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强大的魏国有哪些原因导致其走向灭亡?
原创

战国七雄中强大的魏国有哪些原因导致其走向灭亡?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魏国衰败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魏国的变法还是存在局限性。主要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术。所以魏国的崛起存在短暂性;二是魏国深处中原四战之地。国家无险可守。在地里条件上。魏国和韩国属于战国七雄中最差的;三是魏国盲目争霸。在魏齐战争中白光了军队;四是魏国国政在吴起之后迅速腐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魏国的人才流失情况非常严重。这也是导致魏国衰落乃至最终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对于战国历史阶段的魏国。因为流失了以下六位人才。所以逐渐走向了衰落和灭亡。

  在魏国崛起的过程中。吴起的军事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吴起的变法也触动了魏国传统贵族的利益。在被遭到了贵族的排挤打压后。吴起只能逃往了楚国。在楚国又实行了变法。推动着楚国的军队改革。而对于大秦帝国的功臣商鞅来说。本来曾是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曾向魏王推荐商鞅。魏王并不理会。于是他又向魏王建议:“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魏王对公叔痤的嘱托仍不以为然。果然。商鞅后来听说秦孝公招贤纳士。并到秦国推行了商鞅改革。促使秦国成为战国中的霸主。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吴起帮助的楚国。还是商鞅变革的秦国。都对魏国形成了威胁和打击。

  在魏国时。孙膑受到了同门庞涓的残酷迫害。后来被齐国使臣营救回齐国并拜为军师。后来。在桂陵、马陵。孙膑率领秦国军队两次痛击魏军。直接造成了魏国的衰落。可以这么说。孙膑的流失对魏国影响最直接。他直接导致了魏国的衰落。而对于范雎来说。曾经是魏国中大夫须贾家当门客。后来逃往秦国并很快被封为丞相。范雎向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策略。秦国后来一直延用这套非常行之用效的策略。成功削弱了魏国等东方六国的实力。

  张仪和苏秦并称战国时期的说客双雄。曾经希望在魏国施展自己的才能。却因为家贫报国无门。后入秦国。因其雄辩之才被秦王封为相国。他以许地为条件。诳骗楚国。成功拆散齐楚联盟。并削弱了楚国和齐国的实力。而战国四大君子之首的信陵君魏无忌。曾经窃符救赵。捶杀魏军主帅。亲率魏军主力击退强大的秦军。后来。信陵君又联合其它诸侯国大败秦军。迫使秦国紧闭函谷关门不敢应战。不过。在魏王的猜忌下。信陵君自此闭门不出。不肯再为魏国效力。四年后郁郁而终。信陵君死后十八年。秦军水灌大梁。魏国就此灭亡。

其他观点:

春秋战乱之后。天下最终形成了七个国家鼎立的局面。远在边地的齐国和燕国。三家分晋的韩赵魏。以及占据巴蜀地区的楚国。还有在西北地区偏安一隅的秦国。在这些国力悬殊前途未卜的兼并战争中。魏国是最先由李悝实行变法强大起来的。而后经由魏文候和魏武候两代人的努力。使得魏国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的超级大国。那么魏国最后是怎么走向衰落的呢?

一、 人才频繁出走

战国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自然也是思想家、政治家辈出的时代。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让身怀绝技的政治家们看到希望。他们通过自己奇绝变化的思想和能力掌握着一个国家的势力和国运。一个决策的失败意味着随时灭国的危险。因为重视人才就成为了立国强国的重中之重。

但是魏国到了魏惠王时代。由于爷爷和爸爸时期魏国的国力已经空前强大。这让魏惠王的野心也空前膨胀了。对于魏惠王来说。任何人再聪明也不能凌驾在自己之上。于是面对政治家的指点。魏惠王并没有对此因此重视。先是让拥有三寸不烂之舌的张仪出走魏国投靠秦国。后又有足智多谋的范睢投靠秦国。让范睢利用反间计换上赵括。一举歼灭赵国。也为日后魏国的灭亡做了铺垫。

政治人才的流失已经让魏国损失惨重。军事家之间的战争直接促使了魏国走向灭亡。要说最重要的。那必然是庞涓和孙膑两位宿敌了。这两位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庞涓自知能力不如孙膑。因为嫉妒孙膑的才能将在魏国谋事的孙膑挤走了。再加上当时的魏惠王没想太多。根本没有意识到孙膑的才华。这才让日后庞涓和孙膑交手的围魏救赵魏国惨败。将前两代辛苦打下的家业挥霍一空。魏国也自此一蹶不振了。

二、 变法的不彻底

战国七雄中。开变法之先河的是魏国的李悝。

为什么变法能改变一个国家面貌。促进国力发展呢?这就要从当时的政治格局说起了。周天子的式微导致了诸侯国势力的崛起。在这些诸侯国中。其中以封建贵族势力最为强大。因此必然会导致王权的式微。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国家的停滞不前。而变法的内容主要就是削弱封建贵族的势力。将更多的权力集中在诸侯王手中。在加上当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开辟大量的土地和荒地让给农民。这就极大地触及到封建地主的利益。

