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面存在第三个故事吗?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原创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面存在第三个故事吗?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第三个故事是:老虎就是少年派 。代表了派心中的恶;斑马是水手。被厨子杀死;猴子就是派的母亲。也被厨子杀死;猎狗是厨子。最后被派杀死了。

那么派在茫茫大海上如何活过来呢?答案是老虎吃了动物们。也就是派吃了母亲、厨子和水手。不这样做。派不会活下来。最后派上岸了。老虎也消失了。恶的派也就不需要存在了。

在原来文明人类社会的海洋上。为了生存。派只有发现出原始的兽性才能存活下去。而派在后来获救后讲的故事是有所保留的。他必须为自己继续存活找到理由。

当然这个故事说的是在极端条件下。活命的不得已策略。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要真正成长起来。也是要面临从父母那里汲取养料。而后远离父母。自立门户。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们才说跟父母一直共生在一起的儿女没有长大。是巨婴。

至于说人性中的恶。也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如果一个人只有善。那么是无法闯荡世界的。一个人要有骨子狠劲。敢为自己争取利益。才会得到发展。当然。在文明社会。恶也是有边界的。善的一面。是在拼过人生的大风大浪之后而展现出来的慈悲。如马云成功后当老师。做慈善。一副圆融姿态。

说到吸食父母。现今中国的儿女结婚买房。不啃老的又有几个呢?而啃食父母本身就是一种暗黑力量。

因此。无数个“派”。都在讲着一个跟老虎历险的故事。有时候不得已讲第二个为母报仇的故事。其实第三个故事才是真实的。而我们宁愿相信第一个故事。

为人父母。为了儿女活下去。有时候不得已要成为那只猴子。金星老师曾经说。老年过不好。那才真叫惨。所以。要教育好儿女。不然只能成为被老虎吃掉的猴子。

其他观点:

还原故事的真相:少年派毫不奇幻的残酷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听来是奇幻冒险的视觉大片。看过了则更是感叹大饱眼福。这并非3D效果运用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但炫目的视觉效果。 使整部电影浑然天成丝毫没有做作缀余之感。整部电影叙事虽无太大的情节波动。但其情节之间的起承转合并加上绝妙的摄影及特效依然让人十分震撼。

Pi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所以派从小就了解动物的习性……坦白说。这个故事的开头并不算吸引人。混合着宗教信仰的一个少年的成长经历。不过随后剧情正式进入到“奇幻漂流”。 派举家迁往加拿大。与他们同船的还有动物园的动物。Pi的父亲想把它们带到异国他乡卖个好价钱。但是动物园园长一家经历了一次类似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事件。除了Pi。家人全部遇难。Pi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接下来这个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对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Pi最终选择与它一起面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在Pi与老虎所剩的食物耗尽后。陷入绝望的他们已准备从容赴死。但奇迹的是他们随着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岛屿。在短暂的停留休整之后。他发现这儿是个食人岛。惊恐的Pi与老虎再次开始了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但是如果这部《少年和老虎海上历险记》情节发展到此为止。确实只是乏善可陈的无力写一篇影评了。但是直到少年派讲出最后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之后。往复的镜头便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之前的所有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的细节都成为了伏笔。使这整个故事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充满和谐和爱心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而只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让我们先从电影的结尾说起。当派与两个日本的公司代表讲述了他的奇幻冒险之后。两个日本人并不相信且视为儿戏。并希望派讲出一个没有动物。没有小岛。没有狐鼬的真实故事。然后派讲出了另一个版本的海上求生记——其实。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只有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Pi和他的母亲。厨子先后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母亲。最终派忍无可忍同样杀害并吃掉了水手。最后的现实是。最终只有Pi活了下来。这个故事伴随着两个日本人惊恐的表情讲完了。也许我们理所当然的会以为他们会选择这个第二个故事。但是当采访Pi的记者打开当时事件的档案时。写在后面的是“最后他和这只动物共同相伴走到了最后”这样一句话。显然他们采用了第一个不那么残酷而残忍的故事。接着Pi又问来访的记者。这两个故事。你相信哪个?记者说。有老虎的那个(第一个)。Pi回答:所以你跟随上帝。

