猜忌、打压。而不求有功。只依靠身世就可以保有高位。
因此。统治集团迅速腐化。不思进取。
司马昭灭蜀时。满朝反对。只有钟会支持。
司马炎灭吴时。满朝反对。只有杜预等寥寥数人支持。
王朝刚刚建立。但统治集团已经暮气沉沉。
司马昭、早期的司马炎都有求功之心。尚能力排众议。坚定推进统一战争。
可是。统一天下后。司马炎也失锐气。完全融入了统治集团的腐化氛围中。
在这样的集团中。立功会遭到猜忌。安于现状可以保有位置。而施展阴谋是不断晋升的唯一途径。
因此。到司马炎后期。掌权者。或是庸碌无能的外戚。或是贾充、卫瓘这样的阴谋家。
第三步:统治集团素质史无前例的低劣。
阴谋家的特点是:为获取个人利益。完全不顾国家利益。
因此。朝堂乌烟瘴气。阴谋丛生。
最离奇的是:在阴谋家们的运作下。弱智者成了太子、天子。
司马炎明知太子智力低下。却在阴谋家们的操作下。让晋惠帝做了接班人。
连天子之位。司马炎都可以让弱智来继承。那么。他们在选拔其他各级官员时。对才能的“无视”就更不必说了。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晋王朝可能是“藐视”才能的政权了!)
一个弱智天子。加上一群只顾自己利益的阴谋家。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垃圾的一个执政集体。真是什么昏招都用得出来。
很快。他们作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低劣决策。
致命的决策
原本。在强汉的持续打击下。曾经强大的匈奴帝国被打趴下了。
部分匈奴人迁入内地。依附于中原王朝。与其他几个内迁民族一起合称为“五胡”。
虽然这些部族进入内地后。为中原王朝所统治。但毕竟仍然拥有很大威胁。
因此。曹操将匈奴分为五部。“分而治之”。
司马炎时期。司马攸指出匈奴威胁较大。建议加大分化、打击力度。司马炎虽未采纳但也没有重用匈奴。
到晋惠帝即位后。外戚杨骏辅政。
或许是为了拉刘渊为斗争的外援。或许是纯粹的愚蠢。杨骏做出决定:任命刘渊统管五部!
如此。曾经被分而治之的匈奴。再次为刘渊所掌握。
刘渊才能卓越。治理高超。赢得了匈奴各部的支持。又深知晋统治者们的名堂。因此。他一面作晋的宁朔将军。一面在内部被称为“大单于”。
真是作!
然而。当时的匈奴毕竟已与鼎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晋自己不再作。也搞不出太大名堂。
然而。司马家早早为自己埋下了另一个雷。
宗王出镇。八王之乱
司马家掌权后。反省老曹家丢掉江山的教训。得出结论:一定要加强宗亲力量!
另一方面。让外人担任都督。也不利于司马家的统治。
因此。司马家掌权后。依次让宗王出镇。
这些宗王到地方后。有地盘有兵马。自成独立王国。
司马炎时期。这些宗王还算老实。
弱智皇帝即位后。阴谋家们各自放飞。
很快。各地宗王逐渐卷入权力斗争。大打出手。
其中。一些作战。双方参战兵力达30万人。彼此厮杀。损耗国力。
八王之乱。历时16年。其中激战7年。使晋的精锐军力损耗殆尽。
事情还没完!
另外一个雷。也炸了!
流民之乱。天下虚弱
晋武帝灭吴后。又吸取了东汉末年的教训。认为地方刺史掌兵。会威胁皇权。
因此。晋武帝废州郡兵。刺史不再掌兵。
地方上。掌兵的只有以宗王为代表的都督们。
可是。这些宗王都督们。都忙着去参加“八王之乱”了。地方空虚。
门阀制度下。地方官的素质本来就堪忧。遇到八王之乱这样的大乱。自然更没有办法维持统治了。
结果。民不聊生。流民四起。
刺史们既没有政治才能安抚流民。手里又没有州郡兵去镇压。而有兵的都督们忙着参与夺权。没空管这些流民。
因此。流民队伍迅速做大做强。越搞越大。
很快。益州割据。南北各地也失去了统治秩序。天下大乱。
更有甚者。一些起义的流民。又与石勒等羯族起义者搞到一起。使五胡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至暗时刻
晋虚弱不堪之时。匈奴、羯等武装发动了。
晋的精锐已经消耗。又缺乏良将。甚至连粮草都因打乱而变得紧张。
晋根本无法抵抗。很快。洛阳被破。
晋怀帝逃到长安。“续命”。
然而。此时的关中已经在战乱中残破不堪。连百官都只能采野生谷物为生。更不要说部队了。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晋统治者还在内斗!