魏国立国之初李悝制定《法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和社会之事。并制定《盗法》、《贼法》、《网法》、《杂法》、《具法》等法规来规范整个封建贵族和百姓的活动。一时间让魏国逐渐壮大了起来。也促成了魏国的强大。但是到了魏惠王时代。这些封建势力卷土重来。再加上李悝所制定的法律太过温和。一时难以遏制愈加庞大的势力。这也就阻碍了魏国朝着强国发展的道路。一时让魏国的变法之路逐渐夭折。

反观同样是变法的秦国。在商鞅制定了比魏国更加严厉的法律之后。秦孝公能将这些严苛的法律贯彻下去。连坐之法、诬告反坐法、腰斩等等残酷的法律一时间让人人自危。自然有力且严厉地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国力。这些法律之严苛以至于当时秦孝公的儿子对商鞅恨之入骨。待秦孝公死后。对商鞅采取了车裂等残酷刑罚。不过商鞅最终没有善终。但是他所制定的严苛法律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这种严刑酷法进一步为国家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个是温和之变法。一个是严酷之变法。魏国国君们崇尚的精英路线没能继续下去。变革首先要拿贵族开刀。这种温和的力量自然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 地理位置的不优越

在确定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时。地理位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战国七雄的处的位置中就可以看到。三家分晋的韩赵魏处在秦和齐的中间。魏又处在赵和韩的中间。这让任何一个有野心兼并天下的诸侯国来说。想要吞并其他国家。拿下魏是必然的。而对于魏的灭亡。恰恰是它所处的地理位置。

而反观秦处在边远的西边。当其他国家忙着打仗兼并的时候。秦国闷声发大财般地发展国力。是自己强大起来。为日后的战争争取时机。魏国则处在中间周旋。先是攻打韩国。又因为地处在赵韩中受到连累。常常因为秦国或齐国攻打别国而腹背受敌。

这种三家联系紧密的地理位置有利有弊。如果韩赵魏联合起来。那别国自然不是他们的对手。但是如果他们各自为政。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单打独斗的话。那么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利的比如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就是因此让魏国伤亡惨重的。当时魏国称王。邻国的韩国不同意。但是两家展开决斗。双方实力不强最终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坐山观虎斗。在魏国元气大伤的时候进攻魏国。最终利用魏国将领庞涓轻敌的特点诱敌深入。一举歼灭魏国。

纵观魏国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个国家从强大走向衰落的历程。古人常言以史为鉴。这些由盛走衰的历史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无论是魏惠王的决策失误还是其他客观原因。最终导致了魏国的灭亡。我们不能把魏国的灭亡的原因归于某一方面。只能说。这些原因一起促成了魏国的灭亡。而历史是无情的。也是公平的。无论成败荣辱。始终朝着前进的方向滚动着。

其他观点:

魏国在进入战国时候是最强的国家。春秋与战国之分在于“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在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处于战国诸侯中首屈一指的老大。战国初年的很多故事。以及很多成语都是和魏国有关的。魏国强大源于第一代君主魏文侯的英明。他在位时任用吴起。实施军事改革。创立的魏武卒。横扫诸侯。

李悝变法变革了社会制度。“重农”“法治”的推行。使得魏国在经济上也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其改革变法的过程影响的了后来的秦国商鞅变法。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魏国没落乃至灭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社会改革不彻底。魏国始终以贵族政治为主导。未能实现全面的官僚体系。与后来的秦国相比。秦国完成了较为彻底的社会体制改革。任用官职。只问才能不问出生。即使是贵族如果没有军功。在秦国是不会得到重用的。魏国却继续延续贵族统治。人事任免上唯出身论。对于才能出众的人并不予以重用。

二、地理位置上。魏国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加之魏武侯死后。军事与社会改革未能深化和维持。没有形成有效的战略并坚持。后来的魏国继任者能力不足。一旦没落很容易被人兼并。

三、不重视人才。刚才说道魏国是贵族政治。人才的使用始终作为贵族的附庸。并不能真正的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不仅不重用还轻视、毁灭人才。终战国一世。大量的人才和贤能均出自魏国。商鞅、孙膑、范睢等等。孙膑和范睢均是在魏国受到酷刑和侮辱才跑到秦国一展身手。

四、魏国仅仅保持了魏文侯、魏武侯的强盛。到了魏惠王的时候。因为其自身的能力问题。魏国走向没落。后面的继任者一代不如一代。没有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所以魏国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应该说魏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特别是秦国的强盛缔造了基础。提供了范本。并且为秦国提供了足以影响大局战略性人才。魏国发展的局限性最后导致了它的灭亡。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1:49

    魏国,秦国,楚国,战国,贵族,孙膑,商鞅,齐国,人才,强大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1:49

    没想到大家都对战国七雄中强大的魏国有哪些原因导致其走向灭亡?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1:49

    魏国衰败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魏国的变法还是存在局限性。主要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术。所以魏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