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对于国外大部分的翻译形成于晚清时期。当时的中国对翻译讲究“信达雅”。会将“蛮夷之地”尽可能翻译得比较优美儒雅。所以如今很多西方国家的中文名字都很优雅。
比如“法兰西”。最开始被翻译成“珐琅丝”。后来逐渐变成了“法兰西”。来自于France。
近代清朝仍旧以“天朝上国”自居。所以感觉蛮夷之地有些名称直接音译并不雅。有碍观瞻。所以清朝与民国的学者们。都会进行各种美化。将很多国外的名字翻译的非常优雅。比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被翻译成“翡冷翠”。
中文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很大程度上保留音译的同时。又能够赋予褒义或者贬意。很多国家的名称都曾经被翻译得非常好听。
其实很多外国的中文旧称都是非常优美的。如今翻译反而更加中性。比如泰国旧称“暹罗”、文莱旧称“渤泥”。印度旧称“天竺”。伊朗旧称“波斯”。柬埔寨旧称“真腊”。斯里兰卡旧称“锡兰”等等。不过有些也不是因为翻译改变。而是这些国家自己要求。比如倭奴要求改名为“日本”。
其他观点:
中国将世界许多国家的名字。都翻译的非常优雅、大气、可爱。体现了我们的文化和友谊。善良。
一些好听的国名。美国、法国、英国;泰国。将国泰民安。以此为荣。加入对舛宣传的影视、告广告词中。荷兰。多浪漫。荷花和兰花......
其他观点:
为什么很多西方国家的名字都翻译的很优美?其实几乎每一个西方国家在中国历史上都有非常多不同的译名。所以现在有几个国家的名字显得优美其实并不是基于什么规则。而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国名在中文里固定下来的时间和那时中国的整体局面所决定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西方国家在中文里的优美程度。甚至可以被当成这个国家强弱程度和综合国力的一种指示器了。从美国国名演变看西方国家中文国名的确定
其实说到西方国家的中文译名。真正国名用字本身就显得比较好的基本上就是美英法德四国。因为这四个字本身单用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具有正面含义的。比如随便举几个例子:美好、英武、法治、尚德等等等等。而如果再扩展一些。把这几个国家在中文里全名说出来。其正面含义和美感就更明显了。
比如美国是美利坚、英国是英吉利、德国是德意志。只有法国的稍显普通。法兰西单看字面正面含义并不明显。但也算是比较好的字叠加在一起吧。那么为什么这几个国家的译名显得如此卓尔不群。是因为他们本身的优秀吗?
(日本现在还是把美国叫成“米国”。而“米国”则是来源于中文的)
说实话还真是因为他们本身的“优秀”。但这种优秀的作用原理却不那么简单。因为这些国家国名的中文译名。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在中文里显得这么高大上的。比如美国。其最早可以追溯到的中文译名其实是它刚建国的时期。也就是乾隆时期。当时出现在中国官方文件里的译名其实很有现代火星文的风范。叫“咪唎(口堅)”(左口右堅。输入法打不出来)。按说这个译名也是非常准确的。至少跟现代的译名比从音译的角度讲并不差。
而之后。到清朝道光年间。美国的译名变得更加正式了一些。改成了“米利坚”。而用“美”字来翻译美国的国名。最早其实可能来自于一些传教士。比如在公元1830年就来到中国传教的首个来华的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ilijah Bridgman)开始把美国翻译成“亚美理驾合众国”。期间还有一度中国人曾经因为美国的星条国旗而把美国称为“花旗国”。现在这种翻译还遗留了两个名词。即美国花旗银行和美国花旗参。
(《望厦条约》是美国被确定为“美国”的重要事件)
而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译名之外。美国的中文译名还有过“咩哩干”、“弥利坚”和“美利哥”等等。所以其实在早期是根本没有统一称呼的。而美国译名在中文里固定下来则是因为后来中国和美国签署的一系列国际条约。比如《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和《辛丑条约》等等。而这些条约其实在中文里还有个统称。就是“不平等条约”。所以其实在签订这些条约时。中国都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因此其实当时那些条约里的中文国名。也是根据美国人的意见最终确定的。那美国人自己确定。当然就会挑最好的词来形容自己的国家了。叫“美利坚”肯定比叫“米利坚”和“咩哩干”要好。比叫“美利哥”也更好。而且当时最早把美国翻译成“美国”的传教士裨治文也参与了《望厦条约》和《天津条约》的签订。所以作为较早甚至有可能是最早倡导使用“美国”这个名词的人。他的意见也是至关重要的。
但这种变化其实只是影响到了中文。在汉字文化圈里的其它国家并没有受到影响。比如日本到现在还是经常把美国叫“米国”。其实来源就是清朝时的“米利坚”这个译名。而朝鲜也使用这个名称。如果把其译名用朝鲜汉字写出来。也是“米国”。但受美国影响很深的韩国则学习中国改成了“美国”。而越南则更有意思。现在在越南文里。美国的称呼并没有采用音译的方式。而仍然是清朝使用过的“花旗”。
其它国家中文国名的形成
所以从美国的中文国名的形成过程。大家也可以看到。其实最后通用的国名是在中国最衰落的时代。根据美国人自己的意见所确定的。而其实几个强国的国名其实也都有过这个过程。
(《南京条约》之后。英国在中文里就叫“英国”了)
比如中文中出现英国的名称最早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翻译的。而他翻译的名称其实叫“谙戈利亚”。因为当时英格兰还没有和苏格兰合并。所以还是叫英格兰。而在利玛窦所熟悉的南欧语言里。英格兰的名称差不多是Anglia。所以后来中文里几乎始终没有把“不列颠”作为英国国名。而一直沿用了“英格兰”的各种翻译。后来还出现过“英吉利”三字都带口字旁的译法。而后来英国最早成为了世界性强国。所以后来中文里也先后出现了“英圭黎”和“英吉利”等译名。最后也是在清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里。英国的译名被正式确认为“英吉利”。同样是选了最好的词。
而法国因为其民族国家形成的很早。所以在中文里也是很早就有了比较固定的译名。就叫“法兰西”或者“佛兰西”。后来法国人大概没想到什么更好的名称。而且本身“法兰西”和“法”的意思也都不差。所以在就接受了“法”字。而德国也差不多有过和美英译名类似的过程。最终在中文里“德意志”成了德国的正式译名。但在日语和韩语里。德国的国名如果用汉字写出来则是比较中性的“独逸”。
(日本把德国叫做“独逸”。“独逸学”就是德国学)
而其它西方国家的国力就达不到上面这几个国家的影响力了。所以他们的译名相对来说就比较的中性了。另外一个影响力很大的俄罗斯则是因为它和中国接触地极早。差不多在元朝的时代就有了接触。所以它在中文里的译名也定型的比较早。中间一度清朝也曾经将俄罗斯称为极具负面意义的“罗刹”。但后来因为要和俄罗斯不断打交道。所以渐渐改成了中性的“俄罗斯”。到晚清衰落的时候。俄罗斯这个译名已经非常定型了。俄罗斯也早就接受了。所以就没改。
(俄罗斯在中国古籍里也曾被叫做“罗刹”)
所以总体来说。美英法德这四个国家在十九世界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强悍。才是他们的国名在中文里显得非常优美的根本原因。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123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美国,译名,中文,国名,条约,中国,国家,英国,英吉利,俄罗斯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很多西方国家的名字都翻译得很优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对于国外大部分的翻译形成于晚清时期。当时的中国对翻译讲究“信达雅”。会将“蛮夷之地”尽可能翻译得比较优美儒雅。所以如今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