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索姆河战役中一些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大喊:撤退!不要来送命!这是真的吗?
原创

据说索姆河战役中一些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大喊:撤退!不要来送命!这是真的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确实有这么个情况。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打仗中。最为惨烈的作战。

特别是进攻的第一天。

早在多年前的日俄战争中。欧洲列强已经见识到了俄军重机枪的厉害。

在俄军重机枪的扫射面前。日军伤亡极为惨重。甚至一天伤亡7000人之多。竟然让日军指挥官误认为伤亡数字写错了。多写了个0。应该是700。

而一战前德军的演习中。也发现了重机枪的强大威力。

德军曾用2挺MG08重机枪交叉射击阵地前的100个气球。谁都知道。晃动且很小的气球是非常难击中的。但经过几十分钟的扫射。100个气球被击破了99个。可见重机枪的面杀伤能力。

在索姆河战役之前。英法联军并非不知道重机枪的厉害。但他们错误的判断了形式。

在总攻击之前。英法进行了7天的饱和炮击。使用了成吨成吨的炮弹。几乎将德军一线坚固阵地全部摧毁。

英法联军认为阵地既然被摧毁。德军重机枪肯定也被摧毁大半。才开始了总攻击。

没想到。德军早已做了充足的准备。重机枪多藏在防炮掩体中。或者躲在二线阵地。

在英法联军发动总攻之时。德军所有重机枪全部从掩体中取出。迎头猛击。

以英军为例。他们在炮火的掩护下。排成一列列的横队。向德军盘踞的战壕冲锋。

遗憾的是。人总比气球大得多。在重机枪交叉火力的扫射下。英军士兵一排排的倒下毙命。

而当年的火炮以曲射为主。直瞄跟随步兵火炮极少。更没有迫击炮。

英军面对德军重机枪火网。根本无计可施。只能自杀性的一波波冲锋。

1天内。英军损失近 6 万人。

当时德军重机枪手。也从没杀过这么多人。这些军人也是人。战前就是平庸善良的农夫或者工人。很多还笃信基督教。

见到无数英军被杀。有的重机枪手扫射期间。突然精神崩溃。自杀身亡;有的重机枪手。则泪流满面。不断念圣经忏悔;有的重机枪手杀得手发软。只能对英军高呼“快撤退。不要来送死”!

索姆河战役中。英法联军伤亡高达80万人。仅推进 5~12 公里。

其他观点:

只能说索姆河战役已经惨到突破人类伦理的底线。但。这种场景大概率不会发生在索姆河战役。而且也不太可能发生。

一个是机关枪这种杀伤力。协约国的军队早就领教过了。因为一战爆发的时间是1914年7月28日;另一个是大炮加机关枪的轰鸣声。根本不允许互相喊话。因为怎么喊也听不到。

但。德军机枪手。杀人杀到手软的事情。的确发生过。

1915年9月。英军在洛斯对德军阵地展开全面进攻。英国士兵排成了十个纵队。每个纵队一千人。然后。这帮家伙就开始往前冲了。

看到英国人这么进攻。德国人甚至感觉自己中了头奖。因为这种任务简直太简单了。训练打靶都不会如此轻松。于是。德国机枪手开始疯狂屠杀。

但这个时候。我们最好认为是机关枪在疯狂屠杀。因为连德国士兵自己都没有想到屠杀效率竟能如此之高。

英国士兵就像被狂风吹过的草。成片地倒下;德军的重机枪就像万千条毒蛇。汹涌着食人性命。一个下午的时间。德军阵地的每一挺机枪。射出去了12000多发子弹。

这么残酷地打下去。首先受不了的竟然是德国人。因为这不是打仗。而是屠杀。所以。只要英国士兵转身回撤。德国人就立即停止射击。但英国人呢?这种愚蠢地进攻。竟然持续了三个礼拜。造成1.6万人死亡和2.5万人受伤。

所以。德国人根本就不用喊。自己停止射击。也就行了。而且。就是德国人真得去喊话。英国人也听不到。甚至。德国人根本不敢露出脑袋去喊话。因为“排队枪毙”的英国人也在向他们疯狂地射出子弹。

英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非要搞这种线式冲锋?《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幽灵》记载了英国人的这种进攻方式:

英军将士严守纪律。没有一个人破坏队形。他们如游行一般一排一排冲出去。然后一列一列倒在爆炸冲击波、炮弹弹片和机步枪的火网下。

如同游行一般去冲锋。但实际上却是如同游行一般去送死。非但英国步兵这么搞。英国海军也是这种线式战术。因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步兵的射击威力。一排子弹打过去。总比各自为战地射击。更有威力。

同时。这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士气。一旦分散进攻。军官根本就看不住手下的士兵。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英国人几百年来一直靠这种方式打胜仗。所以。这个路径依赖。就不会轻易改变。即便是到了索姆河战役。英国人仍旧这么打。

索姆河战役到底有多惨?

