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能够得以快速平息。其中梁国军民的誓死坚守以及大将周亚夫的善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七国之乱的爆发
七国之乱发生于公元前154年。由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的造反!此时。正是汉景帝执政。
晁错是谁?为什么要诛晁错?
晁错是当时汉景帝身边的一位得力干将。在汉景帝上位之后。正是晁错献出的削藩之计。意图削弱各诸侯王的实力!
其实对于吴王刘濞的造反之举。汉景帝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意料之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还得追朔到汉景帝登基之前。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与刘濞的儿子刘贤一起下棋。下棋的过程中两起了冲突。并意外地导致刘贤死亡!!
由于凶手是当今太子。所以吴王刘濞也没法追究其责任!!然而。杀子之仇终究是不共戴天!!
至此。吴王刘濞不再上朝。并公然招兵买马。套用一句后来的典故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吴王终于造反了!所谓的“诛晁错。清君侧”只不过是一个联合其他诸侯对中央出兵的借口罢了!!
七国之乱的发展
七国之乱既已成为事实。那么就只能正面面对了!!汉景帝决定出兵镇压!!
然而。此时的大臣袁盎却并不同意出兵!!袁盎劝阻道:“陛下。其实你只要牺牲一个人。叛乱就自然可以得到平息!!”
这个人就是叛军所喊出的口号中的人——晁错!!
汉景帝很清楚。晁错没有错!!
但是。其内心还是希望在战争之外能找到一条平叛之法。于是。汉景帝最终还是把晁错的人头交了出去!!
然而结果却出乎汉景帝的意料之外——晁错死后。七国不仅没有退后。反而认为汉景帝软弱可欺。更是加剧了造反之势!!!!
此时此刻。汉景帝明白了——吴王刘濞的目的不是晁错。也不仅仅是为子报仇。而是自己身上的皇位!!!!
七国之乱的平叛
汉景帝命太尉周亚夫和大将军窦婴出兵平叛!
这个时候。由吴、楚两国联军所组成的叛军主力已经东进到达梁国城下了!!
梁国。是叛军通往长安的必经之地!!当时据守梁国的梁王正好是汉景帝的同母亲弟——刘武!
面对来势凶凶的叛军主力。刘武只得向周亚夫求援。然而。周亚夫却选择了暗兵不动!因为按照周亚夫的战略。他希望在梁国与叛军恶战之时。自己所带的中央军从则面插入。以歼敌军!!
刘武见周亚夫见死不救。于是直接向自己的哥哥汉景帝求助。然而。周亚夫却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硬抗了兵援梁国的君令!!
被逼无奈。梁王刘武只得率领梁国军民誓死坚守。誓与城墙共存亡!!
梁国久攻不下。叛军主力又急于求成。于是只得放弃梁国调转方向。向着周亚夫的中央军进攻!!
可是没想到。周亚夫是一块比梁国更硬的硬骨头!!
周亚夫表面只守不攻。背地却切断了叛军的粮草供应。没了粮草又急于求成的叛军冒险夜袭。结果正好中了周亚夫的埋伏而大败!!
叛军主力战败后。其他残余部队也迅速战败。就这样仅仅三个月。七国之乱被平息了下来。
其他观点: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画了一副人物关系图。其中黄色部分是叛乱的七国。关系图如下:
从图中我们看出来。叛乱的分别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
吴王刘濞跟汉文帝刘恒、齐王刘肥、赵王刘友、楚夷王刘郢是叔伯兄弟。而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跟汉景帝刘启是叔伯兄弟。
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七国之乱是怎么产生的。
1、刘邦分封惹的祸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秦帝国以来至清朝灭亡。有三个朝代逆时代潮流而上。恢复了分封制。分别是:汉朝、晋朝、明朝。其出事率百分之百。汉朝有“七国之乱”。晋朝有“八王之乱”。而明朝有“靖难之役”。
刘邦经历了秦末战争。他认为。秦朝之所以那么快亡国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搞分封。国难当头之际。靠他人靠不住。关键时刻还是自家人帮自家人。“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刘邦搞的分封。区别商周之时的分封。他只分封同姓王。像自己的儿子、兄弟、侄子这些人都可以封王。而像建国功臣、妹夫这些外姓人。一律不能分封。“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所以。刘邦把自己的庶长子刘肥分封到山东做齐王。统辖七十三城。是当时最大诸侯王;把自己的第六个儿子刘友封为淮阳王。后吕后毒杀了刘如意。改其为赵王;把自己侄子刘濞(刘邦二哥的儿子)封为吴王;把自己的弟弟刘交封为楚王(刘戊是继承的王位)。