当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相信很多观众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故事中的四个人与第一个故事中的四个动物是一一对应的。此刻导演担心观众不能联想到其联系。还让采访Pi的记者此时发问以一一对应:水手是斑马、厨子是鬣狗、猩猩是母亲、而Pi自己是老虎。也许可能你还不能接受第二个残酷的故事。但是导演在讲述第一个故事发生的过程中已经数次暗示我们。第二个故事才是真是发生的:1、大船遇到风暴。当Pi跳上救生船之后。在中国船员用汉语大喊“斑马!斑马!”后。斑马跳进了救生船。此处暗示中国船员的角色对应。2、当Pi的母亲想换素的菜品时。厨子表现的极为恶劣戏谑。刚好符合鬣狗穷凶极恶的品性。3、 猩猩是漂流很久之后才找到救生船并在Pi的帮助下上船。并且只有猩猩是在Pi的帮助下上船。4、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后。老虎才突然出现反扑了鬣狗。这与第二个故事中Pi的母亲被厨子杀了之后Pi终于忍无可忍杀了厨子的出场顺序一致。

如此看来。我们知道了第一个故事就是现实的隐喻。它含有两层:一是对真实事件的隐喻。二是经过自己的感悟而升华出对人性思考的隐喻。这第二层便是电影的核心。也是导演和主人公想要表达的核心。

先说说PI这个名字。它代表了无穷数位的无理数。当他在最后一节数学课上写了整整三个黑板的π值的时候。学生和老师们都在欢呼。每增加一个数字都代表了一个成就。而这就是人类的衡量文明进步的标志。如他父亲所说。科技带领人类在这几百年取得的成就抵得上信仰于人类文明几千年的成就。而在这个成就之上。影射的则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就像π值的无穷尽一样。与此处对应的隐喻还有Pi小时候听到的那个神话。那个神张开嘴就是整个宇宙。这个隐喻同样出现在他看到了鲸鱼吃水母。看到了老虎的嘴。看到了幻境里鱼类的相残和张开的血盆大嘴。

Pi年幼是信仰多种宗教。印度教(家庭背景)、基督教(跟哥哥打赌去教堂里喝圣水。从而和牧师交谈)、伊斯兰教(被伊斯兰教的诵经所感染)。他认为这些宗教是可以兼容的。他认为自己这样就接近了神。了解了神。其实主人公Pi就是全人类的象征。无论哪种信仰。哪种宗教。作者和导演就是要在这里引起全人类对于信仰的反思。此处的隐喻是:1、在船上吃饭的时候。母亲因为是素食主义者。想跟厨子换全素的菜品。厨子先后指着肠和肉汁说:它以前是吃素的。它以前也是吃素的。随后引起了父亲的不满并险与其大打出手。2、饭桌上一个中国水手前来想要安慰这一家人。解释到:我是信佛的。但是这个肉汁我也吃。因为在船上。肉汁不算肉。只是调味品。3、Pi在饿极之后为了一条大鱼与老虎进行了殊死搏斗。全然不顾自己先前素食主义的信条。4、当Pi找到了那个小岛之后。饿极了的抛开地上的土寻找的植物的根茎满足的吃着。而老虎上岛之后看见大量狐鼬之后则是一顿猛抓猛吃。奇怪的是其他的狐鼬居然没有逃跑而是直立而视。这场景与Pi吃植物何其相似。

也许这是对素食主义以及素食主义者的一种讽刺的暗示。万物皆由造物主所创。动物与植物皆为生物。并无本质区别。所以老虎吃狐鼬就像吃一般。而此素食主义(或宗教信仰)则是建立在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情况下。如果人在物质匮乏食不果腹境地就会放下束缚。正如在船上佛教徒会吃肉汁。Pi为了吃鱼肉不惜与老虎搏命一样。

与前面人类欲望无尽的隐喻相联系。则是暗示人类盲目的信仰。却同时做着违背神性的事;有着无穷的欲望。始终无法脱离心中的兽性。正如在饭桌上。爸爸教导Pi的这个桥段:一个人不能同时信仰这么多宗教。如果你什么都信就代表什么都不信。然后又告诉Pi。希望Pi拥有自己理性的思维。甚至与老爸信的冲突都没关系。只要是出于理性的。也许观众或许认为影片在批判宗教信仰而宣扬绝对理性。神在危机的时候没有向Pi深处援手。正如在暴风雨来的时候Pi跪地长啸“你带走了我的所有。你还想要什么?!”对神的质疑。

