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三字经》是封建糟粕你怎么看?
原创

有人说《三字经》是封建糟粕你怎么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显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三字经》是古代儿童启蒙读物。明朝赵南星曾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开蒙。”它是人类启蒙。懂事。通史。说理。忠孝之文化基础。包含了许多有历史文化典故以及为人处事的传统文化精华。强调仁。义。诚。敬。孝。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文知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许多传统的东西被遗忘和丢弃。虽然传统的东西有糟粕。但也有精华。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三字经》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当今社会重视发展经济。而精神文明却没能跟上去。改革开放引进了先进的经济文化技术。同时也引进了许多西方文化的糟粕。还把许多优良传统丢到一边。如今的人们因为缺少传统文化的教育。崇尚西方的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导致人们内心缺少道德伦理。社会风气一切向钱看。三观不正者比比皆是。


其他观点: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其他观点: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正道

三字经是北宋时期儿童的启蒙学。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历史典故以及为人处事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因此对题中这句话。我觉得要全面的。客观的看待。

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时历史的东西并不是全部都可以吸收利用。因此我们才有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不能一味的使用。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提倡传统文化的精粹。因此这个观点在一定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合理性。

关键什么是糟粕?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如“君臣父子”。有人觉得是糟粕。有人觉得恰恰不是糟粕。它是让我们每个人各守本分、各尽职责。比如做领导的尽一个领导的职责。做下属的做好下属的工作。做父母的尽好父母的职责。做子女的守好子女的本分。这有什么不好呢?

三字经以“显亲扬名、光前裕后”来结尾好象不是很妥。但也不至于认为是糟粕。这是它的一种价值取向。时代的标志。这应该是一点问题。我们学习应该是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净化自己的言行和意念。提升道德水准。立地于为社会服务、为人类谋福利等等。但三字经这点问题。没有必要太过敏感。你不能对一本启蒙读物要求太高。

第二。但是这个观点具有片面性。三字经虽然只是符合当时那个年代情况。但里面包括了许多中华文化传统以及精粹。例如孝道。为人君子。顽强拼搏以及尊老爱幼等等。这些传统美德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更是应该值得我们提倡与学习。

老师的引导很重要。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中。老师占主导。同样的读书。我带的孩子和别人带的孩子。那他对经文的理解、人生的志趣、价值取向等方面可能差别会很大。

教育的“教”。本身是效法的意思。“教”和“学”在古代是同一个字。都读“效”音。言传身教的意思。所以老师要注重提高自己。不断地“学而时习之”才能“不亦悦乎”。这里是说既要“悦己”也要“悦人”。

你有了才能给人。你站到一定高度才能引领人。你自己含含糊糊、懵懵懂懂的。怎么引导别人呢?

第三。不管在当今社会生活或是工作中。我们离不开传统美德。例如在工作中。我们尊重领导。与同事团结互助。对朋友要真诚相待。在家庭中我们要尊老爱幼等等。培养孩子读三字经能够从小就培养树立起对传统文化中优良美德的意识。

总而言之。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吸引与创新。把中华传统的美德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3:12

    三字,糟粕,都是,传统文化,南星,精华,读物,古代,儿童,自己的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3:12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人说《三字经》是封建糟粕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3:12

    显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三字经》是古代儿童启蒙读物。明朝赵南星曾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开蒙。”它是人类启蒙。懂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