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小米是很多手机发烧友的初恋。8年前小米首次推出小米手机时。1999元的价格宣布后掌声雷动。1999元这个价格自此也成为国产手机的一个标杆。这几年坚守1999元的价格是不可能了。因为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高了。电子元件的价格也涨了。但是小米还是被雷军戴上了综合利润不超过5%的紧箍咒。以致于小米9最终起价是2999元。八年来涨了1000元。这点比一些手机厂商要厚道。小米这次涨价意味着他们离高端手机品牌更近了一步。
8年前小米用1999元的手机做出了市面上四五千元高端机的体验。如今2999元的小米9还能复现这样的奇迹吗?昨天我们体验过一款骁龙855的旗舰机Galaxy S10。其售价预计在5500元左右。小米9只有它一半左右的价格。编辑们的体验会有什么差别吗?
视频开箱:
手机通道:哔哩哔哩
斧娃:
上次体验Galaxy S10的时候我们的孟编自称是曾经的三星旗舰用户。然后因为卡顿问题而数次想要炸毁它。事实上他使用的是Galaxy S7 edge、而我使用的是更加小巧的Galaxy S7。他后面很快就一直在使用高性能的旗舰。而我现在还在用这块即使是高处直接砸落到地上而且是面部着地都已经完全不会心痛的Galaxy S7。相信我。即使是关于这款设备的卡顿已经有很多网友讨论。再要强调卡顿带来的不适都不会感觉多余。买早餐结账时在扫一扫页面卡顿很久感觉尴尬?在地铁上解锁时因为误触而拍摄快捷、想要返回却因为卡顿回不去?这些我都试过。
所以本来就在考虑在新年换部新的手机。之前是考虑过红米Note 7。后来想或许升级到小米9 SE似乎值得考虑(如果能够抢到的话)。其实之前一直没有缘分用小米的机器。倒是试过用Nexus 5刷过MIUI 8。所以这次小米9到来后感觉非常期待。而拿到手后确实感觉挺不错的。
我们拿到的这款是黑色的6+128GB型号。初拿到手感觉尺寸偏大。单手操作近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长度有些“放飞自我”。很难按到片上的应用。而且两侧的边缘有些锋利。底部似乎有些若有若无的弧线设计倒还算不错。但是边框的控制没有期待的水准。尤其是下巴。刘海似乎要比想象得稍大。强迫症用户估计不愿意接受这些。饶是这般。小米9的屏幕素质其实算是上游水准。字体既不会感到发虚。颜色同样觉得较为舒适。但是默认亮度似乎有些偏高。建议用户拿到手后降低亮度或者是将色温适当调暖些。会舒适很多。
小米9的指纹识别在添加的时候不需要费力。这点要好过昨天的Galaxy S10。而且不严谨地说。解锁速度同样更快。另外还要特别表扬小米9。同样是屏幕指纹识别。用户在解锁指纹的时候会有很酷炫的动画集中在识别区域周围。在设置菜单中能够提供四、五种方案选择。都很好看。数年前那群喜欢没事就滑动锁屏来解压的用户现在可能会喜欢点击屏幕看动画罢。
之前在微博上面听说小米9在拍照的时候需要打开专业模式才能使用4800万像素。否则是普通的1200万像素。但实际上你会发现有单独的“4800万像素”选项。这项是默认关闭的。需要手动打开。而且该模式是无法配合其他部分模式同样开启的。有点不理解这样的逻辑。总之。手动使用4800万像素拍摄后的照片能够在双击放大预览的同时进行第二次放大预览。第一次预览感觉还挺好的。但继续放大确实感觉涂抹感有些重。
至于其他的。可能会有读者好奇广告是否依然多。我倒是没特别注意到。仅有一次看天气的时候看到过京东购物的广告。自带应用方面确实比较多。但是诸如58同城之类的应用都是可以卸载的。但是小米系统应用比较多。感觉有些臃肿。但总的感觉还是蛮不错的。
孟宪瑞:
由于之前体验了华为Mate 20 Pro、三星Galaxy S10两款曲面屏旗舰手机。真正看到小米9的时候略显失望——视角效果上它的边框厚度还是有点明显的。当然这种比较对小米9也不公平。曲面屏的一个优势就是视角效果出色。而小米9在同级别对手中已经是出类拔萃了。整体感觉像是加大号的小米6手机。跟小米8风格完全不同。
