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古代的太远。说个近代的吧。
当年林彪受命赶赴山东。结果在半道上又被紧急调往东北。就任东北自治军总司令。
在“独霸东北”、“誓死保卫山海关”、“最后一仗”的口号声中。林彪踌躇满志的来到了沈阳。与先期到达的东北局书记彭真、副书记陈云等会合。希望向延安所指示的哪样。将东北建设成我军巩固的大后方。以此来和果军论长短。争高低。
就在八路军、新四军所组成的11万大军以及2万名干部。有的已到东北。有的尚在路途之中时。果军也没闲着。他们在美军军舰的全力运送下。从秦皇岛海岸登陆。挥师直扑山海关。此时驻守在山海关的八路军。只有冀热辽军区的1个旅。下辖2个半团。
于是国共两军便在山海关一线打了起来。危机时刻。从山东渤海赶来的杨国夫7师。受林彪指示。加入到山海关保卫战中。此时果军在山海关下。已聚集了13、52。2个军。合计近6万人的兵力。这一打就是20多天。双方一交火。各自是暗暗吃惊。山东来的老八路。原以为果军就是他们在山东战场经常收拾的顽军。经不起打。没想到眼前的果军和山东的顽军根本不是一回事。美式榴弹炮打的山海关是天崩地裂。比小日本的火力还猛烈。而果军也没想到昔日的“土八路”。竟然有如此顽强的战斗力。手榴弹和炸药包使用的是何等娴熟。时不时的还来场夜间突袭。让果军惊恐万状。
最终大部是美式装备的果军。凭借着火力和人数的优势。突破了仅有万余人据守的山海关防线。山海关的失陷。让先期出关的东北自治军十分被动。又加苏军将沈阳、抚顺等大中城市以及中长铁路。全部交付给后到的果军。东北自治军只好从沈阳等城市撤出。向沈阳周边发展。此时东北的局势。既是政治军事仗。又是军事政治仗。停停打打。令出多门。让身为东北自治军总司令的林彪。感到身心俱疲。
最终林彪上书最高领导。请求放弃在锦州西与敌决一死战的指示。建议主动向北、向东撤离。等待果军战线拉长。兵力分散时。在择机消灭果军的有生力量。此时。一向以高瞻远瞩。头脑冷静著称的黄克诚。也秉笔延安。上书自治军在东北面临“七无”的困难处境。建议不要打硬拼仗。保留主力。以待将来。林、黄的建议。得到了陈云、罗荣桓等人的支持。延安最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于是自治军开始向北满、南满、西满、东满的小城市和农村撤去。以求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
就在东北自治军力求发动群众。建立巩固根据地之时。延安几封急电。要求自治军在四平与不可一世的果军展开决战。不惜牺牲1到2万人。化四平为“马德里”。以实际行动。为“和平谈判”争取更多的政治筹码。
四平保卫战。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开始的。结果打了一月有余。东北民主联军伤亡8000多人(存疑)。还是被果军突破了阻援防线。敌人从3面向四平合围上来。危机时刻。林彪大胆行事。未经请示。坚决将部队从四平撤了出来。谁知又是一道指示。命令林彪在吉林与长春之间就地组织防御。再次阻击北上的果军。保卫大长春。林彪当机向延安汇报。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部队损失很大。疲惫不堪;而且新编成的部队成份复杂。仅哗变、逃走的就有5万之多。现已无力再战。同时林彪向延安郑重提出。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继续放弃吉林、长春。除留下部分主力坚持南满外。大部队向北满、西满方向转移。
最终延安采纳了林彪的建议。并在林彪率军撤退的路上。宣布调整东北局现有领导机构人员。任命林彪为东北局第一书记。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并授予他全权处理东北党政军之事。在东北实行以他为首的“一元化”领导。
此时是1946年6月。距林彪出关大致有8个月的时间。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林彪利用果军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无力再战停止休整的间隙。采取了以下强有力措施:
在北满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将从南满抢运过来的兵工设备。迅速利用起来。建成6个兵工厂。同时大力进行清匪反霸、扩编部队、严格训练等工作。
正因为林彪措施得力。针对性强。仅仅4个月。北满根据地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先民主联军。只有3纵、4纵。2个纵队级野战部队。此时又新编成了1纵、2纵、6纵。从而使民主联军有了强大的野战能力。同年底。果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针对民主联军。制定出“北面防御。南面进攻”的战略。果军集中6个整编师的兵力。大举进攻南满根据地。林彪针对杜聿明的战略。反其道而行之。制定出“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对敌方略。为此。民主联军发起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歼战4万余人。解放城镇11座。由此粉碎了杜聿明的作战企图。迫使果军转入防御态势。