1916年。英法两国动用了数十万人对德军阵地发起攻势。但是仅一天时间就伤亡将近6万人。而英国贵族军官往往冲在最前线。所以死亡率比士兵还高。此战下来。英国贵族几乎要被杀成了绝户。战役从1916年6月24日持续到当年的11月18日。因为寒冬的到来才算把这场大屠杀给逼停。战后。英法两军伤亡60多万人。德军的伤亡数字也差不多。双方合计伤亡一百多万人。这就是工业化给战争带来的效率。

伤亡数字如此之高的客观原因就是机关枪。

一战的时候。德军普遍装备了马克沁重机枪。这种武器由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在1884年发明;1888年做了改进。采用了无烟药子弹。威力升级;1908年。德国又做了一次改进。制造了MG-08式德国马克沁重机枪。威力再次升级。这种重机枪。理论射速能够达到600发每分钟。慢射速能到100发每分钟。机关枪的这个屠杀效率要。对比弓箭和重装骑兵是指数级的提高。

但不是还有大炮吗?大炮射程远、威力大。但不适合这种阵地战和冲锋战。所以。屠杀效率不如重机枪。实际中的战场伤亡。不是大炮造成的。主要就是机关枪。

除了客观原因。还有主观原因。主观原因就是各国的认识都没有跟上形势。

最先跟上形势的是德国人。德国人见识到日俄战争(堪称第零次世界大战)中机关枪的威力。所以死命发展这种武器。而英国人呢?英国人完全没有跟上这种形势。电影《战马》中的一个作战场景。成群的英国骑兵突然向德军营地发动突袭。随即遭遇德军机关枪的疯狂屠杀。其结果就是步兵把骑兵全给报销了。骑兵最后想跑都跑不了。而一战中的英国军队普遍迷信自己的战斗素质、武器装备。但在实际中却被打脸了。因为英国的勇敢在这时候就成了愚蠢。而德军的装备要远比他们更先进。

同时。所有人几乎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是:机关枪是防御性武器。当骑兵。特别是重装骑兵出现的时候。是进攻性武器完爆防御性武器;当城堡出现的时候。则是防御性武器完爆进攻性武器;当大炮的出现的时候。又是进攻性武器完爆防御性武器。而机关枪配合战壕和铁丝网。恰是防御性武器。进攻等同找死。但包括德国人在内。都认为机关枪是进攻性武器。所以。这就是主观认识上必然要付出的一个代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理性的自负。就是大家特别相信科学。很多战争计划都是参谋们靠数学计算出来的。玩了一场科学指导下的战争。

兵力集结和辎重运输。都是按照火车的时刻表制定出来的。比如德国实施的施里芬计划。打得就是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就是靠计算出来的。什么时候到达比利时。什么时候抵达巴黎。什么时候解决法国。然后再什么时候把军队运到东线对付德国。

科学发挥的作用。当然不止于此。作战计划则更是只有科学而无人性。计划通常都是这样的设定的:我方在1000米到1200米的地方阵地上先打出2000发炮弹。然后再让10000名士兵全力冲锋。应该有6000人会活着到达对方战壕。然后再开始肉搏战。最后取得胜利、拿下敌人阵地。

英国和法国人就喜欢这么计算。但是:德军的碉堡堪称工程界的奇迹。大炮没能全部报销;德军的机关枪提前运到了地堡中。等弹幕结束立即搬了上来;德军铁丝网也没有被全部炸断。步兵冲不过去。所以。攻击失败。

如果是传统时代。那就认了。这仗根本就没法打。但是。不行。因为有了科学。于是。参谋们说计算有误。咱们重新计算。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仍是玩数字游戏。既然2000发炮弹不行。那就4000发;既然10000名士兵不行。那就20000名。所以。人只能一茬接着一茬死。到底是战争造成的伤亡还是科学造成的伤亡?就真心说不清楚了。

那么。啥叫打胜了呢?我方死50万人。对方死50万零1个人。那就算我方胜利。因为对方比我们死得多。1916年7月1日。法军占领费村。六千名德国人沦为战俘。大量的武器辎重落到了协约国手中。而法国军官说:

我们对德国枪炮不感兴趣。德国克虏伯军工厂造枪炮的速度比我们缴获的快多了。可惜。虽然克虏伯造得出军火。但他们毕竟造不了军人。

啥意思?

意思就是:战争成了彻底地以歼灭对手的有生力量为作战目标。至于土地、武器以及辎重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杀了多少人、俘虏了多少人。

只要对方军队比我们死的人更多。哪怕多一个。也算我们胜利。双方都已经把科学理性崇拜到这种程度。那战争就只能要多残酷有多残酷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不再有厉马登高堤的美感。而是在工业化和科学改造中。演变成为人类间地互相屠杀。所以。一战惨烈。二战更惨烈。两场世界大战成了人类难以忘记的惨痛经历。

其他观点:

我没有看过有这方面信史记载。不过这是有可能的。虽然这种喊话没什么用。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发生在西线的一次战役。之前。德军在凡尔登发动进攻。将法军拖入了绞肉机。为了策应凡尔登方面的战斗。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向德军发动进攻。6月下旬。他们进行了7天炮火准备。借着英国第4集团军、第3集团军第7军和法国第6集团军向德军突击。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德军运送了大批马克沁MG08重机枪。

这款4人操作的重机枪。发射7.92毫米毛瑟弹。每分钟450-500发。弹丸出膛速度每秒900米。有效射程2500米。

德军装备了200多挺重机枪。平均每200米就有一挺。每分钟10万发子弹泼水般向英军队伍横扫过去。大片大片的英军被切割倒下。

可以想象。操作这款大杀器的德军机枪手应该也被吓到了。看着敌人义无反顾冲上来送死。他们到后来应该也快崩溃了。所以如果有些士兵大喊“不要来送死”。我认为是人之常情。

只不过。在震耳欲聋的机枪声中。他们也只是本能地发泄。喊出来的声音可能自己都听不见。更别说几百米外、上千米外的英军了。

大概就跟我们打游戏的时候一边念念有词差不多吧。

1916年7月1日这天。共计5.7万人被马克沁MG08重机枪杀伤。其中2万人当场死亡。

欢迎关注巴山夜雨涮锅。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58:30

    德军,重机枪,英法,机关枪,英国,伤亡,万人,英军,德国,英国人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58:30

    没想到大家都对据说索姆河战役中一些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大喊:撤退!不要来送命!这是真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58:3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确实有这么个情况。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打仗中。最为惨烈的作战。特别是进攻的第一天。早在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