驻扎上邽的南阳王就在附近。晋怀帝派人求救。不来!晋怀帝君臣又考虑前去投奔南阳王。但又认为如果被南阳王控制。“必逞其私志”。遂作罢。
这时候还这么讲究权力斗争。不灭亡才怪!
晋灭亡了。
然而。历史的至暗时刻刚刚到来。
五胡只把汉人当成“双脚羊”。随意掠夺、屠杀中原人士。整个中原。如人间地狱!
神州沉陆!
观西晋历史。统治集团的关键词是两个:避世、阴谋。
避世的士族们。或寄情山水。或放纵享乐。将个人命运、国家命运全部交给了阴谋家们。
阴谋家们则将个人利益、家族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前。为实现个人利益、家族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
在阴谋家们的纵横捭阖下。国家利益被不断交换、损耗。国家的敌人则不断发展、壮大。
如此。原本强大、统一的中原王朝变得分裂、虚弱。原本已经没落、分裂的匈奴等内迁游牧民族则变得统一、强大。
最终。神州沉陆。
中原的历史。由此被带入了一段漫长的至暗时刻。
其他观点:
这不是一个司马家族就能背起的锅。
首先。是秦汉帝国制度的衰亡。自从商鞅变法开始。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废分封、立郡县。大权尽归于中央。直到汉朝。刘邦建立郡国制、刘彻重用酷吏打击豪强。中央集权到达鼎盛。这时候的帝国。外击四方、内抑豪强。江山稳固的不要不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既得利益者越来越多——大臣、外戚、地方地主。这些人占据了大片的土地。建立堡垒。成为一个个独立王国。王莽就是在这些人的支持下篡位。然而。王莽的社会主义构思触动了这些人的利益。一番征战。刘秀成为了他们的代表。所以东汉王朝自从建立起。就已经是一个中年人。只是因为打仗死了很多人。土地的矛盾不是那么的突出。所以才有了后来所谓的盛世。然而。导致西汉灭亡的主要因素—豪强。并没有被根治。反而更加的强大。发展到汉末三国时候。就成了决定天下走向的主要因素。三国征战百年。依然是两汉之交那场战争的翻版。该死的没死。不该死的全死了。直到最后。司马家族成了这批豪强的代表人物。比之东汉更加不如的是。西晋建立之初就成了老年人。
你觉得是百十个家族支持的政权稳定。还是一个家族统治千万老百姓稳定?
其次。西晋的统治集团压根没有开创辉煌王朝的觉悟——或者说。他们努力了。但是时局不允许。因为豪强已经很强大了。不经过一番大的动荡进行洗牌。这个阶层是不会自行灭亡的。这个洗牌一直进行了三百年。直到唐朝建立。甚至唐朝时。斗争还在继续。直到黄巢、朱温出来。彻底收拾了这个阶层。
在这么一个豪强遍地的局面下。朝廷想要编户齐民是不可能的。不能编户齐民。就没有税收、没有钱。这样的政权。压根没有基础。想要有任何作为。想都别想。所以。面对无望的国家前途。贵族们醉生梦死。你能看到眼巴巴等着君主欣赏的酷吏。却看不到雄才大略的帝王;你能看到三千死士一朝云集。却看不到胸怀天下的热血男儿。全都是为了名利纠集起来的恶徒。
整个天下。都在浑浑噩噩中等死。
最后。胡汉人口比例的变化。江充的奏折中说了。胡汉的比例是2:3。在这种情况下。全部杀光胡人或者把他们全部迁移走。就是不现实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融合。你杀我、我杀你。杀到难解难分了。杀到彼此熟悉了。就开始融合了。直到三百年后。我们看到一个身怀胡汉血脉的帝王带着一个胡汉融合的统治集团。开创了一个最伟大的王朝。我们称之为大唐。那个帝王叫天可汗。
所以。司马家族有很大的问题。但也有时代的悲剧。二者应该各背一半的锅。
其他观点:
司马家族恐怕算得上是历史上最遭诟病的家族了。本来。司马家族是三国乱世最大的赢家。各路诸侯拼死厮杀。都想要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哪知道。无论是曹家、刘家还是孙家。谁也没占到半点便宜。司马家族半路杀出。经过三代人的经营。最后所有人的辛苦都白费。天下归到了司马家族的名下。说起来。这是何等的荣光。何等的让人赞叹。
(司马懿和他的儿子)