林彪从全面主持东北战局开始。到“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结束。用时也是8个月左右的时间。这8个月的时间。迫使果军由战略进攻转入防御态势。经过一个月的休整。心思缜密。善于总结的林彪。针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民主联军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专门在哈尔滨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对每一个问题都集思广益。研究对策。并进行实兵演练。使民主联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林彪还大刀阔斧。对哪些不适应新形势下指挥作战的高级将领。进行大范围调换。5个主力纵队。就先后有1纵、3纵、6纵。3个纵队的军事主官被调换。创解放军各战略区之最。
林彪如此大手笔。在5月份开始的“夏秋冬三季攻势”中。使民主联军取得到了丰硕的战果。1948年3月。三季攻势结束。经此一役。民主联军消灭果军30万。解放城市30余座。解放区面积扩大到东北全境的百分之九十三。人口基数占东北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果军被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营口等几个互不相联的城市。固守待援。士气低落。
至此。“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口号。在东北率先实现。林彪从出关时的13万人马。经过2年零4个月的鏖战。东北野战军已发展壮大到主力部队73万。地方武装33万。合计达到106万人。林彪所取得优异战绩。与他统军给力。治军严明紧密相关。体现了林彪元帅在解放战争时期高超的治军能力。
其他观点:
伟大领袖毛主席治军。既坚持原则。又机智灵活。宽严相济。今天介绍一下他处理的几个特殊人物的事。从中就可以看出毛主席建军治军的战略智慧。
△处决红军叛将陈浩。陈浩是湖南祁阳人。黄埔军校第一期生。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在“三湾改编”后。由民主推荐出的第一位红军团长。但上了井冈山后。他信仰动摇。意志衰退。害怕艰苦。1927年11月。他与徐庶、韩昌剑、黄子吉等人串通。欲率部投奔国民党方鼎英部。毛泽东识破了他的阴谋。在宛希先、何挺颖、张子清的帮助下。将其抓获。12月底。陈浩等人在宁冈砻市被处决。
△宽大处理陈伯钧。陈伯钧是四川达县人。黄埔六期生。在井冈山根据地。任工农革命军教导队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因修枪走火。打死了教导队队长吕赤。当时有二种处理意见。一是杀人偿命。二是戴罪立功。此事报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说:陈伯钧过失杀人。罪不至死。我们当下最需军事干部。一天不能失去两个军校生。后来打了陈伯钧100大板。新中国成立后。陈伯钧被授予上将。
△极力保护肖劲光。1933年9月。蒋介石对苏区发动第五次国剿。作为苏区闽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肖劲光。奉李德、博古命令。死守黎川。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黎川失守。紧接着又让肖劲光率部攻打浒湾。同样失利。李德下令要枪毙肖劲光。毛泽东得知后。极力阻挡。后来开除了肖劲光的党籍和军籍。判处5年徒刑。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肖劲光随机也恢复了军籍。新中国成立后。肖劲光被授予共和国大将。是我海军首任司令员。
当然伟大领袖毛主席治军管军还有很多事例。就不一一介绍了。欢迎大家补充、交流。
其他观点:
第74军可不是从一开始就那么强悍。至少在1938年的万家岭战役期间。仍然只算是黄埔甲等嫡系。却还不是什么王牌。一方面。是该军弹药补给虽然充足。但是装备一般。全军三分之一还抗着“汉阳造”。另一方面。是军长俞济时指挥能力确实不如后任王耀武。尤其是拨归第一兵团薛岳指挥后。未来的委员长侍从室侍卫长撞上粤军名将“老虎仔”。这下有戏看了。
日寇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那并非菜鸟。在命令第106师团穿插万家岭山区、迂回德安侧后的同时。还派出了第9师团从太湖水运。登陆后扑向瑞昌以策应106师团的行动。这是个鬼子的常设师团。战斗力非常强悍。登陆后立即击破了川军王陵基的部队。然后马不停蹄叩击岷山。越过岷山离瑞昌也就不远了。更要命的是。金泽第9师团所猛扑的岷山。正是粵军第4军的侧后方。使其不敢全力压向106师团。
薛岳闻报。即令第74军派出有力部队驰援岷山截击第9师团。俞济时没太上心。马马虎虎派出了58师的一个团。结果几个照面就被第9师团的丸山支队打得溃不成军;于是再派出一个旅的主力应对。结果又被日军击败。岷山防线笈笈可危。确实。俞济事这种逐次增兵的“添油战术”乃是兵家大忌。并非名将所为。
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火了。直接打电话给俞济时:“俞军长。没你这样用兵的。一次派这么点人。你以为是打土匪?你马上第三次派兵前往。这一次如若再退下来。就军法从事!我知道你跟委员长的关系。但是现在第74军归我节制。那我就先枪毙你。然后委员长再枪毙我”!
