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行业的现状如何?
原创

中国机器人行业的现状如何?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2017-2018年。埃斯顿、遨博、珞石、“四大家族”等众多厂商纷纷新建机器人生产基地。力求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新松机器人、拓斯达、埃斯顿等产能扩建项目在2018年密集投产。有望高效抢占正在爆发的国内市场。

国外企业纷纷在华建厂。国内企业腹背受敌

全球机器人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通道。尤其是中国已经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厂商的布局。截至目前四大家族已全部在华投产。各个国外厂商也纷纷和当地政府进行产业园区合作。而避开关税、降低人工之后。这些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将会直接导致其产品价格的下降。这无疑将增加国产机器人品牌的压力。当然。更加紧密的联系也会带来国外的先进技术、人才、管理经验、落地经验等。面对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布局。国产品牌也不甘示弱。不断有企业号称要释放万台以上的产量。不论是国际厂商还是国内企业。在产能扩张上的大力投入无一都表明了对未来市场的看好。

国内企业竞争优势不足。但是国产化替代依然是行业发展的主要逻辑

由于我国机器人市场仍然以外资品牌为主。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比较薄弱。面临国内如此巨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却没有一个国内企业参与市场中。分享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带来的红利。对比不同国内厂商的销售情况。市场表现较好的国内厂商分别是埃夫特、埃斯顿、众为兴、广州启帆、新松和新时达。相较其他本土厂商。这厂商起步较早。目前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

业界比较公认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中较强的: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夫特)、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时达)、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数控)的相关数据列示如下。

表中未列入富士康、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三个制造业巨头。格力电器旗下全资子公司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现有1200名员工。主要从事机器人本体制造、组装、减速器生产。月产能150台。内需约1600台。目前。富士康自主研发的Foxbot机器人在其工厂内部实现规模应用;2017年。富士康山西晋城机器人工厂年产能达1万台。累计生产4万台。成为国内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2017年。美的集团出价40亿欧元收购KUKA。进入机器人领域。

区域竞争格局中。长三角和珠三角优势明显

截止到2018年6月底。全国机器人企业的总数为7544家。2018年5、6月全国范围新增企业数量为358家。2个月增幅为4.98%。与3-4月份的数据相比略有增加。

企业数量超过50家的共有23个省市、其中100家以上的有18个、200家以上的10个(河南、辽宁晋级200家俱乐部)。分地区来看。长三角经济圈机器人企业数量达到2478家。占机器人企业数量的比重达到36.43%。

应用行业分布汽车、3C为主要领域

按下游领域来看。工业机器人下游主要包括汽车、3C电子、食品加工、物流、橡胶塑料等。不同领域对机器人的功能需求不同。汽车、3C领域以焊接、搬运等为主。物流领域需要机器人完成分拣工作。食品加工领域还需要机器人具备清洁功能。

从应用情况来看。汽车是工业机器人在国内最大的应用行业。比亚迪、吉利、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广州本田、长安福特及奇瑞等多个国内外领先汽车制造商的生产线上都已广泛应用了工业机器人。

据2017年工业机器人销量数据显示。汽车行业仍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占比达到33.25%;随后是3C、金属加工、塑料及化学制品、食品烟草饮料。占比分别约27.65%、10.76%、7.65%、2.27%。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其他观点:

中国机器人行业每年都有新的变化。所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要想框定时间。然后每年都可以过来看看是否有新的变化。

我们先来框定一下时间:2021年3月30日。这是所有数据统计的时间节点。

一、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现状: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比超过35%。

中国从2013年至2021年。连续八年都是工业人最大的销售市场。这个市场不单单包括中国本土的机器人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有日系。欧系。韩国各个品牌的机器人生产的产品。

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品牌众多。基本上全球所有的工业机器人品牌都在中国有生产基地。或者是销售公司。

2020年。中国工业人第一大销售品牌是埃斯顿(ESTUN)。年度销量约为6000台上下。但是在中国市场。也只是位列第八位。前面还有fanuc。abb。安川。kuka。爱普生。雅马哈。川崎机器人等品牌。

工业机器人是避不开的一个话题。同时也是机器人市场。最成熟的一个产品。

大部分朋友。提到机器人。主要会想到波士顿动力。或者是人型机器人。

其实在机器人中:除了工业机器人有明确的定义外。其他的机器人目前定义的概念都很模糊。

一旦定义一个机器人的概念很模糊。那么要研究这个机器人的当前情况。就只能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或者是产品来作为说明了。

二、家用类服务机器人市场:扫地机器人是目前主要的普及产品

没人想过。最先开始普及的机器人应用。竟然是用来扫地。

其实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一件事情:“在新时代。人类对智能设备的依赖程度是如此的高”。


从细分行业来说。中国也就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包括巡逻机器人。传菜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市场发展速度超过世界其他地区。

三、医疗类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空白领域较多。康复机器人国内外持平

医疗机器人按照用途主要分为两大类:手术机器人。也就是用来做手术的。这类机器人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达芬奇机器人。达芬奇主要是做心外科。脑外科的手术。国内天玑机器人主要是骨科的手术。目前国内有且只有一家天机目前做出来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领域。国内外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康复机器人领域。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这个市场本身就是刚兴起不久。目前在针对上肢康复。下肢康复。以及外骨骼机器人。国内外都属于差不多的实力。

国内外骨骼机器人也已经大量应用于物流和军用领域。

宏观上来说。中国机器人整体实力。当前处于全球第二梯队的前排。第一梯队主要是日本。德国和美国。国内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基本上会在未来的5-10年内跃升到第一梯队。

其他观点:

关于中国机器人行业的现状。根据我自己从事机器人行业了解到的信息。谈谈我个人的感受。特别是因为自己对日本机器人产业比较熟悉。所以侧重于对中日机器人产业进行一个比较。

就行业总体来讲。随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发展。产业在持续增长。由于机器人行业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分开介绍会更有针对性一些。

工业机器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也是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在巨大的市场牵引下。工业机器人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但是。产业整体在发展。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利润并不乐观。我跟踪了最近三年40家国产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和日本的发那科公司的数据。发现:近3年来。我们40家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之和还没有发那科一家多。而且净利润的金额差距还在拉大。



有人会问:统计的40家上市公司到底是哪些公司呢?请看下面的列表。为了便于跟踪。3年来一直以下述40家公司为对象。其中「科远股份」现在已经更名为「科远智慧」。「南通锻压」已经更名为「紫天科技」。

而且。越往产业链的上游走。我们的劣势越明显。

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发展的领域。随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国产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比较迅猛。目前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产品。

与此相比较。日本的情况如下。

中国服务机器人更侧重于儿童教育、迎宾导购。日本更侧重于养老陪护、生活支援。

服务机器人领域。我们拥有比较快的产品化能力和比较强的制造竞争力。加上人工智能的应用。呈现出比较好的发展势态。但是。服务机器人目前的技术水平和一般民众的“期待值”还有比较大的差异。要实现飞跃性的发展。还有待时日。

总的来讲。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不错。在技术核心竞争力方面还需要多年的积累。要在未来实现领先。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24:37

    机器人,工业,中国,领域,企业,市场,行业,国内,厂商,产业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24:37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机器人行业的现状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24:37

    2017-2018年。埃斯顿、遨博、珞石、“四大家族”等众多厂商纷纷新建机器人生产基地。力求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新松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