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骈体文并称。当时称“王杨卢骆”又称“四杰”。闻一多的《唐诗杂论》评之为“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他们的创作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加强了诗歌的感情力量。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上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王勃和杨炯大量写作五言诗。在促进这种诗体定型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把五言律诗的表现领域从宫廷、台阁拓展到江山、塞漠。用这种新兴的诗体表现浓郁充沛的感情。诸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超越了浓郁的悲情。表现出志在四方的豪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杨炯的诗歌中两个主题比较突出。一个是山水行游。另一个是边塞从军。写的都非常有气魄。其代表作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骆宾王、卢照邻善歌行。对于后来李杜的歌行作品起到承上启下之作用。诸如: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等等。
总体来看。“初唐四杰”还未完全摆脱齐梁以来的文风。但他们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增强了诗歌的感情力量。盛唐诗歌那种声律、骨风是从他们开始的。在初唐到盛唐诗风的转变过程中。他们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他观点:
娘子演讲了:大家听好了:初唐四杰指中国唐代处年。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美称。 王勃:提起此人。大家赶快想起江西南昌的滕王阁。而且人家在年幼时写的《滕王阁序》。可以英年早逝。才27岁的大帅哥就离开了人世。令人痛惜。他的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对诗风的转变死了很大的作用。
杨炯:这个人是个军哥哥。所以很自然以边塞征战的诗著名。诗以气势轩昂。风格豪放。保家卫国为主。他当然也讨厌当时的淫糜文风的作诗风格。所以他呢也很赞成哥们王勃的创作了。
卢照邻:这个哥们人生的路挺坎坷的。不管怎么说。也活到了60岁(坐牢。中毒。大病。怀才不遇。全都经历了)。这哥们擅长七言歌行。诗笔纵横奔放。福丽而不浮艳。以后得七古得发展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
骆宾王:他可是我的启蒙老师(娘子告诉大家。我没穿越。真的)娘子告诉你。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哥们寒门出生。幼年丧父。后来去参加唐朝的高考。几次没考上。后来终于考上。后来道王李元庆对他文章诗赋很欣赏。在一般人看。终于有个铁饭碗了。可以好好给自己的事业上一层楼。可是。不会做人。只想做自己。结果混的一直不好。到最后出家了。
这四个哥们勇于拜托了南朝不正风气。改革了齐梁浮艳诗风的领导者。他们赋予了诗歌新气息。推动了诗歌的健康发展。
其他观点:
王勃的《滕王阁序》文采非凡广为人赞。唐高宗见了直呼\"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与王勃并称\"初唐四杰\"也定是大唐难以忽视的才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也给了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这四杰极高的赞誉。他们的作品造诣极高。但现在却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当今守旧文人哂笑未休。
一、张扬个性。骨气刚健
王杨卢骆大都生于贞观年间。他们属于文采与文人自尊都极高的诗人。虽然地位卑、官职小但确颇有声名。他们身秉傲骨。都充满了博取功名的理想与激情。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
二、从宫廷到人生
三、五律的定型
而他们五律诗的创作促进了他们对句式整齐、声律协调的五律不断进行改进完善。其中杨炯的贡献极大。他们讲究对偶与声韵。追求诗辞采的工丽与韵调的和谐。为之后沈宋对律诗定型做下了铺垫。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131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诗风,初唐,王勃,诗歌,歌行,律诗,哥们,骆宾王,盛唐,作用
没想到大家都对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骈体文并称。当时称“王杨卢骆”又称“四杰”。闻一多的《唐诗杂论》评之为“年少而才高