不过小米9的手感是真的喜欢不起来。玻璃后壳太滑了。比S10还要滑。跟去年评测的Mate 20差不多一个感觉。拿在手里生怕滑落出去。 另外后壳的镜头突出太多了。而且排列方式看着很丑。
AI按键比想象中的好用很多。除了呼出小爱同学之外。实际上也是一个多功能快捷键。直接调出支付、扫码等功能。易用性上不错。
对于小米9来说。续航可能是个槽点。不过现在没有长时间体验。个人比较关注的是屏幕及拍照。室内拍照现在的感觉还好。没发现什么问题。照片的颜色跟Mate 20 Pro及S10都不一样。很大可能还是跟屏幕有关。
杨申圳:
看到真机后感觉小米9特别纤薄。仔细看发现是因为机身四周都做了视觉上的处理。
拿到手后的重量感与它外观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不过由于机身两侧做的过于扁平。个人感觉握紧的话略微有点割手。
正面边框宽度可以接受。水滴屏虽然比较碍眼但是也慢慢习惯了些。
背面又是一个指纹收集器。不过感觉挺厚实。应该机身内部空间利用率很高。
手机底部采用对称设计。挺美观的。不过其实仍是单声道。其中一边的喇叭孔仅是为了美学上达成对称。音量方面。个人感觉外放的声音足够大了。
屏幕方面。这块声称的三星AMOLED比不过昨天体验的三星S10的屏幕。亮度差一些。并且色彩还原度个人感觉也不如三星S10那块屏幕。
试了一下手机定位。确实非常精准。转动时方位的识别也非常准确。独立AI键用着还可以。不过即使是计算器这些应用。首次呼出时还是会有明显等待。大约有1秒钟左后。如果后台不清理该进程的话。再次呼出倒是秒开。
这个手机宽度对我来说个人是不太喜欢。觉得宽了。所以实体按键的位置也没觉得特别顺手。但是更宽的屏幕确实打字完全不会误触。
Strike:
小米9的尺寸感觉比昨天的Galaxy S10大了一圈。主要是更宽了。单手握持感更差。再加上光滑的双面玻璃设计。单手其实挺难使用的。再加上三摄异常突出。裸机手感其实不算很好。建议加套使用。
细节方面。屏幕和中框与背面玻璃的贴合做得挺好的。过渡相当顺滑。没有太大的异感。不过手机的按键手感偏硬。而且两个短键松动感明显。可以左右晃动。长的音量键就没那么明显。另外卡槽贴合做得不好。明显突了出来。
屏幕指纹识别的速度还是可以的。虽然说没有电容指纹传感器那么快。不过对于全面屏手机来说这已经算是最好的选择。识别正确率也不错。
4800万像素的摄像头是这手机的一大卖点。不过在相机的标准模式下4800万像素的开关藏得有点深。不可以一键开启。而且开启4800万像素高清模式后是无法直接切换到2倍和超广角摄像头的。我觉得小米是不想用户误解那两个摄像头也有4800万像素。但用户体验并不好。改成切换摄像头时提示“4800万像素高清模式已关闭”就行了。另外专业模式下也不能启用主摄像头之外的摄像头。希望后面系统更新能改掉这个。
潘靖江:
昨天我们拿到Galaxy S10的时候。我正好在工厂测试电源。没能第一时间摸到。而今天小米9到位时候。我总算是赶上第一现场了。从整体来说。小米9给我的感觉是做工比起以往要有一定的提升。感觉是下过功夫了。特别是在薄度方面。手感很不错。不会有厚重感。大小尺寸方面比起Galaxy S10要大一点。单手操作对我来说有点困难。
不过要说惊喜方面。感觉并没有。屏幕上还留着一个小刘海。稍微有些失望。背后的三摄采用竖排。这点倒是比起Galaxy S10的“防爆盾”造型要顺眼。可能是我看多了竖排的吧。其它方面则有待体验。大体上都是稳步提升。没有什么“(哔~)”。不过系统方面可能是审美疲劳。现在对MIUI真的爱不起来。反而是原生Android风格的系统最为喜欢。
所以你问我是要小米9还是Galaxy S10。我可能会告诉你我会等一加的新机器。或许这就是一加死忠粉吧
alexallen:
由于小米的主流级旗舰机过去都是相对便宜的。所以我对这次小米9起步2999元起的价格还是觉得偏贵了。这是我在没拿到真机前对小米9的看法。相信也是很多人对小米手机的看法。也就是:卖不起高价。
但小米9上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这次新机是对得起价格的。以前的小米6、8、MIX系列的做工是好。但算不上精细。但这次小米9终于是有了大厂的感觉。整体赶上了国产旗舰的水平。不会再有1999元的感觉(这是以前小米旗舰机的标准价)。这个真不是瞎吹。大家可以到实体店感受下。
只是除了整体质感提升外。我就对小米9不算太有好感了。水滴屏、屏下指纹、三摄。都是在其它手机上见得多了。只能说它的屏幕还愿意拿出来说说。比以前小米用的OLED强太多。但距离三星的还是差得远。基本是属于一加6T的水平。
但客观地讲。小米9整体第一感受还是可以的。只要你能买得到。当然你目前基本买不到。所以在现阶段。我给它再多赞誉也是白搭。
唐裕之:
第一次拿到小米9。整体外观中规中矩。弧形后盖使得握持手感比较好。个人感觉不太割手。背部得到摄像头突出有些大。实在是不喜欢这样的设计。即使将来要带保护套使用。但是正面的观感就不是很好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水滴屏样式的洗礼。这样的外观已经不能给使用者带来惊喜了。这次屏下指纹我认为已经比较好用了。识别成功率也不错。但是如果识别面积再大一些就好了。在使用指纹识别时识别区域亮度很高。不知是否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有烧屏现象发生。整个手机是玻璃机身。金属中框。所以比较沾指纹。不过好在后盖有疏油层。能轻松地擦干净。
在系统上我重点试用了一下“捷径中心”。本以为这个捷径中心是如同苹果iOS系统中的那个“shortcuts”或者是Android平台的“tasker”应用。但是打开后很失望。并不是以上那两种可以自己编辑功能使用逻辑的应用。只是可以在某些无法使用语音的情况下快速控制功能的操作集合。
这次小米还专门设置了一个AI键。可以快速打开捷径中心。如果不喜欢这个按键的朋友。好在小米在设置中可以选择关闭。
整体上小米9还不错。如果对于外观没有太多追求。可以考虑购买。
梁锦超:
小米9拿上手给我的第一感觉薄。但是前面板。中框和后盖三者的过渡做的还是有点瑕疵。带来些许硌手的感觉。
在轻薄的机身上塞入IMX386在内的三摄模组。必然带来镜头突出的问题。从机身侧面目测应该大约有2毫米的厚度(当然镜头突出已经成为了手机行业常态。但我还是提一下)。
虽然小米9搭载的是光学指纹识别模组。但实际上带来的体验挺不错的。从手指按上去到系统解锁也就一眨眼的功夫。重新回归的红外功能。能给部分注重家庭生活的人群带来便利。
小米9侧边还多做了个AI按键。可直接唤醒小爱同学。
小米9搭载的最新MIUI上系统内多处入口可唤出小爱同学。例如语音唤醒、进入负一屏、长按虚拟home键。另外还增添了小爱同学捷径功能。可以看出小米已经把AI放在了公司发展中很高的优先层级了。
小米9的定价在发布会上耍了个回马枪。2999元的起售价确定是挺诱人的。但是还是希望小米在下次能有更大胆的突破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578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小米,感觉,手机,屏幕,像素,的是,指纹识别,指纹,摄像头,会有
没想到大家都对小米9的上手体验感如何?值得入手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小米是很多手机发烧友的初恋。8年前小米首次推出小米手机时。1999元的价格宣布后掌声雷动。1999元这个价格自此也成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