薛岳治军还是蛮严的。一方面是在国民革命军中资历深厚。另外一方面也有陈诚力挺。加之性格火爆。有时候老蒋也得让他三分。在之前的兰封会战中。由于第27军军长桂永清临阵脱逃。豫东兵团总司令薛岳坚决要求枪毙黄埔一期的桂永清。这是老蒋的爱将和何应钦的侄女婿。确实下不去手。可是薛岳逼迫甚急。最终还是枪毙了第88师师长龙慕韩。这也是黄埔一期生。可见薛岳不是好惹的。
所以俞济时听见薛岳真急眼了。也有点头皮发麻。深知薛岳说得出做得到。现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遂命令冯圣法第58师全体出动开赴岷山。第58师血战经日。终于挡住了日寇丸山支队的进攻。为万家岭的战役合围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明白万家岭战役初期。第74军为什么只投入了王耀武一个师了吧?第58师另有任务。
当然。冯圣法力战日军精锐常设师团。第58师也是伤亡惨重。而俞济时被薛岳一顿呵斥后也大为不爽。于是走后门要求撤出战场整补。反正第一兵团有六七个军。不少他一个。1938年9月26日。正当薛岳部置对敌106师团的围攻方案时。武汉的电报来了。而且落款还不是委员长侍从室。正是老蒋本人。内容是74军在岷山伤亡过大。应予调至长沙整补。
换成一般的将领。这样落款的急电没有不服从的道理。然而薛岳并不买账。他对松浦106师团的总攻方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因此回电:“调不下来”。要说俞济时面子够大。转天第二封急电又至:“第74军在岷山伤亡甚大。确应予调下整补”。薛岳客客气气复电:“赣北各军作战时间都比74军长。伤亡都比74军大。对第74军也请缓予调下整补”。但是中心意思还是不行。
薛岳这么做是明智的。第一兵团不仅有中央军也有粤军。如果就这么让74军撤到后面看热闹。必然影响其他部队士气。这就是治军之道。老蒋被怼的没脾气。只好拿俞济时撒气:你休整什么?你们74军都给我顶在那里。一步不许后退。都给我听薛总司令的!俞军长被骂的一身冷汗。连称是是是。
连续被薛岳和老蒋训完。俞济时也是一肚子邪火。抓起电话命令冯圣法和王耀武:“你们谁也别想撤下来休整”!其实带兵之道就是如此。别考虑那么多汤汤水水。主帅有够硬气。下面必然用命。第74军于是全体投入作战。战场上截断了第106师团的退路。敌寇狼奔豕突。遂有德安大捷!
武汉会战后第一兵团建制撤销。第74军转隶陈诚第九战区指挥。俞济时总算长舒了一口气。再不用在治军极严的薛岳手下当差了。不久军部移驻长沙南郊。结果噩耗传来:陈诚回重庆。薛岳代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俞济时脑袋瓜子嗡嗡的。立马走门路调离。先去了第5军又去86军。总之离薛岳越远越好。于是成全了隔壁老王。1939年6月正式执掌第74军。
-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528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山海关,师团,联军,延安,民主,部队,总司令,兵团,作战,岷山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有哪些治军严的著名将领,他们是如何治军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古代的太远。说个近代的吧。当年林彪受命赶赴山东。结果在半道上又被紧急调往东北。就任东北自治军总司令。在“独霸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