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为什么说养不教,父之过,而不是“养不教,母之过”?
原创

《三字经》为什么说养不教,父之过,而不是“养不教,母之过”?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子不教。父之过”。女不教。母之罪。“子不教父之过”_女不教母之罪:中国是一个伦理道德严苛的国家。尤以几千年封建社会最为苛刻;对子女教育分工源于“男女授受不亲”;故儿子没有教育好。其过错主要在父亲;女儿没教养好。其罪过主要在母亲;这是吾礼仪之邦的_言传身教。由于子、女生理特征不同。对子女教育的分工在今天仍然有可取之处。

其他观点:

在封建社会里。三纲五常是朿缚每个人的行为规则。三纲即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从这三纲里可以看岀。除了君以外。夫是家庭的主宰。家庭里的毎个成员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即使他的错误行为也必须遵从。

《三字经》成书于南宋。是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其家族子弟学习。而编写的经史三字歌诀。通俗易懂。孩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巩固了经典的文学、礼仪、生活常识等。经历代增删。但意境不变。封建统治长达二千多年。女子无才便是德。天职就是为夫服务、操持家务。教导孩子因无才识 。也就没她们的份了。

而男子从小时候就有享受读书的权利。他们一般都上过私孰。在一个家庭来说。算是有文化知识的人了。女子一般是不去读书认字的。在家呆着。上层建筑人家的女儿诗琴棋画就得请专人调教。中层人家的女儿做的是工针织绣。即扎花绣柳织布等工作。而基层的只能跑腿杂条。即帮家人干活或给人家当丫鬟。这些认识和工作在她们意识里是应该的。教育孩子自然没她们的份。

这就说明。《三字经》在封建思想的灌输下。根本把娘们没当回事。教子就是爷们的事。因为即有知识又有权。娘们会教啥?总该不能让男孩子学针织刺绣吧。因此。不管经书典故。人情世故。相夫教子。在夫权的统治下女人都是被忽略了的。因此。《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子过。而不是\"养不教\"母之过了。

其他观点:

上下五千年。男为乾。主宰全局。女为坤。操持家务。一直是男尊女卑。男人主持家中一切。是一家之主。责任重大。要养家育子。

男人即是家主。就有培养继承人的义务。尤其是儿子。这是传统。一户人家。男儿的好坏。与父親教育分不开。而女儿一直认为是婆家人。过去就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学会家务。勤俭持家。这是母亲的责任。所以就有养儿不教父之过。养女不贤。母之错。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3:10

    就有,不教,这是,女儿,家务,三字,封建社会,女子,她们的,家庭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3:10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字经》为什么说养不教,父之过,而不是“养不教,母之过”?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3:10

    “子不教。父之过”。女不教。母之罪。“子不教父之过”_女不教母之罪:中国是一个伦理道德严苛的国家。尤以几千年封建社会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