可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大杀四方一统天下的家族。竟然并没有把中华民族引向一个辉煌的和平繁荣的时代。反而是让中华民族进入了最大的混乱。让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长达四百年的“黑暗时代”。
后人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司马家族虽然获得天下。但其得位方式并不让人心服口服。
司马家族最终能够获得天下。主要靠四次政变。第一次是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除掉了自己的政敌大将军曹爽。第二次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废掉皇帝曹芳。杀掉曹芳的支持者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改立曹髦为帝。第三次是司马懿的另一个儿子司马昭杀掉皇帝曹髦及其支持者。改立曹奂为帝。第四次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直接废掉皇帝曹奂。自立为帝。
一家三代。通过四次政变。废杀三个皇帝。诛灭无数大臣并夷其家族。最终才获得帝位。这一种方式。自古以来都是与正统思想格格不入。都是会遭到天下人鄙视的。所以说。司马家族虽然获得天下。但是并没有获得天下人心。
(高平陵政变)
第二。司马家族以魏国老班底建国。魏国老班底本身千疮百孔。
虽说三国乱世的结局是三国归晋。但是。准确地说。是魏国战胜了蜀国和吴国。司马家族建国的基础是魏国的老班底。并不是一套全新的人马。
以魏国老班底建国。一方面。这个老班底并不真心拥护司马家族。从司马家族一路残杀走过来。就可以看出。有多少人对他们不服气。而残杀的结果。是结下了更多的仇恨。更多人对他们不满。另一方面。魏国内部本身就有着巨大的矛盾。曹家皇室、文官集团、武官集团。甚至还有原先忠于刘汉天下的人。这种矛盾一直堆积着。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尽管司马家族建立了晋朝。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新兴气象。依然是一派残破的样子。
第三。司马家族把权力都交给了家族内部人。国家的稳定和治理无人分担。
很多人诟病司马家族在建国以后。把中国早已废弃不用的分封诸侯王的制度又重新捡起来用。以至于产生了“八王之乱”。不知道。司马家族之所以会这样做。根本原因还是国内矛盾没解决。内部不太平。司马家族想要通过分封同姓诸侯王的方式。让本家族的江山得到稳固。
但是这样一来。又形成了新的藩王拥兵作乱的矛盾。汉朝曾经费尽心机才基本解决掉的这个问题。又在晋朝出现了。
而且。由于把权力都交给了家族内部人。这些人本身又没有什么本事。这样。国家的治理。就找不到优秀的人才。边关的防守。也找不到优秀的武将。于是。晋朝不但国内没治理好。边关也没有守好。因此“五胡”才趁虚而入。南下乱中华。
(司马炎剧照)
第四。司马家族在家族继承人上的一系列乱政。给家族自掘坟墓。
一般来说。富贵人家的二代、三代都不怎么成器。而开国皇帝司马炎竟然把皇位传给一个白痴儿子。再加上又没有卓有才干的大臣帮助治国。所以。到第二代(司马家族的第四代)时。中央就已经失控。失去了对朝臣的控制能力。失去了对后宫的控制能力。失去了对地方诸侯的控制能力。结果。内部闹成一团。外族趁虚而入。中华民族的祸乱。又开始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474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司马,家族,匈奴,魏国,王朝,中原,天下,士族,集团,阴谋
没想到大家都对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之后,为什么会开启了黑暗时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司马家建立晋朝以前。不管天下怎么分分合合。王朝怎么起起落落。“胡人”都无法入主中原。可是。司马家接管天下后。一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