但个人认为影片向我们真是传递的信息恰恰是与上述相反的。还记的这前后两个故事的角色对应之后。第一个故事中的老虎就是主人公。那么故事中的Pi又是谁呢?传递给我的是一个明确的答案:心中的神性。在现实中引导人类的无形的神。它既独立于人类。又是人类的一部分。人类在很多时候抛弃了他。却又在关键的时刻接受他的指引。渡向脱离兽性的彼岸。在第一个故事中。老虎就代表着Pi甚至是人类罪恶和兽性的一面。当漂流初期的时候。老虎生猛无比。对Pi寸步不让;后面老虎因为饿极了之后又受惠于Pi食物的赏赐渐渐被驯化;一个最重要的桥段是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Pi看见了穿破乌云从天而降的圣光。高呼神迹并极力要向老虎展示。但老虎畏惧不前。充满畏惧的蜷缩在角落里。

主人公在岛上获救。白天有着无穷的食物。干净的淡水。以致于他钟情于这个小岛。不想离开。因为对未知和死亡的恐惧让他想在这个岛永远生存下去。他甚至将女朋友送给他的红绳系到了那棵树上表达了他的依恋。然而黑夜降临。他看到了白天的湖水开始吞噬鱼类。那深不可测的湖水在吃着自己养育的动物。同时他又看到了那个仿佛莲花的树叶。一层层剥开后看到了人类的牙齿。白天和黑夜。馈赠与索取。吃和被吃。这就是此岸。这就是人类。这就是生存的残酷。

人不信了神了吗?你抛弃了我了吗?还记得影片前面Pi跑到教堂里与神父的对话吗?PI问神父。神将自己的儿子派到世上。让他为人类受尽了苦难。这叫爱吗?神父回答。你所要知道的就是。他爱我们。电影的结局也回答了这个问题:神的儿子带领拯救了人。脱离了自相残杀的苦海。一步步消除兽性。这就是上帝的爱。

Pi毅然的逃离的那个小岛。因为他不想继续活在过去。吃着同类生存下去。他跟随着神的指引。乘着小船。向着脱离兽性的彼岸。但此时。他仍然无法完全脱离兽性的一面。载着老虎继续出发。直到最后。那只老虎走进了丛林里。消失了。Pi哭很厉害。因为人类的兽性帮助人类生存了下来。在最危难的时刻生存了下来。而当人无限的追求并接近神性的时候。兽性会在不被察觉时离去了。他告诉作家。在老虎的眼里看到了另一个灵魂。而父亲告诉他。在老虎的眼睛里。你只能看到自己。父亲没有错。兽性没有情感和怜悯。与神性是毫不相容的。起初Pi并不相信。但是在漂流的过程中他渐渐明白了。这两者是不可能融汇调和的。“我以为它会回头。但它只是朝着森林深处望去。然后永远消失了。也许父亲说得对。它根本没有把我当成朋友。但我非常确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绝对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它就那么头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内心深处。它永远与我同在。”

让我对上述推断深信不疑的是这个真实的故事:“理查德•帕克”原是历史上真实吃人海难故事的主人公名字。1884年。Mignonette号沉没。4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员。还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岁男仆。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员杀死了孤儿理查德•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这部影片讲述的不是一个美的令人发指的奇幻故事。也不是纠结于宗教信仰和理性思考的一个拧巴的人生选择。原著作者和导演委婉而又明确的向观众用近乎疯狂而又含蓄的手法讲述了这个残酷的事实。是对生活的悔悟、信仰的拷问。和人性的反思。

因为这部影片真的不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是 < Life of Pi >

最后想说的是李安导演的功力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无论观众看懂与否出了电影院都会精神亢奋的竖起大拇哥并说一句“牛逼!”。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西格夫里•萨松


其他观点:

这是一部外国影片。获过奖。我知道的就这些。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13:13

    老虎,故事,厨子,兽性,鬣狗,第一个,的是,理查德,人类,斑马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13:13

    没想到大家都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面存在第三个故事吗?故事的内容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13:13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第三个故事是:老虎就是少年派 。代表了派心中的恶;斑马是水手。被厨子杀死;猴子就是派的母亲。也被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