这些分封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可以自己铸钱及煮海为盐。其结果是。有的诸侯王就特别有钱。势力越来越大。当然。也有很穷的诸侯王。比如。汉文帝登基之前为代王。还经常要挖野菜度日。
2、吴王刘濞是个猛人
相当初。刘濞年仅二十岁的时候。曾大败英布军队。勇猛彪悍。令刘邦都刮目相看。刘邦担心吴地会稽人轻佻强悍。没有勇猛雄壮的王来镇服他们不行。而自己的儿子还年幼。因此就立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刘邦召见他。看他有反骨。说:“大汉五十年后。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天下同姓皆为一家。希望你谨慎一点。不要造反。”
刘邦会看相。这纯属史书胡说。可能担心刘濞比较勇猛。不太容易控制。故意敲打他的。
吴国由于封地有矿产。还紧邻大海。一方面可以化铜为钱。一方面可以煮海为盐。国家富有。老百姓不用交税。天下老百姓纷纷投奔而来。
当时。各诸侯国每年都需要前往长安觐见皇帝。刘濞每每都找托辞不去。派自己的儿子前往。已是有违祖制。有一次。汉文帝跟刘濞的儿子刘贤下棋。刘贤仗势家中有钱。傲慢无礼。汉文帝就拿起棋盘向刘贤打去。不料。刘贤竟然被打死。
深表遗憾的汉文帝只好派人把刘贤送回吴国。让其好生下葬。刘濞很是生气:“刘贤跟皇帝是一家。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不用抬回来!”竟然又让人把刘贤从封地抬回到了长安。此举。分明是仇恨上了皇帝。
从此。他更加不遵从祖制。长期称病不朝。汉文帝觉得这一定是因为刘贤之死而刘濞不来觐见。派人一查。如果不是身体有病。此后。每有刘濞派使臣来长安。皇帝就扣留下来。刘濞越想害怕。就有了谋反之心。
后来。汉文帝以国事大局为重。释放了刘濞的使臣。并赏赐他手杖。恩准他可以不来觐见。然而。汉文帝的宽厚并没有让刘濞收敛。越发骄横起来。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吴国的势力更加强大了。
3、七国之乱
面对吴国的势力一天一天的壮大。汉景帝的谋臣晁错对他说:“高祖分封天下。齐王封了七十多城。吴王封了五十多个。楚王封了四十多个。天下都分去了一半。可是吴王因丧子之故。拒不来朝。于法该诛。先帝仁厚。不仅不下罪于他。反而赐吴王手杖。可刘濞不知悔改。公然铸钱煮盐。招天下亡命之徒。这是存有谋反之心。事到如今。削藩。他反。不削藩。他也反。晚削不如早削。”
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借楚王刘戊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饮酒享乐。削去了他的东海郡;又借罪削掉了赵王刘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刘昂的六个县。
而刘濞自知有罪。就联络了齐王、楚王、赵王、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胶西王造反。他们的口号是:“清君侧、诛晁错”。当然这仅仅是借口。他们的真实目的就是夺取帝位。
齐国和胶东国、淄川国、济南国、胶东国、胶西国、济北国是亲兄弟。在其父亲刘肥死后。文帝分大齐国为六小国。让刘肥的儿子都能称王。济北国实力较小。起初就不掺和造反这事。在准备起兵时。齐国又临时起意。也不干了。胶东国、淄川国、济南国、胶东国、胶西国这四个诸侯王一看齐王言而无信。四家兵合一处。将打一家。跟齐国先干了起来。而吴王刘濞只能带领吴楚联军西进。看着吴楚联军人挺多。其实都是拿着木头棒子的乌合之众。更多的是从半路抓来的壮丁。虽然声势很大。碰到周亚夫和梁王的正规军。三个月就给他灭了。
刘濞失败后跑到南越。被南越王割下他的头颅。送到了长安;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兵败被诛;赵王刘遂自杀;齐王刘将闾为朝廷守城有功。但是他曾拟夺取帝位。后来还参预过七国之乱的策划。饮药自杀。至此。七国之乱以汉景帝的全胜而结束。
七国之乱。西汉中央政权获得了绝对胜利。这次叛乱。从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
其他观点: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573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吴王,自己的,胶东,之乱,西王,叛军,刘邦,长安,诸侯,叛乱
没想到大家都对西汉分封诸王后发生了七国叛变,朝廷最终又是如何平叛七国的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能够得以快速平息。其中梁国军民的誓死坚守以及大将周亚夫的善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七国之乱的爆发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